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上很有争议的一位人物,他的一生带有近代中国深刻的时代印记,并与中国的命运息息相关。李鸿章创建淮军,发起洋务运动,兴办近代工业,筹建海军,是中国近代化的先驱;他镇压农民起义,代表清政府同列强签订了《中法新约》、《马关条约》、《中俄密约》、《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被世人骂为“卖国贼”。不论生前还是死后,人们对李鸿章的评价始终毁誉参半。
一、仙鹤少年
李鸿章(1823年-1901年),字子黻,号少荃,晚年自号仪叟,安徽合肥人,1823年出生于一个官僚地主家庭。
李鸿章像李鸿章的父亲李文安是1838年于道光帝时考中进士的,曾在刑部任主事,后升任郎中。其母亲李氏,是合肥处士李洪谟之女,与李文安共生有六男二女。李鸿章在兄弟中排行第二。
从六岁开始,李鸿章就在家馆中读书,李文安既是严父又是良师。其书房名叫棣华书房,亦称棣华书屋,是一所方塘花树环绕的水阁,环境十分优美安静,李鸿章在这里度过了六年的家学生活。1843年,李鸿章进京,准备参加第二年的举人考试。次年,李鸿章参加乡试中举人。
1845年春,李鸿章参加京师会试,未中。此时曾国藩在翰林院任侍讲学士,曾国藩与李鸿章之父李文安是同科进士,彼此关系不错,于是李文安便命李鸿章到曾国藩门下学习义理经世之学。李鸿章在曾国藩门下学习,获益匪浅。在跟随曾国藩学习的两年中,李鸿章边发奋攻读经史,边着意学作科举之文。1847年,李鸿章又参加了会试,中二甲第十三名进士,被点为翰林,授翰林院庶吉士。十年之后,李鸿章终于如愿以偿。三年后,李鸿章在庶吉士散馆时,以优异的成绩被授翰林院编修。
二、创建淮军
就在李鸿章中进士,点翰林,踌躇满志,意气风发,准备大显身手的之时,农民起义改变了李鸿章的人生轨迹。1851年,太平天国起义爆发,并迅速席卷了中国南部,不到两年的时间,就建立了一个与清朝政权对立的农民政权。
为了镇压太平天国起义,清政府鼓励各地的汉族地主举办团练,与清军一起对付太平军。于是李鸿章回乡协助安徽地方官举办团练,镇压太平军。1859年,李鸿章前往建昌大营拜见曾国藩,被留下来担任了幕僚。李鸿章受到曾国藩器重,李鸿章到建昌不足十天,曾国藩便决定由李鸿章亲自主持训练皖北军队,该军队是湘军的一部分。8月13日,曾国藩又召其回到身边,帮助他处理军中事务。从此,李鸿章成为曾国藩的得力助手。
1860年,太平军攻破清军江南大营后,随即便乘胜进攻苏、杭,进而威胁上海。于是,曾国藩命李鸿章回安徽招募淮勇。1862年2月初,皖籍地主张树声、刘铭传、吴长庄、潘鼎新、周盛波等人纷纷响应,很快就编成一支由十三营组成、共计六千五百人的队伍,称准军。其营制、编制都与曾国藩的湘军一致。同年夏天,李鸿章亲率淮军从安庆到达上海,并任江苏巡抚。至此,李鸿章由曾国藩手下的一名幕僚而变成清朝统治集团的一员,并且在军事上还能独当一面。
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列强纷纷表示愿意帮助清政府镇压起义军。1863年6月,李鸿章决定兵分三路,采取“以剿为堵”、“规取远势,以剪苏州枝叶,而后图其根本”的战略,并伙同常胜军进攻苏、常一带的太平军。1863年12月4日,太平天国将领郜永宽等杀死苏州守将慕王谭绍光,投降淮军,淮军遂占领苏州。1864年5月11日,李鸿章攻占常州。按其原计划,李鸿章将戈登的常胜军解散,留下洋炮队六百名、洋枪队三百名士兵,并将其编入淮军。7月19日,湘军将领曾国荃攻破太平天国首都南京,太平天国灭亡。8月1日,李鸿章被封为一等肃毅伯,赏戴双眼花翎。
在攻陷苏、常后,准军已发展到一百二十营,六万人,再加上水师一万多人,共七万多人,而且其武器装备多用洋枪洋炮,并有炮队六营。于是,准军则成为当时清军中武器装备最好、战斗力最强的队伍。
1866年12月12日,清政府命李鸿章负责剿捻。李鸿章采取马队和步兵配合,左右夹击、前后堵截、画河圈地、重重围困的策略,分别于1868年1月和7月先后镇压东、西捻军。因此,李鸿章被任命为湖广总督,并加太子太保衔。这样,李鸿章成为握有军政实权的封疆大吏。
三、兴办洋务
在王镇压农民起义的同时,李鸿章还积极推行洋务运动,兴办了一批近代的军事工业企业和民用工业企业。
李鸿章初到上海之时,深以中国的武器比不上西方为耻辱。为了学到洋人的技术,李鸿章决定自己设厂制造。1863年,李鸿章雇用英国人马格里与直隶知州刘佐禹一起,首先创办了松江洋炮局,后来又命副将韩殿甲在上海创办了另外两个洋炮局,合称“上海炸弹三局”。1864年,松江局迁到了苏州,并改称苏州机器局。1865年,李鸿章在曾国藩的支持下,购买了一座美国人在上海建立的铁厂,并将其与原来上海的两个洋炮局合并,扩建为江南制造局。同年,苏州机器局迁到南京,改为金陵机器局。J870年,李鸿章在任直隶总督时,接管了天津机器局,并扩大了天津机器局的生产规模。
李鸿章以“求强”、“求富”为目的而兴办洋务事业:在19世纪60年代,主要是以“求强”为目的兴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企业;但到了70年代,李鸿章以“求富”北洋水师海军公所清为目的兴办了一批近代民用工业企业。
1872年年底,李鸿章创办了轮船招商局,其目的是收回长江及航海外运权利。它是洋务运动中由军用企业转向民用企业、由官办转向官督商办的第一个企业。
李鸿章从兴办军事工业企业转向民用工业企业,说明他已经逐渐认识到军事应以经济为基础,这是其洋务思想的一个进步。他创办这些民用工业企业,多数采取官督商办或官商合办的形式,成为我国早期的官僚资本主义力量。
四、筹建海军
19世纪70年代,我国边疆危机严重。1874年,日本派兵三千人入侵台湾。有识之士认识到了日本的威胁,于是提出了海防的问题。与此同时,英、俄两国也加紧了对我国新疆的侵略,左宗棠正准备率军入疆,收复失地,塞防问题也十分重要。因此,朝廷中出现了一场海防与塞防之争。这时李鸿章主张专顾海防,放弃塞防;左宗棠则主张二者并重。最后,清政府采纳了左宗棠的建议。
1875年5月30日,清政府便命李鸿章和两江总督沈葆桢分别督办北洋和南洋的海防。1879年,沈葆桢去世,于是筹办海防的大权便全部落在李鸿章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