在对幸福的研究中,各路心理学派都承认一点的是:决定人幸福的,不是那些财富、地位和名气,而是拥有高品质的亲密关系,这包括人类最基本的情感:亲情、友情以及爱情。也就是说,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才是幸福的基础。而这些为了孩子“安逸的未来”而苦苦打拼的妈妈们是否反思过,你这样做,是不是在舍本逐末?
妈妈为了工作去忽略孩子,这也和我们的文化有关系,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们的价值观提倡为了工作牺牲家庭和个人的生活,这样的文化需要现在的妈妈们重新反思:忽略孩子而给孩子造成的伤害以及成人后的心理隐患,难道不会成为社会新的问题吗?这样做对孩子负责吗?对自己负责吗?又是否对社会负责?
专家妈妈贴心话
如果家里已经到了吃不上穿不上的地步,那么或许幼小孩子的妈妈有无暇顾及孩子的借口。但是,只是为了让吃得更精致、穿得更漂亮而放弃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就没有必要了。适当将工作量降低一些或者更加灵活一些,抽更多的时间和孩子在一起,是妈妈在孩子年幼时有必要做出的改变。相对于物质的优越,妈妈的爱和陪伴才是孩子更需要的。
·孩子不上幼儿园或许与你的焦虑有关
贝贝已经去幼儿园一个月了,可是仍旧不喜欢上幼儿园。每天早上,都是贝贝妈最头疼的时候,起床后只要小家伙一听到“幼儿园”三个字,就会立刻大叫:“我不去幼儿园,我要在家里!”等贝贝妈好不容易给贝贝穿好衣服,背上书包,贝贝见真要离开家门了,就会死死地抓住家里桌子或者什么可以用来做救命稻草的东西,就是不肯出门。在使用了威逼利诱等各种手段后,终于将小家伙带到了幼儿园门口,与妈妈分开的时候又会上演一番生死离别的镜头。没过几天,贝贝咳嗽发烧了,被迫“辍学”了。还要不要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去呢?贝贝妈迷惘了。
像贝贝这样刚上幼儿园的孩子出现上面的情况是很正常的,如果到三月和九月开学的时候,在幼儿园的大门前会经常看见亲子之间泪眼相送,宛若生离死别。上幼儿园是孩子一生中所上的第一所“社会大学”,也是孩子人生的第一大转折,而分离焦虑则是上幼儿园所要付出的心理成本,经由这场痛苦的分离焦虑,孩子才能得到积极的成长。
在“上幼儿园之前要做好哪些心理准备”一节里,我们提到了几种在孩子上幼儿园前需要妈妈做的一些事情,如应事先参观幼儿园,先带孩子上亲子课培养对课堂的感觉等,这些前期的工作做好了铺垫之后,孩子上幼儿园就会相对适应的快一些。
如果孩子天生适应能力就差,可能上了几个月依然不爱上幼儿园,这时候,妈妈要反思其中的原因了。
下面的几种情况,是否发生在你身上?
1.上学路上啰啰嗦嗦
在送孩子上幼儿园的路上,你不断地叮嘱孩子,见到老师要大声地问好,到了幼儿园里要听老师的话,要懂礼貌,不能和其他小朋友打架,多喝点白开水,要按时睡觉,说话的时候不要扭扭捏捏的,要大大方方……这些过高的要求、禁令或者劝告会使孩子感到无法达到要求而出现焦虑不安的情绪。
2.送完孩子不忍心离开
将孩子送到老师那里后,你对老师嘱咐个不停:我家孩子啊,有这样那样的习惯,你一定要留意小心……或者站在幼儿园门口,一直舍不得离开,看着哭闹并且逐渐往教室里走的孩子你也泪眼婆娑,或者你往家走的路上一步三回头地不放心孩子。你的这些举动无疑传递给孩子一个信息:幼儿园是个不安全的地方,连妈妈也不放心。因此,如果你想让孩子安心,应该将孩子交给老师之后,立即转身坚定地离开。
3.欺骗孩子偷偷离开幼儿园
有的妈妈早上着急上班,可是孩子又舍不得妈妈,有时候妈妈会做出一些欺骗孩子的伎俩,如:“宝宝,妈妈给你买糖去啊,等一下妈妈就回来”,孩子暂时停止了哭闹,结果妈妈从此消失不见,这样的做法会造成孩子更大的不安与恐惧。最好把孩子安顿好,让他放心后再离开,但是如果孩子依然坚持不肯让你走,你的态度一定要坚决,否则,孩子的依赖心理依然得不到缓解,不利于消除焦虑情绪。
