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做最好的自己:认识你的性格
3545500000017

第17章 人生际遇塑造性格——影响性格形成的因素(1)

尽管有专家说,性格决定命运,但性格本身不取决于命运。虽然人的生理特征和家庭环境很重要,但打造好性格归根结底取决于自己的后天主观努力。所以,如果说性格决定命运,那么决定性格的是你自己。或者说,是你自己的经历,是你自己的人生际遇,你正是从这些经历和际遇中磨砺了自己的意志,积淀了自己的思想,体悟了自己的感情,在漫长的历练中创造了一个完全的自己。

1.性格的自我塑造

人的性格是由多种因素熔炼和整合的结果。究竟是哪些因素起了重要作用,这要看在一个人成长历程中哪些因素更直接、更重要和更突出。

一棵参天大树,它的形状是由小树决定的。同样,一个人的性格的形成,是从小开始的。他经受什么样的风雨洗礼,经受什么样的磨难历练,经受什么样的环境熏陶,就会形成什么样的性格和品格。

人的性格是由多种因素熔炼和整合的结果。究竟是哪些因素起了重要作用,这要看在一个人成长历程中哪些因素更直接、更重要和更突出。

(1)生理基础与性格形成

性格与其他心理现象一样也是脑的机能。许多心理学家、生理学家以及医学家在探讨性格的生理基础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由于性格问题的复杂性,在研究上困难较大,因此对它理解甚少。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学说对说明性格的生理基础较有启示。巴甫洛夫在一篇论文中写道:“类型是动物神经活动上一种生来的、体质性的东西——即遗传性。可是动物从出生之日起,就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各式各样的影响,并且不可避免地必须以一定的活动,来应答这类影响,而这些活动,往往都会终身地巩固起来,所以动物之最后的、现存的神经活动,是由于类型方面诸特征和外在环境有条件地引起的诸变化之间的一种混合物,这就是性格。”从这段文字的叙述中表明,巴甫洛夫把性格和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联系起来。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不仅为气质提供了生理基础,它对人的性格表现也有重要意义。当人在现实生活的影响下,神经系统的特性,如神经过程的强或弱、平衡不平衡、灵活不灵活,都影响着人对客观现实信号的加工和处理方式。由于神经系统特性给人的行为方式打上烙印,从而它也成为性格的自然基础之一。神经类型是脑活动的先天素质,而性格是在生活历程中形成的心理特点,因此巴甫洛夫再一次强调性格的生理基础是神经类型特征和生活环境影响的“合金”。他说:“现在我们坚决主张,人一面有着先天的品质,另一方面也有着为生活情况所养成的品质。这是显然的。这就是说,如果说到那些先天的品质时,这就是指神经系统类型而言,如果说到性格的话,那就是指那些先天的倾向、意向与那些在生活期间受生活印象的影响所养成的东西之间的混合物了。”

巴甫洛夫为了不把神经活动类型与性格混为一谈,他强调了神经联系系统,即动力定型对人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直接影响。他曾以实例说明性格的生理基础和大脑皮层上建立暂时神经联系的关系。他说:“爱孤僻,与社会疏远,完全不是弱型者的一个独有的特征。强有力的人们也可能是爱孤独的,但是有完全另一种根据。”这里所指的根据,即孤僻性格是由孤独观念和疏远行为在大脑皮层建立起暂时神经联系的结果。

上述论证说明,神经类型绝不能预先决定性格,并不是性格的直接生理基础。然而神经过程的基本特点能制约神经过程的进程,另一方面它又能掩盖或改变神经系统的基本特性,这就使人对现实态度和行为方式带有个体特点。

一位思想家曾说:“人的性格是先天组织和人在自己的一生中,特别是在发育时期所处的环境这两方面的产物。”这个见解和巴甫洛夫提到的性格是先天的神经类型和后天形成的暂时神经联系之间的“合金”的思想是一致的。

要理解性格的生理基础,首先要搞清楚性格和气质的关系。个性的各个特征或侧面作为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整体包容在个性之中,因此探讨性格与气质的关系,有助于揭露个性的实质,对人的培养和教育也具重要意义。

在日常生活中,对人所表现的某些性格特征和气质特征很难区分,因此,往往把性格和气质视为同一概念。有的心理学著作中也有把二者混淆之意,其实这是不合适的。应该说,性格和气质是个性结构中既有区别而又有联系地交织在一起的两个重要方面。

(2)心理感受与性格形成

在成功的路上,很多人的失败其实不是缺少机会,或是资历浅薄,而是缺乏对自己情绪的控制。愤怒时,不能遏制怒火,使周围的合作者望而却步;消沉时,放纵自己的委靡,把许多稍纵即逝的机会白白浪费。受情绪控制的心理感受常常影响我们的性格,并影响到我们人际和事业的成功。

对生活中常见的非理性因素,任何人都会有不好的心理感受,这时你会发脾气吗?你晓得什么时候应该发脾气,什么时候不应该发脾气吗?

