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子长县军事志(公元前627年~公元2005年)
3537900000044

第44章 军事人物(5)

中央指派他组建黄河游击师。民国二十五年(1936)一月,他将清涧红2支队、延川红17支队、新红1支队、山西游击队(时驻陕北)和清涧、延川游击小组集中,加上红81师一个营,合编为黄河游击师,共500余人,阎红彦任师长,蔡树藩任政委。二月下旬,东征军进入山西,阎红彦率部担任沿河警戒,守卫主要渡口,维持东征军与陕北苏区后方通道。不久,黄河游击师改编为红30军,阎红彦任军长。四月十四日,刘志丹(时任红28军军长)在山西省中阳县三交镇牺牲,中央决定从红30军抽调一个团补充红28军建制。

同时任命宋时轮为红30军军长,阎红彦改任政委。五月,东征军回师陕北后,阎红彦复任红30军军长。六月下旬,国民党军张云衢部袭击中共中央驻地瓦窑堡,红30军奉令回瓦窑堡增援,二十三日赶到后,中央机关已全部撤离,在安定西部正进行激烈战斗。阎红彦率部投入战斗,完成阻击任务后,在安定一带警戒月余,于八月下旬开赴三边,守卫中共中央驻地北大门。

西安事变后,阎红彦至西安杨虎城部做统战工作。民国二十六年(1937)返回红30军,继任军长。抗日战争爆发后,阎红彦率领的红30军和第129师的第385旅以及一些地方武装,于九月组成八路军后方留守部队,担任保卫党中央、保卫陕甘宁边区的任务。十二月,后方留守部队改为留守兵团,阎红彦任八路军留守兵团第3团团长,驻黄河一线。民国三十一年(1942)入中共中央马列学院、中央党校学习。民国三十四年(1945)十月,任晋冀鲁豫解放区野战军第3纵队副司令员。率部参加邯郸战役。

不久被任命为第3纵队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民国三十五年(1946)八月,晋冀鲁豫解放军在刘伯承、邓小平指挥下向开封至徐州的陇海路出击。陈锡联、阎红彦率第3纵队攻克砀山。九月初,在山东定陶战役中,参与指挥左集团军第3、第7纵队,率两个团楔入敌师部,生俘敌师长赵锡田。民国三十六年(1947)三月,参加豫北反攻。

五月,3纵配合6纵一举攻破汤阴城,全歼国民党暂编第3纵队,俘该纵队司令孙殿英。八月下旬,3纵队越过淮河开赴皖西,扫除地方保安团队。十月九日至十日,指挥所部在皖西六安张家店,全歼国民党第88师62旅,毙、伤、俘敌4000余人,控制了长江北岸达300余里。十一月下旬,蒋介石纠集33个旅,由白崇禧指挥,对大别山展开大规模围攻。

陈锡联、阎红彦指挥3纵队牵制敌黄伯韬和两广部队围绕大别山进行了18昼夜的打圈子战斗,在大别山站稳了脚跟。在民国三十七年(1948)五月,陈锡联、阎红彦率3纵队转战豫西。郑州战役歼敌一个纵队,缴获大批枪支弹药。十一月六日,在淮海战役第一阶段,和陈锡联各率一部,于十五日攻克宿县,歼灭国民党援军一个师,切断了敌徐州与南京的联系。

毛泽东对这一战役的意义作了肯定和赞许。在第二阶段围歼黄维兵团的战斗中,和刘昌义为前线指挥,十二月十五日,黄维12兵团全军覆没,黄维被3纵队7旅活捉。民国三十八年(1949)二月,任二野第3兵团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四月,第二、第三野战军强渡长江,所率3兵团从安庆一带突破长江防线。二十三日,南京解放,陈锡联、阎红彦率3兵团进驻芜湖地区,防止美国的武装干涉,为向西南进军做准备工作。11月,重庆解放后,兼任重庆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副主任。

