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世界伟人传记丛书:永乐大帝朱棣
3517100000035

第35章 端礼门兵变(3)

北平城乱了。北平城的老百姓三十多年不见兵燹战火了,而在建文元年七月六日的这个夜晚,他们又听到了久违的厮杀声和兵器撞击声。

此时王府的军队已不仅仅是固守王城了。燕王一声令下,张玉、朱能、丘福等率领劲卒,乘夜色掩护,冲出王府,与谢贵带来的部队展开了巷战。北平都司的部队正在溃逃之中,他们忽儿往东逃,忽而又往西蹿,似无头的苍蝇。而在溃逃的过程中,许多兵校相继加入到燕王军队的行列。张玉、朱能、丘福所带领的兵马越来越多,由原来的数百人变成为数千人甚至上万人,可谓望风披靡,不可阻挡。

混乱之中。有一位叫作彭二的都指挥,还算头脑清醒。他挥戈跃马站在街市中央高呼:“燕王造反了!朝廷有旨擒王!有从我杀贼者重赏!”总算汇集起千余乱兵,急往王府攻打端礼门。

但燕王早有防备。令人在端礼门外金水桥上和河中遍置铁蒺莉、铁菱角、鹿角木等物,使攻门者深受其害,纷纷人仰马翻。守卫在城门上的王府兵士,居高临下,用飞钩、狼牙拍等特制的城防兵器,专往城下人马密集处抛掷。彭二的部下不曾防备,有不少人被锐钩穿透胸腹,或被狼牙拍拍成肉酱。而在彭二准备撤退的当儿,城门却突然隆隆洞开。有数十名健卒高喊着:“杀呀!”旋风般地卷出来。其中一位力大无比者,正是朱能招募的新兵憨张,另一位是憨张的义兄邓五,两人合力格杀彭二。憨张手挺一种长而笨重的叫做狼牙筅的兵器,直取彭二上三路;邓五瘦小但灵活,手挥双刀,直取彭二下三路。彭二招架不住。先是马足被砍,将他掀翻在地,他爬起来想再迎战时,狼牙筅已刺中眼和咽喉,登时毙命。邓五飞快地割下彭二头颅,挑在了憨张的狼牙筅上,两人各骑一匹夺来的马,大喊着:“北平守军弟兄们,快快投降燕王吧!如不投降,这便是下场!”进攻端礼门的这一千人,除战死者,全部投降。

在这同一个时刻,张玉、朱能、丘福等将领乘乱夺取北平各门。当时的北平城有九门,东为东直门、齐化门,西为西直门、彰义门,南为丽正门、文明门、顺承门,北为德胜门、安定门。这一夜城防空虚,守门兵士甚少。张玉等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几乎兵不血刃,便攻占了八门,到次日黎明,仅剩西直门尚未攻下。丘福带领士卒冲锋数次,皆被守门军士用弓弩击退。如若强攻,难免造成双方的重大损失。丘福便命令暂停攻击。他飞马回到王府,请示燕王,该采取何种对策。

其时城内已基本平定。燕王根据各位将领汇报的情况,已知北平城内三万兵将已经缴械投降;都指挥马宣巷战失利后向东败走;另一位都指挥见大势已去无可挽回,单枪匹马逃往居庸关。为了尽快立稳足根,防止驻防开平的都督宋忠来袭,西直门应立即拿下,而不能使敌有喘息之机。据此,燕王决定放弃强攻,采用智取。燕王刚才接见那些投降的北平守军将领时,认出了一位叫做唐云的燕山护卫指挥使。他素知唐云年高望重,平素见信于将士,深孚众望。燕王灵机一动,便将唐云请至承运殿便殿,如此这般嘱咐了一通。唐云随即脱去盔甲,解下佩剑,单人独骑来到西直门。他冲着守门的将士高喊:

“各位弟兄听真——如今朝廷已同燕王讲和,准其自制一方。北平仍是燕王之天下。我等亦应是王之臣民。尔等或降或散,悉听尊便。如若固守不散,后去者则诛杀不贷。勿谓言之不预也!”

唐云连喊三遍。守城的兵将开始嘁嘁嚓嚓有要降的,有要散的。领头的一位百户意欲顽抗,等待城外救兵。便偷偷张弓搭箭,向唐云瞄准。幸亏身边人机警,急忙将弓箭夺下,这位百户便引起众怒,被想降的兵士乱刀砍死。于是坚守西直门的约五百名官兵,除少数溃散者外,大都投降。至此,整个北平城已被燕王控制。

