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中华青少年成长必读集萃:时文选粹
3524600000082

第82章 你的身上只有栀子花香(1)

活着就是超越

王灿海

一个男孩在他11岁时,因为跟邻居女孩进行自行车赛,被一辆疾驰的汽车撞上,他失去了一条腿。从此,他再也不能走路了。从医院回到家里,他的身上裹着厚厚的石膏,半年后他才可以借助拐杖勉强行走。他心情很糟,认为一定是自己做错了什么事,这次事故是对他的惩罚。

男孩成了“跛子”,成了父母的负担。同学们来探望他,他让妈妈以各种理由推托,不让同学看见他。他觉得,让同学看到自己现在的样子,很丢脸。他把自己封闭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慢慢地,他也认识到,再不能这样下去了,不能因为身体的残疾让心灵也变成残疾。

男孩把目光转向另一个世界,一个阅读文学、历史作品的世界。从此,他每隔两天就央求母亲给他买或是借几本文学、历史类的书。徜徉在知识的海洋,他知道了希腊马拉松平原的战争,懂得了兰斯特洛的大无畏精神……他那原本健康的身躯逐渐变得软弱无力,但这不足以成为他汲取知识的障碍。后来,他竟然考上了大学。他就是写出《欲速则不达》等许多畅销书的美国临床心理学家梅尔文·金德。儿时的一次意外事故,促使他对阅读与求知产生了强烈的欲望,也为他杰出的学术成就铺平了道路。灾难袭来,我们的身体可能受到重创,心灵可能遭受打击,但幸运的是我们活下来了,我们有一双手……就跟太阳落了还会升起一样,要始终相信自己的能力。苦难的时光终能成为生命的转折,我们的生命也因此得以充实和完善。

活着就是超越,“山重水复疑无路”时,“柳暗花明”其实就在前面。生活就是这样,学会超越吧!

感悟

活着就是超越。古今中外,有许许多多仁人志士在面对自身的残疾时,都勇于斗争,敢于超越自我,作出了不平凡的成绩。西汉的史学家司马迁在遭受宫刑之后,发愤著书,写出了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学名著《史记》。

美国女作家海伦·凯勒,她是一个在无光、无声的黑暗世界里摸索的弱女子。她以惊人的毅力和不屈的精神,创造了奇迹,写出了代表她心声的作品《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音乐家贝多芬,一生遭遇的挫折、灾难是难以形容的。26岁耳聋,对于一个音乐家来说,这打击是多么的大啊!可他不消沉,不气馁,他始终顽强地生活,艰难地创作,完成了世代不朽的《命运交响曲》。

生活就是这样,学会超越吧!

季羡林先生的“三辞”

佚名

季羡林先生为世人所敬仰,不仅因为他的学识,还因为他的品格。他说:“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没有丢掉自己的良知。”他的书,不仅是老先生个人一生的写照,也是近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人生历程的反映。季羡林先生在《病榻杂记》中用通达的文字,第一次廓清了他是如何看待这些年外界“加”在自己头上的“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这三项桂冠的,他表示:“三顶桂冠一摘,还了我一个自由自在身。身上的泡沫洗掉了,露出了真面目,皆大欢喜。”

一辞“国学大师”

现在在某些比较正式的文件中,在我头顶上也出现“国学大师”这一灿烂辉煌的光环。这并非无中生有,其中有一段历史渊源。

约摸二十年前,中国的改革开放大见成效,经济飞速发展。文化建设方面也相应活跃起来。有一次在还没有改建的北京大学大讲堂里开了一个什么会,专门向同学们谈国学。当时主席台上共坐着五位教授,每个人都讲上一通。我是被排在第一位的,说了些什么话,现在已忘得干干净净。一位资深记者是北大校友,在报上写了一篇长文《国学热悄悄在燕园兴起》。从此以后,其中四位教授,包括我在内,就被称为“国学大师”。他们三位的国学基础都比我强得多。他们对这一顶桂冠的想法如何,我不清楚。我自己被戴上了这一顶桂冠,却是浑身起鸡皮疙瘩。

说到国学基础,我从小学起就读经书、古文、诗词。对一些重要的经典著作有所涉猎。但是我对哪一部古典,哪一个作家都没有下过死工夫,因为我从来没想成为一个国学家。后来专治其他的学术,浸淫其中,乐不可支。除了尚能背诵几百首诗词和几十篇古文外,除了尚能在最大的宏观上谈一些与国学有关的自谓是大而有当的问题比如天人合一外,自己的国学知识并没有增加。环顾左右,朋友中国学基础胜于自己者,大有人在。在这样的情况下,我竟独占“国学大师”的尊号,岂不折煞老身(借用京剧女角词)!我连“国学小师”都不够,遑论“大师”!

