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3-6岁妈妈不可不知的育儿心理学
3418700000007

第7章 3~6岁,性格塑造的“水泥期”(1)

“人家孩子活泼开朗的人见人爱,性格多好!”你在羡慕别人孩子“好性格”的时候是否为自己孩子内向而安静的性格而感到遗憾?

“我家孩子性格孤僻,长大了恐怕也难成大事!”有这样感叹的家长你是否知道性格与智力是否相关?

“我一定把孩子的慢性子给‘板’过来,要不事事都会落在人家后头!”试问,你是否在为孩子“嫁接”性格?

在幼儿园更多小朋友的参照下,孩子的性格特征也得到了凸显,是外向还是内向,是好动还是退缩,是慢性子还是暴脾气……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因此,人们往往把3~6岁称为性格塑造的“水泥期”,一个人的性格在人生的初期就已经基本定型了,但对于孩子日益明显的性格,我们家长应该秉持一个什么样的态度呢?性格有没有好坏之分?需要不需要改变?有些性格上的负面因素该如何引导孩子降低?

在孩子性格的“水泥期”,我们家长能做的事情是什么呢?

·孩子的性格需要接纳不需要改变

提到孩子的性格,在平时里就可以听到很多妈妈的担心:“我家孩子太敏感了,有时候只要我瞪她一眼,她就会自己一个人走到角落里偷偷地哭起来。”也有的妈妈讲:“我家孩子是个火爆脾气,稍有不顺心,就大哭大闹的,哎,怎么能让他安静点呢!”

如今处于“育儿焦虑”中的年轻一代妈妈,恨不得自己的孩子生就一个“完美”的性格,但是,所谓“完美”的性格存在吗?

如果我们的社会是一部大机器的话,那我们生活在社会上的每一个人都是一个个零件而已,我们的社会需要不同的零件,也就需要不同类型的人,当然也需要不同性格的人。有的家长不喜欢孩子性格内向,那么试问这些家长:主导社会生活、文化、政治的那些领袖人物,有多少是热情开朗的?是的,这部分高层人士往往是性格内敛和沉稳的。

每种性格的人都会在社会上找到属于自己的天地,性格本身没有好坏之分,因此,想要去“改变”孩子已经渐渐形成的性格无异于逆水行舟,费力而不讨好。聪明的做法是顺势而为,看到孩子性格中积极的一面,接受和喜欢孩子的性格,并且让孩子也能积极认同自己独特的个性。否则,你对孩子性格的不接纳,就会造成孩子对自己的不接纳,孩子的内心就会产生矛盾和冲突,最终自己本性中的优势没有得到积极的展现,而忙于去“嫁接”那些本来不属于自己性格中的特质,这样就会造成孩子内部资源的耗损和浪费,并且让孩子对自己怀有一种深深的否定感和缺陷感。

对于3~6岁的孩子来说,他们的成长还有着无限的可能性,他们的生命是不断流动变化着的,成人看到的部分并不是孩子的全部,但是如果成人把目光紧紧盯在孩子性格的一处,就会让孩子的性格发生“固化”,从而让孩子的性格发展得不能自由,这样无异于给孩子贴上了性格的“标签”,最后使孩子以自我求证的方式来强化这个性格特征。

一个妈妈带女儿去公园玩,女儿和另一个小孩比赛赛跑,结果那个孩子每次比赛都是输,第三次失败之后小家伙索性躺在地上撒起泼来,又哭又闹满地打滚,大人们纷纷过去劝解这个孩子,甚至那个孩子的家长还把女儿刚刚买的薯条都拿过去哄这个孩子,而5岁的女儿站在原地一动不动,看着属于自己的薯条被拿走也隐忍着没有发出一声不满。

这个情景让妈妈为女儿非常难受,是啊,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会哭的孩子才有糖吃,女儿如此胆小,忍让,将委屈都压在肚子里,将来到了社会该怎么办呢!?冲动的妈妈恨不得马上过去教女儿泼辣和强悍一些。

但是这位妈妈转念一想,孩子这样的行为,也反映出孩子能有容人的风度和气量,只不过缺少一点胆量和自信罢了。孩子积极的一面还是要强化和巩固的。于是妈妈和女儿讨论了这件事情,对那个失败撒泼的孩子的行为表示了批评,而对女儿的宽容和大度表示了赞同。为了让女儿更深一步理解宽容,她进一步说:“自己的东西被别人夺走,内心会感到很难受。但是,如果我们不这样想,换个思路来看这个‘失去’的东西,自己就会想开。你可以这么想:这包薯条失去的好啊,小孩子老吃这些热量高的东西身体就会发胖的,而你没吃那包薯条,身材才会保持得这么好呀!”妈妈的话让女孩笑了起来,内心也就放下了失去的薯条。

