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最让你开拓进取的创新故事(智慧背囊16本)
3522400000013

第13章 想象,出奇才能制(3)

起死回生

◆文/佚名

在一次欧洲篮球锦标赛上,保加利亚队与捷克斯洛伐克队相遇。当比赛剩下8秒钟时,保加利亚队以2分优势领先,一般说来已稳操胜券。但是,那次锦标赛采用的是循环制,保加利亚队必须赢球超过5分才能取胜。

可是用仅剩下的8秒钟再赢3分,谈何容易?

这时,保加利亚队的教练立即请求暂停。许多人对此举付之一笑,认为保加利亚队大势已去,被淘汰是不可避免的,教练即使有回天之力,也很难力挽狂澜。

暂停结束后,比赛继续进行。这时,球场上出现了众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只见保加利亚队员突然运球向自家篮下跑去,并迅速起跳投篮,球应声入网。这时,全场观众目瞪口呆,全场比赛时间到。但是,当裁判宣布双方打成平局需要加时赛时,大家才恍然大悟。保加利亚队这出人意料之举,为自己创造了一次起死回生的机会。加时赛的结果,保加利亚队赢得了6分,如愿以偿地出线了。

出人意料往往能够推陈出新,保加利亚队队员如果照常规做法,想赢捷克斯洛伐克队5分是很难的,但他们出人意料地将球投入自家篮筐,却轻而易举地起死回生了。

印有导游图的手帕

◆文/佚名

日本东京有一家专卖手帕的“夫妻老店”,由于超级市场的手帕品种多、花样新,他们竞争不过,生意日趋清淡。眼看经营了几十年的老店就要关门了,他们在焦虑中度日如年。

一天,丈夫坐在小店里漠然地注视着过往行人,面对那些穿着入时的旅游者,忽然灵感飞来,他不禁忘乎所以地叫出来,把老伴吓了一跳,以为他急疯了。正要上前安慰,只听他念念有词地说:“导游图,印导游图。”

“改行?”妻子惊讶地问。

“不不,手帕上可印花、印鸟、印山、印水,为什么不能印上导游图呢?一物二用,一定会受游客们的青睐!”老伴听了,恍然大悟,连连称妙。

于是,这对老夫妻立即向厂家订制了一批印有东京交通图及有关风景区导游的手帕,并且广为宣传。这个点子果然灵验,手帕销路大开。他们原本清淡的生意也红火起来,不久就赚了一大笔钱。

关键在于你能否想到,有时候,一些不经意中获得的突破,往往能揭开创新的神秘面纱,“无心插柳柳成阴”,创造的机遇可能与你近在咫尺。

眼见为虚,耳听为实

◆文/佚名

多年来,人们获取外界信息,观察认识世界,主要依赖眼睛,以至于耳朵成了聋子的摆设,极少派上用场。

随着人类文明的飞速发展,耳、鼻、舌等感觉器官的认知作用日渐凸显,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以前,鸟类学家发现鸟的新种往往靠眼睛。一种鸟的新种被发现、被鉴别,耳朵总是不被重视。

但是,美国鸟类学家泰德·帕克却打破常规,利用听觉发现了鸟的新种。他想,鸟在林中飞,森林那么大,树木和藤蔓长得那么密,林中光线不足,鸟在枝上啼,对树上的鸟不是看不到,就是看不清,要判断一种鸟是否是新种,真是太困难了。要是用枪把鸟打下来,那么肯定有许多鸟被无辜地打死,成了冤死鬼。

他经常想,鉴别某只鸟是否是新种,为什么一定要看它的羽毛、体态呢?为什么不可以辨别它的声音呢?

每一种鸟都不仅有自己的色彩、特有的羽毛、与众不同的体形,而且有不同的鸣叫声。形态特征可以用眼睛去观察,鸣叫声可以用耳朵去辨别。每一种鸟都有自己独特的鸣叫声,这就像人一样,每个人有不同的指纹,也有自己独有的声音。要发现新的鸟种,不一定非要用形态鉴别法,用鸟语鉴别法同样有效。

这一想,打开了思路,为他的研究工作打开了新的局面。他来到亚马逊河畔的原始森林中,这里是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是世界上物种最为丰富的地方。由于近年来这里不断地砍伐森林,不知有多少新的物种(包括鸟类)还没有被人们认识,就从地球上永远地消失了。

