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兼顾所有者、经营者和劳动者利益原则
确定集体合同的各项条款应兼顾各方利益,不能为追求自己的利益而损害其他人的利益,要均衡所有者、经营者和劳动者各自的利益。
(4)维护正常的生产工作秩序原则
为订立集体合同产生争议,任何一方都不应采取激化事态的行为,双方都应顾全大局,维持正常的生产工作秩序。
集体合同的形式与期限
1.集体合同的形式
根据《集体合同规定》,集体合同为法定要式合同,应当以书面形式订立,口头形式的集体合同不具有法律效力。
集体合同的形式可以分为主件和附件。主件是综合性集体合同,其内容涵盖劳动关系的各个方面。附件是专项集体合同,是就劳动关系的某一特定方面的事项签订的专项协议。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工资集体协商试行办法》规定,企业依法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签订工资协议;已订立集体合同的,工资协议作为集体合同的附件,并与集体合同具有同等效力。
2.集体合同的期限
集体合同均为定期合同,我国劳动法规定,集体合同的期限为1~3年,企业可以在1~3年中确定适应本企业的集体合同期限。期限过短,不利于劳动关系的稳定,而且加大集体协商的成本;期限过长,不利于适应变化了的实际情况,不利于劳动权益的保障。在集体合同的期限内,双方可以根据集体合同的履行情况,对集体合同进行修订。
2.签订集体合同
(1)明确签订集体合同的主体
劳动者一方,工会委员会具有集体合同签约人的资格;没有建立工会组织的企业,由企业职工民主推荐,并需得到半数职工同意的代表为集体合同的签约人。用人单位一方的签约人,法律规定为用人单位行政部门,即法定代表人。具备法人资格,跨省市的大型企业或集团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可以委托下一级企业或子公司的负责人与工会签订集体合同。
(2)集体合同协商
集体合同的协商是签约代表为签订集体合同进行商谈的法律行为。其主要步骤为:
①协商准备。双方签约人为集体协商进行各项准备工作,包括确定协商代表,拟订协商方案,预约协商内容、日期、地点。我国法律规定,集体合同协商代表双方人数对等,各方为3~10名,并确定一名首席代表;企业代表由法定代表人担任或指派;职工一方代表由工会主席担任或书面委托其他工会代表担任。代表一经确认,必须履行义务,因故不能履行职责的,应另行指派或推举。集体协商的地点、时间由双方共同商定。记录员在协商代表之外指派。双方代表组成集体合同草案起草小组,共同拟订集体合同草案。
②讨论。工会组织全体职工讨论集体合同草案并进行修订。
③审议。经修订的集体合同草案提交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会议审议通过。
④签字。双方首席代表在经过审议通过的集体合同文本上签字。
(3)政府劳动行政部门审核
由企业一方将签字的集体合同文本一式三份及说明材料,在集体合同签订后的7天内报送县级以上政府劳动行政部门审查。说明材料应包括企业的营业执照、工会的社团法人证明材料、双方代表的身份证(均为复印件)、委托授权书、职工代表的劳动合同书、相关审议会议通过的集体合同的决议、集体合同条款的必要说明等。
(4)审核期限和生效
劳动行政部门在收到集体合同后的15天内将审核意见送达;集体合同的生效日期以《审核意见书》确认的日期为生效日期。若劳动行政部门在收到集体合同的15日内未提出疑义的,自第16日起,集体合同自行生效。若集体合同经劳动行政部门审核认定存在无效条款或部分无效条款的,签约双方应在15日内对其进行修改,并在15日内重新报送审核。
(5)集体合同的公布
经审核确认生效的集体合同或自行生效的集体合同,签约双方应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向各自代表的成员公布。
3.集体合同的履行
集体合同只要符合主体、内容、形式,程序合法,意思表示真实,就具有法律效力,集体合同当事人和关系人就应履行集体合同所规定的义务。这里所谓的集体合同的关系人是指由集体合同的订立而获得利益,并且受集体合同约束的主体,包括工会组织所代表的全体劳动者(不论其是否是工会会员,以及在集体合同的存续期间新被录用的职工)、用人单位所代表的所有者和经营者等。