这位妈妈就这样接受了孩子的“胆小、忍让、爱委屈自己”的性格,没有去刻意非要改变孩子成为“泼辣、强悍”的人,而是让她更进一步懂得了宽容的美德,并且释放了忍让带来的压力。在这样的教育下,这个孩子可能依然会淡然、安静和忍让,但是她内心所成长和收获的却是高贵的心地和端正的品质,这才是妈妈给予孩子性格成长上最为宝贵的教育。

专家妈妈贴心话

孩子的每种性格都应该得到父母的接纳和认同,但是很多家长受主流社会的影响,认为只有某类性格才是好的,其实,这才是让孩子不能适应社会的根本原因。如果过于强调一种文化,不能让很多文化并存,那么就会对带有其他文化特征的孩子排斥。但是我们的社会需要各种类型的人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样既能牵制又能互补。对不同文化的接纳程度,反应了社会进步的程度,因此,不同性格的孩子在社会中能否得到健康的成长,实际上取决于我们成人,尤其是父母对各种文化的包容程度,是否能为各种性格的孩子提供相应的成长空间。

·不同气质的孩子该如何分别培养

很多有了孩子的妈妈都会知道,有的孩子生下来就喜欢哭闹,而有的孩子从小就很乖,比较安静。长大一些后,喜欢哭闹的孩子也比较调皮,爱闹事,而从小安静的孩子,依然喜欢不言不语,平和淡然。其实,这两种孩子的不同行为就是孩子气质的一种表现。

人的气质类型是由神经过程的特点决定的,而神经过程的特点主要是先天形成的,所以,遗传素质相同或接近的人气质类型比较接近。一个人的气质类型在一生中是比较稳定的,但又不是不能变化的。

古希腊的著名医生波克利特按照人们的不同气质分了四种类型,即:抑郁质、胆汁质、黏液质和多血质。有的人的性格可能是典型的这四种气质之一,而有的人属于混合型,但不论哪种情况,一个人的气质,都会有一种偏向性。妈妈只有明白了不同气质的不同特征,提升自己的洞察力,了解孩子的气质倾向,才能发挥孩子的天赋特长,引导孩子趋利避害,成就孩子的性格。

1.教会胆汁质的孩子学会自控

胆汁质的孩子最大的特点就是好动,脾气暴躁。这类的孩子都很外向,直爽热情,情绪兴奋度高。在幼儿园里,很难看到这样的孩子能乖乖坐在椅子上,他们总是控制不住自己。

这类孩子在幼儿园里是调皮捣蛋大王,会让老师很头疼,老师在讲课的时候往往还没说完话他就来插嘴,大家都在排队进教室时,他可能会突然离开去追赶操场上一个断了线的气球。他们喜欢运动和打斗,弄不好就会“欺负”其他的小朋友,搞的妈妈总是接到这样那样的投诉。

对于这类的孩子,普通的约束根本管不住他们,但是,过强的束缚又会让孩子逆反,因此,妈妈一定要讲究策略。不妨给这样的孩子一些职务,如“妈妈的好助手”,让孩子旺盛的精力转化为积极行动的动力,也可以建议老师在幼儿园给孩子安排一些职务,有了这些责任,孩子在承担中不仅感觉到成就感,还能有效控制自己行为的任意性。

2.让抑郁质的孩子内心被爱所充盈

抑郁质的孩子明显的特征是胆小、孤僻,行为极端内向。这类孩子不容易兴奋,也喜欢自己一个人玩,表现得有点不合群,不仅不喜欢和小朋友们一起玩,对任何人的防御心理都很明显。他们的情绪一般不太外露,受到表扬了也不像有些小朋友一样兴高采烈的,如果幼儿园遇到了什么不高兴的事情,他们也不会表露出什么特别伤心的表情,但回家和妈妈说起时会哭出声来。在幼儿园上课时,抑郁质的孩子不会很积极活跃,他们总是安安静静的,吃饭的时候,不论饭菜多么爱吃,他们也不会表现出狼吞虎咽的样子,而依然是像平时一样。抑郁质的孩子敏感脆弱,容易多疑多虑,比如班级里有个小同学向他所在的人群一指说:“我最讨厌你了!”抑郁质的孩子容易怀疑这话可能针对的是自己。

抑郁质的孩子做事认真仔细,机智警惕,观察力非常强,内心的体验非常深刻,他们会发现一般人不能发现的事情。例如幼儿园的小朋友在玩“找不同”的游戏中,首先发现“不同”的往往都是抑郁质类型的孩子。平时,常人所不会注意的细小变化,抑郁质的孩子都能敏锐地发现。

抑郁质的孩子表面看上去不那么招人喜欢,也不善于社交,因此,也不会像热情开朗的小朋友一样会得到周围人更多的爱,因此,作为妈妈,一定给予这样的孩子更多的关注,对孩子的细心和洞察力一定要给予适当的赞美和鼓励。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强迫孩子与周围的人接触,以免造成孩子更加排斥交往的逆反心理。