他在森林中跋涉着、寻找着,不时侧耳倾听着林中鸟的啼唱。森林中的鸟儿们有时放开歌喉,大声独唱;有时则是群鸟合唱,聒噪一片。各种鸟的鸣叫各有特点,有的怨艾,有的热烈,有的急促,有的悠扬。帕克花了五年时间,录制了几千种鸟的啼叫声。他听觉敏锐,在工作中熟识了不同种鸟的啼叫声,即使看不到鸟,只要听听鸟叫,就能判断这是一种什么鸟。这些录音,是一部珍贵的鸟语典,是鸟的档案库,用它可以鉴别鸟种,发现新鸟。

有一次,他又来到亚马逊河畔的森林。忽然,他听到一阵陌生的鸣叫声。这是一种完全新颖的鸟叫声,以前他从来没有听到过,他的“鸟声词典”中没有它的档案。

直觉告诉他,这是一种新鸟,发现了它,就是发现了一个新的鸟种。

他小心翼翼地沿着鸟声在丛林中一点儿一点儿地走近小鸟栖息的树枝,生怕惊动了这只鸟。从树叶的隙缝中一看,他感到一阵失望。看上去这不是一种新鸟,而是一种普通的霸翁类食虫鸟。

他犹豫了一下,想放过这只鸟。但继而一想,自己熟悉各种鸟的叫声,这只鸟的叫声却很新鲜。鸟并不知道下面有人正在注意它,还在枝上鸣个不停。帕克细心地听着,他在心里掂量着,从叫声看,这是一个新种。

最后,他下定决心,决定相信自己的耳朵,要仔细鉴别一下,以免错过了一次发现的机会。他举起了枪,决心击落它,看看它是不是一个新种。

“啪”的一声,鸟应声落地,帕克走上前去仔细一看,这种鸟果然与霸翁鸟非常相似,但并不是霸翁鸟。它与以往的霸翁鸟不同,有着橙黄色的眼睛。原来,这是霸翁鸟的一个亚种。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这是经过人类实践检验了几千年的一个简单的道理。但正是这句话,使帕克的发现陷入了困境,直到他有一天决定相信耳朵的时候,才取得了成功。

改用降雨弹

◆文/佚名

美越战争时期,越共通过一条有名的“胡志明小道”,向前线运送战备物资。

对美国侵略者来说,自然无法容忍从“大动脉”上源源不断地输送越南共产党“新鲜血液”的事实。他们出动了大批的轰炸机,向“胡志明小道”地区投下了许多炸弹,可由于小道的路面被葱郁的热带雨林覆盖,飞机很难找到准确的轰炸目标,结果命中率很低,即使个别地段被美军炸毁,经过修复,很快就又能投入使用了。

在这以后,美军想出种种办法,企图掐断“胡志明小道”。可是,这些方法都未能奏效。最后,美军不得不放弃对“胡志明小道”的进攻。

数年后的一天,阳光明媚,天气晴朗。小道的上空又传来“久违”的“隆隆”的飞机声。行进在“胡志明小道”上的越共军队,以为美军故伎重演,又要开始轰炸,便停止前进,隐蔽在道路周围的丛林中,并做好防空准备。

可令人惊奇的是,美军飞机并没有像数年前那样投下炸弹,而只是在小道上空兜了几圈就回去了。

越共军队的战士们见美军飞机走了,便拍了拍身上的尘土,又重新坐上汽车。小道上,又像往常一样穿梭着车辆。

可是,不一会儿,晴朗的天空忽然像淘气的孩子,变了一副面孔,倾盆大雨浇在“胡志明小道”上。于是,路面变得泥泞不堪,来往的车辆几乎无法行驶。

此后一连几天,美军飞机经常光顾“胡志明小道”

的上空,而每次美军飞机一来,随后必然要下一场大暴雨。结果,连续不断的暴雨冲毁了道路,使每天车辆的通行量仅为原来的十分之一,小道陷于半瘫痪状态。

越共军队的将领们感到奇怪:“难道美军发明了能‘呼风唤雨’的新式武器?”

一条路走不通,就不妨再想想另一条路,如果路走不通还要盲目地走下去,导致的结果只能是失败。美军的做法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启发。的确,美军发明了一种可产生暴雨的新式武器——降雨弹。

原来,美军在采取轰炸等措施无效的情况下,并不甘心放弃破坏“胡志明小道”的想法,他们委托美国陆军武器研究所的专家们研究一种更有效的炸弹。这种炸弹可以凝结雨云,使“轰炸”的地区在短时间内降下大雨,从而达到“轰炸”的效果。降雨弹使美军在这场斗争的较量中占了上风。

松下幸之助的决定

◆文/佚名

20世纪50年代,松下幸之助的松下电器企业,因为整个环境的不景气,而面临产品滞销的危机。

企业的主管提出裁员的建议,好助松下电器渡过难关。消息一经传出,就在基层员工之间引起一阵恐慌,大家都担心自己是被裁的那一位。当时松下幸之助正住院接受手术治疗,不过他却对前来探望的领导,做出了“不裁员、不减薪”的决定:所有员工一律留下,为了节省商品成本,员工每天只需上半天班,但仍然可领全天的薪水。

