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领导智慧进退之法
3460700000037

第37章 巧进巧退:方式方法决定进退成败(3)

7.以攻为守是一种积极的防守智慧

以攻为守是指用主动进攻的手段以防止对手来犯的策略。面对危机的来临,运用以攻为守的策略,不失为一种积极的退保策略。

以攻为守在军事上的运用十分广泛。公元215年8月,孙权乘曹操拥兵西北,率军10余万人进攻合肥。曹操派张辽率领7000余人驻守合肥,抗御吴军的进犯。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张辽不畏强敌,不消极防御,而是以攻为守。当敌军云集合肥立足未稳之时,张辽亲自率领800精兵,出击骚扰吴军,挫败了吴军的锐气。然后便固守城门。吴军围攻10多天,始终无法破城,便开始撤退,张辽见势,立即出城追击,大败吴军于逍遥津(安徽合肥东)。

公元757年1月,安禄山之子安庆绪令手下将领尹子奇,率军13万进攻江淮重镇睢阳。张巡率领3000官兵自宁陵进入睢阳,与许远合军抗击安庆绪的兵马。安军逼近城郊后,张巡用以攻为守的策略,与许远率军主动出击,连续苦战60天,歼敌2万多人,粉碎了安庆绪的第一次围攻。3月底,尹子奇又率军围攻睢阳,张巡坚持以攻为守的办法,迎击来犯之敌,多次率军出击,再次粉碎了安军的围攻。

公元1259年11月,蒙古将领兀良哈台奉蒙哥汗之命,率军攻破横山(广西南宁境内),随后,乘胜入静江府(广西临桂),直指潭州(湖南长沙)。蒙古军击败宋军的阻击后,兵围潭州城。守潭州城的宋将向士壁一面激励将士们闭城固守,严防蒙古军的攻城行动;另一方面,主动出兵打击敌人,派王辅率500精兵袭击蒙古军的后续部队,切断其后援,沉重打击了敌军。此时又赶上蒙哥汗驾崩,蒙古军只好撤兵而去。

公元1644年,东路清军从孟津渡过黄河,打败了洛阳、陕州(河南三门峡西)、灵宝等地大顺农民军的阻击,进逼潼关。次年1月,大顺军抗清前锋被压回,全部退守潼关防御敌军。清军企图一举消灭农民军,对潼关发起猛攻。李自成也以攻为守,在潼关外围挖掘深濠,构筑壁垒阻击清军,给清军以巨大杀伤。有效地阻止了东路清军的进攻。后来由于清西路军入绥德、占延安,直出西安,大顺军腹背受敌,才不得不放弃潼关西撤。

明朝方震孺曰:“我以退为守,则守不足;我以攻为守,则守有余。”在临危应变中,以攻为守,主动出击,能改变被动挨打的局面,变受制于人为制于人。

8.先自绝退路可致战无不胜

大凡能够左右局面的领导者都是退得巧、进得妙的策略家。前面我们讲了一些巧退的技巧,下面则重点讲一下巧进。这里要讲的先行自绝退路就是一个可致战无不胜的巧招,当然也是一步险招。

汉三年(前204年)十月,韩信奉汉王刘邦之命,与张耳率领数万人马往东进攻赵国。赵王歇、赵相陈余,得知汉军来攻,在汉军必经之路井陉口(太行山八隘之一,今河北井陉县北井陉山的井陉关)调集了二十万大军,想凭借有利地形,与汉军决战。张耳和陈余原是非常好的朋友,曾经结为刎颈之交,但后来各为其主,反目成仇。所以,两人对彼此的性格都十分了解。

赵广武君李左车是个非常有见识的人,他向陈余献计说:“听说韩信渡过黄河,虏魏王,擒夏说,现又引军千里来攻打赵国,其锋难以抵挡。俗话说千里缺粮,士有饥色。今井陉之道,车不能并行,骑不能成列,汉军前来,粮草必在后面。臣愿请三万精兵,从小路断其辎重;君凭借地势,坚守不出。如此,汉军前不能战,后无退路,军无粮草,不出十日,汉军必败。”陈余听后,以仁义之师不用诈谋为由,拒绝采用李左车之计。

