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关虎踞梅岭,如同一道城门将广东、江西隔开。梅关这一带的广大地区,不仅生活的有汉族,还有有畲、瑶、壮、回、满、土家等少数民族。千百年来,这些生活在梅关一带的不同民族,演绎出了不少具有地域特色的民俗风情。
梅关一带的民俗风情主要有节日习俗、婚嫁习俗、等多个方面,同时不同民族有不同的习俗,这也使梅关一带的习俗种类繁多。随着梅关旅游业的发展,梅关一带的这些民俗风情也成为了梅关文化的一部分,受到了各地游人的喜爱。
(一)春节习俗
在古代,梅关一带人民的春节,一般从农历九、十月份就开始准备了,尤其是在农村地区,冬至以后就开始蒸酒。
和其它地方一样,梅关一带春节的前奏也使祭灶。中国祭灶一般是在农历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按照“君三民四”的说法,地处偏僻的梅关一带自然多以以二十四为祭灶日。
据调查,梅关一带的农村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其独特之处在于多数情况不用横批。梅关一带客家人的“灶王爷”神位两侧写着“灶旺人财两胜,神灵富贵双全”,正文自右至左写着“担柴童子,运水先官;九天东厨,司命灶君之神位。”寄托着黎民百姓对灶神无限的崇敬及幸福的期盼。
梅关一带的腊月二十四至除夕前叫“迎春日”,即春节的准备阶段。乡民们置办年货、打扫庭院,搞好个人及家庭里里外外的卫生是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尤其是一些老年人十天半个月不洗头在这段时间定会找个时间痛快地洗一番,为的是能够满足他们除旧迎新的心理。
年三十便是除夕了,是一年中的最后一天。梅关一带乡村人常常要做易门神、贴对联、放鞭炮、请祖先等活动,其中最有特色的当数“赴浪荡圩”。
圩场等同于人们常说的集市。梅关一带一些镇上的圩场和其它地方一样,邻近圩场的圩日一般是错开的,比如逢三、六、九或一、四、七日。但到了除夕这天,不管有没有赶上圩日,每个圩场都逢圩,名为“浪荡圩”。
梅关一带乡村流传着这样的话“浪荡圩,浪浪荡荡”,指的就是除夕那天因为大家时间紧张,赴圩的人来得早,散得也早,彼此都匆匆地来来往往,即“浪浪荡荡”之意。往日要至下午两三点钟散圩的圩场,到了“浪荡圩”那天,都会早早散圩。
浪荡圩的出现也是有原因的。据说旧社会大多百姓很穷,往往到除夕那天才筹到过年的钱,只好到那天匆匆地去圩上置办年货。渐渐地,除夕的“浪荡圩”便成了一个约定成俗的民俗了。
随着人们生活的提高,“浪荡圩”成了人们劳累一年后图热闹、放松的一种方式,让自己的心在那天浪荡浪荡。在这一天,村里的大人常在那天对孩子说:“去浪荡一下吧!”意思是给管束苦了的小孩放放风,特别是调皮的男孩。因此,每到逢“浪荡圩”那天,个个圩场都是人山人海,摩肩接踵,热闹非凡。
除了浪荡圩之外,梅关一带的大部分乡村,还保存着给灶神压岁钱的风俗,当地称之为“压灶”。《南雄县志》有载旧时压灶的方法:“用一盘米盛着白银一筒筷子和一扎钥匙,象征万事胜意之兆。”
后来他们“压灶”普遍是在灶上供上一碗白米,米中压着一封利是,又称“利事”,取其大吉大利、好运连连之意,从大年三十晚上一直压至正月十五,旨在灶神保佑,祈求粮丰财厚。但自20世纪80年代末始这一习俗已经被慢慢地淡化了,尤其是一些年轻人对此一无所知。
除了这些带有仪式性的东西外,饮食也是梅关一带人家过年的一个颇具特色的习俗。春节期间,这里乡村客家春节饮食文化犹如大自然中的一束束可爱的野花,给人以纯美的享受、身心的愉悦、传统文化精神的陶冶。