为此,我在这里昭告天下:请从我头顶上把“国学大师”的桂冠摘下来。

二辞“学界泰斗”

这要分两层来讲:一个是教育界,一个是人文社会科学界。

先要弄清楚什么叫“泰斗”。泰者,泰山也;斗者,北斗也。两者都被认为是至高无上的东西。

光谈教育界。我一生做教书匠,爬格子。在国外教书10年,在国内57年。人们常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特别是在过去几十年中,天天运动,花样翻新,总的目的就是让你不得安闲,神经时时刻刻都处在万分紧张的情况中。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一直担任行政工作,想要作出什么成绩,岂不戛戛乎难矣哉!我这个“泰斗”从哪里讲起呢?

在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中,说我作出了极大的成绩,那不是事实。说我一点成绩都没有,那也不符合实际情况。这样的人,滔滔者天下皆是也。但是,现在却偏偏把我“打”成泰斗。我这个泰斗又从哪里讲起呢?

为此,我在这里昭告天下:请从我头顶上把“学界(术)泰斗”的桂冠摘下来。

三辞“国宝”

在中国,一提到“国宝”,人们一定会立刻想到人见人爱憨态可掬的大熊猫。这种动物数量极少,而且只有中国有,称之为“国宝”,它是当之无愧的。可是,大约在八九年前,在一次会议上,北京市的一位领导突然称我为“国宝”,我极为惊愕。到了今天,我所到之处,“国宝”之声洋洋乎盈耳矣。我实在是大惑不解。当然,“国宝”这一顶桂冠并没有为我一人所垄断,其他几位书画名家也有此称号。

我浮想联翩,想探寻一下起名的来源。是不是因为中国只有一个季羡林,所以他就成为“宝”?但是,中国的赵一钱二孙三李四等,也都只有一个,难道中国能有13亿“国宝”吗?

这种事情,痴想无益,也完全没有必要。我来一个急刹车。

为此,我在这里昭告天下:请从我头顶上把“国宝”的桂冠摘下来。

三顶桂冠一摘,还了我一个自由自在身。身上的泡沫洗掉了,露出了真面目,皆大欢喜。

感悟

季羡林先生的精神,就是中国文化传统所推崇的平民知识分子精神,古称布衣精神,亦即圣贤精神。这是从五千年中华民族文化精神之树上开出的灿烂花朵,是从孔孟、老庄、诸子百家、竹林七贤……无数布衣知识分子薪火传承下来的高贵文脉。这个文脉讲究的是“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君子之爱人也,以德”“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君子贵人而贱己,先人而后己”……这是我们中国的国魂,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精神支柱,是我们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立国之本。大儒无声。

风的青睐

毕淑敏

400年前的法国人蒙田,说过这样一句话——风不会对漫无目的者有所青睐……青睐是指一个人用黑眼珠子看着你。这是一句反话。意思是假如你有了坚定的目的,整个大自然将帮助你。

风是什么呢?风是一股看不见摸不着的力量。风吹的时候,影响着我们,逆风或是顺风,对我们的速度和方向都强有力地制约着。就连飞机的钢铁巨翅,也不敢对风等闲视之。

人生的目的很重要。这个目的,是谁给我们预定的呢?没有人。你的父母你的师长你的朋友,都可能参与你的目的的制定,但他们不是决定的力量。最后的赞成或是否决票,在你手里。如果你对自己说,我才不要什么人生的目的这种奇怪的东西,那么,你也是有一个目的了,那就是“虚无”。

一个没有方向感的人,如何行走呢?看看醉汉就明白了。踉踉跄跄,东倒西歪,昏乱地嘟嚷着,没有人知道他要到哪里去,更不知道他的归宿在何方……这种精神的吉普赛人,终生流浪在灵魂的荒原。

还有一些人,把某种流行的腐朽说法或是沉沦的误区,当成了自己的目的。这种镜花水月的伪目的,只能引诱感官的沉没和本能的麻痹。

目的的特征:通常是阔大的,依稀的,但它确实存在着,一如晨曦。你从未摸到晨曦,但你每天都可以看到它。即使乌云蔽日的时候,你也坚忍不拔地确信,在高远之处,晨曦依然发出红色温暖的光芒。

一个有目的的人,走路的姿势是向前的。他们通常不会在跌倒之后,太久地抚摸伤痛,短暂的昏厥之后迅速地清醒,用身边的树枝或是草叶,捆扎好伤口,蹒跚着上路了。他们走得慢,但很坚定,不会因为风险而避开既定的方向,也不会为路边一些小的花果而长时间地流连忘返。当然也有痴迷和混沌的时候,但他们能够重新恢复思考的冷静,从容向前……风的青睐,是无价的礼物。只要你坚定地确立了自己的目标,努力下去,就会发现天地万物都来帮你了。

