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有山(1906~1989)子长县李家岔镇龙嘴河村人。民国二十二年(1933)春参加陕北红军游击队。民国二十三年(1934)加入中国共产党。
历任第1支队副中队长、中队长,陕北游击第1纵队排长,陕北游击师指导员。民国二十五年(1936)起,任红28军第2团1连连长,陕北独立第1师第3团1连连长,八路军留守兵团警备第5团3营7连连长、第5团作战参谋、教导队副队长,警备第3旅第8团4营4连连长、2营营长,三边分区第2团副团长。参加了解放安定,米脂县磨石沟突围,东征,保安县旦八围攻,甘泉剿匪,志丹,安边突围,宁条梁,定边彭滩,内蒙古三段地,解放宁夏及宁夏西海固地区剿匪等战斗30余次。1950年任西北军区独立第1师第2团团长。1953年该部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军区农业建设第1师,任该师第2团团长、党委书记、师党委常委。
1954年6月,任该师干部文化学校校长、党委书记。1955年12月,农1师建制撤销,改为前进农场,文化干校与甘肃省省委文化干部学校合并,任副校长、副书记。1958年10月,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调任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业厅畜生局局长等职。1974年离休,并被选为政协宁夏回族自治区第三届委员会委员。曾荣获人民功臣奖章、解放大西北纪念章、警备3旅劳动模范称号,并出席西北军区独立1师第一届党代会、宁夏军区党代会和西北军区第一届党代会、银川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
杜伯瑛(1920~1989)子长县瓦窑堡镇人。民国二十三年(1934)四月参加陕北红军。民国二十五年(1936)十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革命战争年代,历任学员、宣传员、干事、科长、游击大队总支书记、教导员、团副政委、政委等职。曾先后在红大、抗大学习。先后参加过晋西南战役、晋中战役、太原战役和川西剿匪。1950年被选送南京军事学院深造,毕业后,历任华北军区装甲兵司令部副参谋长,北京军区装甲兵副司令员、顾问等职。
1955年被授予上校军衔,获三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83年离休。1988年被北京军区装甲兵司令部评为模范离休干部。
薛兰斌(1904~1991)原名薛馨亭,子长县李家岔镇崖窑沟村人。民国十六年(1927)初参加由谢子长组织领导的农民协会。民国十九年(1930)春参加红军,任联络员。民国二十三年(1934)二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七月赤卫队成立任大队长。同年七月十七日晚,带领600多赤卫军配合谢子长率领的第1、第2、第5支队攻打安定县城,营救出200多名党员、群众。七月二十日,组织200余名赤卫队员同谢子长率第1、第5支队南下,在南梁革命根据地阎家洼子与刘志丹率领的红26军42师会合。国民党军对陕北革命根据地开始第一次“围剿”时,薛兰斌带领赤卫军大队密切配合陕北游击队总指挥部行动,参加了景武塌战斗、绥德张家圪台战斗、清涧河口镇战斗。陕北第一个红色政权机构赤源县苏维埃政府成立后,任主席。
民国二十四年(1935)一月,陕北省苏维埃政府成立,任裁判部部长。二月,秀延县苏维埃政府成立,当选为主席。十二月,中央红军达到瓦窑堡,薛兰斌率政府工作人员组织秧歌队沿街热烈欢迎,组织妇女会日夜赶制棉衣棉被送给中央红军。民国二十六年(1937)十月,安定县人民民主政府成立,任县长。积极组织了群众开荒种地,生产自救,支援了抗日战争,使安定县成为全国抗日民主模范县。民国二十八年(1939)四月,在安定县国民党县长田杰生扣押薛兰斌事件取得胜利后,毛泽东以薛兰斌的名义写了《告陕北人民书》,正告田杰生要以民族存亡的大局为重,团结抗日。