首先是酒。梅关一带的人家在过春节时,喜欢用“过缸酒”待客,约冬至一过,家家户户都开始蒸酒即过缸酒,该酒是城乡群众自酿的传统酒。在过去,南雄盛行家庭做酒,共有三种酒,即黄酒、烧酒和过缸酒。年节家宴,尽管备有其它美酒,也一定要出敬自酿的过缸酒。
除夕中午吃“团年酒”,用金针菜、鸡蛋、油烧豆腐和黄酒煮成,晚上吃“团圆饭”,处出的人都要赶回家团聚,以示团圆幸福。
晚饭后,要扎甑,用一盘白米盛着白银和一筒筷子,一串钥匙,象征万事如意,晚22时“封财门”,先用炒好的黄豆、早谷,用勺盛到房门口,抖动勺子,象征迎财进门,然后把写着“封门大吉”四字的红纸贴在两扇门中间。
封门后全家团圆守夜,至深夜一点左右开门,按通书所示的大利方向“出行”。这种习俗后来逐渐淡化,但仍保留着除夕晚上吃“团圆饭”的习惯。
到了年初一,梅关一带的部分地区有吃斋的习俗,斋菜有芫荽、荞头、大蒜、木耳、腐竹、冬笋、韭菜、金针菜等,都寓意祥瑞之兆。
接着道年初二,当地人要杀鸡做牙祭,请新姑爷。初四请姑娘客。初七为谢年,要谢灶神等。
春节禁忌也是春节文化习俗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梅关一带春节禁忌挺多的,例如在言语上要求检点,崇尚说吉祥语,若有人不小心摔碎了碗碟,马上说“岁岁平安”,即利用谐音化凶为吉;行为上也需要多加注意,尤其是调皮的小孩不能打架斗殴。
在这一带乡村客家地区,从初一至初五都有很多的禁忌。有句话叫“一鸡、二鹅、三猪、四羊、五牛”,意思是从初一至初五每日各代表一种家禽或家畜的诞生。这句话的大概意思是说:大年初一不能进去菜园,会把鸡带进去;初二可以进去菜园,因为鹅是跑不进去的;初三禁止进入菜园,会把猪带进去;初四可以进菜园,因为羊是不会撞篱笆的;初五不能进菜园,会把牛带进去的。
此外,这里还有许多禁忌。大年初一的禁忌是白天不能睡懒觉,否则自家的田地就会发生滑坡的可能;大年初一至初二一般不扫地,地面脏了则用手拣起。
年初三称为“送穷日”,把垃圾倒出去;早上吃早餐只能吃素,不然这一年就会吃不到蔬菜;不能洗头,山有山神、水有水神,在那天洗头则会把所有的水源弄脏,水神便会惩罚洗头者,令其事事不如意。
初一至初五日,为过年时间。除初三以外,都可探亲访友,初五日,称为“出平”日。初六日以后,农村准备春耕。
(二)其它节日
除了春节之外,梅关还有一些其它节日。这些节日有的和全国其它地方类似,如清明、端午等,有的则有一些地方特色,如盂兰节等。
1.元宵节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这首唐诗非常形象地描绘了元宵灯火璀璨,游人络绎不绝、狂欢达旦的情景。
全国各地由于传统的民俗习惯不同,自然元宵节庆就各具特色。梅关一带的人过元宵节可谓花样繁多。有舞龙灯、打火狮、打香火龙、闹花灯等盛大活动,至今盛行不衰。
旧时元宵节,梅关一带还有一种习俗,妇女婚嫁两年以上未生育的,女家要将两株偷来的、象征男孩的白色菜花和两盏纸扎的莲花灯,俗称“菜花灯”,还有一尊多仔弥勒佛像,打锣敲鼓送到男家洞房中,祝福生男育女。如果生了孩子,男方要向女方送谢灯。
在梅关一带,元宵节的习俗有许多种。如有的地方闹花灯时,父母取龙灯上之龙须线给小儿系带,据说可保儿童无疾病;又取龙灯内残存的蜡烛照床下,据说可以产贵子。
有的地方元宵节的民间艺人们更是早早就精心扎制好99节长龙,迎接元宵节。这99节长龙长达299米,最少要由99个人才能舞起来,而且扎制过程十分繁杂,两个人扎制一节龙需要七八天时间,为了在元宵节和大家见面,这些民间艺人从春节前就已经开始准备了。