4.将消极情绪传染到孩子
有的妈妈因为和丈夫或者婆婆等家人出现矛盾,接送孩子上下幼儿园的路上便把孩子当起了发泄的对象,而尚未懂事的孩子无法理解妈妈的这些话,只被传染了焦虑与不安。在这样的情况下去幼儿园,孩子在幼儿园里也会处于焦虑状态,幼小的他可能会为妈妈担心。因此,妈妈一定要在早上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尽量以愉快的心情面对孩子,以防情绪传染。
如果妈妈有以上的情况,要及时更正。为了要宝宝更快乐地上幼儿园,妈妈们还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 和孩子分享幼儿园的快乐
在接孩子回家的路上,妈妈要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回忆在幼儿园的快乐事件,如:你今天最高兴的事情是什么呀?老师带你们玩什么游戏了?你今天最喜欢的小朋友是谁呀?今天吃什么好吃的了?通过强化孩子在幼儿园的快乐而抵消那些来自陌生环境产生的压力。千万不要问孩子:今天有没有人欺负你啊?你今天哭了几次呀?妈妈上班的时候你闹没闹啊?这些提问只会让孩子更加害怕上幼儿园。
2.帮助孩子建立友谊
孩子在幼儿园不能和小朋友建立良好的关系,会让他感觉无法融入团体而感到排斥,这是很多孩子不爱上幼儿园的重要原因,尤其对于半路插班的孩子来说,消除小团体对自己的排斥感,获得友谊的接纳是最为重要的。针对这种情况,妈妈可以和班主任打听哪个小朋友与自己家住在同一个小区,积极地让孩子和这样的小朋友建立友谊,这样在幼儿园孩子就有了“照应”,便于消除心理的恐惧感。如果找不到这样的小朋友,可以问孩子喜欢哪个小朋友,可以平时创造条件让孩子多和这个孩子在一起,或者要求老师将他们安排在一起,有了自己喜欢的玩伴,孩子便会容易适应幼儿园了。
3.教会孩子解决问题
当孩子早上不爱上幼儿园时,要对孩子充分地共情,让他说出自己不愿意上幼儿园的原因。如孩子不肯上幼儿园是因为“小朋友们都有摇摇骑,就我一个人没有”,你就要告诉他解决的办法:“你可以请老师帮忙,让她帮你找一个摇摇马,或者下次老师说玩摇摇马的时候,你要快点跑”等,锻炼他解决问题的能力。
4.要积极地和老师主动地沟通
孩子刚上幼儿园不适应,妈妈一定要积极地和老师多沟通,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以便相应地引导。这里有个关于和老师沟通的技巧,就是你想获得更多孩子的信息,应该选择过早或者过晚一点接送孩子,这样老师能有更多的时间和你讲孩子的状况,当正常的时间,老师忙于接送孩子,是顾不上和你说太多话的。
专家妈妈贴心话
当孩子刚上幼儿园一个月左右,容易出现感冒、咳嗽或腹泻等病症,这是分离焦虑后期的延续。一个月新环境的适应使宝宝“身心交瘁”,自然造成抵抗力的下降,从而出现病症。宝宝刚上幼儿园时,老师和家长都不会向孩子提出什么要求,但一段时间后,便开始训练孩子“正规化”,孩子不能够及时适应,便用“病”来调整自己。可见,为了巩固成果,入园前期妈妈不要向孩子提出过多的要求,让孩子感觉安全和舒适是最为重要的。
·如何调试孩子在幼儿园孤僻行为
在青青入园后不久,青青妈就愁了起来。原来是幼儿园老师告诉她,青青太胆小了,每次小朋友们玩玩具,青青都眼巴巴地在旁边看着,却不敢过去拿,更不敢请求加入;在幼儿园里,她也总是一个人在角落里坐着,不愿意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耍,上课老师叫她回答问题的时候,她回答问题的声音也小得像蚊子叫。她整天都是愁眉苦脸的样子,哪个小朋友不小心碰她一下,她就会非常紧张,不是大声喊叫就是推打小朋友。她的行为似乎与同学们格格不入,感觉她很难融入集体里。
青青妈很担心孩子这么小就孤僻不合群,将会在幼儿园里越来越受排斥,这样的性格发展下去,将来会不会造成青青越来越交往困难?
