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体育形意拳拳械精粹
3431000000003

第3章 内功修炼简述

内功与养生

内功又称吐纳功、导引术,它起源于我国古代的道教文化,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例如:五禽戏、六字诀、八段锦、易筋经等,至今仍为人们所传承习练。

内功的修炼方法有动功和静功之分:静功着重于意念上的导引配合呼吸,动功则由肢体动作配合气息的吐纳,但无论是静功或动功,它们都是以人体的精、气、神三者作为修炼对象的。在经过特殊的方法修炼后,以求能打通人体经络之间的阻碍,进而达到气运“周天”、平衡阴阳、协调上下内外的作用。中医经络学认为,人体主要有十二条正经,八条奇经。

一、十二条正经

十二条正经是:1.手阳明大肠经;2.手太阴肺经;3.足阳明胃经;4.足太阴脾经;5.手少阴心经;6.手太阳小肠经;7.足太阳膀胱经;8.足少阴肾经;9.手厥阴心包经;10.手少阳三焦经;11.足少阳胆经;12.足厥阴肝经。

二、八条奇经

八条奇经是:①督脉;②任脉;③冲脉;④带脉;⑤阴跷脉;⑥阳跷脉;⑦阴维脉;⑧阳维脉。此8条奇经又称奇经八脉。人体的气血运行皆以经络为通道,把人体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等组织器官连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奇经八脉虽与脏腑没有直接相互“络属”关系,但它交叉贯串于十二经脉之间,具有加强各经脉之间的联系,调节正经气血的作用,所以在传统的内丹学说中称:“只有先把奇经八脉打通,才能使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之间有良好的互补作用。”而要打通八脉,首先要打开督、任二脉,因为任脉有统全身“阴脉之海”之称,督脉有督全身“阳脉之海”之称,如能打通此二脉,有“百脉皆通”的说法。因此,在内功学说中,督、任二脉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若督、任二脉能打开相通,气血便能沿着二脉经络路线,在体内周流运行,因此又称为“小周天”功法。李时珍说:“任、督二脉,人身之子、午也。”因为,一天昼夜时间分阴和阳,子为阴,午为阳,子、午运行时间正好为一个周天,故又称小周天功法为“子午”功法。

三、修炼目的与方法

中医理论认为:“气属阳、血属阴。”人在正常的生理情况下,这种气血阴阳的关系,是相对保持平衡的,如气的运行阻滞或逆乱、升降失调、出入不利等,便影响到五脏六腑、上下内外的协调统一,致使“气血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

内功的修炼目的,就是要调理气息,起到疏通经脉、活血化淤、培元内气、扶正祛邪的作用;把原自各不相贯连的经络之间,连成一个有机整体,让气血在各经络间相流通,使原本气滞血淤的地方达到“流水不腐”的效果,也就是中医认为“气血淤积则会产生病灶;通则不痛,不通则痛”的道理。

人体内的五脏六腑,在一天12时辰里的表现,各有强弱之分,如针对选择各脏腑器官兴奋的时辰内修炼,效果较明显。每个修炼者可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对症选择适当的时辰和修炼方法,以求达到较好的祛病、养生、健身的效果。

形意拳属于内家拳,属于“动功”一类的修炼方法。它的拳理,是以中医理论和阴阳五行学说为基础的。如五行拳是按照:劈拳(属金属肺外通鼻)、钻拳(属水属肾外通耳)、崩拳(属木属肝外通目)、炮拳(属火属心外通舌)、横拳(属土属脾外通人中)五行相生来编排的,它对调理人体五脏六腑有很好的作用。在经过长期正确的锻炼后,亦能有自然打通“周天”经脉的效果,进而达到平衡阴阳,使气血轮回相接,起到祛病、养生、延年的作用。形意五行拳,被内功养生家称之为“五行培元功”,历来被内功养生家所推崇,广泛流传于国内外,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喜爱和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