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世界伟人传记丛书:隋炀大帝杨广
3516900000025

第25章 万事俱备(2)

这条罪状确实不轻,像是一把重锤狠狠击打在文帝心上,让他憋闷得难受,不由得发出一声长长的喘息。杨素抬眼看看文帝的脸色,冷峻而又压抑,他觉得是时候了,就说:“陛下,既然当今太子已不堪承嗣,废立大计应早下决心,不可再犹豫了。”

文帝点头称许,说:“爱卿所言正合朕意。依爱卿之见,罢黜太子之后,另立哪位藩王为新储最合适?”

杨素毫不犹豫地答道:“当然是晋王杨广!”

立时,文帝高兴得眉眼舒展,开心地笑了:“好!爱卿好眼力,与朕不谋而合。这真是知朕者莫如越国公啊!”

杨素谦卑地躬躬身子,说:“蒙陛下错爱,社稷朝野之中不独杨素有此见地,应当是众望所归!”

文帝收敛起笑意,说:“黜旧立新,事关国家百年大计,一旦宣诏,要让群臣百姓心服。因此,还需爱卿细细筹划一下,自然是越快越好!”杨素起身应诺:“请陛下放心就是了。”

杨素心里明白,皇上要他尽快地多搜取一些杨勇忤逆不孝、图谋不轨的证据。只要有了足够的证据,废掉杨勇不过是写一道诏书的事。

杨素自宫中出来,顿觉一身轻松。回到家里,他立即差人把杨约找来。事已至此,再往下就需紧锣密鼓了。

杨素对杨约讲了面见皇上直言废立太子的经过,随后向他请教用什么办法可以搜取到杨勇谋逆的证据。

杨约说:“这事容易。东宫的属宫中我认识一个叫姬威的,跟杨勇比较亲近。我给他送点金银,再晓以利害,十有八九他会帮这个忙。”

姬威是个胆小怕事又爱财如命的人。他手里捧着杨约送的金银,又听杨约说,太子的许多罪过已为陛下洞察,家兄已奉密诏,一定要废黜杨勇。若在此时立功,助陛下一臂之力,日后必将大富大贵。姬威没怎么犹豫,便答应暗中搜集杨勇的不轨言行,并且尽快上书皇上。

开皇二十年的夏天转眼又过去了,在仁寿宫避暑的文帝已经在准备驾返长安。

这个夏天,文帝过得算不上平稳宁静,有让他伤感忧愤的事,也有让他高兴舒心的事,更有让他时时牵挂而坐卧不安的事。

让他伤感忧愤的,就是自己的三儿子、秦王杨俊死了。

随着年纪的增长,文帝常常回想起几个儿子小时候的情景。三儿子杨俊自幼很得父母的喜受,他生性仁爱宽厚,总以善心待人。或许是受父亲的濡染,身为秦王的杨俊曾经一心向佛,几次想出家为僧,文帝坚决不允。杨广任扬州总管之后,文帝委他做了并州总管。也是自并州开始,杨俊的骄奢淫逸之风渐长。他不仅多次违犯规制,大修宫室,更沉溺于女色,甚至常常去青楼嫖妓。秦王妃崔氏是个手段狠辣的女人,她见杨俊整天与别的女人寻欢作乐,既无奈又忌恨,一气之下就在饭菜中下了毒药。合当杨俊命大,吃了那些饭菜之后没被毒死,却从此落下了疾病。这事闹得昏天黑地、沸沸扬扬,文帝龙颜大怒,下诏免去杨俊并州总管一职,只留秦王爵位征回长安闲居;将崔妃废为庶人,赐死家中。

杨俊被免官回府养病,但因毒性渗入体内深处,再加上心里悔愧懊恼,病情一天比一天加重,强捱了不到两年,终于在这个夏天的七月里死去了。

文帝听到杨俊的死讯时,心里说不出是悲是恨。这是他的亲儿子,是他亲自封立的秦王啊!他登基后的第三天册立了皇后和太子,此后第十天,便将其余四个儿子分封藩王。二十年前的那些场景,至今仍历历在目,记忆犹新。一个好端端的孩子,怎么会随着岁月流逝、年龄增长,就变得如此不堪,落得这般下场!他百思不得其解。由此,文帝又想到了杨勇……让文帝高兴舒心的,就是那位宣华夫人。是宣华夫人在这个夏天里陪伴得他高兴,侍奉得他舒心。这些高兴和舒心里面还包含着感激——文帝感激的是独孤皇后的宽容。

独孤皇后是夏至那天到的仁寿宫,刚过三伏就走了。她说自己身体虚弱,受不了岐山里阴凉的山风,还是回长安城自己的后宫里舒服。这是实情。独孤皇后虽然才五十岁,精神与体力就已明显地衰老了,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一年当中总要闹几场病,每病一次,精气神都虚亏得厉害,好久不得复原。

