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占了常州后,常遇春又跟徐达去攻打宁国(今安徽宣城)。元军的长枪元帅谢国玺逃走,但朱亮祖等人坚守城池,久攻不下。常遇春身先士卒,顶着箭雨向宁国进攻。突然,一支飞箭射中了常遇春的胳膊,他被抬了下来。常遇春眼睛都红了,一瞪眼、一咬牙,“噌”的一下,把箭拔了出来,鲜血直冒,士兵们赶紧为他裹好伤口。他又冲了上去。太祖朱元璋亲自来督战,宁国城很快被攻了下来。守城元帅朱亮祖被活捉,朱元璋招降了他。宁国被攻下来后,常遇春又攻占了马驼沙,并率领水师攻下了池州(今安徽贵池)。常遇春因此晋升为行省都督马步水军大元帅。
元至正十九年(1359),朱元璋命常遇春率军攻打衢州(今浙江衢县)。连续围攻了两个多月后,常遇春以奇兵重点突破敌人的南门,与欲降的元枢密院判张斌内外配合,攻破了衢州城。常遇春被升为佥枢密院事。后来,在进攻杭州时,常遇春的部队失利,他被召回了应天府,有好长一段时间没打大仗。
二、料敌用兵百战百胜
元至正二十一年(1361),朱元璋大举进攻陈友谅。先攻取了乐平。接着,朱元璋命徐达、常遇春为先锋,自己乘龙骧巨舰,到达了安庆。经过激战,占领了安庆。
在陈友谅进逼龙湾的时候,常遇春用五支军队设下了埋伏,大败陈友谅的军队,终于又收复了太平府。论功,常遇春最高。朱元璋占领安庆后追击陈友谅到了江州时,命令常遇春留守在太平府。常遇春用法严明,军民都恭守而没有敢违反的。于是被提升为行省参知政事。后来常遇春还守龙湾,支援长兴,俘获、斩杀了张士诚的士兵五千多人,张士诚的部将李伯升撤围逃跑。常遇春受命修筑安庆城。
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常遇春配合徐达围攻庐州。在庐州即将攻下时,陈友谅乘机围攻洪都(今江西南昌)。朱元璋率水师20万人前往支援,常遇春跟随。在鄱阳湖的康郎山展开了激战。在战斗中,常遇春奋勇当先,在他的影响下,将士们无不以一当十,以一当百。喊杀声震天动地。鏖战正酣,忽然陈友谅的骁将张定边驾船直冲向朱元璋的坐船,其人骁勇异常,十几个人硬是抵挡不住。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常遇春的船飞驶而至。这时,张定边已把朱元璋的护卫纷纷打落水中,并跳上了朱元璋的战船,朱元璋已拔出宝剑和张定边的士兵斗在一处了。常遇春见要划船进去已来不及了,张弓搭箭,照张定边一箭射去,一箭正中张定边后胯。张定边正举刀要砍朱元璋,这一下,“扑通”一声,从船上掉进了水里,朱元璋和他剩下的两个侍卫也把其余几个士兵杀了。朱元璋这才化险为夷。
这次大战,以朱元璋取得决定性胜利而告终。部队凯旋后,论功行赏,常遇春功排第一,被赏赐了丰厚的钱财、丝帛和土地。
三、粗中有细勇猛无敌
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朱元璋即吴王位,提升常遇春为平章政事。吴军占领武昌后,常遇春又随即占领了荆、湖各地。他又跟从左相国徐达攻克了庐州,还打下了临江的沙坑、麻岭、牛陂等地,擒获了陈友谅的知州邓克明。然后移师吉安(今江西吉安),常遇春乘虚攻下了吉安。不久,又去围攻赣州。
赣州的守将熊天瑞坚守抵抗,常遇春久攻不下。朱元璋派遣使者对常遇春说:“攻打城市不能多杀人,如果得到了土地而没有百姓人民,那我们占领了土地又有什么意义呢?”于是常遇春挖壕沟,树木栅,围困赣州城。在外面屯兵六个月,熊天瑞人力财力都耗尽了,只好投降,常遇春果然不杀戮无辜。接着,常遇春趁兵势正盛的威风去劝喻南雄、韶州的敌人投降,接着又返师平定了安陆、襄阳。
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八月,常遇春和徐达率军攻克湖州后,常遇春被授为副将军,率军讨伐张士诚占据的平江。常遇春驻军虎丘。张士诚暗中派部队向常遇春逼近,常遇春打败了对方,差一点把张士诚也活捉了。这时,苏州城外,徐达命大军架木塔,名日敌楼,共三层,每层可向城中施放弩矢及火枪,又设有襄阳炮击城,城中非常恐慌。相持了一段时间后,别的将领攻破葑门,常遇春也攻破阊门进入了苏州城,张土诚与被俘的其他守臣一起送往建康,张士诚不降,自缢而死。常遇春此次被晋升为中书平章军国重事,封为鄂国公。
