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圣·孔子年谱
3480200000008

第8章 孔子年谱长编(5)

子曰:“管仲说襄公,襄公不悦,管子非不辩也,襄公不知说也;欲立公子纠而不能,非无能也,不遇时也;家残于齐而无忧色,非不慈也,知命也;桎梏居槛车而无惭色,非无愧也,自裁也;事所射之君,非不贞也,知权也;召忽死之,管子不死,非无仁也。召忽者,人臣之材也,不死则三军之虏也,死之则名闻天下,夫何为不死哉?管子者,天子之佐、诸侯之相也,死之则不免为沟中之瘠,不死则功复用于天下,夫何为死之哉?由,汝不知也。”

齐景公伐宋,登高以望,太息而曰:“昔我先君桓公,长毂八百乘,以霸诸侯;今我长毂三千乘,而不敢久处于此者,岂其无管仲耶?”弦章对曰:“臣闻之,水广则鱼大,君明则臣忠。昔有桓公,故有管仲;今桓公在此,则车下之臣尽管仲也。”

《左传·昭公二十年》:“十二月,齐侯田于沛,招虞人以弓,不进。公使执之。辞曰:‘昔我先君之田也,旃以招大夫,弓以招士,皮冠以招虞人。臣不见皮冠,故不敢进。’乃舍之。仲尼曰:‘守道不如守官,君子韪之。’”“昔齐景公田,招虞人以旌,不至,将杀之。孔子曰: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孟子·滕文公》)

齐景公出猎,饮酒乐。曰:古而无死,其乐如何?晏子对曰:古而无死,则古之乐也,君何得焉?昔爽鸠氏居此地,蒲姑氏因之,而后太公因之。古若无死,爽鸠氏之乐,非君所愿也。

晏婴与齐景公论“和同”问题,认为“和”即正反相济,为政当求“和”去“同”。

卫国发生内乱。国君卫灵公被国人逐出国都数月。后与强宗盟,与国人盟,乃得回宫。

孔子出游。去郑国,见郑相子产。

《郑世家》:“孔子尝过郑,与子产如兄弟。”“兄事子产”。

郑子产死。

郑子产有疾,谓子大叔曰:“我死,子必为政。唯有德者能以宽服民,其次莫如猛。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鲜死焉;水懦弱,民狎而玩之,则多死焉,故宽难。”疾数月而卒。

大叔为政,不忍猛而宽。郑国多盗,取人于萑苻之泽。

大叔悔之,曰:“吾早从夫子,不及此。”与徒兵以攻萑苻之盗,尽杀之,盗少止。

仲尼曰:“善哉!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宽。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诗》曰,‘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施之以宽也。‘毋从诡随,以谨无良;以遏寇虐,惨不畏明。’纠之以猛也。‘柔远能迩,以定我王’,平之以和也。又曰,‘不竞不絿,不刚不柔,布政优优,百禄是遒’,和之至也。”

及子产卒,仲尼闻之,出涕曰:“古之遗爱也。”(昭公二十年)

子产是一位杰出的外交家。当子产尚未执郑国国政时,郑破陈,使子产献捷于晋,晋国的大夫问陈国何罪而郑国去伐它,又责备郑国说,为什么侵犯小国?子产解释陈国曾发动军队随楚师侵郑,“当陈隧者,井湮木刑”,给郑国带来了很大的灾害,因此郑国才去反击它。并说:“先王之命,唯罪所在,各致其辟。且昔天子之地一圻(方千里),列国一同(方百里),自是以衰(七十里、五十里以差降)。今大国多数圻矣,若无侵小,何以至焉!”(《左传》襄二十五年)晋人也就不再诘问下去了。孔子对子产这一次的外交词令,非常欣赏,说:“《志》有之,言以足志,文以足言,不言,谁知其志,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晋为伯,郑入陈,非文辞不为功,慎辞也。”有一次,列国同盟于平丘,将盟,子产因为郑国出的贡赋太重,请求减轻,“自日中以争,至于昏”。才算解决。既盟之后,子大叔责怪子产说:你这样争,如果诸侯来讨伐我们,我们能轻易对付得来么?子产说:晋国的政治权力分散在大夫手里,并不集中,这些大夫们利害既不一致,而且只苟且顾到目前,怎么敢会讨伐我们呢?我们在有些地方也应该争,如果不争的话,就陵替得不像一个独立国家了!孔子听到子产这一次外交上的胜利,备加赞许,说:“子产于是行也,足以为国基矣。《诗》曰:‘乐只君子,邦家之基。’子产,君子之求乐者也。且曰:‘合诸侯,艺贡事,礼也。’”(《左传》昭十四年)

