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古代宰相传(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3524300000023

第23章 三国(5)

二、忠贞事曹忧郁而死

荀彧后期似乎是在一种极为压抑、苦闷的心情下,郁郁而终的。建安十七年,董昭等人称说曹操应当进爵为国公,备用九锡之物来表彰曹操的特殊功勋,秘密向荀彧征求意见。荀彧认为曹操原起义兵本来是为了匡扶朝廷安定国家。应当怀着忠贞的诚心,保持着退让的实质行动,君子用道德爱人,不应当这样做。曹操因此心中无法平静,从此这二人之间就产生了隔阂。曹操本就多疑,他想到荀彧位高望重,如果他不相助自己那可是天大的祸患;而荀彧呢,从来没有受到曹操如此的待遇极为寒心:自己全为他着想却招来如此下场,从那以后他也明显感觉到了曹操对他的冷落,曹操的大计他借故推脱,不再象以前那样积极为曹操出谋划策,这更加重了他们之间的误会,他们的关系也开始恶化。从此荀彧忧心忡忡,消极度日,心情压抑苦闷自不待言。终因忧郁而死,享年五十岁,谥号敬侯。第二年,曹操终于成了魏公。对于荀彧之死还有一种可疑的传说:曹操曾托人送给荀彧一只食盒,打开后空无一物,荀彧明白了对方的用意,遂服毒自尽。当然权威的说法(陈寿)则说荀彧五十岁时以忧薨。不过我认为荀彧不是曹操逼死的,荀彧的才能曹操是深知的,虽然他对荀彧信任备至,也可以想象得到以曹操的多疑从开始就有对荀彧的设防,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曹操知道荀彧绝对不会背叛他,曹操也很清楚荀彧的用意,用不着杀他也没有杀他的理由,他只不过借此树立自己绝对的地位,同时削弱荀彧在他阵营中的影响力;二是荀彧为他立下了汗马功劳,德高望重,加上荀彧并没有对他的实质威胁,曹操也不一定想杀荀彧,毕竟他们共同走过了数十年的艰难历程,如果他逼死荀彧被人知道会冷手下将士之心;当然不管怎样荀彧的郁郁而终与曹操是有很大的关联的。可惜的是荀彧这样一位才德具备之士,未能帮助曹操完全建立起“筐扶汉氏”的大业,实现他自己平身的夙愿;而他自己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就仿佛一叶远在天边的扁舟,不能像张良那样名重千古啊。诗曰:

文若才华天下闻,可怜失足在权门。

后人休把留侯比,临没无颜见汉君。

为官清廉一心为民——华歆传

华歆(?~231),字子鱼,是平原郡高唐(今山东禹城县西南)人。汉灵帝时举孝廉,任郎中,后因病去官。后何进征召为尚书郎。官渡之战时,曹操“表天子征歆”,任为议郎,参司空军事,入为尚书,转侍中,代替荀彧为尚书令。曹操征讨孙权,“表歆为军师”。后任御史大夫。曹丕即王位后,拜相国,封安乐乡侯。后改任司徒。明帝即位,晋封博平侯。卒谥敬侯。作为曹魏重臣,华歆的治国主张主要是重农非战,重视文教德化。

一、德行高洁君子之风

高唐是齐地有名的都市,士大夫无不在市里游逛。华欲做官吏,逢例假走出官署,就直接回家关上门。他议论公平,始终不诋毁别人。同郡的陶丘洪也是知名人士,自认为真知灼见超过华欲。当时王芬和众豪杰阴谋废黜汉灵帝(内容记载在《武帝纪》)。王芬暗中招呼华歆和陶丘洪,共同商定计策,陶丘洪打算去,华歆劝阻他道:“废立是件大事,伊尹、霍光也感到难办,王芬性格疏狂而且不懂军事,这件事必定失败,灾祸却将牵连整个家族。您不要去!”陶丘洪听从华歆的意见才没有去,后来王芬果真失败,陶丘洪才佩服华欲。汉灵帝时,华歆被荐举为孝廉,任郎中,因病离开了官职。

汉灵帝死后,外戚何进辅政,接着董卓乱汉,为避西京之乱,华歆与一行人从小路步行出武关(今陕西商南县),在路上遇到一个老人独行,想要和他们一起避难,所有人都同情老人并同意让他随行,只有华歆说:“不可以,现在处在危险之中,无论祸福患害,都要讲究一个‘义’字,现在无故接受一个外人,又不知他品行如何,现在接受了他,将来如果发生什么事情,能中途抛弃他吗?”但大家都不忍心拒绝老人,于是就带他同行,走到半路上,这位老人掉到了井中,众人都想抛弃他不管,只有华歆说:“既然当初接受了他,现在抛弃他不管是不仁义的。”于是,大家共同救出老人。对这件事,大家都称赞华歆的仁德。

