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此之外,故宫里还有一只最诡异的狮子,它就是雕在武英殿旁断虹桥望柱上的一只石狮子,这只狮子一只爪子捂住裤裆,一只爪子挠着头,表情痛苦,说到这件事还和一位皇子有关。
奕纬是道光皇帝的长子,他从小最烦的就是念书,老师就教育他:“你要好好读书,你父王很看重你,将来你很可能就是皇位继承人,没文化怎么当得了好皇帝呢?”奕纬这孩子也倔,听老师教育他,他还急了,说:“我当了皇上,先杀你。”老师把这事告诉了道光皇帝。道光皇帝听后龙颜大怒,把奕纬叫了来,奕纬刚跪下,道光照着奕纬裆下就是一脚,没想到这一脚踢狠了,几天后奕纬便死了。
而故宫武英殿旁的断虹桥上有只石狮子的形态和奕纬临死时的样子一模一样,后来大家怕道光皇帝经过断虹桥的时候看到这只狮子会想起儿子,所以一度用黄绸子把这只狮子包起来了。您要说这是传说吧,可是历史上奕纬还真就是让道光皇上踢死的。
这故事您听着诡异吧?还有更诡异的呢!这断虹桥是元代的石桥,死的皇子是清朝的皇子,也就是说元朝的石狮子预测了清朝皇子的死亡方式。说到这儿还有一个疑点不知您注意到没有,故宫是明朝永乐年间修建的,里边怎么会有元朝的石桥呢?其实这个断虹桥啊,就在武英殿边上,据考证断虹桥是元朝中轴线上的一座石桥,明朝修建紫禁城的时候就把断虹桥圈在了皇宫里边,不过由此也可以看出明清中轴线要比元代往东移了几十米。
而且断虹桥还和我们看的古装电视剧里一句大家耳熟能详的台词有着紧密的联系,就是“推出午门斩首”,这是电视剧里的皇上杀人之前惯用的说法。其实历史上午门前不是杀人的地方,您想啊,午门是皇上家的正门,堵着门口杀人,皇上也忌讳啊!所以大臣被判了死刑都是走紫禁城的西路,要经过武英殿的断虹桥,然后拉出西华门,明朝奔西四、清朝奔菜市口这才开刀问斩。据说被判了死刑的大臣被拖出紫禁城也会一路喊冤求饶,但是只要过了断虹桥那就只有死路一条了,故而民间把断虹桥也称为断魂桥。
八大处的黄金坑
北京西山八大处,因为八座古刹而得名的地方。园中最早的证果寺,据考证始建于隋唐时期,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了。其实回溯八大处的历史,这里何止八座寺院呢?而今漫步在八大处公园的山间小路,时而还可以看到隐迹在山林里长满青苔的佛塔或是孤独矗立的山门。
八大处的四处大悲寺,在2011年1月18日正式成为了石景山佛教协会所在地。把寺院还给出家人总归是好事。八大处我倒是常去,以前除了二处灵光寺是中国佛教协会的所在地,其余的寺院都是旅游景点,香火倒是旺盛,但是总给人神神道道的感觉。
上一炷香、燃一盏灯,动辄就几十甚至几百元,也许是贪念的驱使,愿意掏钱者倒也比比皆是。那样的寺院,燃香不再是心香一瓣,而是瘴气逼人,佛陀在乌烟瘴气中听着所谓的信徒一遍遍祷告着自己的私欲。这样的高香其实不烧也罢,因为那已经形同在佛陀面前行贿,毕竟佛陀不需要世人的讨好。
而今大悲寺里住进了出家人,立刻显得肃穆庄严了许多。其实在寺庙里烧香拜佛用时下的话说,这倒是副业,殊不知在佛教里寺院建立的初衷是学习的场所,换句话说所有的寺院都本是佛学研习所。我们熟知的唐僧西天取经,并不是拿了经书就回到了东土大唐,而是在那烂陀寺学习了五年之久,由此可见寺院的本职工作是修习佛法的学校。
自从大悲寺有了出家人和诵经念佛之音,少了那些在我看来迷信的“游戏”,游客反倒是少了许多,也许大多数进入寺院的人都是为世间利益匆匆而来,而在此静心小憩的却寥寥无几,不过这样的氛围我倒是很喜欢。
大悲寺相传始建于宋辽时期,原名叫“隐寂寺”,细细品读这三个字,便可想见当年那仙境飘渺的感觉。穿过大悲寺的山门殿,小院中左右便有两池翠竹,面积不大但足够雅致,尤其山风吹过,耳畔的竹韵松涛总也叫人听不够,只走到这里心就静了下来。