四、北取中原暴病身亡
元至正二十七年,常遇春再次被拜为副将军,和大将军徐达统帅大军北征,共统帅大军25万,由淮河人黄河,北取中原。他们率军先后攻下了山东、河南、河北各郡,在河西务(今天津武清西北北运河西岸)击败元兵,攻克了通州(今北京通县),最后进入元大都,另外还取下了保定、河间、真定。当时人们一提起名将,就公推徐达、常遇春二人。两个人的才能和勇敢相似,常遇春在阵前,善于摧坚陷阵,而徐达更擅长于谋略,统率军队所过之处从不惊扰百姓。徐达善于结交义士,甚至把敌人俘虏后也为己所用。常遇春则每次攻下城池,总免不了要杀人。
常遇春性格比较内向,在战斗中勇猛而又果敢。他善于安抚士兵,冲锋陷阵,从来就没有失败过。他文化水平不高,不熟悉经籍文史,但是用兵常与古代的兵法相符。他比大将军徐达长两岁,但一生都在徐达位置之下,多次跟从徐达南征北战,非常听从徐达管束,恭敬谨慎。
洪武二年(1369),元丞相伊苏以万骑驻白河,想攻占通州。朱元璋调常遇春回守通州,并以平章李文忠辅助他。常遇春率军北征,俘虏了元宗王庆生及平章鼎住等将士一万多人,获车一万多辆。马3000匹、牛五万头,其他珍宝无数。然后还师北平,驻扎在柳河川。常遇春突然得暴病身亡,年仅40岁。
徐达
徐达(1332~1385),明代开国元勋。字天德。濠州人。洪武三年(1370)十一月,明太祖朱元璋大封功臣,徐达被封为奉天开国推诚宣力武臣魏国公。洪武十八年(1385)二月,被追封为中山王,谥“武宁”。在功臣排名中,位列第一。
一、武勇持重晋升元帅
徐达家虽世代务农,但他从小就有远大的志向,决心弃农就武。22岁那年,徐达投奔到了朱元璋的帐下,而且很快就表现出了非凡的军事才能和过人的胆略。
徐达深谙用兵之道,他以用兵持重、勇谋兼备而驰名。在战争中,他既着眼于战役、战斗局部情况的考虑,也注重对战略全局的分析。因此,常常能出其不意地打击敌人,取得战斗的胜利。
元至正十五年(1355),朱元璋军在峪溪口大败元将海牙,然后准备渡江。渡江前,有人说:“金陵是一个盘龙卧虎之地,我们应直接去攻占它。”徐达反对,他对朱元璋说:“采石(今安徽当涂北)是金陵的门户,占领了采石,就等于占领了太平,金陵就唾手可得。如果我们直接攻打金陵,既不好打,打下了又不好守。”朱元璋听了徐达的话,命大军进攻采石。六月,朱元璋率领大军攻克了太平。
朱元璋攻克太平,脚跟还没战稳,元军就从水上和陆地分兵两路,纠集了数万兵马包围合击。元军的水军在采石渡口,用大船封锁了出入水路,以堵住朱元璋军后退的归路。陆路的大军在陈野先的率领下,对太平城加紧攻击。朱元璋军腹背受敌,形势十分危急。徐达在和朱元璋商量之后,亲自率领了一支年轻精干的骑兵,迅速绕到陈野先部队的背后,突然向其发起猛烈进攻。太平城中的朱元璋见徐达已开始进攻,亦率军冲出城。前后夹击。元军做梦也没想到,以为是神兵天降,顿时就乱了阵脚。徐达率骑兵左冲右突,打得敌人丢盔解甲,狼狈不堪。陈野先此时还没完全明白是怎么回事,正在对他的属下大喊大叫。徐达一见,冲上来将陈野先一把提起,扔在地下,叫手下人绑了。元军一见主帅被擒,全都仓皇逃命,来不及跑的,不是做了刀下之鬼,就是被俘。
朱元璋率军攻克集庆(今江苏南京)后,设天兴建康翼统军大元帅府,升徐达为元帅。
二、转战两淮升职相国
元至正十六年(1356),张士诚占据常州(今属江苏),挟持着在江东叛变的将领陈保二,发水军进攻当时被朱元璋占领的镇江(今江苏镇江)。徐达在龙潭和张士诚的部队打开了仗,他身先士卒,冲在最前面,打垮了张士诚的队伍。然后,乘胜进攻常州,并向朱元璋请求部队增援,准备包围常州。这时,张士诚已经派他的弟弟张士德率领数万大军来救常州。徐达以骄兵之计诱敌伏击,大败敌军。生擒了张士德。常州也因此在第二年被顺利夺取。
