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胜利荣光:芷江受降
3553100000016

第16章 盟军在芷江(2)

4月10日,湘西会战第二天,芷江机场出动大批飞机,彻底破坏日军后援地衡阳、邵阳、湘潭三角地带大小桥梁。20日,轮番轰炸放洞、红岩大庙、大黄沙、1450高地等日军据点,轰炸长沙、衡阳、冷水滩日军机场。5月1日,中美空军混合团对洞口来犯的两个联队日军,实施一星期连续轰炸。5月8日拂晓,芷江机场的飞机倾巢出动,在战场上空盘旋、扫射、轰炸。5月15日,又以RX高度爆炸弹、伞弹、液体燃烧弹,对洞口、雪峰山地带进行地毯式轰炸,重创日军,迫使其溃退。1945年4月初至5月底,驻芷空军控制了整个湖南制空权。后来增援的两架代号为“黑寡妇”的神秘飞机,由于装有远征外线雷达和两枚对空导弹,日机再不敢夜袭芷江。从4月10日至5月23日,中美空军共出动P-40、P-51战斗机两千五百架次,投弹一百多万磅,发射机枪弹八十多万发,击毙日军一万二千四百九十八人,击伤两万三千三百○七人。

最后,已成强弩之末的日军侵略者,始终难越雪峰天险,以惨败而告终。

芷江,成了芷江保卫战胜利结束的兴奋点,麦克鲁举办了盛大的鸡尾酒。陈纳德还特意带上他的中国恋人——中央通讯社昆明分社记者陈香梅小姐参加。酒会间,宣读了蒋介石对美空军有关人员的嘉奖电,对于“此次敌犯湘西,我空军将士英勇作战,协助地面部队迭挫敌锋,殊堪嘉慰。”传令嘉奖,并对美方邓林上校、莱杨少校等四员,从优叙奖。1945年8月21日,侵华日军总参谋副长今井武夫到芷江请降时,谈到失败原因,不得不俯首承认是“空军失利”。

六、缅怀将军

1945年7月,正值震惊世界的芷江受降前夕,陈纳德将军因与美国国务院对华政策有分歧意见,毅然辞职返美(后又返沪组建陈纳德民用航空公司),告别巫家坝,告别芷江,告别美军第十四航空队。蒋介石亲自为时年五十四岁的陈纳德授予天青色一级宝鼎大勋章,宋美龄在饯行宴会上敬鸡尾酒三盅。蒋祝词说:“光荣是属于陈纳德将军的”,“他像一位辛勤的农民,在我们这块土地上播下了友谊的种子,不待收获就要离去,更使我们充满留恋之情。”陈纳德含着热泪致答谢词说:“伟大的中国人民对我们表示友好,这令人难忘。我在这里度过了八年,极大地丰富了我的精神生活,同时使我加深了对这个国家的了解,我们将把这美好的记忆,长久地带给我们的后代子孙。”

1945年8月8日,陈纳德将军从昆明登上-47型运输机返国。飞机经过印度、尼罗河三角洲、特拉维夫至雅典,返回美国。

1957年8月1日,在华盛顿举行的五十年金庆大会上,陈纳德被列为美国十大空军领袖之一。1958年7月8日,美国参众两院通过法案,晋升陈纳德为中将。

芷江人民缅怀陈纳德将军的英雄气概和伟大功勋。曾在芷江工作过的一些熟识将军的长者写下了《抗战末期驻芷美国空军》《忆芷江空军参战》《芷江空军参战见闻》等回忆录。陈纳德的健谈、学识、理解、坦率和智慧,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赞颂陈纳德是“邪恶势力的征服者”“日本鬼子的死敌”“处女地的开路先锋”“最接近神的人”“一个真心帮助中国抗战的优秀美国军人”等。《芷江县志》铭记了陈纳德的功绩,芷江县还将南门口通往机场的公路命名为“陈纳德路”。

七、苏联志愿航空队在芷江

抗日战争全面开始后,落后的中国军工企业无力弥补战场的消耗。中国急需进口军事装备,以维持长期的抗战。1938年至1939年,苏联政府以2.5亿美元三次低息信用贷款支援中国的抗日战争,并先后提供了大量坦克、枪炮及一千二百余架作战飞机及航空弹药、油料和航空器材等军用物资。

为了援助中国的抗日战争,苏联政府根据1937年8月21日签订的《中苏互不侵犯条约》,在向中国提供经济贷款的同时,并给予军事援助,派遣军事专家和志愿飞行员参加中国的抗日战争。从1937年至1940年,由苏联空军部队抽调人员和装备组成五个航空队来华参战。苏联志愿航空人员采取轮换形式,先后来华参战的约两千余人。苏联对中国空军的支援,真可谓是雪中送炭。当时,中国空军飞机在1937年8月-10月的“淞沪会战”后期几乎拼光,急需补充。欧美各国对华抗日的态度暧昧,加上日本海军封锁中国领海,从欧美得到的飞机寥寥无几。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到1938年4月止,中国向欧美国家订购飞机三百六十三架,仅运到八十五架(其中十三架还未装好),同一期间,苏联出售给中国的飞机二百三十二架,合两千二百五十四万美元。苏联志愿航空队的来华,迫使日军航空队的基地后撤了约五百公里。苏联对中国的援助,使日本陆、海军飞机损失剧增。苏联志愿航空队在援华抗日的作战中,同中国空军并肩战斗,机智勇猛地同敌机进行多次空战,多次袭击了日本陆、海军的机场、码头和阵地,取得了重大战果。苏联志愿航空队的参战,打破了日军飞机垄断中国制空权的局面。

八、从北方飞来的铁鹰

1938年是我国进入全面抗战的第二年,也是芷江机场加紧施工修建的一年。

由于前方战事趋紧,在机场修建的同时,与机场相配套的军事机构和设施也提前进驻基地。当年2月,由王仕卓担任厂长的国民政府航空第二修理厂八百余人由南昌两迁芷江,在机场北端的小垅坪“安营扎寨”。不久,由胡一之担任总站长的航空第九总站七百余人也由武汉分两批南迁芷江,在机场西缘的小龙井处设置指挥保障机构。为保障作战飞机油料和弹药供应的国民政府航委会第二油弹库在总库长胡远率领下,也于是年夏初由江西迁来芷江。

1938年6月底武汉第三次大空战之后,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了对华中地区的全面攻势,武汉形势日趋恶化,国民政府不久被迫迁往重庆。为了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疯狂进攻,帮助我国加强对武汉、长沙、南昌等一些重点城市的防卫,苏联决定派出第二批志愿航空队进驻华中地区的一些重点机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