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中华青少年成长必读集萃:万事由来
3524900000033

第33章 传统习俗卷(12)

他背上包裹,驾船出海。但他没有马上前往蛇岛,而是先四处寻找治蛇高手。一天晚上,他走到海边一座寺院歇息,老和尚告诉他:“医圣神农走遍华夏尝遍百草,据说他不久前曾前往那岛取过蛇胆配药。你不妨去问问他有什么治蛇之法。”壮年汉子四处寻找神农,一连找了七七四十九天,终于在波浪滔滔的黄海边找到他。神农被他不畏艰险采药救人之心所动,毫无保留地告诉他:“毒蛇惧怕雄黄酒。你可于端午节这天午时上岛,见蛇即挥洒雄黄酒,毒蛇闻之就不会动了,那药任由你采。”说罢,赠给壮年汉子雄黄和黄酒。壮年汉子谢过神农,带上雄黄和黄酒前往蛇岛,等到端午节那天正午靠岸上岛。但见岛上触目皆蛇,大大小小花花绿绿的,令人毛骨悚然。壮年汉子见蛇便挥洒雄黄酒。毒蛇闻之,果然渐渐地盘在地上不动了,好似死了一般。壮年汉子迅速从一条条蛇身底下挖出许多草药,凯旋而归。

乡亲们热烈欢迎降蛇采药英雄归来。英雄把草药分给大家,大家采摘草药种子煎水洗澡,不久全部病愈,他们还把用剩的药种在屋前、屋后、田边和路旁备用。

神农闻讯前来,把这种草药带回去仔细研究。发现这种草药性味辛、苦、温,具有祛风、燥湿、杀虫、止痒和补肾的功效,于是神农广泛把它用于皮肤湿疹、癣疥疮毒和阴痒带下等症的治疗。因为这种药最初是从毒蛇身子底下采来的,所以大家便叫它为“蛇床”,而“蛇床”的种子自然而然地叫做“蛇床子”了。

“刘寄奴”的由来

刘寄奴本来是宋武帝刘裕的小名,为什么又成了一味中药名呢?

原来传说刘寄奴小时上山砍柴,见一巨蛇,急忙拉弓搭箭,射中蛇首,大蛇负伤逃窜。第二天他又上山,却隐隐约约从远处传来一阵阵捣药声,即随声寻去,只见草丛中有几个青衣童子捣药,便上前问道:“你们在这里为谁捣药?治什么病呢?”童子说:“我王被寄奴射伤,故遣我们来采药,捣烂敷在患处就好了。”寄奴一听,便大吼道:“我就是刘寄奴。专来捉拿你们。”童子吓得弃药逃跑,寄奴便将其草药和臼内捣成的药浆一并拿回,用此药给人治疗,颇有奇效。

后来,刘寄奴领兵打仗,凡遇到枪箭所伤之处,便把此药捣碎,敷在伤口,很快愈合,甚为灵验。但士兵们都不知道叫什么药,只知是刘寄奴射蛇得来的神仙药草,所以就把它叫“刘寄奴”。这是唯一用皇帝的名字命名的中草药,一直流传到现在。

“山茱萸”的由来

唐朝著名诗人王维的诗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表达了诗人在异地思念家乡亲友的真挚情感。诗中茱萸便是指中药“山茱萸”。

关于“山茱萸”的来历,还有一段有趣的传说。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纷争,战乱频繁。当时太行山一带地区属赵国,山上村民大都靠采药为生,但必须把采来的名贵中药向赵王进贡。有一天,一位村民来给赵王进贡药品“山茱萸”(在当时叫“山萸”),谁知赵王见了大怒说:“小小山民敢将此俗物当贡品,岂不小看了本王,退回去!”这时,一位姓朱的御医急忙走了过去,对赵王说:“山萸是种良药。这位村民听说大王有腰痛痼疾,才特意送来。”赵王却说:“寡人用不着什么山萸。”进贡的村民听后只好退出。朱御医见状忙追赶出来说:“请把山萸交给我吧,赵王也许终会用上它的。”村民将山萸送给了朱御医。三年后,山萸在朱御医家中长得十分茂盛。他采收、晾干,并保存起来,以备使用。有一天,赵王旧病复发,腰痛难忍,坐卧不起。朱御医见状,忙用山萸煎汤给赵王治疗。赵王服后,症状大减,三日后逐渐痊愈。赵王问朱御医:“你给我服的是什么药?”朱御医回答:“此药就是当年村民进贡的山萸。”

