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订和完善的核心问题就在于增强其可操作性。鉴于低层阶预案可操作性不足或不佳的原因大多在于对高层阶预案的模仿和效法上,所以,修订与完善的关键是要根据突发事件的不同诱因、不同类型、不同规模、不同资源保障情况,有针对性地编制出适合于本地区、本行业、本单位特点应急预案,并在编制主体、编制过程和编制技术等方面,可以打破被高层阶预案限定的条条框框和被固定的思维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摆脱高低两层阶应急预案之间“一仍旧贯”的因袭关系。具体说来,在编制省级以下的各类预案时可以采取如下举措:
(1)应急预案编制主体“经验化”
为了确保低层阶预案切实适合本地区本行业本单位应急管理实践需要,增强具体操作功能,在预案的编制过程中,应该由有应急实战管理经验的公务员参加编制工作,并充分吸收预案启动后可能涉及的各类主体参与讨论和征求意见。参加预案编制工作的主体应当包括编制机关的行政首长或代表、应急管理机构的工作人员、关联部门的工作人员、参加过应急管理实践的工作人员、应急救援组织(企业、专家)、相关领域技术专家、法学和管理学专家、企事业单位代表、志愿者(组织)代表、相关非政府组织代表,等等。
(2)应急预案编制程序“分阶化”
对各级应急预案要进行分阶管理和分阶编制,每一层阶的编制程序的制定要按照本层阶面对和应对某类突发事件的客观规律进行安排,而不是仅仅按照高层级预案照葫芦画瓢,而应结合实际,科学高效,有所创新。这就要求在《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单位制定和修订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框架指南》及各类《应急预案编制导则》的宏观指导下,对省以下的各级各类各层阶预案,要分别编制专门的框架指南、编制导则和程序安排。
(3)应急预案内在结构“具体化”
突发事件到来时,大部分人可能都处于惊慌失措、不知所往的状态,有必要在应急预案中制定适合于在不同事件和不同境遇中的不同人员的具体行动指南。可以考虑将低层阶预案的内容进一步区分为基本实施方案和具体操作方案。其中,基本实施方案与当前各地所制定的低层阶预案现状基本相当,且具有确定性的部分,用于应对突发事件中必然遭遇的确定性问题,其核心是权责配置和资源分配;其目的在于贯彻各类应急法律规范的要求及针对各类突发事件的相关注意事项;具体操作方案则以具体操作为主,加重各类人员的行动指导功能,且具有灵活性的部分,用于应对突发事件中的不确定性问题,其核心是危机分析和危机决策,让事件中的每一个人都能知道在某种境遇中应该做什么、怎么做,还应包括各类突发事件应对措施之间的逻辑顺序,每项措施的执行人职责及执行技术与操作要领。另外,低层阶预案还可以针对不同诱因、不同规模、不同受害群体、不同救援主体制定多种备选方案,供在实际事件发生时选择使用。
(4)应急预案操作标准“简单化”
简单就是快速,简单就是高效。对于追求可操作性的低层阶预案而言,对其操作标准的描述应当尽量做到简单清晰,不但字句表述简单清晰,操作程序和操作标准也应该简单清晰。具体应该包括适用范围、职责界定、具体任务目标说明、操作步骤和办法、负责人员等要素,这个具体操作方案可以作为组织或个人履行应急预案所规定的职责和执行具体任务时的详细指导。此等操作方案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即便在尚未接到或无条件接到上级命令,或者在领导缺位的情况下,各类应对主体甚至受灾人员仍可在第一时间启动预案,从而提高应急响应和自救互救的速度和质量。
(5)各层阶预案的质量分析
预案是应急管理工作的行动纲领,能否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和效用是预案的生命线。基层应急预案更应该切合实际、效验显著,千万不能搞形式主义,虚应故事,做表面文章。
由于我国应急体系建设工作起步较晚,在应急预案编制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些预案格式、内容雷同,千篇一律,过度模仿,脱离本部门实际;预案文档冗长,多则可达数百页,查询使用困难;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行业预案之间连接融合性不够,缺乏标准化交互程序和效能;预案过于注重文本文件形式,而忽视培训、演练等预案管理的实务性内容;一些预案科技水平较低,先进技术方法应用不够。这些问题在今后预案编制、更新、修订工作中应引起注意。
预案按照技术形式和手段划分,还可以分为文本预案、数字预案、智能预案三种。本书所讨论的应急预案,基本上是指文本预案而言。文本预案是以文本为表现形式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是应急预案的直观表现形式,也是目前应急预案的主要形式。在文本预案中,以文本的形式规定了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方法与步骤,明确了各部门的职责,使各部门在事件发生后有条不紊和按部就班地开展应急工作,提高了应急处置的效率和指导性。文本预案更便于各部门平时演练,可以大大提高各有关部门与人员对于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认识度和熟悉度。在应对突发事件时,如果有一个事先预定好的救援方案作为参考,再结合事件现场的实际情况作适当的调整和修正,应急人员就可以按照预案更快速、更科学地指挥应急行动。这就是文本预案的特有功用。