有些地方,元宵节前夜一片欢腾,吃过晚餐后,村外一块空坪的篝火旁早已围满了看热闹的村民,只见十多个庄稼壮汉紧张有序地插香、燃香,伴随着阵阵鼓乐声、鞭炮声、欢笑声,一对气势诱人的“香火龙”缓缓舞动,老者站在空坪中央舞动龙珠逗引双龙出场,舞龙者双手举着火龙,脚下踩着“龙、虾”步法,时而“双龙戏珠”“跳跃龙门”,时而又“双龙出海”“游云四海”,翻浪飞舞的香火龙穿村道、串田间,月光下的火龙形态别致,场面蔚为壮观,整个舞龙过程要持续一个小时。
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梅关一带的元宵节庆也赋予了新的内涵,注入了新的元素。大概是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每年正月十五日元宵佳节的晚上,这一带的城市里会在广场上,隆重举行元宵节民间艺术汇演,有“舞春牛”、醒狮、彩茶歌舞等节目表演近一个多小时。
表演结束后,由“春牛”开路,带领醒狮、火龙、火虾、火凤、香火龙等队伍浩浩荡荡向市区游行,看热闹的市民一时会把整个雄州的主要街道围得个水泄不通。之后是燃放烟花,随着“轰轰”巨响声,串串焰火直插天空,炮声齐鸣,一片火树银花,有着千年风韵的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再一次沸腾……
2.清明节
和全国其它地方一样,清明节这一天,梅关一带城乡家家户户要上坟扫墓,修整祖坟,三牲祭拜,以示对祖先的缅怀。此外,这一天,许多地方还有做艾糍和饺俚糍的习俗。
3.端午节
虽然几乎整个中国都有过端午节的习俗,但梅关一带的端午节无疑是较为隆重的一个,在当地俗称“端午大过年”。
梅关一带的端阳节,以农历四月初八晚开始,歌手聚于禾场坪上唱龙船歌,一人领唱众人帮腔。浈江两岸几十个村庄,连续唱二十多个晚上,直到过了端午节。
龙船歌有七个曲调,一般是七言四句,腔调高亢激昂,唱时用锣鼓和钹伴奏。它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有的祈求丰收,如“打起龙船唱起歌,龙船菩萨来保禾。”有的表现勇敢精神的,如“新打龙船十八舱,划起龙船过大江。龙船唔怕漂江水,灶捞唔怕滚饭汤。”也有抒发爱情的,如“一朵红花透过墙,斜眉细眼来看郎,哥哥好比八角树,处处连妹处处香。”也有感慨世道不平的,如“五月初三又初四,家家拿米做米糍。有钱人家手臂粽,无钱细妹磨浆糍。”还有驱除邪恶的,如“五月初五兴端阳,句句唤郎买雄黄,买了雄黄来透洒,透了淡酒对酒酿。”等。龙船歌内容多样,大都富有生活气息。
到了端午节这一天,梅关一带就更加热闹了。在这一天,梅关一带家家裹粽子,杀鸡杀鸭。市区有划龙船的习俗。市区和珠玑巷还有迎游茅船、装扮故事等节目。具体过程大致是这样的。
当天一大早,村民们就忙开了,为装扮故事的小朋友们化妆,准备舞狮、游行等各种装备。
上午11时左右,端午游行庆祝活动正式开始,越王梅鋗、张九龄、胡妃等装扮好的故事在前面领路,后面跟着是鼓乐队、抬太子菩萨、抬茅船、挑雄黄酒以及舞狮的队伍、一路浩浩荡荡在古巷游行。
每经过一户人家,游行队伍就要停留片刻,唱一曲旱地龙船歌,祝福家家户户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每户人家在游行队伍经过之时,燃放鞭炮以示接受祝福。
独特的民间艺术表演,让远道而来的游客了解了珠玑巷历史渊源变迁,享受珠玑民俗风情,领略深厚珠玑文化。
端午节热闹之后,这里还有迎太子菩萨,从五月初五至十八日。传说太子菩萨为驱瘟之神,迎菩萨可以驱灾安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