集体合同的履行遵循实际履行和协作履行的原则。其中,劳动标准性条款的履行,应在合同的有效期间按照集体合同规定的各项标准履行劳动合同,确保劳动者利益的实现;目标性条款的履行应将所约定的项目列入并落实到企业计划和工会工作计划之中,并采取有效措施来落实。
4.集体合同的监督检查
集体合同在履行过程中,企业工会应承担更多的监督检查的责任,工会也可以与企业协商,建立集体合同履行的联合监督检查制度。发现问题,工会应及时与企业协商解决。企业内工会的各级组织应当及时向企业工会报告本组织所在团体的集体合同的履行情况;工会应定期向职工代表大会或全体职工通报集体合同的履行情况;职工代表大会有权对集体合同的履行实行民主监督。
提醒您
在履行集体合同的过程中,企业行政部门必须与工会密切协作。工会会员和非会员劳动者虽不是集体合同的当事人,但却是集体合同的关系人,因集体合同的存在而应承担履行集体合同的义务。
5.违反集体合同的责任
企业违反集体合同的规定,应承担法律责任;工会不履行或不适当履行集体合同规定的义务,应承担道义上的责任;个别劳动者不履行集体合同规定的义务,则按照劳动合同的规定承担责任。
员工劳动保护
在人力资源管理中,企业必须为员工提供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以保障员工的身心健康和企业的正常及持续发展。
一、劳动保护目的
劳动保护指的是在生产过程中,为保证员工的安全与健康,改善劳动条件,防止职业病和工伤事故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劳动保护的目的,大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保证安全生产
在生产过程中,劳动者和一定的生产环境相接触。在这种接触的过程中,有些因素会使员工的安全和健康受到伤害。这些因素是生产中的不安全和不卫生的因素。劳动保护的任务,就是要采取一系列组织与管理措施,消除这些因素或者是将这些因素的危害降到最低,从而使员工身心健康得到保障。
2.预防职业病
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职业病的种类逐渐增多,对员工的危害日益突出。为此,企业应尽可能根据现有的技术条件,采取根治的办法,消除致病的物质根源。
3.女职工保护
根据女性的生理特点,在劳动中应给予特殊的保护。这是一项重要的任务。由于女性在生理方面的特殊性以及她们在生育后代方面的特殊责任,有必要对她们给予特殊的劳动保护。这不仅是为了保证女性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更好地发挥女性在生产中的作用,而且是为了下一代的健康成长。
二、劳动保护内容
员工的劳动保护,一般包括安全技术、工业卫生和劳动保护制度三方面的内容。
1.安全技术
不同的企业所要注意解决的安全技术是不同的。这些安全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操作设备的安全问题
主要任务是员工在使用机动车(叉车)等设备时,应遵守工具的安全操作说明;在进行危险性工作或在危险区域工作时,应按要求穿戴公司的防护服、防护工具。
(2)机器设备的安全问题
主要任务是避免在使用的过程中发生事故,伤害员工。为此,凡是暴露在机构外部的传动装置、齿轮、正轮等危害部分,都要安装保护装置;机器的转动摩擦部分,要有自动加油装置和冷却装置等。同时,平时要注意机器设备的检修,确保机器设备运转的安全。
(3)电气设备的安全问题
主要任务是保证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转,防止火灾和触电事故。为此,电气设备要有可溶保险器和自动开关;电动工具在使用前必须采取保护性接地措施,必须有良好的绝缘;高压电线经过的地方,必须有安全设置和警告标志等。如有人被关在电梯内,则应立即通知安全和维修部门,由其操作电梯紧急程序。
(4)动力锅炉的安全问题
主要任务是防止锅炉爆炸事故。为此,每台锅炉都要安装准确有效的压力表、水位表和安全阀;要加强动力锅炉的保养和检修;要采取硬水软化的措施,防止水垢的产生和加强水垢的清除工作等。
2.工业卫生
企业的生产工艺过程、劳动过程以及生产外界环境中,可能对员工的身体机能和健康水平产生危害的因素称为职业因素。当这些有害的职业因素超过一定的程度,就会破坏员工的生理机能和健康。例如,当噪音过大时,员工长时期在这种噪音过大的环境中工作,听力机能会遭受损伤而降低;长期在潮湿环境工作,有可能导致风湿、关节炎等。职业危害的种类,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在不断增加,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逐渐为人们所认识,并加以控制。