如果你在开车时,碰到别人从你身边一擦而过,呼啸一声,使你大吃一惊,你是否会破口大骂呢?很多人会因此发脾气,甚至为此不高兴一天。却不知,对方可能早已高高兴兴地参加聚会去了。要化解不良情绪,我们不妨以风趣、温和的态度解释当时的情形:“这家伙,一定是老婆赶着去生孩子。”然后,一笑置之。

反之,忍住不发脾气永远是好的吗?比如,当你的孩子在念书时,隔壁的音响开得很大声,你只管忍耐,不去伸张权益,结果如何呢?这种情景下,我们忍住不发脾气,也等于在纵容别人做不该做的事情。

生活中非理性的因素有很多,我们常常会因为这些非理性的因素而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导致一些不应该的后果,为了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我们应该先分析一下生活中常见的非理性因素。

世界之大,我们每个人穷尽一生,能看到、听到、感觉到、体验到的事物极其有限。且不说浩瀚无限的洪荒宇宙,即使是我们立足的这个渺小的星球,已经使我们再三地承认生命的有限和短促。可即使是繁琐小事,投射到我们的心灵世界里时,就可能变得极其复杂和丰富。

在生活中,我们感觉周围的事物,形成我们的观念,作出我们的评价以及相应的判断、决策等,无一不是通过我们的心理世界来进行,只要是经由主观的心理世界来认识和观察事物,我们就不可避免会对事物的认识和判断产生偏差,受到非理性因素的干扰和影响。影响我们认知的准确性的因素很多,如知识、经验的局限,认知观念的偏差,感官的限制等。其中,影响最大的因素是情绪的介入和干扰。

生活中常见的非理性的心理干扰性格的因素如下:

忌妒。忌妒使人心中充满恶意、伤害。如果一个人在生活中产生了忌妒情绪,那么他就从此生活在阴暗的角落里,不能再光明磊落地说和做,而是面对别人的成功或优势咬牙切齿,恨得心痛。忌妒的人首先伤害的是自己,因为他把时间、精力和生命不是放在人生的积极进取上,而是放在日复一日的蹉跎之中。忌妒同时也会使人变得消沉或是充满仇恨,如果一个人心中变得消沉或是充满仇恨,那么他距离成功也就越来越远。

愤怒。愤怒使人失去理智思考的机会。许多场合,因为不可抑制的愤怒,使人失去了解决问题和冲突的良好机会。而且,一时冲动的愤怒,可能意味着事过之后付出高昂代价的弥补。在实际生活中,愤怒导致的损失往往可能是无法弥补的。你可能从此失去一个好朋友,失去一批客户;你的形象可能从此在领导眼里受到损害,别人也从此开始对你的合作产生疑虑。

愤怒时最坏的后果是,人在愤怒的情绪支配下,往往不顾及别人的尊严,并且严重地伤害了别人的面子。损害他人的物质利益也许并不是太严重的问题,而损害他人的感情和自尊却无异于自绝后路和自挖陷阱。如果你心中的梦想是渴求成功,那么,愤怒是一个不受欢迎的敌人,应该彻底把它从你的生活中赶走。

恐惧。过分的担忧可能导致产生恐惧,而恐惧使人学会逃避、躲藏,而不是迎接挑战,不畏困难。对某些事物的恐惧情绪,可能来自于缺乏自信或自卑。

一次失败的经历或尴尬的遭遇都可能使人变得恐惧。比如,经历过一次在公众面前语无伦次的演讲,可能使人从此恐惧演讲,这无疑使他在生活中凭空少了许多机会,本来可以通过一番演说和游说来获得的成功机会将从手指缝里溜走。恐惧的泛化还能导致焦虑,焦虑的情绪甚至比恐惧还要糟糕。

有些人把焦虑情绪形容为“热锅上的蚂蚁”,这个比喻很准确,也相当形象。产生恐惧情绪而不想方法加以控制和克服,这样的潜台词相当于默认自己是个怯懦的失败者。成功的路途上的小失败就令他望而却步,驻足不前,那成功后可能面临的更大的挑战,他又如何能应付呢?

