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成就最好的中层:中层领导就该这么办
3546900000004

第4章 中层领导上传下达的艺术(1)

作为中层领导,大都具有双重的职位特征,即是领导又是部下。一方面要管理下属,另一方面要被上级管理。这种特殊的职位特征,要求中层领导者必须了解上情和下情,及时地进行上情下达与下情上报,做好上级领导与下属群众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发挥其承上启下的中坚作用。

第一节了解“下情”,也要吃透“上情”

无论是贯彻落实上级领导的指示精神,还是检查指导下层的工作,或者向上级领导汇报,作为一名中层领导,都要从实际出发,把“上情”与“下情”有机结合起来,探求创造性工作的规律和方法。

1.按照“上情”理顺“下情”

所谓“上情”,就是通常所说的“上头精神”、领导精神。

所谓“下情”,是指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客观实际情况,其中人员素质、群众情绪等具体问题,都包括在内。只有把上情和下情结合起来,才能在工作上融会贯通,应对自如。

但是这并不是说只要吃透上情、掌握下情,就可以做好应做的工作了,比如有的中层领导对上情和下情都很熟悉,但工作却起色不大,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上情与下情结合得不好。从某种意义上说,结合也是一种创造。

要做到上下情有机结合,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普遍的东西具体化

上级的精神是管全局、管方向的,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但各单位各部门情况千差万别,执行起来不可能是一个步伐、一套模式。对那些有明确要求的、普遍适用的政策,应研究贯彻实施的具体办法,认真组织落实;对那些只提供了政策思想和一般原则的,就要从本地实际出发,做出切实可行的具体规定和细则。另外,在工作安排上,也要根据各自情况,允许进度有急有缓,顺序有先有后,不要搞一刀切。这就要求把原则的东西、普遍的东西具体化,也就是说,究竟在我们这个地方、这个部门应当怎样办,要拿出切实可行的具体意见来,而不能照抄照转,上下一般“粗”。这就必须处理好上级政策的普遍适用性与本单位实际情况的差异性的关系。如果只强调前者而忽视后者,就会把上级政策变成生搬硬套的教条;如果只强调后者而否定前者,就忽视了上级政策的普遍指导作用,工作就容易脱离正确的轨道。

一般的东西典型化

一般地执行上级指示,只能带来工作的一般化。而如果样样工作都一般化,就谈不上什么创造性,事业就难以取得突破性的进展。要想克服工作上的一般化,就必须把上级的方针政策形象化、典型化。多抓些典型事例,这样,认识提高了,思路开阔了,更多更好的经验和模式就会层出不穷,工作也就有了自己的特色,而不至于停留在一般的传达贯彻水平上。

理论的东西实践化

把上情下情有机结合,也是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因为,上面的政策是针对全局而言的,原则的东西多一些,所以理论色彩也就浓一些。从事实际工作的中层领导要想把这些精神落到实处,就必须善于把上级的理论变成活生生的实践,这就要求中层领导者要认真研究具体问题,使上级领导的精神及时在下级实践开来。要做好“上情”与“下情”的有机结合,必须对“上情”和“下情”做到心中有数,胸有成竹,这样,才便于中层领导更好地开展工作。

2.顾上和顾下都很重要

得人心者多助,失人心者寡助。中层领导应把顾上与顾下结合起来,才能做到真正的得心应手和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

中层领导要想同上级领导和谐相处,成为上级领导的心腹和“红人”,必须“直迂相济”,把“顾上”与“顾下”结合起来。顾下不顾上,是与上级领导相处的一大忌讳,只顾上,不顾下,也同样会给自己的工作带来很大麻烦。

顾上不顾下,容易失去人心

群众最痛恨那种对上级笑脸相迎、曲意巴结,对下级冷若冰霜、不闻不问的中层领导,那样的领导即使取悦了上级领导,也只能是暂时的,但对下却失去了人心,这对中层领导来说则意味着:从下级那里了解不到真实的情况,不会得到他们的支持和保护。

上级领导从群众那里听不到对中层的赞扬声,最终,也不会重用口碑低下的人。

中层领导失去了群众,失去了人心,是领导不好本团队的。

顾上不顾下,难于开展工作

中层领导做工作必须依靠众人之力,和员工打成一片,团结一心,方可干成一些大事。而失去人心,与员工离心离德,谁还会为你趟泥水呢?到后来甚至连基本工作都做不好了。因为身为一位中层领导,只顾把心思放在看上级眼色行事上,势必会忽略下级的感受,对他们的疾苦冷暖关心不够,这种人是很难受到群众拥护的。