12月,任中共川东区党委副书记、川东人民行政公署主任。1952年,任中共四川省省委书记、副省长兼中共重庆市委第一书记、成都军区政委、中共中央西南局书记处书记、西南行政委员会委员。1955年9月,被授予上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56年9月,当选为“八大”中央候补委员。1959年秋,调任云南省省委第一书记、昆明军区党委第一书记、第一政委、云南省政协主席。

为第一、第二、第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共七大代表,中共八届中央候补委员。1967年1月8日在昆明逝世。

刘昌汉(1915~1967)子长县栾家坪乡强家坪村人。民国十六年(1927)毕业于瓦窑堡第二高小,同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做地下工作,以开豆腐坊为名,为游击队提供情报和各种军需物资。

民国十九年(1930)参加晋西游击队。民国二十年(1931)秋随队西渡黄河转战陕北。民国二十二年(1933)回安定从事地下工作,任安定区委书记。民国二十五年(1936)四月,随军东征,参加横扫黄河沿岸40公里敌调堡线战斗、兑九峪战斗、关帝庙战斗等。回师陕北后参加西征,在占领环县后任环县县委书记,延安保安司令部组织科科长,警备第3旅政治部组织科科长、团政委、师政治部主任等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甘肃张掖地委书记、甘肃省财委副主任、铁道部西北干线工程局政治部主任、中共中央西北局计委副主任、甘肃省省委书记处书记等职务。1967年,被红卫兵造反派批斗和毒打,于7月逝世于西安。

杨彩灵(1911~1967)子长县涧峪岔镇杨家老庄村人。民国十六年(1927)加入中国共产党,和谢子长、马文瑞等一起闹红、搞兵运。历任安定县军委主席、米西县县委书记、乌审召旗特委书记、骑兵支队政委。民国二十六年(1937)被敌特暗害致残。民国二十八年(1939)重新走上工作岗位,历任中央党校五部主任、子长县县委书记、延安行署副专员、缓德地委书记、陕西省纪委书记、陕西省贫协主席。1967年病逝于工作岗位上。

袁宗清(1914~1967)子长县史家畔乡郝峪岔村人。民国二十三年(1934)九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民国二十五年(1936)春任陕西省延川县独立营营长兼政治委员。民国二十七年(1938)任警备第3旅供给处主任。面对国民党的经济封锁,领导供给处积极响应毛主席“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号召,除开展大生产运动外,还从定边县到安定县(今子长县)办商行、开旅店,搞活边区经济。先后参加了西府战役、兰州战役,兰州解放后进军甘肃省临洮县执行剿匪任务。1951年任志愿军财务部副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工程检查验收处处长。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57年6月,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59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校务部党委书记兼部长。

1967年1月逝世。

杨经纬(1914~1973)子长县杨家园则镇人。民国二十三年(1934)初参加赤卫队,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三十五年(1946)底奉命率领3000骑步兵北上解放伊盟,后任绥远省伊盟工委副书记。1950年代理骑兵第5师政委,对国民党残匪进行清剿。1951年起,任绥远省伊盟盟委书记等职。1971年,受周总理接见。

杨必达(1918~1978)子长县安定镇周家圪台村人。民国二十三年(1934)十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游击队第12支队。民国二十四年(1935)十一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第12支队文书、经济员,红4纵队经理、处长,红84师补充4团后勤处处长,红28军第3团4连、第4团3连、神木独立师第12团第4连、警备第6团2营5连政治指导员,警备第6团2营教导员,绥蒙第9团第2营、骑兵营教导员,绥蒙军区第9团政治部主任,绥蒙骑兵团政委,晋绥补训团政委,晋南第11分区补训团政委,第6军18师58团政委。1950年10月任公安第4师第10团政委、公安第4师干部部副部长、陕北公安部队干部部副部长、陕北军区干部部审干组员。1957年2月起任青海省军区干部部部长、青海省民警总队政委、青海省湖滨工程局副局长等职。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杨林(1908~1980)中国人民解放军指挥员。子长县马家砭镇赵家崖堤村人。民国十六至二十六年(1927~1937),历任陕甘边区游击队分队长,赤源县(子长县)苏维埃政府副主席、军委主席,陕西省省委军事部供给部部长。民国十九年(1930),加入中国共产党。多次到定边、兰州等地国民党军内部从事兵运工作,在西华池曾成功策反一个营。长期跟随谢子长、刘志丹转战陕北,为建立陕北革命根据地作出了巨大贡献。民国二十六至三十四年(1937~1945),历任陕甘宁边区供销社主任、盐务总局局长、抗大供给科科长、一大队后勤部部长、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后勤部部长、警备第3旅政委等职。曾为边区部队筹粮40万石而受到毛泽东等中央领导表扬。