赵王听后大喜,下令大种山萸。有一年,赵王的王妃得了崩漏症,赵王传旨,命朱御医配药救治。朱御医当即以山萸为主配制方药,治愈了王妃的病。赵王为表彰朱御医的功绩,就将山萸更名为“山朱萸”。后来,人们为了表明是一种草,又将“山朱萸”写成现在的“山茱萸”。

“倒药渣”的由来

传说将药渣倒在路上,任千人踩、万人踏,就能把病根踩去,这当然是病家的迷信心理,不足信的。其实,它的由来还有一个传说。

相传清代江南有一个小镇,开设着两家同样的药铺,一家名“宗德堂”,另一家则为“仁济堂”。两家都经营中药,业务上却出现较大的反差,“宗德堂”顾客盈门,生意兴隆,而“仁济堂”则门庭冷落,萧条亏损,久而久之,“仁济堂”的店主怀疑是“宗德堂”有人使坏搞鬼……于是不问青红皂白,便纠集一伙人前往“宗德堂”吵架,两家正相持不下时,来了一鹤发童颜的老翁,他拨开众人说:“开药铺的,配药虽无人见,存心则自有天知。宗德堂经营有德,济世扶贫,仁济堂名不副实,见利忘义……”老者语毕化做一缕清风,挥袖飘然而去。不说不知道,一听吓一跳,“仁济堂”的老板猛然醒悟,原来他过去所配的药往往以次当优,低价高售,从而牟取暴利。老者一语中的,说得他面红耳赤,无地自容,打此以后,他祈祷神灵,认真悔过,决心改变过去的经营作风。此后,凡有病人来“仁济堂”抓药,都一再叮咛须将药煎好服下之后,要把药渣倾倒在路面上,以让苍天去做鉴别,观其真假优劣……说来也真奇怪,从此,凡是在“仁济堂”所抓的药都药效灵验,众口皆碑。如此日久天长,老百姓中便传开,只要把药渣倒在路上,任千人踩、万人踏,就会药到病除、早日康复。

“车前草”的由来

相传西汉时有一位名将叫马武。一次,他率军队去戍边征战,被敌军围困在一个荒无人烟的地方。时值六月,那里酷热异常,又遇天旱无雨。由于缺食,人和战马饿死、渴死的不少。剩下的人马也因饥渴交加,一个个小肚子胀得像鼓一般,痛苦不堪,尿像血一样红,小便时刺痛难忍,点点滴滴尿不出来。战马撒尿时也嘶鸣挣扎。军医诊断为尿血症,需要清热利水的药物治疗,因无药,大家都束手无策。马武有个马夫,名叫张勇。

张勇和他分管的三匹马也同样患了尿血症,人和马都十分痛苦。

一天,张勇忽然发现他的三匹马都不尿血了,马的精神也大为好转。这一奇怪的现象引起了张勇的注意。他便观察着马的活动。原来马啃食了附近地面上生长的牛耳形的野草。他灵机一动,心想大概是马吃了这种草治好了病,不妨我也拔些来试试看。于是他拔了一些草,煎水一连服了几天,感到身体舒服了,小便也正常了。

张勇把这一偶然发现报告了马武。马武大喜,立即号令全军吃“牛耳草”。几天之后,人和马都治好了。马武问张勇:“牛耳草在什么地方采集到的?”张勇向前一指,“将军,那不是吗?就在大车前面。”马武哈哈大笑:“真乃天助我也,好个车前草!”此后,车前草治病的美名就传开了。