这是个血色的清晨。朝霞恰似战火。激战了一夜的北平城,到天亮时突然静寂下来。北平市民睁开惺忪睡眼,发现城头已换了旗号……四

建文元年七月初七日,燕王整军誓师,举行“杩祭”,即出兵之前的祭旗礼。并建“牙旗”,祭旗纛。从这一天起,他正式打出了“奉天靖难”的旗号。

端礼门外,狼藉的尸体则被拖走,血迹未干,便用木板、砖石匆匆搭建了祭坛。坛分三层,一、二层摆满了笾豆、簋簋、酒爵、酒盏和玉帛牺牲,第三层则供了军牙六军神主,及五方旗神,设战船正神、金鼓角铳炮之神、弓弩飞枪飞石之神等神位。所谓“牙旗”者,即军旗,谓之“将军之精”、“一军之形骸”;所谓“纛”者,即嫠尾为之的旗头也。凡旗纛之祭须选择“刚日”而不能是“柔日”。恰好七月初七是刚日,所以燕王就选定了这一天祭旗誓师。

那时候“六纛”已矗立于祭坛之南面,而两面“神牙”分列于“六纛”之东、西两侧。再往南是鼓角及军乐。又再往南,则是一队队顶盔披甲的将士。经过一夜的战斗,燕王的军队已不是八百人,而是近两万人了。参加这个整军誓师仪式的,大概有一万人左右。其余兵士,自然是守卫在北平城的九座城门上。

军乐和鼓角奏响了。香烛和燔柴点燃了。阳光斜斜地从东南方投射到祭坛上。于是,在这“刚日”的“刚时”,燕王身穿“武弁服”,乘辇出端礼门,到坛下下辇。然后在引礼官的导引下,一步一步稳健地登上祭坛之最顶层。此时全场的将士齐呼“吾王千岁、千岁、千千岁”,声浪滚滚直达天穹。燕王顿时热血奔涌,一种“天降大任于斯人”的豪壮感油然而生。

然后,由赞礼官发口令,燕王以及全体将士向神位行拜礼。礼毕,坛上的执事官用五只雄鸡的鲜血注入五只酒碗。而由燕王洒在坛上,用以“酹神”。这时候坛下的燔柴刚好燃烧至半,火焰最旺,又有执事官将祭品如牛、豕、羊以及鹿脯、白饼、黑饼、枣、栗、盐等,纷纷投入火中。全体将士肃然地注视着牙旗。牙旗被阳光和火光映红。他们的脸色也被阳光和火光映红。在这一刻里,这些铁血汉子正与金鼓角铳炮之神,或弓弩飞枪飞石之神等等“战神”,一起感受着战争所带来的特殊滋味儿。也许,每一个参加过这种“杩祭”仪礼的人,都不会为他以后的战死或负伤而感到遗憾了。

“奉天靖难”的大旗,在这一刻飒飒地诞生了!这时候燕王朱棣向着众将士慷慨陈词;同时也向天地神祇解释他为什么要整军誓师。他说:

“我乃太祖高皇帝、孝慈高皇后嫡子,国家至亲。受封以来,惟知循法守分。今幼主嗣位,信任奸贼,横起大祸,屠戮我家。我父皇母后,创业艰难,封建诸子,藩屏天下,传续无穷,一旦残灭,皇天后土实所共鉴。祖训云:‘朝无正臣,内有奸恶,必训兵讨之,以清君侧之恶。’今祸迫于躬,实欲求生,不得已者。义与奸邪不共戴天。必奉天行讨,以安社稷,天地神明,昭鉴予心。今率尔等将士诛恶,罪人既得,则法周公辅成王,尔等其体予心!”

他说着说着,情不能已而声泪俱下。全体将士也都为其所感,一片泣涕之声。张玉、朱能等将领擦一把眼泪,振臂高呼:“誓随燕王讨逆除奸,保我大明江山社稷!”众将士也都应声而和,阵阵喊声如山呼海啸。

在这次誓师会上,燕王以诛齐泰、黄子澄“清君侧”为名,取消建文帝号,称是年为洪武三十二年。仪式结束后,即自署官属,取代朝廷命官。擢升张玉、朱能、丘福为都指挥佥事。授原北平布政司小吏李友直为布政司参议,使其一夜之间由布衣而变为从四品官员。原军中小卒金忠也被拜为燕王府纪善,随侍帷幄。此外,原北平三司官员投降者,如布政司参议郭资,按察司副使墨麟、佥事吕震,都指挥同知李浚、陈恭等,皆保留原职。此时的北平,真称得上是燕王的“独立王国”了。

但是,七月七日这一天,燕王没忘记给朝廷发一封书奏,向朱允炆陈述他起兵的理由。其书奏大略为:

奸臣齐泰、黄子澄包藏祸心,棡、棣、柏、桂、楩五弟,不数年间,并见削夺。柏尤可怜,阖室自焚。圣仁在上,胡宁忍此!盖非陛下之心,实奸臣所为也。心尚未足,又以加臣。臣守藩于燕,二十余年,寅畏小心,奉法循分。诚以君臣大分,骨肉至亲,恒思加慎,为诸王先。而奸臣跋扈,加害无辜。执臣奏事人等用刑,备极苦毒,迫言臣谋不轨。遂分宋忠、谢贵、张晟等于北平城内外,甲马驰突于街衢,钲鼓喧阗于远迩,围守臣府。已而护卫人执贵、晟,始知奸臣欺诈之谋。窃念臣与孝康皇帝,同父母兄弟也,今事陛下,如事天地。譬伐大树,先翦附枝。亲藩既灭,朝廷孤立,奸臣得志,社稷危矣。臣伏睹《祖训》有云:“朝无正臣,内有奸恶,则亲王训兵待命,天子密诏诸王,统领镇兵讨平之。”臣谨俯伏俟命。

这封书奏经道衍字斟句酌,可谓苦心孤诣,也颇耐人寻味。书奏中燕王仍称朱允炆为“陛下”,称自己为“臣”。谦恭地表示他“事陛下如事天”。书奏的内容是状告齐泰、黄子澄,说他二人是迫害五王的罪魁,而将朱允炆与他们区别开来。进一步又说他二十余年小心奉法,不料竟遭二奸陷害。提醒朱允炆,他与孝康皇帝即朱允炆之父为亲兄弟;齐、黄迫害自己,实等于迫害皇帝——“譬伐大树,先翦附枝。”最后他援引《祖训》之原话,为自己的“靖难兴兵”寻找借口。更有意思的是,该书奏中的《祖训》,与燕王在起兵誓词中的《祖训》如稍加对照,便可发现二者在文字上有所不同。实际上书奏中的《祖训》是真的,而誓词中的《祖训》却经过了篡改,删掉了“则亲王训兵待命,天子密诏亲王”等关键词语。好在张玉、朱能等诸将士,没有见到过什么真正的《祖训》,因之亦不会怀疑燕王在文字上做了手脚呢!

誓师整军的仪礼在七月七日上午算是顺利地结束了。天公作美,风和日丽。真应当感谢卜师金忠给燕王选择了一个大吉大利的日子。但是到了下午,天空却出人意料地冥晦起来。乌云翻卷,闷雷滚滚,邪风嗖嗖,飞沙走石,咫尺之间人竟不能相视。

那时候燕王正与道衍、张玉、朱能等人在存心殿议事。因光线太暗,内侍只好点燃灯烛。燕王想起誓师前曾让金忠占卜过,测得今日是“吉日”的,然而“吉日”如何会是这样恶劣的天气呢?正自疑诧间,忽然雷电交加,急风骤雨从天而降。就听得殿外“啪”地一声,令人惊悸。原来是宫殿檐瓦有一页被狂风掀落到地上,差点儿砸了铜鹤的长颈上。

“啊啊,怎会如此呢?”燕王盯着那片摔碎的檐瓦,顿时面如土色。他觉得手脚唰地凉了。

“是啊,这天儿……怎说变就变呢?”张玉也有点诧异。

“这阵风来得怪!”朱能悄悄说。道衍意识到,这变化无常的天气肯定会影响到人的心理情绪;这被狂风掀落的青瓦,与其说是砸在地上,倒不如说砸在人的心头。燕王和将领们必然会由此及彼,联想到“出师不利”。这可不行!绝不能让一片青瓦砸掉人的士气,砸碎人的希望!他必须把这种看似险恶的气象,巧妙地解释为好的征兆,以便扫除燕王和众将士心头的阴霾。在这种时候,谋臣的学识,他的机敏、权变,该是多么的重要啊!

“啊,恭喜殿下!”道衍朝燕王呵呵笑着说:“今日这风雨,乃是吉祥之兆啊!”

“哦?”燕王大惑不解。“你这和尚,该不是诓我吧?瓦都摔碎了,如何倒是吉祥呢?”

道衍笑吟吟说:“殿下岂不闻‘飞龙在天,从以风雨’乎?殿瓦坠落,预示殿下将易‘黄瓦’也!”

“噢!原来如此!哈哈!”燕王如醍醐灌顶,旋即眉开眼笑。

“啊!殿下不日便是天子呢!哈哈!”张玉和朱能也开怀大笑。随即向燕王道贺。

原来,按照洪武朝立下的规矩,王府宫殿一律复以青绿色的瓦,惟皇帝宫殿才可以使用黄瓦。小小一片青瓦坠地,犹如“知秋”的一片落叶,这应是上苍降下的“祥瑞”,它说明朱棣很快便会由藩王变为天子了。

风雨很快过去了。北平上空又出现了晴天丽日。这个“青瓦坠地,将易黄瓦”的故事,立刻传遍三军,后来又传遍全国各地。道衍凭他三寸不烂之舌的一搅,惊风雨而泣鬼神,天地亦为之兴叹。

存心殿檐顶上缺失的那片青瓦就没有再补。据说,王府里已在考虑烧制黄瓦的事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