董卓把天子迁徙到长安后,华歆要求派出去做下邽县令,因病没有动身,于是从蓝田来到南阳。当时袁术在穰县,留住了华歆。华欲劝说袁木派军队去讨伐董卓,袁木未能采纳。华歆打算抛弃袁术离开,适逢天子派太傅马日磾安定聚集在关东,马日磾征召华欲做椽。向东来到徐州,天子下诏书立即授与豫章太守的官职,由于处理政事清静不烦琐,官吏和百姓都感激,拥戴他。后来孙策死了。曹操在官渡,上表请求天子下召华歆,孙权想不遣送,华歆对孙权说:“将军奉天子的命令,刚和曹公友好结交,名分道义尚未牢固,让我能够为将军献上一片心意,难道不是有益处吗?如今徒然留住我,这是供养无用的东西,不是将军的好计策呵。”孙权很高兴,就遣送华欲。宾客、老相识给他送行的有一千多人,赠送了数百金。华欲全不拒绝,暗中各自写上记号,到临离开时,将各种礼物全部聚齐,对各位宾客说:“本来没有拒绝各位的心思,可是接受的礼物太多。考虑到一驾车长途跋涉,将全因为怀有贵重的东西而遭受不幸,希望各位宾客为我打算。”大家才各自留下所赠送的礼物,并且钦佩他的德行。

二、汉侯魏相恪尽中庸

华歆来到,授与方议郎官职,参与司空府军事谋划,入朝做尚书,调任侍中,代替荀彧任尚书令。曹操征讨孙权,上表奏请任命华歆做军师。魏国建立后,任命为御史大夫。文帝即王位,授与相国官职,封为安乐乡侯。到文帝即帝位,改任司徒。华歆年素清贫,把俸禄、赏赐的物品拿去赈救、施舍给亲戚和老朋友,家里没有担石的储蓄。公卿大臣曾经一起接受赐给的没收入官府的女子,只有华歆将她们送出去嫁人,皇帝叹息,下诏书道:“司徒是国家精英、元老,负责调和阴阳、处理各种事情。如今的大官僚吃的是山珍海味,而司徒却是菜蔬素食,十分没有必要。”特别赐给皇上的衣服,并为他的妻子、儿子。男男女女都做了衣服。三公府评议:“荐举孝廉,以德行为根本,不再用考试经术来限制。”华欲认为“丧乱以来,六经没落废弛,当前的急务是保存、建立六经的研究,来崇尚王道。制订法规,是关系治乱盛衰的事。如今听任孝廉不用考试经术,恐怕学业会从此而废弛。如果有优秀卓越的人才,可以特别征召任用。只担心没有这样的人才,哪里需要担心征召不到呢?”皇帝听从了他的意见。

黄初年间,诏令公卿大臣荐举具有卓越德行的君子,华歆荐举管宁,皇帝用安车去征召他。明帝即位,进封为博平侯,增赠封邑五百户,连同过去所封的共一千三百户,调任为太尉。华歆上奏说有病,乞求辞退,把职位让给管宁。皇帝不允许。恰逢盛大的朝会,皇帝就派散骑常侍缨袭拿着手谕去责备华歆说:“我最近亲自处理各种事情,每天处理的政务十分纷繁,担心裁决得不妥当。幸亏有德行的大臣,在身边辅助我,可是您屡次称病辞退职位。衡量、选择君主,不愿在他的朝廷里做事,抛弃荣华、俸禄,不尽到他的职责,古人里固然有这样的人,但我以为是周公、伊尹就决不会这样做。洁身自好,显示节操,如果是一般人这样做,君主是不会责备他的。希望您竭力支撑着病体参加朝会,把恩惠给予我一个人。将摆好几筵坐具,吩咐各位官员完全代理自己的职位,等待您的到来,我然后就坐。”又诏令缨袭:“等到华欲必定动身,才能回来。”华歆不得已,只好聘为理事。