“枸杞子”的由来

相传战国时,在秦国境内黄河南岸,香山北麓平原上,有一青年农夫,乳名狗子,以农耕为业,娶妻杞氏,杞氏勤而贤惠,夫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奉养老母,倒也勉强度日。当时秦吞并六国,扩军征战,全国所有的男人都得参军,狗子也不例外。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狗子戍边归来,已是满脸须发。见家乡正闹饥荒,田园荒芜,路人讨吃,饿殍遍地,众乡邻面带菜色,孩子嗷嗷待哺。狗子甚为惶恐,不知老母与妻子现状如何,既到家,见老母发丝如银,神采奕奕,妻子面色红润,不像路人饥饿之状,甚为惊讶,对妻子说:“路见乡邻皆饥,唯母与尔饱满,何也?”妻回答:“尔从军后,吾终日劳作,勉为生计,去今之年,蝗灾涝害,颗粒无收,吾采山间红果与母充饥,方免其饿。”其母说:“吾若非尔媳采红果食之,命已殒矣!”狗子高兴得热泪滚滚,对妻更为敬重。邻人听说,争相采食,谓之枸杞食。

后人发觉狗妻杞氏所采山间红果有滋阴补血养肺健胃之功效,民间医生采之入药,改其名称枸杞子。

“徐长卿”的由来

相传在唐代贞观年间,李世民外出打猎,不慎被毒蛇咬伤,病情十分严重。御医们用了许多贵重药材,均不见效,急得团团转,只得张榜招贤:“谁能治好皇上的病,重重有赏。”民间医生徐长卿看见榜文,便揭榜进宫为皇帝治病。

徐长卿把自己采来的“蛇痢草”取三两煎好,一日两次让李世民服下,余下的药液用于外洗。第二天李的病情就有了好转。再连服三天,症状就完全消失。李世民高兴地说:“先生名不虚传,果然药到病除,但不知所用为何药?”徐长卿听了急忙跪下,吞吞吐吐地答不上话。原来李世民被蛇咬伤后,下了一道圣旨,凡是带“蛇”字的都要忌讳,谁说了带“蛇”字的话就要治罪。情急之下,站在一旁的丞相魏征灵机一动,连忙为他解围:“徐先生,这草药是不是还没有名字?”徐长卿会意,忙说:“禀万岁,这草药生于山野,尚无名字,请皇上赐名。”李世民不假思索地说:“是徐先生用这草药治好了朕的病,既不知名,那就叫‘徐长卿’吧,以免后人忘记。”

皇帝金口玉言,说一不二,这样一传十,十传百,中草药“徐长卿”的名字也就传开了,而“蛇痢草”的原名反倒鲜为人知。

“三七”的由来

中药三七,又名田三七、参三七。关于它的名字的由来,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很久以前,有兄弟俩,哥哥继承家传,行医看病且种植药材,弟弟则游手好闲不务正业。有一天,弟弟突然得了急症,七窍出血。哥哥得知后,急忙刨了一棵草药煎汤给弟弟服下。弟弟连眼几剂后,痊愈了。他问哥哥用的什么药,哥哥告诉他是祖传的止血草药。后来他向哥哥要了一些草药小苗栽在自家园子里,第二年,这棵草药已长得枝繁叶茂。说来也巧,邻村有家财主,财主的儿子也得了出血病,吃什么药也不管用,眼看就快死了,打听到弟弟患过类似的病,吃了一种草药治好的,便到弟弟家寻医问药。弟弟听说后,就把种在自家园子里的那棵草药挖出来,给财主的儿子煎汤喝了,几剂之后,不但没治好病,人还死了。财主像疯了一样,告到县官那里,弟弟被抓了起来。

哥哥得知后,急忙前去申诉,告诉县官,这并不是弟弟的过错,弟弟给财主儿子用的确实是止血草药熬的汤,只不过这种草药才生长了一年,还没有药性,要长到三到七年时药力才最强。这件事轰动了十乡百里,渐传渐广,人们也知道了这种草药的采挖时间。后来,人们就给这种草药起名叫三七,意思是生长三至七年的药效最佳。三七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初夏开淡黄色小花。果子呈扁球形,生于山坡丛林之中,分布在广西、云南、广东、四川、西藏等地。三七的块根入药,治疗各种出血、淤血和跌打损伤等。据研究,三七含有多种皂甙、丰富的铁质、钙质、蛋白质和糖类,具有缩短凝血时间、增加血小板的作用,能像漆那样把伤口粘合起来,所以又叫山漆;因为它对各种出血症有止血功能,又叫它血见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