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金声反洋教起义
1902年,湖南掀起贺金声反洋教起义。贺金声,湖南邵阳人,名尚义,字忠怀,别号直方。副贡生出年,早年任游学教师。他热心公益事业,敢于对不法胥吏进行斗争,并与哥老会来往密切,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在群众中具有较高威望。他曾任本乡团总,受湖南巡抚俞廉三的派遣,招募兵丁,编为巡防营翼字右营,任管带。当时,义和团运动高涨,八国联军进逼北京,贺金声向俞廉三提出“勤王”和“倡定霸业”的主张,遭俞廉三拒绝。《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以杀戮无辜群众,赔偿教堂损失的办法了结教案,贺金声又提出“平教案”和“倡定霸业”的主张,想依靠封建统治阶级来救国图存,但又遭俞廉三拒绝。1902年2月,俞廉三解除了贺金声管带职务,调他到营务当差,将其所部兵丁分散到缉私营中。贺金声逐渐意识到俞廉三靠不住,便于6月中旬托辞省亲回邵阳,筹谋起义。
贺金声回邵阳之时,湖南各地正掀起一场轰轰烈烈的反洋教斗争,辰州、平江、祁阳、醴陵、邵阳等地反洋教斗争高潮迭起,湖南地方当局千方百计扑灭反洋教斗争,更激起人民的反抗情绪。9月18日,贺金声在邵阳东乡佘田桥起义,打出“尊内攘外”的旗帜,宣布义军为“大汉佑民灭洋军”(一说“大汉灭洋军”),贺金声自封大元帅。粟道生为左军师,赵子圭为右军师,乔学臣、赵铁撑、赵宣、蒋玉龙为四路将军,刘兆鹏为前锋。贺金声发布《饬令各国洋人撤出湖南揭帖》、《劝各国教士文》、《拿教犯书》,四处张帖,并送各衙门,揭露教士纵容教民为非作歹的罪行,号召人民奋起斗争。
贺金声起义得到了人民广泛响应,邵阳、湘乡、新宁、武冈、衡阳等地的哥老会首领纷纷率众投奔,深受教会压迫的农民群众,下层知识分子和官吏踊跃加入起义军,他的旧部也纷纷率众来归,队伍迅速发展到数万人,号称20万。斗争的矛头直接指向危害地方最深的教会势力,起义军抓获传教士的侦探朱二,将其游街示众,然后按乡规处死。贺金声率数百名亲兵进驻邵阳县城,搜捕洋教士。贺金声此时仍对俞廉三抱有幻想,望他改弦更张,共行“以立霸业”。希望他援助发饷项器械,共同反教,贺金声两次去信劝说,但俞廉三反以“叛逆”罪名,奏报朝廷。同时,俞廉三下令宝庆府县设法将贺金声拘捕,并派健字左营前往镇压起义。贺金声失去主意,军心动摇。1902年9月25日,宝庆知府潘清等人诡称请贺金声至学宫共商大事,贺金声不知是计,轻意前往,即遭诱捕,随同前往的粟道生等人也落入虎口。
10月2日,贺金声在湘乡青树平惨遭杀害。起义军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被清军缴械,一些试图反抗者被镇压,贺金声反洋教起义失败。但起义打击了帝国主义教会侵略势力,冲击了清朝封建统治,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南洋公学退学风潮
南洋公学是上海交通大学的前身,1896年4月8日,由招商、电报两局督办盛宣怀在上海徐家汇镇北创办的,经费皆由两局绅商所捐,故名南洋公学。是一所训练洋务人才的学校。全校分设四院:师范院,是我国第一所高等师范,考选高材生30人,为公学培养师资;外院,是师范院的附属小学,开设国文、算学、舆地、史学、体育五科;中院,中学性质的学堂;上院,大学性质的学堂。最先开办的目的侧重培养政治人才,以通达中国经史大义厚植根柢为基础,实则多数毕业生学习工艺、机器、矿冶、商务、铁路、船政等,学习优秀者由学校资送出国深造。
1902年11月,南洋公学发生了退学风潮。南洋公学教学设备和师资较好,在外很有名声,可是,学校对学生压制厉害,不准学生自由行动。学生稍有不服,就有被开除的危险。学生敢怒而不敢言。中学五班文课、学课教习郭镇瀛是个学识浅陋而又顽固守旧的人,专以欺压学生为能事,只许学生死读古书,不许翻阅新的书报,他思想守旧,行动古板,每次上课,都要学生把他的坐椅摆在讲台正当中,不能偏离,学生对他格外讨厌。11月5日,郭去上课,发现坐椅上放着一只洗净的墨水瓶,认为学生有意侮辱他,严辞诘问。11月11日,校方应郭之请,开除无辜学生伍正钧等人,全班不平,力争无效,14日决定全班退学,举行告别演说会。五班的行动引起全校学生同情,次日,全校学生宣布罢课,每班派代表向总办汪凤瀛交涉请求收回成命,汪态度恶劣,学生们决定全校退学。校方慌了手脚,急忙请教习蔡元培等出来调解。16日一早,全校学生200余人,检点行装,列队操场,等候交涉的结果。可是,蔡元培去见督办盛宣怀转达学生要求时,盛还未起床。10点,学生们见没有消息,便高呼:“祖国万岁!祖国万岁!祖国万岁!”整队离校。