拾级而上,登上高高的台阶路就是大悲寺的大雄宝殿了,这是寺院里最高规格的建筑,因为供奉着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佛。也曾有人问我,佛教不是讲究众生平等吗,那为什么供奉佛祖的殿堂要比寺院里其他殿堂的级别高呢?这岂不是不平等吗?其实不然,我们想想,释迦牟尼在世时可有大雄宝殿吗?没有啊!这是后人为表达感恩之情而建,不是佛祖的本意啊!所以万不可以凡人之心度佛祖之腹。
穿过大雄宝殿就是大悲寺里我最喜欢的一进院落了——观音殿,在殿前左右两侧有两棵参天的古银杏,被石栏围在其中,据说树龄有八九百年了。中国的寺院喜欢种银杏树也是有来历的,两千多年前的一个夜晚,佛祖释迦牟尼就是坐在一棵菩提树下开悟成佛的,而后菩提树便被佛教视为圣树。但是尼泊尔属于热带季风气候,菩提树到了中国难以成活,所以中国的寺院便用树龄较长的银杏树代替了菩提树,从而银杏成为了中国的“菩提树”。银杏树因为树龄长,通常一棵银杏树苗栽种下以后,种树之人都当了爷爷,有了孙子,这棵银杏树才长成材,所以民间也管银杏树叫“公孙树”。
再说大悲寺观音殿前的这两棵银杏树足以遮住整个院子,夏天小院里凉爽宜人,秋日则更加美丽。北京的秋在我看来是四季中最美的,而这美也有银杏的功劳。每到秋日,大家都会寻觅银杏落叶的景致,于是钓鱼台的东墙外、雍和宫的甬道、大觉寺的千年银杏都成了北京秋日的美景,殊不知在八大处这山林掩映间的小寺也有这般美景。每到秋日,大悲寺银杏的黄叶铺满了整个小院,踩上去软绵绵、沙沙作响,再加上秋日的阳光照在这满地金黄的落叶上,把四周的房屋都映得金灿灿的,显得暖融融的。
说到这两棵银杏在老北京还有一段“黄金坑”的传说呢!皆因为每到深秋,一夜秋雨几阵秋风过后,这两棵银杏的叶子洒落一地,厚厚的一层,既好看又软乎,因此吸引了大批的香客、游人在树下或躺或坐,孩子们则在铺满树叶的树坑里打闹嬉戏,于是老北京人都把这块地方叫“黄金坑”。
可是事情说来凑巧,黄金坑里还真出了“金”。话说有一天一个母亲带着孩子来八大处秋游登山,走到大悲寺的时候正好在“黄金坑”里歇歇脚,孩子就在一旁自己玩耍,谁知道这孩子在无意之间竟然从落叶堆里摸出了一枚铜钱;其实金额并不算大,要是在别的地方捡到一枚铜钱也就算了,可是在寺院里捡到钱,人们都会想到这是佛菩萨的眷顾,于是母亲对孩子说“快去给佛祖烧炷香磕仨头吧!以后保佑你发大财”。其实想来也许无非就是哪个游客丢在这里的钱,可是这件事最后一传十、十传百的可就传走了样,竟然说这孩子就是观音殿里那个善财童子的化身。
这么一来,想沾福气的老百姓是越来越多。为了聚拢人气,大悲寺里的僧人也想了一个办法,他们会定期地往落叶堆里撒一些铜钱,一来香火旺盛了,二来也给捡到铜钱的人以心灵的慰藉,这是双赢的好事,从此八大处大悲寺的黄金坑倒真是名副其实了。
如今在黄金坑捡到钱的几率倒是不大了,而且知道这个典故的人也越来越少。北京这座古城就是这么多样稀奇,不了解它,会觉得它枯燥乏味,一身的老气横秋,你若了解了它的历史掌故,会发现它总会层出不穷地给予你惊喜和回味。
法源寺的佛像三
法源寺应该是我人生中见过的第一座寺院,因为儿时就住在附近的南横街,每每从法源寺门前经过,都觉得法源寺异常的冷清,因为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好像全北京寺院的香火远没有如今旺盛,所以那时法源寺的山门总是闭多开少,偶尔零散地从山门的缝里侧身挤进挤出些人,那时觉得它无比的神秘。
真正看的第一本关于法源寺的书,则是李敖的那本《北京法源寺》,因为那时这本书炒得沸沸扬扬,好像李敖因为它得了诺贝尔奖的提名,但其实这本书只是以法源寺为背景写了戊戌变法那段历史,与寺院本身的关系并不大。
法源寺可以说是北京城里最老的寺院,始建于唐朝,但是现在寺院里目光所及的建筑基本都是清朝重修的了,寺院的出家人告诉我,也只有如今大雄宝殿里那两块莲花瓣的柱础石极有可能是唐朝的了。
