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提高思考记忆能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手册)
3501800000036

第36章 掌握记忆的高潮与低潮

人们常常认为孩子的记忆力最好,随着年龄的增长记忆力会逐渐下降。科学真相究竟如何呢?心理学认为,鉴定一个人记忆力好坏,应以记忆的敏捷性、精确性、持久性和备用性为指标加以综合考察,强调一方面,忽略另一方面都是不全面的。

同样一段材料有人过目不忘,有人则需要一再地记忆,这就是记忆的敏捷性;有的人记东西很快,但粗枝大叶,错误百出,有的人记的材料再难再多,也能记得有根有据,确定无疑,这是记忆的精确性;有人能将记忆信息保持很长时间,也有人刚记住的事情转眼就忘了,这就是记忆的持久性;此外,记忆的内容要有备用性,有的人信息在头脑中存储得杂乱无章,该用的时候难以顺利提取出来,这方面的表现如何,反映了记忆备用性上的差异。

有人做了一个实验,要求分为两组的小学一年级、初中二年级和高中二年级的学生记住某个相同的材料。

一组要求逐字逐句背出来;一组要求意义记忆,即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积极思考、分析加工,将新旧知识进行系统比较,从而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实验结果是,在逐字逐句记忆方面,小学生领先(记住了72%),初二学生次之(记住了55%),高二学生最差(记住13%);但是在意义识记方面情况正好相反,小学生记住28%,初二学生45%,高二学生83%。

这个实验说明孩子机械识记比成人好,而成人意义识记比孩子强;机械识记主要是依靠机械重复而进行的识记,以理解为基础的意义识记在全面性、速度、正确性和巩固性等方面比机械识记好。

研究表明,一个人的记忆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产生并不断增强,而后又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而逐渐减退。年龄是影响记忆力的一个很重要的指标,但在同一个年龄段,也会因自身的一些因素,使记忆力出现较大的差异。其实,记忆力是发展的,是随着个体的发育而发展的,开始是一条上升的曲线,而后又降下来。记忆的高峰年龄大约在18~20岁(美国心理学家桑戴克认为是18~25岁)。而粗略地说,18~30岁是人的记忆力的黄金时代,而且判断能力、动作和反应速度都是最好的。

所以,在高中、大学学习的孩子,莫要辜负了这段美好时光。

除此之外,在一年、一天之中,也都有记忆的高潮与低潮。

人体节律就是生命进行曲的节拍。人体具有各种形式的节律,按照一般的说法,人的智力早晨8~10点最高,稍后次之,黄昏最差,这是人体的时钟节律。每个人一周工作五六天,这符合人类工作或学习能力波动的周期性,称周钟节律。还有体力、情绪、智力的周期说,这便是“人体功能三节律”。我们每个人体力强弱周期为23天,情绪高低变化周期为28天,智力兴衰周期为33天。它们分别经过“高潮”、“临界”、“低潮”、“临界”四个阶段,在每个阶段里都呈现出不同的适应功能,在学习中产生不同的效果,这是人体的月钟节律。此外,人体生理活力在夏季最活跃,在冬季最低下,而人的工作或学习在秋季最强,在春季次之,冬季最弱,这是人体的季钟节律。

人是一种被节律所贯穿的系统,有了这种节律,你就能在肌体处于最佳状态时进行学习和研究,在肌体处于相对低下时休息或娱乐。“没有考虑自己人体节律而学习的人,难道就学不好功课?”也许有人要提出这样的问题。所以不如这样说,善用人体节律往往更能提高学习时效,在减少能量和时间消耗的情况下,取得优异成绩。譬如一年四季中,春秋两季是学习和研究的大好时节,你应该把主要的或深奥的学习内容安排在这段黄金时节,以避免冬夏两季因寒冷或炎热造成人体机能下降,可能对学习带来的不利影响。事实上,学校里两个学期就放在春秋两季,而两个假期正好是冬季和夏季。

一些有经验的科学家也有自己研究的大好时光,科技成果和创造发明也往往诞生于这个科研的最适时点。

睡眠也有节律。幼儿神经系统发育不够健全,神经细胞容易疲劳,睡眠时间要多些。新生儿每天以睡18~20小时为宜,6个月至1岁的儿童以14小时为宜,3~7岁以11~12小时为宜,12~17岁以9小时为宜,而老人5~6小时就够了。假使你有充足的睡眠,就能保证精力充沛,思路清晰,记忆力好。有人经常“挑灯夜战”,长此以往,会破坏生命的节律,日后却要偿还数倍的时间,才得以消除疲劳。

同时,科学研究证明,夜间睡眠是由4~6个完整的睡眠周期严格交替组成的,人在晚上11点到次日凌晨2点睡得最为深沉,对消除疲劳效果最好。所以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最适宜睡眠的时间是晚上9~10点,一直到第二天5~6点。如果要熬夜,最好不要超过12点,以免错过了最佳睡眠时间。在此,建议家长指导孩子科学地运筹时间,建立科学的“睡眠动力定型”,以求消除疲劳,合理利用记忆的高潮期和低潮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