同时也应该看到,文本预案也存在着不方便的地方。比如形式呆板,表现不够直观形象;操作、查询不便,不能快速有效地提取所需信息;形式单一,不能根据事件发展情况自动链接有直接针对性的处置内容和方法;无法直接获得数据库的支持,难以有效利用大量与事件或应急有关的数据;不能帮助决策者进行信息筛选与整合,应该变通的行动方案无法方便地从应急预案基础上形成,行动方案与应急预案的关联性和对接性完全依赖于应急方案制订者对预案的把握程度,由不同决策者提出的行动方案与应急预案之间也会存在各种各样的大小差异。
有鉴于此,有必要开发一种既继承文本预案的优点,又能改善其使用方便性的应急预案系统就显得至关重要,这也是数字预案系统被提出来的根本原因。所谓数字预案系统是依据文本预案,在职责规定、步骤安排、资源调集、信息发布流程等重要环节严格遵循文本预案规定的前提下建立的软件预案系统。当突发事件发生后,根据事件信息和其他与之相关的数据信息,借助于应急平台提供的信息化手段,快速生成直观、有效的行动方案,并可以对方案进行实时调整。
预案制定过程中通常要进行事件发展过程和后果的假设性预想,但由于实际现场因素通常非常复杂,预案的假设不可能完全与事件实际发展状况吻合,因此,用于事件现场处置的行动方案不可能对应急预案亦步亦趋地直接地加以应用,而必须要根据已有经验、以往案例、现场状况、科学模型对事件发展状况进行新的分析、判断、推断和调整,对文本预案已有的处置方法进行改进和修正,进而形成更适用于突发事件处置实际的行动方案。由于科学模型和科学决策技术以及案例分析结果都具有明显的灵动性、机变性、直观性和便捷性,这种新的应急方案称为智能方案。
文本预案是当前应急预案采用的主要形式,但在具体应急事件处置过程中还存在如何提高其使用效率等问题。数字预案是以文本预案为基础的,可以提高应急预案的实用性、便捷性和可操作性,使应急预案可以更好地发挥作用,是应急预案的发展趋势,目前才刚刚起步,相关标准和专业规范仍处于探索研究阶段。智能方案是数字预案系统最终生成的结果,是指导具体应急工作的智能化行动方案。文本预案、数字预案与智能方案有着内在的联系:数字预案是文本预案的延伸,智能方案是数字预案的结果;文本预案还需进一步完善,数字预案还有待推进。因此,对于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系统的应用,仍然有许多工作要做。
提高预案质量要对症下药,在全面排查的基础上,针对短期难以消除的隐患要在编制预案中设法设定解决方案。预案就是行动方案,要做到职责明确清晰、程序清晰,明确谁来做、做什么、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编制预案在征求专家意见的同时,还要充分尊重群众的意见,让群众参与编制,最好组织群众自己编制,使预案编制的过程同时成为宣传教育、动员群众的过程。要做好预案管理和衔接工作。突发事件的关联性、耦合性以及不确定性,要求各项应急预案之间务必能够做到有机衔接。
十五、应急培训与演习
编制应急预案不是做表面文章,不是走形式走过场,而是让它真正有用,真正发挥应急管理工作的指导性作用。按照国家的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有计划、有重点地组织有关部门对相关预案进行演练,要求各部门要通过图书、报刊、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广播、电视、网络等,广泛宣传应急法律法规和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常识,增强公众的忧患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各有关方面要有计划地对应急救援和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专业技能。另外开展应急培训和演练还是对预案质量和效果的有效检验,而且对于发现应急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1.应急预案培训
应急预案培训是应急管理特别是应急预案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为了落实应急预案的内容和原则,提高危机意识,增强应急救援能力和实战技巧,为应对各类突发事件做好准备。应急预案培训的指导思想是以加强基础、突出重点、边练边战、逐步提高为原则。
(1)确定培训人员
政府主管部门管理人员的培训。
社区居民的培训。
企业全员的培训。
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的培训。
(2)应急培训的基本内容
报警。
疏散。
火灾应急培训。
鉴别异常情况并及时上报的能力与意识。
对待各种事故如何处理。
自救与互相救护的能力。
使用各种应急器件、工具的技能与知识。
应急任务的目的和如何完成任务。
与上下级联系的方法和各种信号的含义。
施工作业场所具有哪些危险隐患。
防护用品的使用和自制简单防护用具的方法。
紧急状态下如何行动。
在具体培训中,通常将应急者分为5种水平,即初级意识水平应急者;初级操作水平应急者;危险物质专业水平应急者;危险物质专家水平应急者;事故指挥者水平应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