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彦超
王彦超(914~986),五代末、北宋初名将。大名临清(今河北大名东北)人。他历仕四国,均能尽心竭力、得体合宜,又不乏勇武谋断,为君推重。
王彦超年轻时曾效力于后唐魏王李继岌帐下,后投奔陕西军帅石敬瑭。石敬瑭登上后晋帝位后,王彦超被提升为殿前散指挥都虞候,负责禁军事务,并领蒙州(今河南商丘北)刺史。
后晋灭,后汉亡,后周立国。王彦超投效后周。曾先后事太祖、世宗、恭帝三朝。他曾随周太祖郭威北征契丹辽,入军开封。后又拒刘崇、围汾州、攻石州、征淮南,因战功而屡加升迁,备受重用。
王彦超与宋太祖赵匡胤都曾效力于后周,故有旧交。宋初,王彦超职加兼中书令。一日,赵匡胤召集群臣宴射,酒酣之时,走到王彦超面前说:“卿昔日在复州(今湖北天门)时,朕曾投依帐下,想为卿效力,卿为何不收用我?”王彦超听罢此言浑身冒汗,急忙走下台阶,叩头解释说:“我那时在复州不过如同一勺水,皇上是神龙,勺水岂能容下神龙呢?想当日陛下未留滞于小郡,实在是天意啊。”赵匡胤听罢哈哈大笑,遂继续宴饮。第二天,王彦超上表请罪,赵匡胤派中使慰谕。
开宝初年(968),王彦超自凤翔来朝(时王彦超镇凤翔),与武行德、郭从义等五位节度使俱赴太祖所设之宴。宴酣,赵匡胤从容对诸将说:“众卿都是国家重臣,久临外镇,国家大事有劳你们多有操心,但这并非朕优礼贤臣的本意。”太祖言罢,王彦超已知其意,于是进前跪奏说:“臣素乏功劳,却久受皇上的恩宠,今已年老衰朽,愿乞赐骸骨,归老田园,此乃臣之愿也。”但武行德等将还没有理解赵匡胤的意思,都自叙往日战功和履历的艰苦,太祖冷笑说:“这已是前代的故事了,无须再谈了。”于是散席。第二天下诏罢武行德等四将节镇官职,唯令王彦超留镇如故。
宋太宗太平兴国六年(981),封王彦超为邠国公。七年,王彦超对人说:“人臣七十当致仕,古之制也。我年六十九,当自知。”第二年,王彦超上表请求致仕,太宗应允,加太子太师,给金吾上将军的俸禄。雍熙三年(986)去世,终年73岁。追赠尚书令。
王审琦
王审琦(925~974),五代末、北宋初著名将领。字仲实。其先为辽西人,后徙家洛阳。后汉乾祐初年(948),先在周太祖郭威帐下用事,由于性情纯谨,很受郭威的重视。后随郭威讨平李守贞,以功署厅直左番副将。郭威登周太祖位后,他历官东西班行首、铁骑指挥使等职。周世宗柴荣继位,他随世宗征讨北汉刘崇,力战有功晋职。后又随世宗征讨淮南南唐,均有功受赏升职。周恭帝继位,又升任殿前都虞候,领睦州(今属浙江)防御使。
王审琦善骑射,有勇力。一日,周世宗设宴,并召禁军诸将校献射艺于宫苑中。王审琦一展射技,连连中的,众将校都很佩服,周世宗也对他的高超射技给予嘉奖。在攻打舒州(今属安徽境治)城时,王审琦身先士卒,冒矢登城,周兵个个拼死力战,舒州城终于被攻破,前后仅用了一天的时间。征南唐的紫金山之战中,王审琦率先登城,中唐军箭矢仍力战不退。围濠州(今安徽凤阳东北)时,王审琦率敢死士卒数千人冲锋在前,力拔其水寨,攻夺月城,濠州遂降。
宋初,王审琦被升为殿前都指挥使,领泰宁军节度使。宋军征讨李筠时,王审琦随往,为李筠军飞石所伤。宋太祖赵匡胤后至,听说他受了伤,亲自去视问病情。讨李重进时,王审琦又以副帅从征。
太祖建隆二年(961),王审琦亦被解兵权,出为忠正军节度使。在镇八年,为政宽简。开宝二年(969),王审琦随太祖征讨太原。三年,改镇许州,赐甲第,留京师。太祖曾召王审琦宴射宫苑中。王审琦宝刀不老,又连连中的。太祖赏之。六年,与高怀德并加同平章事。七年去世,终年50岁。赐中书令,追封琅邪郡王。
高怀德
高怀德(926~982),五代末、北宋初著名将领。字藏用。真定(今河北正定)常山人。他深明大势,助宋建国,性情简率,作战勇猛,为宋初皇室所重。
高怀德出身将门,其父高行周后周时为天平节度使,封齐王。高怀德20岁前,在其父的军府中充当小校。
后晋开运初(944),辽兵南下,晋帝以高行周任北面前军都部署。其时,高怀德刚满20岁,自愿随军北征。晋军兵至戚城,遇辽军,辽兵甚多,包围了晋军前队,里外数重,而晋援兵迟迟不到,形势十分危险。高怀德弯弓搭箭,左右开弓,辽兵中箭者甚多。高怀德又纵横驰突,枪刺辽兵,辽兵多有畏惧,于是晋军突围而出。晋帝闻知其事,对高怀德十分宠爱,赐珍裘、宝带、名马,并以功领罗州刺史。
周世宗柴荣继帝位后,高怀德随世宗南征北讨。先战太原刘崇于高平,继而又从征淮南。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时,高怀德为后周重要将领,领侍卫马军都指挥使和北面行营马军都指挥使。当时周恭帝年方七岁,而赵匡胤才干出众,人心所归,后周的事业由他来继承尚有可能。于是陈桥兵变时,高怀德虽两代人受周恩甚厚,仍毅然支持拥戴赵匡胤为帝。当时众军还在犹疑之时,高怀德首先倡议说:“主上(周恭帝)新立,况兼幼弱。我等身临大敌,虽出死力,何人知晓?不如应天顺人,先立点检(时赵匡胤为后周殿前都点检)为天子,然后北征。”众将方应声道:“高公所言甚当!”