抑郁。成功路途中最可怕的敌人是抑郁。如果说别的消极情绪是成功路上的障碍,使成功之路变得漫长和艰险,那么,抑郁根本是成功路上的南辕北辙。

克服别的情绪问题可能只是个修养和技巧的问题,克服抑郁却相当于一项庞大的工程,它需要彻底改变你的生性:从认知、态度到性格、观念。

一个追求成功的人如果染上抑郁,那么即使有成功的机会也会离他而去。因为成功带给他的不是喜悦,不能使他兴奋起来,他沉浸在自己的琐碎体验里不可自拔。抑郁者仿佛是一个随时驮着壳的蜗牛,只是束缚他的茧壳是无形的。

抑郁者宛如置身于一个孤独的城堡,他出不来,别人也进不去。著名文学家,也是抑郁者的卡夫卡曾这样形容他的体验:“在我的周围围着两圈士兵,手执长矛。里面的一圈士兵向着我,矛尖指着我;外面的一圈士兵向着外面,矛尖指着外面。他们这样密不透风地围着我,使我出不去,外面的人也进不来。

紧张。适度的紧张能集中精力,使人不致分神,但过度的紧张却会使长期的准备工作付诸东流。本来设想和规划得很好的语言和手势,一紧张便会忘得一干二净。过分的紧张使人变得幼稚可笑:脸色发白或涨得通红,双手和嘴唇颤抖不已,头上冒着冷汗,心跳剧烈,甚至感到心悸,呼吸急促语言支离破碎,这样的情形使人宛如一个撒谎的幼童。

一个成功者,他或许一直都有一些紧张的情绪,但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已经学会了如何控制紧张。美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总统林肯,当众演讲时始终有些紧张,可是他知道如何控制和巧妙地掩饰过去,不让台下的听众看出来。

狂躁。狂躁容易给人一种假象,仿佛他很精力充沛,说话和做事都那么有感染力,显得咄咄逼人。初次接触狂躁者时,许多人都会产生错误的感觉,以为他具有活力和使人感动。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了解的加深,你就会发现狂躁其实不过是一张白纸。他的谈话没有深度,他行事缺乏条理性和计划性,他说过的话转眼就会忘记,交给他的任务也不会受到认真对待。狂躁的情绪容易使人陶醉,因为狂躁者的自我感觉好极了。他会显得雄心勃勃,似乎要追随后羿去把最后一颗太阳也射下来。可是,世界上没有狂躁者能取得成功的例子,因为狂躁和抑郁其实是两个极端的情绪:狂躁是极度兴奋,而抑郁是极度抑制。在精神分类里,有一种精神疾患就叫做狂躁抑郁症。

不良的心理感受容易引起情绪化行为,情绪化行为会成为个人心理发展和良好性格形成的障碍,使人变得缺乏理智、不成熟,甚至成为后果不堪设想行为的起端。能控制自己情绪的人,能控制自己心理感受的人,就是把握了自己性格的人,就是战胜了自己的人。要学会全面观察问题,多看主流,多看光明面,多看积极的一面,从多个角度、多种观点进行多方面的观察,增加克服困难的勇气,增加自己的希望、信心,就能形成良好的性格。

(3)环境因素与性格形成

环境包括:家庭、自然、社会因素。它们对人的性格的形成无一不起着重要的作用。只是同样的环境,在不同的人、不同的主观努力面前起着不同的作用。

环境对人的性格形成固然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但每个人都具有鲜明的性格特色。人的体态、成熟速度和气质是性格形成的生理条件,而家庭、学校和社会则为性格形成的社会条件。“夕阳芳草寻常物,解用都作绝妙词”。这些生理条件、社会条件常因个体内在心理活动的差异,而对性格形成发挥着不同的功效,致使人们形成独特的性格。人们经常发现,消极悲观者经受不住逆境的压力和打击,变得消沉、退缩;而积极乐观者却在逆境中奋起,表现得更坚强、更进取、更富有斗争策略。如此巨大的反差究竟缘于何故?是内在心理活动不同之故。消极悲观者认为逆境不可改变,即使努力进取,也无济于事,于是就在逆境面前缩手缩足,不思进取;而积极乐观者则认为逆境可以改变,只要奋发图强,就可变逆境为顺境,于是在逆境面前就大刀阔斧,勇于进取。由此看来,外部因素对性格形成的影响,首先取决于个体对自己与外部因素之间关系的认识,而这正是个体自我意识和动机等内在心理因素的问题。因此,自我意识和动机等内在心理因素与外部因素的深度整合便构成了某个人的性格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