感悟

人生本无路,是方向指引我们踏出了一条通往成功的路。有了方向,就有了出发时的激情;有了方向,就有了到达时的兴奋;有了方向,就有了前进的动力;有了方向,就使人生有了意义;有了方向,就给了自己无穷的斗志;有了方向,成功的终点站离我们还会远吗?在很多时候,命运确实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只要你想,目标总有办法可以达到。怕只怕,有太多的人没有这份恒心毅力去坚持,太容易顺应固有的情况而不愿与逆境抗争,理想也就被埋没了。阴霾总是短暂的,心的力量终将会散发出光芒,为我们指引成功之途。

你只需要追上自己的风筝

固力果

铁凝小时候,每年三月三,她的家乡按乡俗,娃娃们都要玩追风筝的游戏——先是把各自的风筝放得高高的,然后一起剪断风筝线,看谁能追上糊得又大又美的那只。这是有说法的:能抢到最漂亮的将来就会有大出息。铁凝每每都既不剪自己的线也不追别人的风筝。伙伴们笑话她老啬皮,大人们也摇头嘀咕:这孩子没胆识,将来一定没大前途。

她的爸爸是画家。六岁时,爸爸就让她跟学生一起上素描课,准备把女儿培养成女毕加索。一次,爸爸安排学生画大卫像,然后出门办事,回来却发现她正津津有味地读着故事书,画板上只有寥寥几笔。她说,别人画得那么好,我觉得自己根本赶不上。爸爸叹息:缺乏自信,这孩子没有艺术家的基本素质。

她的妈妈是舞蹈演员,别人都夸她继承了妈妈的细腰长腿。上初中时,部队文工团的负责人一眼瞅中了她。那年头搞文艺穿军装可是每个姑娘梦寐以求的,她却在报到时打了退堂鼓。她说,同学的表姐也被招上了,人家是从小就拔筋练功的,自己去了自然是给人家垫背。妈妈骂:傻丫头,不拼一拼怎么知道比不过人家!

她被人称为作家时,文坛正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那几年,和她同一拨的作家有的玩意识流,有的搞魔幻现实主义,她却依旧写生活简单的人物。文艺评论家撰文说她不思进取。一次青年作家笔会,主持人介绍她时,她听到有人在旁边说:怎么写儿童文学的也来凑这个热闹。别人热火朝天地辩论表现主义的走向和解构主义的未来时,她一句话也插不上,静静地坐在一角玩了一整天的纱巾。

但她依旧一本接一本地写。慢慢地开始有人说:哦,原来这就是她的风格。后来她成了中国第一位女作协主席。所有人都渴望知道这位自成一派的正部级美女作家的成功秘诀,她笑:我这样写,是因为我写不了别人那样的。

她说,小时候,有一次玩追风筝的游戏,她剪断了自己的风筝线,去追别人的风筝,因为跑得没有别人快,所以不但没有抢到最大最美的那只,反而连自己的也找不到了。从那时起她就知道,当你没有把握跑到别人前头时,就抓紧自己手中的风筝,它不是最大最美的,但它是你的。

感悟

在这个物欲横流、诱惑繁多的社会中,大家都多少有点浮躁,拼命地想获得更多的东西。手头的工作还没做好,就在想着能不能多得到些什么……铁凝却从小就知道自己应该抵制住诱惑,脚踏实地地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一个平平凡凡的人因为做好自己应做的事而获得了大奖,赢得了大家的尊敬。当然,拿奖不是最主要的,更重要的是铁凝的故事震动了我们的心,“你只需要追上自己的风筝”——做好自己。

一滴蜜糖

佚名

虚空夜月下,有一个旅人在沙漠中行路。

忽然,一群饿狼出现在身后,追逐着他,要群起而噬之。

旅人大吃一惊,拼命狂奔,与自己月光下的影子赛跑,为生命而奔跑。

沙漠中无人无物,怎跑得快过饿狼,旅人自思定要死在群狼爪下,成为饿狼的食物。

就在饿狼快要追上旅人的时候,他见到前面有口不知深浅的井,不顾一切就跳了进去。

旅人身子腾空之际借着月光发现井中非但没有水,还有很多毒蛇,毒蛇见到有食物送上门来,昂首吐舌,热切引颈以待。

旅人大惊失神下,出于生命的本能,双手在空中乱舞,想去抓到点什么可以救命的东西。

想不到竟天从人愿,给他抓到了一棵在井中间横伸出来的小树,把身子稳在半空之中。

于是乎上有饿狼,下有毒蛇。不过,旅人虽陷身在进退两难的绝境,至少暂时仍是安全的。

就在旅人松了一口气的时刻,奇怪的异响传入他的耳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