南洋公学退学风潮不是偶然的,它是学校中封建压迫的结果。学堂主办者“摄照老大帝国小影,官场总办局、所之恶习,自尊如学天,视人如犬马,妄立章程,驰逞臆说。以压制缚束为威力,以用人派事为市恩;以排斥新书匿己短,以艰深旧学炫己长;以苛责细故为讲求实际,以管束学生为门面排场。呜呼,腐败至此,荒谬至此,荼毒暴虐至此,焉得不为世界之公敌也”。同时,它也是青年学生中民主主义思想滋长的结果。长期以来,五班学生冲破郭镇瀛的禁令,偷读《新民丛报》、《国民报》等进步书刊,接受了民主主义思想。他们效仿梁启超改号“任公”的做法,自己取号叫其“公”,被开除的伍正钧的别号就叫“特公”。他们在1902年8月31日组织一个“演说会”,宗旨是“爱国”,他们强调说:“惟现在之国不必爱,而未来之国良可爱也;老大帝国奚足爱,新中国则必爱”。班上核心分子13人还组织了一个秘密的“任会”,旨在“以造新中国为己任”。没有革命的思想准备,学生们是不会起来向黑暗势力斗争的。
南洋公学退学风潮在社会上引起强烈的反响。进步舆论支持学生。《选报》指出,这一行动“举数十年陋儒浅士卮言曲说,一举而廓清之,以伸独立之权。吾国学界中当有渐被其影响,以固此学生社会,不使露西亚之学生专美于世界”。《新民丛报》也强调此“实中国国民前途关系第一重要事件也”。
南洋公学学生200余人退学后,因校方引诱,家长威逼,返回、散走了一些,但退学者仍有145人。大部分退学生无依无靠,他们想办“共和学校”也无经费,便请求中国教育会帮助。11月19日,教育会与退学生集议张园,学生提出意见书,得到教育会的支持,成立了爱国学社。11月下旬,爱国学社在南京路福源里正式开学。蔡元培被推为总理,吴稚晖为舍监,教师由教育会选派。南洋公学退学风潮在社会上产生很大影响,一时间各地退学、罢课、集会等反抗斗争此起彼伏,社会上称之“学界风潮”。
爱国学社
1902年11月中旬,上海南洋公学因“墨水瓶事件”爆发了一场大学潮,全校200多名学生全体退学,并在《苏报》上列名发表《南洋公学退学意见书》,公开控诉反动的守旧教育制度。退学学生想效法日本人吉田松下讲社、西乡鹿儿私学的教育精神,独立创办一所以锻炼精神、激发意志为宗旨的学校。退学学生除少数家住上海或在上海有亲戚可依赖之外,大多数都寓居旅馆,又因校方引诱和家长威逼,退学学生有的返校,有的散走,但仍有145人通过蔡元培介绍,向中国教育会求援,要求开办“共和学校”,供退学学生就读。
当时,中国教育会刚刚成立不久,对退学学生持同情态度。中国教育会本拟自办学堂,巧逢此批学生投归,便收下他们。11月19日,中国教育会与退学学生集议张园,决定成立爱国学社。11月下旬,在上海南京路泥城桥福源里租屋,正式成立爱国学社,由蔡元培任总理,吴稚晖任学监,黄炎培、蒋智由、蒋维乔、章炳麟等任教员。学社不收学费,自总理学监到教职员工均自谋生计,不付薪金。学员除南洋公学退学学生外,并招收从日本归国的留学生和南京陆师学堂等校退学生。该社既是一所传播知识的学校,也是一个宣扬爱国思想的自治团体。该社章程规定:“本社略师日本吉田松下讲社,西乡鹿儿私学之意,重精神教育,而所传授各科学皆为锻炼精神激发志气之助。”就是要效法日本明治维新,传播西方资产阶级学说,灌输爱国民主思想。爱国学社由退学风潮而产生,故学生极端自由,全部学生分为若干联,每联二三十人,听学生自行加入某联,公举一联长,凡有兴革,多由学联开会决议,交由主持者执行。高年级学生还可充任低年级教师。学社开设的课程有算学、物理、化学、伦理、心理、论理、国文、日文、英文、体操,还有当时其它学校所没有的社会、国家、政治、经济、法理等课程。学社分平常班和高级班,各两学年。后增设蒙学馆。实行内部自治,设有评议会,监督校务和学生操行。
爱国学社成立后,积极参加爱国运动,每遇有各省官立学堂学生有反抗校方事件,就发电表示祝贺,吸收他们来参加爱国学社。1903年4月3日,江南陆师学生30余人因反对学校当局钳制学生自由而集体退学,其中章士钊、林力山等人到上海加入爱国学社。4月13日,杭州浙江大学堂学生因反对总理劳乃宣等无理斥退学生,80余人集体退学,在中国教育会和爱国学社的帮助下,另行建立励志学社就读。1903年4、5月间,该爱国学社积极参加了上海拒法拒俄运动,并同中国教育会、《苏报》馆一起成为指导中心,他们多次在张园集会发动民众,还在校组织军国民教育会,早晚进行操练。
爱国学社编有《童子世界》,向广大青少年宣传反帝爱国和民主革命思想。该刊于1903年4月6日创刊,主要撰稿人有吴忆琴、钱瑞春、翁筱印、薛锦江等人。设有论说、时局、史地、理化、博物、小说、故事、诗歌、纪事、谈丛等栏目。所刊文章短小精悍、通俗易懂,宣传爱国思想,积极鼓吹革命,并力图把爱国推向革命,号召青年为争取自由民主,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清朝封建专制制度而斗争。同时,作为校办刊物,它明确反对法古、尊孔和封建迷信,大力宣传学习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科学,提倡体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