松下幸之助为何如此做?因为他考虑到,若是采取裁员,将会透露自己企业的危机,而让对手有机可乘。

所以松下幸之助决定不动声色,以减少生产量来应对。

员工听到这个消息,十分感谢松下幸之助,都主动自发地加入了推销产品的行列,当早上的班结束后,下午他们都四处拜访客户推销,连晚上也不忘工作。就在这种良性循环之下,松下电器仓库的产品反而很快就售出了,而企业的危机也顺利得以解除。

当事情出现意料之外的插曲时,是变换思维,享受“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还是受困于意外的牢笼,把“念头”束之高阁?松下幸之助打破常规的决定给我们上了一堂很经典的商战必修课。

两个樵夫

◆文/佚名

两个贫苦的樵夫靠上山砍柴糊口。有一天,他们在山里发现两大包棉花,两人喜出望外,棉花的价格高过柴薪数倍,将这两包棉花卖掉,足可让家人一个月衣食无虑。于是两人各自背了一包棉花,便欲赶路回家。

走着走着,其中一名樵夫眼尖,看到山路上有一大捆布,走近细看,竟是上等的细麻布,足足有十多匹。

他欣喜之余,和同伴商量,一同放下肩负的棉花,改背麻布回家。

他的同伴却不以为然,认为自己背着棉花已走了一大段路,到了这里再丢下棉花,岂不枉费自己先前的力气,坚持不愿换麻布。先发现麻布的樵夫屡劝同伴不听,只得自己竭尽所能地背起麻布,继续前行。

又走了一段路后,背麻布的樵夫望见林中闪闪发光,待近前一看,地上竟然散落着数坛黄金,心想这下真的发财了,赶忙邀同伴放下肩头的麻布及棉花,改用挑柴的扁担来挑黄金。

他的同伴仍是那套不愿丢下棉花以免枉费力气的想法,并且怀疑那些黄金不是真的,劝他不要白费力气,免得到头来一场空欢喜。

发现黄金的樵夫只好自己挑了两坛黄金,和背棉花的伙伴赶路回家。走到山下时,无缘无故下了一场大雨,两人在空旷处被淋了个湿透。更不幸的是,背棉花的樵夫肩上的大包棉花,吸饱了雨水,重得完全无法再背得动。那樵夫不得已,只能丢下一路辛苦舍不得放弃的棉花,空着手和挑金的同伴回家去了。

人在世上生存,必须要懂得变通自己的思维,如果只抓住一种思路不放,最后的结果可能就和故事中那两手空空的樵夫一样可怜。

大胆去想,灵活去做

◆文/佚名

从前,在一个小山村里,有亨利和迈克两位年轻人。

一天,村里决定雇他们两个人,把附近河里的水运到村广场的水缸里去。一天结束后,他们把镇上的水缸都装满了。村里的长辈按每桶水一元钱的价钱付钱给他们。

迈克高声地叫着:“我们简直无法相信我们的好福气。”但亨利不是非常自信,因为他的背又酸又痛。“迈克,我有一个计划。”亨利说,“一天才几块钱的报酬,而且要这样来回提水,干脆我们修一条管道将水从河里引到村里去吧。”

迈克愣住了。“一条管道?谁听说过这样的事?”

迈克大声嚷嚷着,“亨利,我们有一份不错的工作。我一天可以提100桶水。一元钱一桶,一天就是100元钱!我是富人了,我们这辈子可以享受生活了,放弃你的管道吧!”

但亨利不是容易气馁的人。于是他就去做了。一天天、一月月过去了,最后,亨利的好日子终于来到了——管道完工了!村民们簇拥着来看水从管道中流入水槽里,现在村子源源不断地有新鲜水供应了。附近其他村子里的人都搬到这个村来,村子顿时繁荣起来。管道一完工,亨利不用再提水桶了。无论他是否工作,水都在不断地源源流入,流入口袋里的钱也越来越多。管道人亨利的名气大了,人们称他为奇迹的创造者。管道迫使迈克失去了工作,后来,亨利主动让他加入自己的行列。

许多年过去了。亨利与迈克已退休多年,他们遍布全球的管道生意每年把几百万收入趸进他们的银行账户。

爱迪生说过:“任何问题都有解决的办法,无法可想的事是没有的。”当我们认为一个问题不可能解决时,真正的问题是我们自己本身,由于我们的经验和习惯性思维,才让我们无法想出高明的解决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