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女人要懂一点交际心理学
3469700000012

第12章 女人要有眼力,看清谁能成为你的朋友(2)

1.观察眼神的集中程度

这是指观察对方是眼神四射,不知究竟是在看什么地方,还是眼神凝定,专心一致在看着自己。这些表现所代表的意义是各不相同的。

当对方是男性时,如果他眼神四射,神不守舍,完全不看着你,便表示对你不感兴趣或无亲近感。如果你们正处于交谈中,则说明了他对于你所说的话已经没有兴趣了,甚至已经感到厌倦了。这时你最好赶紧结束你现在的话题,即使再说下去也不会有效果,或找个借口告退,或寻找新的话题,谈一些他感兴趣的事。反之,如果他的眼神凝定并注视着你,则说明他对你感兴趣或者有好感,非常乐意和你谈话,并有意与你做进一步的沟通。

但同样的情况发生在女人身上时,此意义就大不相同了。因为,当女人凝视对方时,往往表示她不愿意将自己内心的真正想法传达给对方。有心理学家做过关于对视的实验,实验分男女两组。实验结果表明,受测者在被指示隐藏内心真实的想法时,男性注视对方的时间会降低,女性反而提高。

因此,当你发现一位女人注视你的时间过久时,你不防思考一下:她是不是对自己隐藏了什么?

另外,透过眼神的集中程度还可识别一个人的性格特征。美国的一位比较心理学家理查·格西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观测“自闭证”患儿注视陌生的成年人的时间。他将成年人分两组,一组,蒙着眼睛;另一组,不蒙眼睛。让自闭症患儿分别与两组成人见面,结果发现儿童注视前者的时间是后者的三倍。实验中还发现,当儿童与成人四目相对时,儿童会立刻移开视线。由此可以推断,性格内向的人一般都不愿意注视对方。

2.观察眼神的活动方向

如果你在谈话中发现对方的眼神上扬,那你最好马上结束你的话题,退而求接近之道。这种眼神表示他已经不想再和你谈下去了,不管你说的如何生动、理由如何充分、说法如何巧妙,都不能提起对方的兴趣了。

如果对方的眼神下垂,甚至连头都不愿抬起,则说明他心事重重,甚至非常痛苦。这时你可以说些安慰的话,然后马上告退,多说无益。因为这时不管你向他说得意事还是痛苦的事都只会加重他的痛苦。

如果对方的眼神斜瞥,则可能是鄙视、看不起你。

不过,也有例外,当一个人想看清对方,却又不愿让对方知道自己的想法时,也会用斜视来偷看。比如,在一次聚会上,一位年轻貌美的女性突然出现,在场几乎所有人都把目光投向了她,但有位年轻的男士却把脸转到了另一边。难道他对这位美女不敢兴趣吗?当然不是,这其实是一种自制行为,他想通过这种方式来压制自己兴趣。如果这位女性的魅力太强了,他便会用斜视来偷看。

眼神的方向还与职位高低有关。当然,职位越高,眼神也会越高。开会时,领导的眼神会不由自主由高处发出,并直接投射下来。而下属呢?即使没有做错任何事,但眼神却常常由下而上仰视领导,总是显得那么的软弱无力。由于职位高的人为保持对下属的威严,而采用俯视的姿态,而下属则因为敬畏领导而仰视。

3.读懂眼神流露的情感

如果对方的眼神横射,仿佛有刺,表明他对你异常冷淡,如果你想和他交往下去,就应该用心研究他对你冷淡的原因,再谋求恢复感情的途径。

如果对方眼神阴沉,你要明白这是凶狠的信号,你与他交往,须得小心一点,或许他已经有了向你出击的准备了。如果你不想和他分个高低,那么你最好马上鸣金收兵。

如果对方的眼神流动异于平时,有可能是他胸怀诡计,你万不可轻信他的甜言蜜语,这有可能是钩上的饵,是糖衣炮弹,这时你就要格外小心了。

如果对方的眼神似在发火,便可表明他此刻是怒火中烧,戾气极盛。这时你应该马上借机避开,千万不要逗留,即使一会儿也不行。等对方冷静下来之后,再与其心平气和地交流沟通。因为步步紧逼,只会让事态更加严峻,甚至出现正面的剧烈冲突。