然而,身体不适仅是独孤皇后提前离开仁寿宫的表象,内里还有一层,就是她对文帝宠幸嫔妃的默认和宽容。上了几岁年纪,她似乎参透了许多人世间事。自古至今,哪朝皇上不是三宫六院、嫔妃如云供其一人随心所欲?他们的皇后娘娘难道没有一个有妒心醋意,都视为应该平常!答案只能是,身为皇后就必须容忍这些,换句话说,只有容忍这些,才有可能做皇后。皇后是皇上册封的,既可立,当然也能废。当年独孤皇后一怒之下打杀了宫女尉迟氏,气得皇上单骑出走深山,惊动百官四处寻找,闹了个昏天黑地。事过之后,独孤皇后也着实吓出了一身冷汗。幸亏皇上饶了她这一回,这也让她明白,千万不可再有第二回了,否则,后果不堪设想!从那以后,她逐渐有所参悟,默认了,宽容了。大概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独孤皇后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了。文帝沐浴着皇后的宽容,尽情享受着宣华夫人营造的舒畅。跟宣华夫人在一起,是他在这个夏天里惟一感到开心的事。

陈朝亡国之后,宣华夫人随哥哥陈叔宝被解到长安,做了宫女,那年她才十四岁。如今,二十六岁的宣华夫人不仅是一个美艳至极的女人,而且还是一位非常成熟的女人了。她生在宫廷,长在宫廷,时世的变迁,让她从一位尊贵的公主变成由人颐指气使的宫娥,又逐渐升至为皇上的爱妃。潮落潮起的经历铸就了宣华夫人雍容高雅的气度和宽广豁达的胸襟,她端庄稳健,宠辱不惊;她心直口快又不失心计。文帝也是性情中人,与善解人意的宣华夫人相见恨晚。宣华夫人以自己二十几岁的青春芳华和妖冶温情,侍奉一个六十岁的皇上自然是游刃有余的。

在宣华夫人的寝殿里,文帝看到了那只熠熠生辉的金凤凰,他问宣华夫人:

“爱妃从哪里得来这样的宝物?”宣华夫人抿嘴一笑,说:“是晋王差人送给妾妃的。”“噢?”文帝呵呵地笑了。他知道,杨广每次进京朝见,或是有官员自扬州来长安公干,他都会给自己和皇后带来一些金银礼品,以表孝心。而文帝却没想到,这礼品当中还有宣华夫人的一份。文帝心想,连自己都不知道阿赓给宣华夫人送礼的事,皇后当然也不会知道。他这样做,既是对父亲的理解孝敬,又不使母亲感到伤心和不悦。文帝对晋王的作为十分欣赏满意,情不自禁地自语道:

“五个皇儿中,知朕孝朕者以晋王为最啊!”

宣华夫人听了,顺便接过话来,说:“陛下,五位皇子当中,勇武干练又心怀社稷、情系天下的,恐怕当属晋王了吧?”

文帝没有回答,却默默地点了点头。

宣华夫人接着说:“陛下,虽然妾妃没见过晋王,却听到了不少晋王的事。人们都说晋王仁孝谦和,文韬武略,是一位承担大事业的人才。”

“哦,爱妃也是这么看吗?”文帝问道。“怎么,陛下不这样认为吗?”“……”宣华夫人的反问使文帝一时语塞,不知该怎么回答才最合适。“陛下,”宣华夫人又说,“妾妃斗胆问一句不恭的话,身为至高无上的帝王,为什么有时候连自己的厌恶喜好都不能明示呢?”

文帝感慨地说:“爱妃,身在宫廷,世事纷杂,遇事不能不权衡再三,反复思量,单凭自己的厌恶喜好是不行的。”

说着,文帝又陷入了沉思,他又想到了皇太子杨勇,想到了自己与杨素谋划的那件事情。在整个夏天里,最让他牵肠挂肚的就是这件事情,他一直在等待着杨素有佳音传来。

杨素终于来了,还随身带来了姬威写给皇上的奏书,字里行间历数皇太子杨勇桩桩件件忤逆谋反的罪状。文帝翻看了几页。可以看得出,他在焦急不安地等待的就是这些东西,而当这些东西真实地摆在面前的时候,他内心的感觉突然变得复杂起来。这里面有气,有恨,有忧伤,还有一点点难以割舍的情愫。

文帝用手拍了拍那份奏书,问:“这么说,都准备好了?”

杨素低头答道:“微臣一切按陛下旨意行事,已经万事俱备了!”

文帝低眉沉思了片刻,终于猛抬头,干脆果断地吐出一个字: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