法源寺佛像众多,且都是做工精美的文物,但有趣的是这些佛像基本都不是本寺的原物,而是东拼西凑、汇聚一堂的。说到法源寺最有代表性的佛像非四面毗卢佛莫属了,在法源寺悯忠阁的后身有一座毗卢殿就是专门供奉这尊佛像的,这是一尊明代铜质的毗卢佛像,高4.58米,共分为三层:下层是千朵莲瓣的巨座,每一个莲瓣上都铸有一尊小佛像;中层为东南西北四方佛,分别是东方阿閦佛,南方宝生佛,西方阿弥陀佛,北方不空成就佛;最上层则为毗卢佛像,庄严肃穆,佛像头顶已经越过了房梁,这尊佛像做工之精细,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镇寺之宝。
而同在毗卢殿里,靠着东墙的玻璃柜里供奉着一尊最神秘的佛像,那是一尊明朝铜质的千手观音像。关于这尊菩萨像的来历,寺中的僧人也说不清楚,甚至有传言说这是当年从西藏迎请来的佛像,具体是什么年代无从知晓,反正应该是古时候。观音信仰在中国影响极其广泛,有“家家阿弥陀、户户观世音”的说法,而千手观音的造像在汉传和密宗佛教里都有,关于千手观音的来历,传说多于史实,我觉得佛像的第一要务是表法,千手观音生出一千只手臂,每个手掌上还有一只眼睛,他本来是体现观音菩萨大慈大悲,遍观三界大千世界,寻声救苦度群迷的,也可以把那一千只手理解为友爱之手、援助之手,其实佛像的本意是教育人们伸出友爱的援手帮助别人。
这尊观音像由于年代久远,铜锈斑斑,但仍看得出其手工艺极其精湛。最神秘之处就是这尊千手观音像身上会自然流出甘露,长年不绝。据寺中老僧口述,最初是1989年发现这尊菩萨像流出甘露,把铺在下面的绸缎都沾湿了。据寺中猜测,这尊观音像或许一向有甘露流出,只是没人留意罢了。在1989年,由于甘露流出的太多,才被人发现了这个奇异的现象。甘露最多的时候流遍整个地面,这到底因为什么,到现在也是寺里的未解之谜。这个现象我曾亲眼所见,也曾在自己的微博上说过此事,很多人试图以现有的科学来解释,说因为是夏季潮湿,观音像是铜质的,本身温度低,水汽遇冷会凝结。这似乎非常有科学道理,但我可以言之凿凿地说,肯定不是。首先,法源寺铜质佛像众多,为什么只有这尊铜观音像会滴水呢?其次,供奉这尊观音像的毗卢殿常年都是开着大门的,而且殿中没有空调,因此不会和殿外产生多大的温差,又哪来的水汽遇冷凝结一说呢?也许这一现象终将会被解释出来,但人类千万不要想以现在尚不完整的科学理论解释一切,因为这本身就是不科学的。
法源寺的最后一进院落是法堂,法堂是一座两层五开间的建筑,楼上现在不开放,只有楼下是可以参观的,但这也是几年前的事儿了,最近几年再去法源寺,发现法堂一直关着大门,隔着窗子往里张望,里面已做仓库使用,至于什么时候能再开放就不得而知了。
1982年的时候,有一尊卧佛像被移到了法源寺,就供在了法堂的一楼,而且这尊卧佛还是北京现存最大的一尊卧佛。香山卧佛寺的卧佛在北京名气不小了,那尊卧佛是元朝时铜铸的,全长是5米,法源寺的这尊卧佛是明朝景泰年间木雕的佛像,全长是7.4米,比香山的卧佛像长出了2.4米。
这尊卧佛本不是法源寺的原物,崇文区花市东斜街的五十九中,早年间是北京一座很有名的卧佛寺,这座寺院始建于明朝,最初叫云盖寺,就因为寺里有一尊大卧佛很是有名,所以久而久之大家就管这儿叫卧佛寺了。清朝乾隆三十一年卧佛寺重修,相传在寺院的西廊子下边有一口明朝正德年间的铁钟,声音非常的清脆,所以一度把寺院改叫了妙音寺。
据说当年花市的卧佛寺里有两绝,一是进了山门之后有一座圆形的大殿,造型很独特,殿里供奉的是阿弥陀佛的站像,还有一个就是后殿里供奉的一尊巨大的木雕卧佛像。后来花市卧佛寺被五十九中占用,这尊卧佛先是在解放后移到了西直门外的大慧寺,而后才在1982年移到了法源寺。卧佛其实表现的就是佛祖释迦牟尼涅槃时候的样貌,身体右卧,头枕右臂;但是法源寺这尊卧佛却有与众不同之处,佛头与右臂之间有一条缝隙,也就是说头并没有枕在右臂上,据寺中僧人介绍,这尊卧佛像的灵动之处就在于此,它表现的佛祖在似卧非卧之间的状态,可称是佛像中的一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