赵匡胤登帝位后,拜高怀德为殿前副都点检,统帅禁军。此时,高怀德的妻子去世了,恰巧太祖之妹燕国长公主的丈夫也去世了,公主韶年为孀。赵匡胤灵机一动,遂与母亲杜太后商议,打算成就高怀德与燕国长公主的百年之好。杜太后便去询问女儿的意见,燕国长公主虽嘴上支吾,心里却早对高怀德怀有敬意。原来太祖登殿高怀德入廷时,公主曾见过其仪表。这边高怀德也见过公主,随即答应了这门婚事。不久,太史择定吉日,行合婚礼。太祖赐宅第兴宁坊,几天后又颁诏拜高怀德为驸马都尉。
高怀德续弦未久,诏命与石守信征讨李筠。宋军先与李筠军战于长平,大败李筠军。继而又攻占了大会寨,军逼泽州(今山西晋城)。李筠军再败于泽州城下,李筠计穷,自焚而死。宋军此次出兵连战三捷,每战高怀德都身先士卒,挺枪杀敌。攻李筠大会山寨时,因几次进攻均被打退,高怀德气愤不已,意欲亲冒矢石,引兵攻寨,被慕容延钊劝住。泽州城下之战,高怀德迎战投依李筠的河阳节度使范守图,生擒范守图而归。李筠叛平,高怀德以功迁忠武军节度,检校太尉。后又随太祖平定扬州李重进之乱。
太祖建隆二年(961),赵匡胤解诸将兵权,高怀德也在其内,授归德军(今河南商丘)节度。开宝六年(973)秋,加同平章事;冬,长公主去世,去驸马都尉号。宋太宗即位,加兼侍中,检校太师。太平兴国三年(978),高怀德病,诏令太医王元佑与道士马志去其宅第治疗。七年七月,高怀德去世,终年57岁。
石守信
石守信(928~984),北宋初期名将。浚仪(今河南开封)人。他是北宋开国功臣,在拥赵兵变、平定叛乱中立有殊勋;杯酒释兵权后离京外居,得享天年。
一、拥赵兵变平定李筠
石守信先效力于后周政权,为后周将官。周太祖广顺年间(951~953),为亲卫都虞候。
后周显德年间(954~958),周世宗下令亲征淮南。当时淮南为李氏所据,国号南唐。世宗命石守信为先锋,周兵先下六合(今江苏仪征西),复人涡口,再克扬州。石守信战功显赫,升嘉州防御使,并为铁骑、控鹤四厢都指挥使。其后又随世宗征关南等地,均有功,加殿前都虞候,转都指挥使等职。
后周显德六年(959),世宗柴荣病逝,恭帝继位。主少国疑。时北有后汉、契丹辽,南有后唐、后蜀等国,国势严峻。赵匡胤出征,“陈桥兵变”发生,赵黄袍加身,代周立宋。陈桥兵变中,石守信虽身为后周大将,掌握中央禁军,但他与赵匡胤曾结为义社兄弟,所以赵匡胤代周为帝时他积极拥护,在兵变中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赵匡胤继帝位后,迁石守信为侍卫马步军副都指挥使,改领归德军节度使。
宋朝刚建立不久,中书令李筠联合北汉主刘钧反宋。警报传至宋廷,太祖诏命石守信为统帅,高怀德为副帅,出师北讨。不久,又令慕容延钊、王全斌出兵东路,夹击李筠。石守信率宋军至长平(今山西高平西北),遇李筠军及来援的汉军。石守信挥军上前,李筠带兵迎接,正交战时,慕容延钊忽带一军杀来,筠兵大乱,遂败逃而去。
李筠退守大会寨,倚山扼险而守。石守信令宋军攻打山寨,李筠令士兵坚守,只施放箭矢以挡宋军。石守信见力攻难破李军,于是与诸将商议,决定用激将佯败设伏之法破之。第二天,先由慕容延钊出阵挑战引诱李筠出寨,后又由高怀德出战李筠,二将均假作战败而逃。李筠紧追不舍,追有五六里路时,突然石守信率伏兵从旁杀来,李筠大惊。慕容延钊、高怀德复又带兵杀回,李筠全军败溃。恰好宋将王全斌又趁机攻占了山寨,李筠回寨不得,只好驰马奔西北逃往泽州(今山西晋城)。
石守信再率军追李筠至泽州,与李筠军再战城下。这时汉军将卢赞战死,李筠部下河阳节度使范守图也被擒。泽州城被宋军攻破,李筠计穷,自焚而死。另一汉将卫融降宋。宋军又收潞州。至此,李筠反宋之事遂平。石守信因功加同平章事。