七月,边区政府召开县长会议,林伯渠代表边区政府和西北局表扬了薛兰斌在反摩擦斗争中的突出表现,毛泽东在会上讲话时说:“薛兰斌同志是我们人民的一个好县长。”民国三十六年(1947)兼任西北野战军后勤部供给部部长。民国三十七年(1948)九月,薛兰斌指挥10万人的运粮队伍不顾国民党军飞机空袭和地面部队围追阻截,采取车拉人背,如期向晋冀鲁豫解放区运粮10万石,解决了战争和灾民的急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甘肃省委委员、省农林厅厅长、党组书记,甘肃省人大代表,黑龙江省嫩江党委书记处书记兼专员,中共黑龙江省省委委员、黑龙江省人大代表,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文化大革命”中遭受迫害,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冤案得以彻底平反,先后任政协黑龙江省委员会副主席、政协陕西省第四届委员会副主席。
白应奎(1910~1991)子长县安定镇魏家砭村人。民国十三年(1924)十一月参加革命,为谢子长警卫员。民国十四年(1925)六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十六年(1927)十月随谢子长参加清涧起义,失败后回家组织游击队,任副队长。后奉命入国民军高双成部第6连2排6班从事兵运。民国二十二年(1933)返回陕北,年底,奉命打入安定“狼儿子”(李丕成)民团从事兵变。民国二十三年(1934)九月,谢子长指挥部队袭入安定城,白应奎等为内应,打死民团团总“大狼”李丕成,率全体团丁起义。
后历任陕北省保卫队队长、通信班班长、警卫团团长。民国二十五年(1936)二月,任独立第1团副团长。民国二十六年(1937),独立师改为警备第5团,任该团第3营营长,后调警备第3旅任管理科科长。民国三十四年(1945)抗日战争胜利后,随军转战冀东,先后任第5团团长、冀东军区办事处主任。民国三十五年(1946)冬到哈尔滨,在贺晋年骑兵纵队任经建处处长。锦州解放后,任第9纵留守处主任。1950年至武汉,任中南军区运输部副部长,后勤部秘书处副处长。1957年调任广州军区总医院副院长。
1965年离休。1988年荣获二级红星功勋荣誉。
陈克功(1910~1992)中国人民解放军将领。子长县史家畔乡陈家东沟人。民国二十三年(1934)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二十四年(1935)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历任陕北红军游击队20支队政委、安定县独立营政委、安定县军事部副部长、独立第1营政委、蟠龙游击大队指导员,先后参加了横山战斗、劳山战役和东征、西征。民国二十六年(1937),任保安第4大队政委,民国二十九年(1940)起,任陕甘宁边区保安司令部独立第3营政委,陕甘宁留守兵团警备第1旅兼关中军分区政治部组织科科长,保安纵队副政委,警备第3团政治处主任、团政委,在陕北、甘肃等地领导抗日救亡工作,积极发展抗日武装力量,带领指战员开展大生产运动和大练兵活动,实现了部队的生活自给,提高了部队的战斗力。
民国三十四年至三十八年(1945~1949),历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警备第1旅第3团政委、陕甘宁晋绥联防司令部人民武装处副处长、延属军分区政治部主任、西北野战军第4纵队警备第4旅政治部主任、第一野战军第4军第12师政治部主任、第一野战军第4军后勤部政委,先后率部参加了延安保卫战、黄龙山战役、扶眉战役、宝鸡战役、兰州战役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第11师政委、西北军区后勤部军需部部长、兰州军区后勤部第一副部长。1957年被授予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同年于解放军后勤学院毕业后,任兰州军区后勤部政委、生产建设兵团副司令员等职。1958年,参加和指挥了平息西藏、青海反革命叛乱。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1982年起享受副兵团待遇。1988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拓天珍(1922~1992)子长县马家砭镇蒿岔峪村人。民国三十一年(1942)二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三十六年(1947)六月入伍。先后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军10师28团任干事、副政治指导员、连长。解放银川、兰州、武威后集体转业,任甘肃武威大河区区委书记、县委组织部部长、副县长。1958年调甘肃酒泉地区城郊农场任政委及电机厂党委书记。1963年调张掖地区,任公安处政治部主任,地区副检察长。1965年全国支援三线建设,被派往甘肃省嘉峪关市(酒钢)组建保卫部,任保卫部部长,平息了黄草营土匪叛乱事件。后任嘉峪关市人民法院院长、嘉峪关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嘉峪关市人大委员会秘书长。1983年6月离休,行政级别13级。