青青妈妈的担心是有必要的,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社交心理”是孩子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标志,如果孩子没有一个正确的社交心理,那么孩子就没有一个完整的健康心理。如果孩子这种不合群的情况越来越严重,最后会发展成“冷漠心理”,甚至是“仇视心理”和“报复心理”,这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是非常不利的。
但是,妈妈们也不要过于悲观,因为幼儿时期的这种孤僻行为完全是可以纠正的,幼儿园时期的孩子正处于个性萌芽和初步形成期,应该抓住这个时期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从而让孩子形成乐观开朗,主动交往的雏形性格。
妈妈要想解决孩子这个问题,首先要清楚孩子不合群的原因。其实,孩子在幼儿园的孤僻行为与家庭影响有很大关系的。
1.抚养人孤僻,孩子缺少和小伙伴接触
有的孩子不仅在幼儿园胆小孤僻,在其他所有的场合也都如此,这和父母本身不善交际,很少与外界接触有直接的关系。有的妈妈在孩子还是小婴儿的时候就不愿和那些一起抱着宝宝晒太阳的妈妈们接触,如果孩子是老人带,更容易出现这样独来独往的情况,因为有些老人本身带有地方口音,即使有和其他人接触的渴望也无法很好地交流,或者找不到同样说得来的带孩子的老人。孩子因为从小就缺少与同伴们的接触,到了幼儿园就会产生胆小、不合群的表现。
2.过度以孩子为中心,让孩子在集体中容易降低自信
孩子在家被娇宠惯了,是全家人的“小太阳”,可是到了幼儿园,孩子成了众多“小星星”中的一颗,一下子被关注度降低了,这让孩子很不适应。在家的时候,爸妈的赞扬声不绝于耳,可是到了幼儿园,自己却不再突出,甚至真切地感到自己很多方面都不如同伴,因而丧失了自信心。这类的孩子,在家都挺活跃,可是到了幼儿园却不声不响。如果妈妈发现了这种情况,就要和幼儿园老师配合,让老师发现和利用孩子的某一长处并多多赞扬,当孩子自信心提高了,和小伙伴们也就能友好相处了。同时也要牢记对孩子的夸奖不能泛滥,重要一个原则是:只夸奖孩子做出的努力,而不要夸奖他与生俱来的天赋。
3.孩子在家里养成事事为先的毛病,被小伙伴排斥
同样是因为溺爱,父母在家里什么事情都把孩子放在第一位,孩子动辄哭闹,欲望得不到满足就发脾气,久而久之,孩子到了幼儿园也保留了这样的习惯,与小伙伴相处时不肯吃亏,动不动就哭闹打人,最终也会受到小朋友的排斥,成为孤家寡人。从这个情况可以看出,让孩子生活在一个平等、民主的家庭中是多么重要,溺爱孩子最后都是害了孩子。
当然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改变家庭模式不是一天两天能办到的,那么,妈妈在有意识地将家庭向开放、民主和平等的方向上建设之外,有没有相对快捷的办法能帮孩子解决不合群的现状呢?下边,给妈妈提供几个方法:
1.从一到多建立伙伴关系
对于害羞、胆小的孩子来说,即便是妈妈再鼓励他参加集体活动,恐怕都难以取得好的效果。对于这样的孩子来说,应该从一对一的交往方式开始,这样不仅让能感觉安全,出现问题也好协商和解决。如果一下子和很多小朋友在一起,这不仅需要勇气也需要胆量,会让孩子产生不安全感。妈妈可以在接送孩子去幼儿园的时候,主动和孩子班上的小朋友以及家长搭讪,让孩子感觉妈妈也在他的生活圈子里,缩短孩子与其他小朋友的心理距离。同时,妈妈要注意寻找那些活泼开朗的孩子,尽量创造机会让孩子和这个小朋友在一起玩,可以一同回家或者周末相约一起到公园或者游乐场玩,这样,孩子慢慢就有了自己的朋友,在幼儿园就会不再感到孤单。
2.邀请小朋友到家里来玩
即便是孩子再孤僻,但是他内心也有与人交往的意愿,也都有被人喜欢被人接纳的渴望。但是,孩子不好表达或者不敢表达自己,这个时候,妈妈就可以利用机会,加强孩子与小朋友的亲密关系。如在小区一起玩的时候,你可以鼓励孩子邀请其他小朋友到家里来玩,很多小朋友都有这个好奇心的,如果对方父母不反对,一般都能接受邀请,或者在孩子生日时,和孩子商量请他认为要好的朋友来家里做客,孩子在自己的家中,感觉到熟悉和放松,就有一种主动性,也会比较容易和小伙伴融合到一起,当然,这要有妈妈的引导和协助。
3.强化孩子接受“邀请”
一般在邀请别人到自己家里后,别的小朋友也会提出这样的邀请,这时候,妈妈一定要及时鼓励孩子接受邀请,对其他小朋友进行“回访”,这时候还要对孩子多多赞赏,让他感觉到在小朋友社交中的地位,对孩子在别的小朋友家的礼貌表现更要不吝夸奖,以便强化好的行为。
孩子之间的互相带动作用是非常大的,当孩子懂得享受交朋友的乐趣后,就会慢慢地融入幼儿园的圈子里了。
专家妈妈贴心话
如果妈妈不能亲自带宝宝,一定要看带宝宝的老人或者保姆的性格,如果抚养人性格孤僻或者有严重的方言无法和周围的人交流和沟通,那么宝宝的性格就会受其影响,到了幼儿园也会出现严重的不适应。从这个角度说,孩子在上幼儿园之前,最好由妈妈来带,而且妈妈要经常和其他照看孩子的妈妈们广泛建立友谊关系,以自己的社交来影响孩子的社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