太和年间,派遣曹真从子午道征伐蜀国,皇帝的车队向东出行到了许昌。华歆上奏章道:“战乱以来已经超过了二十四年,大魏承受天命,陛下以圣哲仁德应当成就像周成王、周康王那样的隆盛时代,弘扬一个时代的太平盛世,继踵三位先王的轨迹。使有蜀、吴两个敌国凭借险阻苟延残喘,如果圣上的教化一天比一天崇高,远方的人感怀德政,将会用布幅把婴儿兜负在背上而前来归附。武力是不得已才运用的,所以一般制止,只是有时采用。我实在希望陛下首先留心治理好国家的措施,把征伐作为日后的事情。况且长途运输粮草,对作战不利;越过险阻深入敌区,不可能取得独自战胜的功绩。听说今年征发劳役,严重地损害了农桑业。治理国家的人把人民作为基础,人民把衣食作为根本。假使国内没有饥寒的灾祸,百姓没有离开乡土的念头,那么就是无下百姓的幸运了。蜀国和吴国的破绽;可以坐下来等待了。我充数当了宰相,年还有病一天比一天严重,像犬马一样效力的生命已快到尽头,恐怕不能再侍奉皇上了,因此不敢不竭力尽到巨子的心怀,希望陛下考察裁决!”皇帝答复道:“您深刻地考虑安定国家的计策,我十分赞赏这样做。敌人依仗着险要的山川,二位先祖在前代劳苦出征,尚未能铲平,我难道敢自己夸口,声称必定消灭他们吗?各位将领认为不作一次试探性的进攻,敌人不会无缘无故地烂掉,所以检阅军队以显示军威,来窥测敌人的暇隙。如果天命时运尚未来到,就像周武王那样撤回军队,借鉴从前的经验教训,我恭谨地不会忘记这些鉴戒。”当时秋雨滂沦,下诏命令曹真率领军队回来。太和五年,华歆逝世,谥号敬候。

名臣学者俊士伟人——王朗传

王朗(?~228),字景兴,是东海郡郯县(今山东郯城县北)人。由于通晓经书,授与郎中官职,任淄丘长官。拜大尉杨赐为师,杨赐逝世,王朗抛弃官职为他服丧。荐举为孝廉,被公府征召,不去应职。徐州刺史陶谦察举王朗为茂才。当时汉皇帝在长安,关东发生战争,王朗做了陶谦的治中,和别驾赵县等劝说陶谦道:“《春秋》的要旨,是要求诸侯无不为王事尽力。如今天子远在西京,当派遣使者去接受天子的任命。”陶谦于是派赵昱带着奏章到长安。天子赞赏他的心意,授与陶谦安东将军的官职。任命赵昱做广陵太守,王朗做会稽太守。孙策渡过长江枪占地盘。王朗的功曹虞翻认为力量不能抗拒,不如躲开他。王朗自以为自己是汉朝的官吏,应当保工城邑,于是发兵与孙策交战,大败,渡海到东冶;孙策又追击,大败王朗。王朗于是向孙策投降,因为王朗是个优雅的书生,孙策法问、责备之后却没有迫害,王朗虽然漂泊穷困,朝不保夕,可是收留救济亲戚和老熟人,有多少就分给多少,做了许多好事。

曹操上表请准征召王朗,王朗从曲阿走水路辗转前往,累月成年才到达。授与谏议大夫的官职;参与司空府军事谋划。魏国刚建立时,以军祭酒的身份兼魏郡太守,升少府、奉常、大理。办案勉力宽恕,嫌疑罪犯从轻发落。钟繇明察符合法律,两人都以擅长裁定诉讼著称。

文帝即王位时,升御史大夫,封为安陵守候。上奏章建议鼓励人民生育和简省刑罚道:“战乱以来已经三十多年,四海动荡倾覆,各地百姓死亡惨重,幸赖先王铲除贼寇,扶助抚育孤儿弱女,终于使华夏又恢复了社会秩序。聚集许多百姓,在这魏国的土地上,使得边界之内,鸡鸣狗吠,遍布四面八方,广大人民欢欣鼓舞,庆幸遇上了升平时世。如今远方的敌人尚未宾服,战争的烽烟尚未平息,如果下令免除赋役,就能够使远方的人感恩;任命好的官吏就能够宣扬德政的恩泽;全面修整道路,各地百姓兴旺,必定又超过从前而比平常世道更为富足了。《周易》谈到修饬法令,《尚书》记载善用刑罚的方法,一个人得到免刑,广大人民就会信赖官府,这就是所说的要慎重地执法判刑呵。从前曹参相国将狱市官嘱托给后任,路温舒痛恨治理监狱的官吏。治理监狱的官员按照犯人的实际情况断案,就没有含冤而死的囚犯;从事农业的壮士能够完全挖掘土地的潜力,就没有挨饿的老百姓;穷苦老人能够从官家的谷仓得到粮食,就没有饥饿而死的尸体了;按时娶妻嫁女,男人女子就没有年长也不能婚配的怨恨了;胎中养育必定完全,孕妇就没有流产的哀伤了;刚生下婴儿的父母必定免除劳役,那么孩子就没有不被养育而成了累赘了;长大之后才服劳役,那么幼童就没有逃离家庭的想法了;斑白头发上了年纪的人不服兵役,老人就没有困顿、死亡的祸患了。用医药来治疗他们的疾病,用宽松的徭役来使他乐于从事生产,用权威、刑罚来抑制他们的倔强,周恩惠仁慈来救济那些弱小的人,用赈济借贷来赡养那些贫穷的人,二十年之后,胜任拿起武器作战的人必定布满原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