冯和平(1954~1992)子长县瓦窑堡镇冯家屯村人。1970年12月入伍。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在空军技术勤务第6师任战士、侦听员、政治部组织股干事。其间,于1975年9月~1978年11月在云南大学学习。1983年5月起,在空军西安通讯学校先后任副指导员、政治部副科长、科长、副主任。1986年12月起,任空军电讯工程学院政治部副主任、兰州军区空军政治部干部处副处长、兰州军区政治部群联处处长(副师职)。1989年荣立三等功一次。
杨如升(1916~1993)子长县杨家园则镇人。民国二十四年(1935)一月参加革命并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军81师连支部书记、政治处总支书记,延安总政治部指导员,八路军兵站所长、股长、分站站长,陕北绥德分区警卫大队指导员、司令部副科长,甘肃省张掖、武威专员公署民政科科长、监察处副处长,武威县县长,永登县县长、县委书记,定西地委常委、地区工交部部长、工业局副局长,地区行政专署顾问等职。1983年6月离休。
强全义(1913~1994)子长县栾家坪乡强家湾村人。民国二十二年(1933)一月在安定县参加革命,六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游击队员、陕西省委保卫队战士、红27军第84师3团2连班长。参加了吴家寨子、杨家园则、马家砭、张家圪台战斗和解放延长、延川、安塞、靖边的战斗。民国二十四年(1935)十一月,在安定县陕甘晋红军军政干部学校游击营任学员班长。民国二十五年(1936)一月进红29军教导大队政指训练班学习,五月参加西征及接应红二、红四方面军。
八月起,在警备7团、警备5团多个连队任指导员。民国三十二年(1943),在甘肃庆阳被评为警备5团、385旅、庆阳专署劳动英雄,由旅、专署授予劳动英雄称号,在陕甘宁边区英模大会上被授予陕甘宁边区劳动英雄称号,并颁发奖状。民国三十三年(1944)大生产中,每天开荒2.2亩,创造全团开荒最高记录,超额完成任务,被陕甘宁晋绥联防司令部授予“模范指导员”称号,并颁发奖状。民国三十四年(1945)三月起,任警备第5团1营教导员,3营副营长、营长,第5团参谋长等职,参加了陇东战役驿马关抗击战、西华池战斗、午亭子岭战斗、关中职田镇看花宫遭遇战,攻打韩城、宜川战斗,瓦子街战役,西府战役。在民国三十六年(1947)五月奇袭耀县战斗中,第5团荣获一等功,被西北野战军总部通令嘉奖。
民国三十七年(1948)十一月任第4军教导大队副队长。民国三十八年(1949)二月任第4军第31团副团长,参加了攻打铜川、口头镇战斗,扶眉战役。九月任第31团团长。1949年冬,所率第31团被第11师授予“勇猛顽强英雄团”称号,被第2兵团授予“真正顽强英雄团”称号。1950年3月调第11师训练大队任大队长。西北军政委员会授予其“人民功臣”章、解放大西北纪念章。
1952年4月任南京高级步校学员组组长。1954年9月任志愿军第47军第139师副师长兼参谋长。1955年9月作为全师唯一代表出席北京十一国庆观礼,参加授衔仪式,被国防部部长彭德怀亲授上校军衔,并参加全国战斗英雄模范招待会。1956年9月进武汉33速成中学学习。1957年6月被授予三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59年6月任湖南省军区衡阳军分区副司令员。
1960年2月任国防工程指挥部指挥长,晋升大校军衔。1961年11月任湖南省零陵军分区司令员。1968年8月,在冶金部长沙有色金属设计研究院“支左”,任革委会主任、党委书记。1974年6月离职休养,后晋升为副军职10级。1988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二级红星荣誉章。1994年12月21日在长沙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