元至正十八年(1358),陈友谅率军东侵,占领安庆(今属安徽)、池州、南昌等地,与朱元璋建立的根据地相接壤。徐达请命攻击赵普胜。征得了朱元璋的同意,徐达就派自己手下的将领率领一支精兵去袭击赵普胜,偷袭成功,缴获了敌船数百只,而且乘势夺回了池州。徐达因此被升为奉国上将军、同知枢密院事。
徐达又奉命进攻安庆,他率军从无为(今属安徽)出发,趁黑夜袭击了淳山寨,在青山打败了赵普胜的部将,攻克了潜山。回去镇守池州时,经过和常遇春商量,在九华山设下伏兵。陈友谅的大军经过时,徐、常两军把他们打得大败,斩首敌人上万,俘虏三千多。
第二年,徐达跟随朱元璋征讨陈友谅,夺取了江州。陈友谅撤到武昌时,他穷追不舍。陈友谅在沔阳派出战舰,徐达便在汉阳沌口宿营,以抗御他。徐达此时被提升为中书右丞。次年,朱元璋的大军又平定了南昌,降将祝宗、康泰叛变。徐达用驻在沌口的部队讨伐他们,把他们平息了,又跟随朱元璋援救安丰,打败了张士诚的将领吕珍,包围了庐州。正好陈友谅的汉军侵犯南昌,朱元璋把徐达从庐州召了回来,合兵一处对付陈友谅的汉军。部队在鄱阳湖和汉兵遭遇。汉军当时士气很盛,自觉天下无敌。徐达身先士卒,全军将士无不奋勇拼杀,打败了汉军前锋,杀死汉军一千五百多人,俘获一只大船。朱元璋此时知道,他们可以打败汉军,战胜陈友谅,但是害怕张士诚从后方打上来,如果腹背受敌,那就被动了。于是,朱元璋急令徐达率部赶回去守应天。自己亲自统帅众将领和汉军苦战,终于把陈友谅打死了。
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朱元璋称吴王,建百司官位,置中书省左右相国。以李善长为右相国,徐达为左相国。徐达再次领兵去围攻庐州,围困了好久,守将张焕终于放下武器,打开城西门,把徐达的大军带进城中,庐州从此成了吴王朱元璋的地盘。接着,徐达率兵相继攻克江陵、辰州、衡州、宝庆,湖、湘被平定,又平定淮南、淮北。
三、征伐三吴受封国公
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朱元璋准备伐吴,拜徐达为大将军,平章常遇春为副将军,带领水军20万,向湖州进发。
攻克湖州后,接着又攻克了杭州。张士诚的左右臂被砍断,平江成了一座孤城。徐达率大军从太湖进围平江。很快,徐达占领了平江,俘虏了张士诚,把他押送到了应天,收编了张士诚的部队25万人。在城将要攻破时,徐达和常遇春约定说:“部队进城以后,我驻扎在左面,你驻扎在右面。”又命令将士说:“抢掠老百姓财物的,处死;拆毁民房的,处死;离开驻地20里的,处死。”部队进城后,秋毫无犯,吴地的老百姓和往常一样安居乐业,丝毫没有受到军队骚扰。徐达班师回朝后,朱元璋封他为信国公。
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陈友谅在鄱阳湖战败,其子陈理突围据守武昌,自立为帝。徐达根据陈理初立、人心未定的情况,一面写信招降,一面兴兵讨伐。陈理派部将刘勇屯兵益州拒敌,徐达命令部下精选数十名兵勇潜入敌营,烧其粮仓,追敌出城。刘勇见粮仓被烧毁,遂弃城夜遁,徐达设伏兵一阵猛杀。随后,徐达与常遇春又乘胜攻下武昌,陈理被活捉。朱元璋听说后,兴奋地说:“这真是出奇制胜,徐达真是一个难得的人才啊!”
四、北进中原安定天下
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吴王朱元璋任命中书丞相、信国公徐达为征虏大将军,中书平章政事、掌军国重事;常遇春为副将军,率步卒骑兵25万人,由淮河入黄河,北进夺取中原。朱元璋告谕各将领说,带兵稳重而又纪律严明,攻取城池和战争得胜时最有大将风度的,是徐达,你们在这一点上都不如大将军。又告诉徐达,下一步的军事行动计划,应当从山东开始。十一月,徐达进军山东,经过数次战斗,平定了山东全境。
洪武元年(1368),朱元璋在应天(今江苏南京)称皇帝,国号明,建元洪武,是为明太祖高皇帝。任徐达为右丞相兼太子少傅。不久,明太祖朱元璋来到汴梁,召见徐达,设酒宴慰劳他,并计划北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