企业的职业危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与劳动过程有关的职业毒害
比如劳动作业时间过长,劳动强度过大,不合理的劳动制度和不合理的劳动组织等都可能引起员工的身心健康受损。
(2)与环境设备有关的毒害
例如,未及时清理的废料、垃圾;缺少通风、采暖设备,或虽有设备但效果太差;防尘、防毒、防暑的各项设备缺乏或者不完善;照明条件不良;安全防护设备不良等。
做好预防工作是防治职业危害工作的关键环节。预防职业危害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1)搞好工作区的清洁卫生
这不仅能改善一般的卫生条件,而且还可以减少有害物质的污染。
(2)加强个人防护
这是预防职业危害的重要辅助措施,应根据需要配备工作用品。如使用防护衣、手套、鞋、口罩、帽、眼镜等,以防止有毒有害物质进入体内;或使用皮肤防护油、膏,以防止职业性皮肤病的发生,防止毒物从皮肤侵入肌体内。
(3)加强医疗预防措施
医疗预防对于慢性病与多发病,职业危害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及时处理和预防是非常重要的。为此,应对员工定期实行健康检查,以便早期发现职业危害或初期可疑症状,并根据其具体情况及时采取措施,以防止疾病的进一步发展。
3.劳动保护制度
员工的安全和健康不仅与安全技术和企业卫生问题有关,也与劳动保护制度有关。如果劳动保护制度不健全,同样会引起员工过度疲劳,损害健康,甚至导致工伤事故。因此,建立和执行正确的劳动保护制度是员工劳动保护的重要内容。
三、劳动保护管理
1.建立健全安全经营责任制
安全经营责任制是企业责任制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安全经营规章制度中的核心内容。具体内容可以根据企业各部门的不同情况,予以规定。有关人员必须认真执行,以保证安全经营方针的有力贯彻执行。
2.编制安全技术措施计划
企业在编制经营计划的同时,必须编制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编制要根据国家有关政策、法规的规定和要求,以及安全卫生检查中发现而尚未解决的问题。在编制计划时,要分轻重缓急,力求少花钱多办事。
3.搞好安全经营教育
安全经营教育的目的是教育员工提高对安全经营重要意义的认识,自觉搞好劳动保护工作,帮助员工更好地掌握安全技术知识。对企业的新进员工必须在上岗前进行安全教育,对调换岗位的员工也要进行新岗位的安全教育,并均需通过合格考试后才能上岗。
4.安全经营的监督检查
对安全经营的监督检查是推动安全经营的一项重要措施,通过检查,可以提高员工安全生产意识,并可以发现问题,消除隐患,防患于未然。其检查内容是,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和各种安全技术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以及各种安全防护设备的完好情况等。检查形式可以分为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检查。
提醒您
检查形式可以是普遍检查、专业检查和季节性检查,也可以是几种检查结合进行。
四、新员工安全教育
新员工必须进行“三级安全教育”。三级安全教育是指对新招收的员工、新调入员工,以及来企业实习的学生或其他人员所进行的厂级安全教育、车间安全教育、班组安全教育。
1.厂级安全教育
厂级安全教育一般由企业安全技术部门负责,时间为4~16小时,主要内容有:
第一,讲解劳动保护的意义、任务、内容和重要性,使新入厂的员工树立起“安全第一”和“安全生产人人有责”的意识。
第二,介绍企业的安全概况,包括企业安全工作的发展史、企业的生产特点、工厂设备的分布情况、工厂安全生产的组织机构、工厂的主要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第三,介绍国务院颁布的《全国职工守则》和企业职工奖惩条例,以及企业内设置的各种警告标志和信号装置等,介绍企业典型事故的案例和教训,以及抢险、救灾、救人的常识和工伤事故报告程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