有的中层领导采取压制、损害下级利益的办法来取悦上级领导,这样做的结果只能是招致怨恨。

顾上不顾下,难以最终赢得上级的信任

无论什么样的用人标准,其实质都是一样的,即能够替领导做好工作,为领导分忧。因而,领导一般都喜欢任用群众基础比较好、威信高的人作为自己的助手。因为领导清楚,有人支持才能堪当大任,做好工作。用一个在群众中声名不佳者作为心腹,不但不能替自己分忧,还会影响领导自身的声望,对他来说,是得不偿失的。

中层领导在群众中声誉不好,还会影响上级领导对他的信任。因为领导一般是不会“偏听偏信”一人之言的,在领导与群众接触的过程中,肯定会了解到许多于中层领导不利的看法,这些看法,会直接影响上级领导对中层领导的道德评价。

因此,聪明的中层领导总是非常重视自己的群众基础,既做到不忽视领导的权威,也不忽视群众的选票。

对于中层领导来说,顾上是求进之道,而顾下则兼具求进与保身两种功能。

中层领导注意顾下,可以助自己事业有成,获得上级的赏识,而一旦事有不顺,上级一时疏远自己,也可以凭借良好的群众关系,韬光养晦,以图东山再起,不至于四面楚歌。所以聪明的中层领导都很注意把上得欢心、下得民心结合起来,从而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第二节与上级领导沟通要有点分量

作为一名中层领导,你必须时常和上级保持“热线”联系,及时地就某些事件做出沟通和交流,这样,才能更便于你及时准确地理解上级领导指示精神的实质和更多地把握上面的情况或意图。

1.与上级沟通交流的准则

身为中层领导的你应该如何与上级领导进行更为有效的沟通呢?如果你能按照以下十个建议行事的话,你的沟通水平和效果就一定会大大提高:

(1)随时让领导了解情况,特别是在事情刚开始做的时候。

(2)切忌越级上报。有意或无意绕过你的直接上司是触犯你的直接上司的大忌,现代管理要求下级对上级逐级负责,多头管理和越级管理在现代管理中已被时代所淘汰。

(3)切忌报喜不报忧。报喜是应该的,报忧更是必需的,发现问题苗头,就应火速禀报,以免造成损失或副作用过大,应把不利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

(4)遇有重大事情与信息应及时向上级通报。

(5)提出自己的观点、建议或意见时,要简明扼要,不应该长篇大论、不着边际。

(6)提供重大情况、汇报重大消息时,最好有书面材料,必要时还应附上支持的证据。

(7)提出问题的时候,应同时拿出自己的解决方案,不要只提问题而不管问题如何解决。

(8)与上级领导意见相左时,应遵循下级服从上级的原则,先认同上级领导的观点,再寻机表达自己的不同意见,诚恳地请教上级领导,达到上下级观念一致。

(9)与领导意见相同时,应将功劳归于上级的英明领导,切忌争功或邀功请赏。

(10)如果你对自己的建议或决策有相当的把握时,就应毫无顾忌地表露出来,让上级不但欣赏你,而且信赖你。

2.向上级领导传递他关注的信息

中层领导应善于理解上级领导的意图,做到同步思维,并及时准确地向他传递相关的信息和资料。

真实、准确而又充分的信息是上级领导进行决策的基础和前提条件。面对瞬息万变的社会发展情势,上级领导就更需要及时掌握大量的信息,特别是那些与自己关注的决策问题密切相关的信息,这些信息往往关系着这些上司决策的成败,甚至有时是事业的成败。无疑,那些能够为他提供感兴趣的相关信息的人多会受到重视。

上司所感兴趣或关注的问题,有时是很明显的,即上司往往把这一问题明确提出来,交由下属去办理。如果这时你尚不清楚领导的意图,就说明你在思维上已比上司晚了一步,在行动上也比较被动。因此,中层领导应时刻关注上级领导所面对的各种问题,并给上级领导提供更多的有用信息。

只要你心细,注意观察和体会,就不难发现上司正在关注的问题。你可以通过下面几个方面加以分析,这些方面包括:上司在正式场合中的讲话,对哪些问题做出了强调,程序怎样;上司在私下谈话里对哪些问题发表过看法,褒贬如何;上司在文件批文中做过哪些删节、改动和批示;上司最近喜欢阅读哪些方面的书籍报刊、对哪些部门的活动比较留意……