在延安整风运动中,刚从医院疗伤回到部队的杨林及时阻止了部分极左路线执行者的错误决定,从枪口下抢救了部分人员,避免了重大损失。事后,毛泽东主席题写“坚决执行党的政策,赠杨林同志”奖状一幅,给予杨林高度评价。民国三十四至三十八年(1945~1949),历任西北野战军供给部政委、后勤部副政委,西北军区后勤部政委等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西北建筑工程管理总局第二书记、局长。1957年被错定为右派。1979年平反后任陕西省建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是陕西省第四届政协副主席。

李金山(1914~1980)原名李生秀,子长县栾家坪乡庙湾沟村人。民国二十二年(1933)秋参加陕北红军游击队第12支队,任侦察员。民国二十三年(1934)八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班长,山西第28师排长、副连长,东北第13旅连长、营长、副团长,南昌后勤兵站站长(团级),西安荣军医院院长(团级)。1951年任甘肃省玉门油矿警卫大队大队长(团级)。

1956年转业,先后在兰州市、岷县任生化养殖场场长等职。1961年8月离职休养,行政12级。在战争年代七次负伤,为三等甲级残废。荣立特等功一次、一等功一次、二等功三次、三等功八次。

李景膺(1907~1981)子长县玉家湾镇柳树沟村人。民国十六年(1927)参加当地农民运动。民国二十三年(1934)加入中国共产党,翌年任安定县、秀延县县委书记。民国二十六至三十二年(1937~1943),历任陕甘宁边区党校校长、中共西北局党校副校长职务。民国三十二至三十七年(1943~1948),先后担任中共延属地委组织部部长、地委副书记、地委书记等职。民国三十七年(1948)任中共西府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在极端困难条件下,从事开辟新区工作。领导军民克服经济困难,歼灭国民党残匪,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四川、甘肃创造了良好条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共陕北区党委书记、代理陕北行署专员、西北军政委员会人事部部长、中共西北局组织部副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副部长、中共贵州省省委书记处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务部副部长、民政部顾问等职。

薛兰岗(1915~1982)曾名薛明山,子长县李家岔镇马圈坪村人。民国二十二年(1933)三月参加革命,先后任陕北游击支队战士、分队副队长。民国二十三年(1934)十月任陕北保卫支队第3中队中队长,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二十五年(1936)三月起,先后任靖边县军事部部长、陕北延安西北学校大队长、山西省临汾晋南运输分部政治主任、四川重庆西南军区汽车4团政委。1955年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1960年4月任哈尔滨军分区副政委。1965年11月任松花江军区政委(副军级,行政11级)。1982年7月病逝。

孙长秀(1913~1983)子长县寺湾乡张家崖窑村人。民国二十三年(1934)五月参加安定县赤卫军。民国二十四年(1935)十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独立营政委、延安保安司令部组织股股长、警备第3旅政治部组织科科长、第28团副政委、第4军炮兵营政委、第4军后勤部政治部主任等职。1950年起,任第4军后勤轮训部主任、赴朝补训第4团政委、定西军分区副政委、临夏军分区副政委。1955年被授予上校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56年起,任青海省军区柴达木军分区政委、青海省军区后勤部部长、兰州军区后勤部生产部部长、兰州军区司令部管理局局长、兰州军区兰州部队生产建设兵团后勤部政委等。

1975年离休,副军级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