这在当时的具体情况下的确是一着非常厉害的杀手锏,如果真的采用了这个策略,韩信的处境将是极其危险的。韩信在打败陈余以后,曾经十分恭敬地向李左车请教有关的战事,并虚心地采纳了他的建议。

韩信听说陈余没有采纳李左车之计,这才放下心来,率领人马直抵距井陉口三十里处扎下大营。半夜时分,韩信开始调兵遣将,他令一将领率二千轻骑,人手一面旗帜,乘夜色从小路隐于井陉口左右。韩信告诫他们说:“赵军见我军撤走,必然要追赶。那时你们就火速占领赵军的城堡,拔掉赵旗,插上我们的汉旗。”安排妥当以后,韩信拔营而进,直逼井陉口。这时,天已微明,韩信又传下命令,激励士气,他叫将士暂以干粮充饥,待今日打败赵军后,再营灶做早饭(灭此朝食)。他又派出一将,领精兵一万余人,渡过抵水,背水列阵。

韩信既不给士兵饱食,有背靠河流列阵,这是兵法上所从来没有的,也是兵家之大忌,以常理度之,这种自绝退路的做法,也是不能理解的。

赵国的将领见后,不禁暗自发笑,对韩信这位赫赫有名的大将到底有多大的本领开始怀疑,就是汉军对如此列阵也疑惑不解,但都知韩信向来用兵如神,虽心中不解,也不敢多问。天色已经大亮,韩信与张耳也渡过抵水,准备出战。

韩信对张耳说:“赵军占据了有利地势,如不见我大张旗鼓,只是看见这一小股军队,是一定不肯应战的。”于是,令人大张旗鼓,并与张耳领一支人马,杀向井陉关口。陈余见韩信亲自领兵出战,又见汉军人少,就有恃无恐,下令打开关口,领兵杀出。

两军混战多时,各有死伤,很难分出胜负。显然,如果再打下去,汉军是十分不利的。韩信也正是利用了敌军的这种心理,想引诱敌人出关。他见时机已到,命令汉军丢弃旗鼓、兵器,缓缓后退。赵军见汉军兵败后退,衣甲器杖丢得各处都是,纷纷争抢,以作为凭据,战后请功求赏。这样一来,留守关上的赵军将士,看到别人轻而易举地夺取了战功,也不禁心动,便按捺不住,跃出营门,抢夺汉军所抛弃的物品。

正在这时,突然一声炮响,埋伏在关口附近的汉军突然杀出,赵军本来留在关上的军队就不多,再加上他们已经打开了关口,猝不及防,赵军就乱了手脚,汉军很快攻进营寨,杀散赵军,占领了井陉关门,将赵军旗帜拔掉,插上了汉军大旗。

也就在此时,韩信、张耳已引军退入背水阵中。陈余见到这种情形,以为韩信已经没有退路,而自己无后顾之忧,完全可以凭借优势兵力来打败汉军,于是,他下令破阵。

此时,汉军的形势的确是非常危急的,前有数倍于己之敌,后有抵水,已经陷入了绝境,如果不打败敌人,只有死路一条。正当汉军不知所措的时候,韩信翻身上马,用剑一指蜂拥而至的赵军,大声对众将士道:“我们后退只有死路一条,只有杀败赵军,才有生路,况且赵军的关隘已经被我们拿下,他们的军心已经乱了。”于是,汉军又随韩信、张耳反身杀回,个个拼死向前,至死不退。

这时,天已近午,陈余见一时难破汉军,便下令收军,军队已经十分饥饿,而自己这方又占有主动权,觉得不必在一时间与汉军硬拼,完全可以消耗汉军的锐气,不必急于取胜,反正汉军背靠河水,也逃不了。于是,就下令退兵关口,午饭后再同汉军厮杀。这在当时的情况下是合乎常理的。

然而,当赵军退临井陉时,忽见关口上插满了汉军旗帜,知要塞已被汉军占领,一时军心大乱。这时,后面追兵已到,前面汉军也已杀出。赵军顿时大乱,四处逃散。陈余想控制住混乱局面,虽连斩数人,仍难奏效,只得随败兵退到抵水岸边,又被汉兵围住,被杀于乱军之中。