一位上级在与下属的交谈中先后提出“盯着问题抓落实,扑下身子干实事”,“不断揭短亮丑,狠抓薄弱环节”等几个观点,于是某位中层领导便有意识地搜集了有关这方面的政府领导的讲话以及在这方面比较典型的案例素材,汇编成册,提供给上司参阅。同时,他还循着上司的思路,广泛征求各方意见,然后从端正态度抓落实的指导思想、讲究抓落实的工作方法等几个方面入手起草了一篇文章,系统地论证了上司的观点。这篇文章经上司修改后发表了,得到了各方面的好评。上司对这位中层领导的工作非常满意,觉得他能与自己同步思维,很好地帮助自己解决问题,因而对这位中层领导更加器重了。

另外,在向上级领导提供信息的时候,还应注意本着实事求是、有利工作的原则,多向上级领导提一点不同意见,以供上司参考。因为,只有全面的情况才会有利于正确决策,这是对上司的一种真正帮助。所以,我们说,中层领导与上司建立良好的关系,博得上级的赏识,一定要做到:想上司之所想,急上司之所需。

第三节向上级汇报工作要讲点技巧

汇报工作,是指下层领导将本单位、本部门的有关情况或工作,向上级领导或组织报告的一种常用的工作方法。要把工作汇报好并不容易,就一个部门来说,如果几个中层领导就一项工作进行汇报,其效果往往大不一样。有的人汇报后,给人的印象很深,觉得这个部门的工作不错,汇报也挺好;有的人汇报后,却使人觉得这个部门工作没少做,但没有汇报出来;有的人汇报后,叫人根本听不明白这个部门的工作究竟是怎么做的。所以,认真研究一下汇报工作的学问,对中层领导来说,也不失为一门必修课。

1.上级领导满意的汇报方法

汇报工作并不是简单的口头叙述事情。同是汇报一项工作,但由于汇报人不同,汇报方式不同,领导所感受的效果是大不一样的。

从一定意义上讲,汇报工作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回答式对话,既有说话的技巧,又有心理沟通的艺术,是一门综合学问。掌握这门学问的人,汇报工作时说话既清楚、简练,又分寸得当、逻辑性强,说出的道理令人信服,上级领导一听就明白,且容易引起心理上的共鸣。

紧急情况时是这样,平时听取汇报时领导的心理活动也是这样,这就好像我们平时看小说一样,如果你进入了小说描述的情境,有了与小说主人公同呼吸共命运之感,当看到扣人心弦的紧要关头时,往往要急不可耐地将书翻到后面,先了解一下事情的结局。

长篇大论,面面俱到,浪费领导的时间不说,关键是还违背了人们心理活动的规律。

在向上级领导汇报工作时,要博得上级领导满意,需在心里回答好以下几个问题:

(1)此次汇报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2)不进行这次汇报自己能否顺利地解决问题?

(3)汇报的问题是否全面,有没有遗漏?

(4)上级领导能否讨论自己提出的问题?

(5)自己对汇报的良好开端是否有信心?

(6)什么样的汇报开端对自己和对方是合适的,什么样的是不合适的?

(7)在汇报中利用什么样的方法可以对上级领导产生作用?

(8)上级领导可能向自己提出什么问题?

如果按照上述原则去做,就会提高汇报工作的质量和领导的满意度。

2.上级领导讨厌的几种汇报方式

领导听中层领导汇报工作,是与中层领导沟通和交流的最体面的方式,也是了解中层领导能力和智慧的有效途径。所以,作为一个中层领导,在汇报工作之前,一定不能引起领导的反感。

(1)长篇大论,却始终不见“庐山真面目”:没有结论。

有些中层领导见到上级领导,话总说不到点子上。汇报的内容却是面面俱到,包罗万象,结果让领导越听越烦,感觉无从回答。

(2)汇报中掺杂个人恩怨:假公济私。

可以断言,如果汇报工作中假公济私,上级领导察觉后,对汇报者恐怕不仅是“讨厌”了。

(3)事实与个人推断混为一谈:真假难辨。

(4)语言逻辑混乱:表达不准确。

(5)汇报时间、地点不合时宜:时机不当。

这类问题多出于主动找上级领导汇报的时候。

作为上级领导,特别是职务较高的领导,工作都比较忙,有些领导确实很难时时找到,于是有的人就采取等、堵的办法找领导——上下班时,午休前,回家途中,或领导参加会议、活动期间,其实,如无特殊情况和紧急事宜,这些时间或地点是不宜汇报工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