二、平重进反解统军权
不久,原北周淮南节度使李重进又于扬州反宋。赵匡胤决定征讨。乃先遣石守信、王审琦等四将带兵先行,并授石守信为行营都部署兼知扬州行府事之职,自己随后统军亲讨。
石守信带宋军直奔扬州。李重进派向美、湛敬二将迎战。宋兵气盛,个个奋勇向前,湛敬战死,向美逃入城中。李重进见大势已去,又知宋太祖带大兵亲来,遂举火烧薪合家自焚。当时太祖率军行至扬州西北的大仪镇,石守信派人驰奏:“城破在旦夕,大驾亲临,一鼓可平。”赵匡胤见奏即刻带兵趋扬州,果然立刻将城攻陷。至此,李重进反叛遂平。
宋建隆二年(961),石守信移镇郓州(今山东郓城),兼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为宋初“三衙”中两衙的首脑人物,除管辖中央及全国的大部分禁军外,还管辖全国的大部分厢军(也是宋朝的正式军兵,等级待遇上差禁军一等)。
宋太祖赵匡胤当年是以手握重兵而黄袍加身的,故对重臣手握兵权颇多疑虑,只因兵事方消,不好骤作安排。建隆二年闰三月间,太祖先撤去慕容延钊殿前都点检一职,调为山南东道节度使。到了夏秋之交,一日晚朝,命有司于便殿设宴,召石守信、王审琦等四将饮酒。酒至半酣,赵匡胤屏退左右,对四将说:“若无你们众人的相助,我不会有今天的地位。但我虽为天子,却比不上做节度使逍遥自在。自登位以来,我未尝有过一夜的安枕。”石守信等人不解其意,只是说:“今天命已定,天下太平,谁还敢有异心!陛下何出此言?”太祖回答说:“人,谁不贪图权贵,一旦有一天有人把黄袍加在你们的身上,即使你们自己不愿意,那又可能吗?”听到此,石守信等四将才完全明白了赵匡胤的意思,不由得冷汗遍体,急忙离座跪倒在地说:“臣等愚不及此,愿陛下哀矜,指示生路。”赵匡胤命众将起来,对他们说:“人生如白驹过隙,生老病死,瞬息之间,莫如多积金银,购得田宅,既厚自娱乐,又遗留子孙,歌儿舞女,以享天年。这样你我君臣之间,各得其乐,无所猜忌,不是很好吗?”石守信感谢万分,说:“陛下为臣等之福虑念如此深远,真所谓生死而肉骨也!”
第二天,石守信等上朝,都称身体有病,难当军中重职,请求朝廷解其兵权。太祖一一允之,并令各以散官离京外居。石守信被任命为天平节度使,出镇郓州。临行,太祖召见了他,所给赏赐甚厚。开宝五年(972),石守信之子石保吉娶太祖第二女延庆公主为妻。
太宗太平兴国二年(977),拜石守信为中书令,行河南府(今河南洛阳东)尹,充西京留守。四年,随太宗北征辽朝,因督前军失律,责授崇信节度使,不久又晋封卫国公。太平兴国七年,徙镇陈州(今河南淮阳)。九年去世,终年57岁。
曹彬
曹彬(931~999),北宋初期名将。字国华。真定(今河北正定)灵寿人。他伐蜀讨唐,功勋卓著,却不言有功;他位兼将相,却平易近人,不以威严自炫;他仁厚廉谨,宽以待人,不取财物,不言人过失。
一、立身严谨建功两川
曹彬出身将门,其父曹芸为成德节度都知兵马使。曹彬成年后即投身军旅,先任其父军中牙将,后历任监军、兵马都监。
曹彬成年时,正值后周太祖时期。周太祖的贵妃张氏是曹彬的从母,故曹家是周室近亲,曹彬也为周室的国戚和近臣。但曹彬不以此骄横,反而举止庄重,谈吐谨严。
周世宗显德三年(956),曹彬由河中(今山西永济)蒲州镇都监改职为潼关(今陕西潼关)监军,复迁升为西上阎门使。后来,曹彬被授为晋州兵马都监。一天,与主帅和宾从环坐于野外,正巧守卫附近州镇的将官派人带书信来晋州办事。该人虽久闻曹彬之名,但素不相识,于是悄悄询问;有人指给他看,他却不信,说:“哪有皇戚近臣而穿厚绸袍、就野地为庭而坐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