郑国是大夫专政的局面,统治阶级内部矛盾错综复杂,子产的父亲子国在内乱中被杀,父死后,他首先取得大夫子展、子皮父子的信任,做了郑国的上卿。他在用人方面,卿大夫之“忠俭者,从而兴之,泰侈者,因而毙之”(《左传》襄三十年)。孔子说:“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已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论语·公冶长》)子皮想叫尹何做邑大夫,子产说:尹何年纪还小,不知道能够不能够担任起来。子皮说:我很喜欢他的谨愿,学学就会了。子产说:“不可,人之爱人,求利之也,今吾子爱人则以政,犹未能操刀而使割也,其伤实多。”“子有美锦,不使人学制焉。大官、大邑,身之所庇也,而使学者制焉,其为美锦不亦多乎?侨(子产之名)闻学而后入政,未闻以政学者也。若果行此,必有所害”(《左传》襄三十一年)。子路推荐子羔为费邑宰,孔子曰:“贼夫人之子。”子路说:“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读书,然后为学。”(《论语·先进》)孔子听了这话火了,骂子路是佞人。可见孔子赞许子产的看法,认为不能让没有实际经验的人去治民、去害民。

《左传》昭二十年:

卫齐豹杀孟絷,宗鲁死之。琴张“将往吊之。仲尼(教训)曰:齐豹之盗而孟絷之贼,汝何吊焉?君子不食奸,不受乱,不为利疚于回(坏),不以回待人,不盖不义,不犯非礼。”[36](琴张乃孔子早期弟子。)

弟子冉雍、冉求、商瞿、梁鳢生。

鲁昭公二十一年(前521年),孔子三十一岁。

周景王将铸大钟无射,周乐官泠洲鸩论乐声以和为上。

孔子入齐,“舍于外馆”,见齐景公。

《孟子·尽心》:“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世家》:“已而去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于是返鲁。鲁人复善待之。”

何按:孔子出身微贱。青年时代多历坎坷。故云:“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莫足与议也。”“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37]

仲尼游齐,见景公。景公曰:“先生奚不见寡人宰乎?”仲尼对曰:“臣闻晏子事三君而得顺焉,是有三心,所以不见也。”仲尼出,景公以其言告晏子,晏子对曰:“不然!婴为三心,三心为一君,故三心皆欲其国之安,是以婴得顺也。婴闻之,是而非之,非而是之,犹非也。孔丘必据处此一心矣。”(《晏子春秋》)

孔子在齐,闻韶。

“入齐太师闻韶,叹所奏尽美矣,又尽善也。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极也。”

《说苑·修文》:“孔子至齐郭门之外,遇一婴儿挈一壶,相与俱行,其视精,其心正,其行端。孔子谓御曰:‘趣驱之,趣驱之,《韶》乐方作。’孔子至彼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故乐非独以自乐也,又以乐人;非独以自正也,又以正人矣哉。于此乐者,不图为乐至于斯也。”

孔子入齐,曾作过齐贵族高昭子(张)的家臣。

《史记·孔子世家》: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名“张”)家臣,欲以通乎景公。

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

《论语·述而》:“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淮南子·说林训》高诱注:“项託年七岁,穷难孔子,而为之作师。”

俞正燮《癸巳类稿》卷十一:“《秦策》云:项橐七岁而为孔子师。《新序·杂事》:“秦项橐,七岁而为圣人师。”《论衡·实知》:“项托七岁教孔子。”《列子》有问“日出者,岂其人乎”?

《淮南·说林》高注:“项托七岁,穷难孔子,而为之师》”

《列子·汤问》:“孔子东游,两小儿辩斗,言日出日中远近。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谓尔多知乎?”

孔子师,若孟苏夔、靖叔,事多不传。

《博物志》卷八:“孔子东游,见二小儿辩。问其故,一小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小儿曰:‘以日出而远,而日中时近。’一小儿曰:‘日初时大如车盖,及日中时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大者近乎?’一小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日中而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谓两小儿曰:‘孰谓汝多知乎?’”

《玉烛宝典》:嵇康《高士传》乃言:大项为童子推蒲车而戏,孔子候之,过而不识。问:“大项居何在?”曰:“是到家而不知何是项子也。”交之,与之谈。

子谓《韶》:[38]“尽美矣,[39]又尽善也。”

谓《武》,[40]“尽美矣,未尽善也。”

何按:自孔子二十九岁至三十三岁之数年间,第一次周游列国,游于郑、宋、陈、齐、卫、蔡各国间。旅途中有时陷入狼狈,“门已闭,乃逾城”。

遇子路,收子路为弟子。

子路仅比孔子小九岁。是孔子的早期及门弟子。《尸子》:“子路,卞(汴)之野人。”

俞樾《茶香室三钞》:“子路父亲名凫,生于泗,葬于开州。”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仲由字子路,卞人也。”(何按:卞,一曰卞邑,山东兖州一带。一曰即汴,河南开封。)少孔子九岁。

“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鸡,佩豭豚,陵暴孔子。孔子设礼稍诱子路,子路后儒服委质,因门人请为弟子。”(何按:豭豚,猪皮)

子路始见孔子,子曰:“汝何好耶?”对曰:“好长剑。”孔子曰:“吾非此之问也,徒谓以子之所能,而加之以学问,岂可及乎?”子路曰:“学岂益哉也?”