这就是著名的背水一战的经过。

韩信在破赵军、杀陈余以后,又派出一支人马,追斩赵王歇于襄国。随后,领兵跃过井陉关,很快平定了赵国。

背水一战所用的正是兵法上所讲的“陷之死地而后生,投之亡地而后存”的战法,这是一种自绝退路战术,其好处是可以充分利用将士的求生欲望,激发起他们最大的战斗潜力。然而,这也是一种非常危险的战术,非有大智谋而不可用。

9.把一切防范措施落实在前面

古今中外,多少雄才大略、忠心耿耿的领导者毁在了别人的恶语中伤之下,这是因为他们不懂得防范之心对于领导者成事是多么重要,或者说即使懂得了也没有把防范的措施落实在前面。因此,他们与真正大睿大智的领导者还差那么一点点,也正是这一点点,毁掉了领导者大展宏图的必要条件。

战国时的甘茂是一位有名的纵横家,他原是齐国下蔡人,从小敏而好学,熟悉诸子百家的学问。长大游学来到楚国,通过张仪、樗里子的推荐,得以拜见秦惠王。秦惠王很赏识甘茂的才学,便委派他佐助魏章夺取了汉中的土地。

秦惠王死后,秦武王即位,甘茂做了左丞相。

公元前308年,秦武王想扩大自己的领土,征伐别国。于是,便把甘茂召来,对他说:“寡人想要用战车打通三川(指伊水、洛水、黄河交汇的地区),然后再找机会吞并周室。先生如果能帮助寡人实现这一宿愿,寡人将将至死不忘先生的功劳。”

甘茂说:“臣请求派臣到魏国去,与魏国结盟,然后合力打韩国,先夺取韩邑宜阳,这样就可以打通通向三川的道路了。”秦武王同意了他的请求,并派大夫向寿作为副使,陪同他出使魏国。

甘茂来到魏国后,很快地魏王签订了盟约,便对向寿说:“请你回去报告大王,就说‘魏国已与我国签订了盟约,但希望大王先不要攻打韩国。’此事办成,一切功劳都归于你。”向寿回国后,便把甘茂的意思转告了秦武王,秦武王便亲自到秦邑息壤等着召见甘茂。

甘茂到了息壤后,君臣好久不见,彼此亲热寒暄了几句,秦武王便问他:“为什么不急于攻打韩国?”

甘茂回答道:“宜阳是韩国的一个大县,同时也是上党、南阳两郡之间的贸易要道,长期以来,在宜阳聚积了两郡的大量人力和财物,因此,它名义上是个县,实际上相当于一个郡。现在大王命令臣率领军队去攻占它,首先得克服路上重重险关,跋涉千里去进攻韩国,要花费很长时间,还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啊!臣恐怕还没取得最后的胜利,朝廷上下就散布着臣的流言,那时,如果大王听信了这些流言,那臣可就要大吃苦头了。”

秦武王一听,松了一口气,心想,原来他是担心别人进谗言啊!便亲热地说:“先生尽管放心,寡人怎么会相信流言呢?”

甘茂见秦武王有这个态度,便继续说:“请恕臣直言,臣并不是不相信大王,只是这种事情太难预料了,臣听说张仪当年领兵西面并吞了巴、蜀,北面攻取了西河,南面夺得了上庸,为秦国立下了汗马功劳,但国人都没有说他好,反而造出不少的谣言来诋毁他。魏文侯命令大将军乐羊攻打中山国,打了三年才灭掉中山国,乐羊凯旋后称道自己的战功,魏文侯却拿出一箱子诽谤他的信件给他看,乐羊一再叩拜谢罪,说:‘这不是臣的功劳,完全是大王的功劳啊!’而臣现在只不过是作客他乡的异国人,樗里疾、公孙衍二人都是韩国的近亲,他们一定会为韩国人说话,如果他们知道宜阳易守难攻,就必然会从中作梗而诋毁臣,这种话多了,大王就会有疑心了。如果是这样,联魏攻韩的盟约就要受到破坏,大王就会落个欺骗了魏国的不好名声,而臣就会受到韩国丞相公仲朋的怨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