如果对方的眼神恬静,面有笑意,说明他此刻的心情很好,或对于某事非常满意。如果你有求于他的话,这是让他满足你愿望的最好机会。

如果对方的眼神呆滞,唇皮泛白,说明他此刻正处于一种惶恐万状、六神无主的状况,你应该热情而真诚地给予他(她)信心与帮助。

综上所述,眉目确实可以传情,在人的眉目之间可以传递信息,进行交流,因为人的每一个眼神都会产生奇妙复杂的语言。只要你用心参悟,必可发现你想要的信息。

交际箴言

眼神是心灵之窗,心灵是眼神之源。人的喜、怒、哀、乐都能从微妙变化的眼神里真实地流露出来。古罗马诗人奥维特曾说:“沉默的眼光中,常有声音和话语。”

因此,只要用心观察眼神,并力争学会读懂各种眼神,生活工作中定可事半功倍。

言为心声,言语推断出秉性

“察言”是透视他人心理,识别他人个性、品行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如果女人不注意“察言”,就不能准确地探知他人的真实意图,也不能真正认识他人的真面目,而很可能被他人所蛊惑,所蒙骗。

有道是“言为心声”,从语言中能反映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孔子这样说过:“不知言,无以知人也”,意思是说在和人相处时,如果没有听到他言谈,很难说此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但与其经过几次谈话后,通过言谈,我们就会对此人的行为、性情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丽丽朋友的公司想从一家公司挖一个销售主管过来,但对方要价是年薪50万。但朋友不知道花这么大的代价值不值,因此犹豫不决。

一天,朋友找到丽丽说:“丽丽,你帮我看看,他是不是值50万的年薪。”

丽丽说:“那好呀,你把他请出来,我们一起吃一顿饭就可以啦。”

“只要摸清他的底细,一顿饭没问题。”朋友爽快地答应了。

于是,朋友捎上丽丽,在一家餐厅和那个主管见了面。

……

吃完饭,和那个主管道别后回他们到车上,朋友问丽丽:“这个人靠谱吗?”

“可能是个水货。”丽丽回答说,“在饭桌上,我问他凭什么在公司的获得良好的销售业绩,但他只是敷衍而过,并没有说出自己的营销方案。”

“作为一个销售精英,人家可能是不愿泄露自己的销售机密。”朋友说。

“不可能吧。”丽丽说:“我问他为什么要跳槽的时候,他说和上司不合,这不是在泄露他们公司的机密吗?”

“可能是今天他酒喝多了。”朋友说,“你可是两斤红酒不醉的人呀。”

“他确实喝多了,你看他满口牢骚,还猛说上司的坏话。”丽丽说,“我很难看到这个人是个有才有德的人。”

“我再多了解了解吧。”朋友说。

后来,经朋友进一步了解,发现对方公司老总是他的姐夫,之所以在原单位取得不错的业绩,是因为姐夫的照顾。后来,姐姐和姐夫离婚了,缺少了姐夫的照顾,他在公司也呆不下去了,所以想跳槽。

“你凭什么看透了这个家伙?”朋友后来问丽丽。

丽丽笑了笑说:“你呀,生意做得大,书读得不多。多揣摩对方的心理,就可以从他的言行上判断这个人了。”

俗话说,察言观色,当然识别一个人的关键在于听其言。因为言辞不仅反映了一个人的品格,还可以让你知道这个人的地位、性格、品质以及内心情绪。

语言的运用大致目的有两种,一是表情达意,二是对于内心的隐藏作用。现实中,人们语言的目的往往是二者并举。我们认识一个人,首先是要分清其言语成分的真假,从其真话中直接去判定这个人,从其假话中能辨别其内心的真实想法,这样,就可以从语言上来考察一个人。

老子有一句名言是:“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这是口才中的智慧,更是通过言语对于人本质的判言。在这里,我们可以理解为“知者不言,言者不知;知(智)者不言,言者不(智)”。意思是说聪明的人一般不随便说话,而随便言语的人大多都没有什么真知灼见。古语“知”可当“智”用,老子用“言”与“不言”给我提供了识人依据。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稍微有些修养的人都深知言多必失的道理。那么,我们怎样判断一个人是否“言者不知”呢?清代的吴敬梓给了我们一个词语叫“夸夸其谈”,其意思可以用来对于说话者“知与不知”的判断。说话人把事情夸大了,添油加醋,把难的事说得很容易,这就说明他对自己的所说的事了解不全面,他肯定不会掌握做好事情的关键。因此,喜欢高谈阔论的人往往是无知的,更有浮夸的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