由于这类孩子比较敏感,因此,当他们犯了错误,妈妈要在别人不注意时,亲切而又轻描淡写地说明错误的所在,并鼓励他去改正。不能流露出厌烦情绪。注意激发他们锻炼勇气的欲望,如在家里创造环境,让他表演、讲话等,多参加体育运动,让他们多和多血质类型的小朋友接触,克服孤僻敏感心理。

3.鼓励黏液质的孩子提高效率

黏液质的孩子看上去比较乖巧,他们很安静,有耐心,做事情有条不紊、踏踏实实、不慌不忙的。而且他们专注于自己的事情,不容易被外界所干扰和影响。但是这类孩子反应比较慢,不善言谈,做事情容易循规蹈矩,和小朋友交往上也关系适度,没有特别好的小伙伴也没有特别敌对的小伙伴。

这类的孩子在日常表现中也很容易被辨别:即便是小朋友们都跑出去玩了,他如果没有做完手里的事情,就不会随大家一起出去;大家看到滑稽可笑的动画片都在哈哈大笑,他只会安静地笑。有的小朋友对幼儿园的老师很亲密,又拉手又要求抱的,但是黏液质的小朋友不会显示出很亲热的样子。

黏液质的孩子做事有自己的主见,不随波浊流,这是很积极的一面。但是这类孩子做事情的时候行动迟缓,就连坏情绪消退的也慢,因此,妈妈要着重注意提高黏液质孩子的行动效率。可以和孩子玩一些灵敏和锻炼反应速度的游戏,用限制时间来引导,不断克服动作迟缓的特点。鼓励并诱导他接受新事物,多让孩子出主意,以便逐渐改变守旧的特点。

4.给多血质的孩子表现自己的机会

多血质的孩子活泼好动,喜欢交际,在幼儿园里是大家都很喜欢的“好人缘”孩子,这类孩子思维活跃,反应敏捷,不怕生,和谁都能处的很好,是个社交的好手,最怕的就是孤单一个人,在交往中,往往扮演领导的角色。但是这类孩子注意力容易分散,兴趣多变,情绪不稳定,做事浮躁、有头无尾,怕吃苦。

这类孩子喜欢表现,因此,妈妈应该给孩子多创造一些条件和机会,如家里来了客人,可以让他们去扮演“小主人”去招待小客人。针对孩子社交能力强的特点,也可以培养孩子在伙伴中的领导能力。

对于多血质的孩子,可以和他们多做培养和训练注意力的游戏,并要逐渐延长时间。做事时,妈妈可以让孩子先由简单的做起,逐渐变为复杂,一定要求把事做完,还要检查,以便逐渐克服做事有头无尾,浮躁的特点。另外,要有针对性地让他们干些细致的家务事,养成吃苦耐劳的品质。要求他们做的事一定要督促孩子坚持到底,耐心细致地做完。

专家妈妈贴心话

有些家长以为多血质、胆汁质的孩子将来成就大,而抑郁质、黏液质的孩子则没有多大出息,这其实是一种误会。实际上,气质并不决定一个人智力发展的水平,也不能决定一个人成就的高低。由于先天的因素占有重要的影响,气质对于一个人来说没有选择的余地,重要的是让孩子了解自己,自觉地发扬自己气质中的积极方面,努力克服气质中的消极方面。

·爱发脾气的孩子性格就“坏”吗

不论在商场超市还是在家里,经常会看到有些小孩子发脾气的情景,有的甚至还躺在地上撒泼打挺,让妈妈们既无奈又恼火。随着他的性子吧,将来不知道会惯成什么无赖性格,给他屁股两巴掌吧,似乎暴力方式也不太妥当。

3~6岁的孩子都在不同程度上经历过发脾气的情况,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一个正常的现象。有些孩子发脾气的问题可以通过预料和准备而加以干预的,而其他的情况却是不可避免的,这是两种不同类型的发脾气。这其实和孩子本身的性格的好坏没有必然的关系。

我们首先要了解这两种类型的根本不同:一种是因为3~6岁的孩子做事能力有限,如果当他们累了、饿了,要应对变化或过度受刺激的时候,他们就会沮丧或感到难以承受,这时他们就会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另一种情况是由于具体情况而引起的,如孩子想要让别人服从自己的要求时,他们就会大声喊叫、跺脚或者做出让其他人关注的动作。

对孩子的行为要理解。孩子发脾气并不说明他们的性格“坏”,他们只不过是正在做着他们这个年龄要做的事。一般这种现象会在学龄后有所缓解。

对于发脾气的孩子,一方面要尊重和满足孩子的需要和感受。另一方面要小心地选择不伤害孩子自尊心的方式来规范和纠正他们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