孔子曰:“夫人君而无谏臣则失正,士而无教友则失听。御狂马不释策,操弓不反檠。木受绳则直,人受谏则圣,受学重问,孰不顺哉?毁仁恶仕,必近于刑。君子不可以不学。”

子路曰:“南山有竹,不柔自直,斩而用之,达于犀革。以此言之,何学之有?”

孔子曰:“括而羽之,镞而砺之,其人之不亦深乎。”子路再拜曰:“敬而受教。”(《说苑·建本》)

《说苑·建本》:子路问于孔子曰:“请释古之学,而行由之意,可乎?”孔子曰:“不可。昔者,东夷慕诸夏之义,有女,其夫死,为之内私婿,终身不嫁。不嫁则不嫁矣,然非贞节之义也。苍梧之弟,娶妻而美好,请与兄易。忠则忠矣,然非礼也。今子欲释古之学,而行子之意,庸知子不用非为是,用是为非乎?不顺其初,虽欲悔之,难哉!”

《荀子·子道》:子路盛服见孔子,孔子曰:“由,是裾裾何也?昔者江出于岷山,其始出也,其源可以滥觞,及其至江之津也,不放舟,不避风,则不可涉也,非维下流水多邪?今汝衣服既盛,颜色充盈,天下且孰肯谏汝矣!由!”子路趋而出,改服而入,盖犹若也。孔子曰:“志之,吾语汝。奋于言者华,奋于行者伐,色知而有能者,小人也。故君子知之曰知之,不知曰不知,言之要也;能之曰能之,不能曰不能,行之至也。言要则知,行至则仁。既知且仁,夫恶有不足矣哉!”

《说苑·贵德》:子路持剑,孔子问曰:“由,安用此乎?”子路曰:“善吾者固以善之,不善吾者固以自卫。”孔子曰:“君子以忠为质,以仁为卫,不出环堵之内,而闻千里之外。不善,以忠化寇,暴以仁围,何必持剑乎!”子路曰:“由也请摄齐以事先生矣。”

孔子出,使子路齐雨具。有顷,天果大雨。子路问其故,孔子曰:“昨暮月离于毕。”

后日,月复离毕。孔子出,子路请齐雨具,孔子不听。出,果无雨。

子路问其故,孔子曰:“昔日,月离其阴,故雨。昨暮,月离其阳,故不雨。”(《说苑》)

《金楼子·杂记上》:

孔子出游于山,使子路取水,逢虎于水,与战,揽尾得之,纳于怀中。取水还,问孔子曰:“上士杀虎如之何?”“上士杀虎执虎头”。又问:“中士杀虎如之何?”子曰:“中士杀虎持虎耳。”又问:“下士杀虎如之何?”子曰:“下士杀虎捉虎尾。”子路出尾弃之,复怀石盘曰:“夫子知虎在水,而使我取水,是欲杀我也。”乃欲杀夫子。问:“上士杀人如何?”曰:“用笔端。”“中士杀人如之何?”曰:“用语言。”“下士杀人如之何?”曰:“用石盘。”子路乃弃盘而去。

《淮南子·齐俗训》:

子路拯溺而受牛谢。孔子曰:“鲁国必好救人于患。”子赣赎人而不受金于府。孔子曰:“鲁国不复赎人矣。”子路受而劝德,子赣让而止善,孔子之明,以小知大,以近知远,通于论者也。

《论学》:子路问政,孔子曰:“先之,劳之。”请益。曰:“无倦。”

子路问:“君子尚勇乎?”孔子曰:“义之为上。君子好勇而无义则乱,小人好勇而无义则盗。”

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

《韩诗外传》:孔子遭齐程子于郯之间,倾盖而语终日。

有间,顾子路曰:“由,来,取束帛十匹,以赠先生。”子路不对。

有间,又顾谓曰:“取束帛十匹,以赠先生。”

子路率尔而对曰:“昔者,由也闻之于夫子,士不中道相见,女无媒而嫁者,君子不行也。”

孔子曰:“夫《诗》不云乎:‘野有蔓草,零露溥兮。有美一人,青扬宛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且夫齐程本子,天下之贤士也,吾于是而不赠,终身不之见也。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