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乾陵文化研究(三)
3561100000065

第65章 秦王李茂贞与秦王陵(1)

吴毅

偏霸之主李茂贞称雄唐末五代37年,连同儿子李从曮执掌秦岐政权共计达59年之久,秦岐政权与李茂贞不仅成为唐僖宗中和之后的雄镇强藩,与晋王李克用、梁王朱全忠逐鹿争战,操控朝政,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唐的灭亡,成为一代枭雄,同时,割据西秦近60载的秦岐政权,对陕西南、西、北部,宁夏南部,四川北部,甘肃中西部等广大区域政治、经济、文化也产生了重要影响,成为并行于五代十国的地方割据王国。作为秦王李茂贞埋葬的秦王陵,随着近年的考古挖掘,部分地反映了秦岐政权存亡演变的缘由和唐末葬制的特点。

一李茂贞(856-924),生于唐宣宗大中十年,本姓宋,字文通,河北道深州博野人。祖父宋镡,父亲宋端,出身军官世家,和唐末其他割据者发迹史相同,李茂贞最初也是由镇压黄巢义军起家。

据《旧五代史·世袭列传》、《新五代史·杂传》和《旧唐书·僖宗纪》记载,茂贞始于军旅当于僖宗乾符中(约876年-877年),为镇州(今河北正定)博野军宿卫京师,屯于奉天(今陕西乾县),茂贞时为博野军卒,凤翔节度使郑畋“尽招其军至岐下,以茂贞勤于军旅,甚奇之,委以巡逻之任”[1],由市巡逻迁至队长。僖宗中和元年(882),黄巢为了打破长安被困窘况,派遣尚让、王播率军五万进攻凤翔,茂贞作为先锋败尚让于龙尾坡(今岐山县东),因功封神策军指挥使。此次升迁为茂贞建功进阶之开局。僖宗光启元年(885),朱玫作乱,玫遣王行瑜攻大散关,茂贞与保銮都将李鋋、陈佩率兵败行瑜于大唐峰(今略阳县东南)。次年,玫败死,茂贞以功拜武进军节度使,赐姓名李茂贞。《旧五代史》本传云:“朱玫之乱,唐僖宗再幸兴元,文通扈跸山南,论功第一,迁检校太保、同平章事、洋蓬壁等州节度使,赐姓李,名茂贞。”僖宗光启三年,时任凤翔节度使李昌符因与天威都头杨守立争道,以兵相攻,昌符拥兵烧行宫,复攻大安门,昌符不胜走陇州,僖宗诏李茂贞与陈佩击杀昌符,8月,李茂贞奏陇州刺史薛知筹以城降,斩昌符,灭其族。

僖宗返回长安京城后,“寻安宫阙,迎圣君于殿外”,以功拜茂贞为凤翔节度使,加检校太尉、兼侍中、陇西郡王。虽然后一封爵《通鉴》和《旧唐书》均无记载,但毋庸置疑地是,光启三年至大顺元年(888-890),李茂贞已奠定割据态势。

兼领陇州、凤翔节度使之后,如同其他贪婪的强藩一样,李茂贞野心勃勃,觊觎问鼎。昭宗大顺二年(891),“观军容使杨复恭得罪,奔山南,与杨守亮据兴元(今汉中)叛,茂贞与王行瑜讨平之,诏以宰相徐彦若镇兴元,茂贞违诏,表其假子继徽为留后,坚请旄钺,昭宗不得已而授之”[2],从而盘踞兴元作为大后方。随着地盘的扩张,李茂贞的割据野心不断膨胀,《旧五代史》称“自是茂贞恃勋恣横,擅兵窥伺,颇干朝政,始萌问鼎之志”,攻逐泾原节度使张球、洋州节度使杨守忠、凤州刺史满存,占据凤翔、天雄、洋州、泾原、兴元、武定等四镇十五州,皆表奏其子弟为牧伯,朝廷无可奈何。

昭宗景福二年(893),唐昭宗徙茂贞为山南西道(梁州,今南郑东)节度使,以宰相徐彦若镇凤翔,昭宗企图以此迁徙掉肘腋之患、日益坐大的李茂贞。意欲兼领山南的李茂贞,拒不奉诏,并上表斥责朝廷。血气方刚的年轻皇帝唐昭宗因茂贞表辞不逊,不能忍,“吾不能孱孱坐受凌弱”,发誓对决茂贞,乃责成宰相杜让能整军讨伐李茂贞,以覃王嗣周为京西招讨使。覃王率扈驾军五十四督战于周至,唐军溃败,茂贞遂准备进军京师,屯兵三桥。昭宗御安福门,杀东西枢密以谢茂贞,使罢兵,但李茂贞并不满足,故而陈兵临皋驿,逼杀宰相杜让能。茂贞取得了与唐朝武装斗争的第一次重大胜利,自是朝廷动息皆禀于邠、岐。

同年十一月,唐以凤翔节度使李茂贞守中书令,进封秦王,兼兴元尹、山南西道节度使。乾宁二年(895),李茂贞干预河中节度使王重盈死后其子王珙与王重荣之子王珂权力之争,意欲扶植王珙为河中节度使,导致与朝廷冲突和与晋王李克用的秦晋战争。

五月,茂贞与王行瑜、韩建三帅称兵入觐,拥兵叩阙,京师震恐。次月,逼杀宰相韦昭度、李奚谷等一批异己官员,意欲废昭宗立吉王李保。河东节度使李克用马不停蹄,率沙陀铁骑南渡黄河西进关中,茂贞惧,遂撤军回师凤翔,而留守京师的岐军李继鹏与逃回长安的王行瑜之弟王行约因均欲劫持昭宗而大打出手,宫室遭受巨大破坏。李克用击败王行瑜后,军屯于渭北,上表请求乘胜灭李茂贞,茂贞惧,斩继鹏以自赎。昭宗疑惧晋军因此坐大,下诏罢兵和解。李克用感慨唐室不信任,坦言:“不诛茂贞,忧未已也!”晋军撤退,茂贞故态复萌,日益骄横,掠占河西凉、瓜、沙、肃等州县,以其将胡敬璋为河西节度使。昭宗乾宁三年(896)五月,制授李茂贞为东川(梓州,今四川三台县)节度使。

唐王室为改变每战必败、禁军不堪一击的现状,在禁军之外增设安圣、捧寰、保守、宣化等新军数万人,茂贞恐此为心腹之患,上书责怨,遂断绝供奉,与唐室矛盾再次激化,托词前往诉冤,率军再逼京师长安。诸王率军至兴平不战惊散,岐兵进逼京师。昭宗欲逃太原,经华州节度使韩建苦劝,改幸华州[3]。李茂贞率兵入长安,众兵大掠,火烧宫室,“自中和以来所葺宫室、市肆,幡烧惧尽”。因李茂贞此次在京城到处放火,遂被时人奉赠雅号“火龙子”。昭宗在华州(今华县)命宰相孙偓统军进讨,韩建谏止。李茂贞又一次上表请罪,第二次犯阙京师事件乃罢。

乾宁四年(897),昭宗任命李茂贞为西川(今四川成都市)节度使,李嗣周为凤翔节度使。茂贞谙熟昭宗调虎离山计,一面接受西川节度使,一面又拒李嗣周赴镇凤翔,遂先下手派兵攻李嗣周于奉天。九月,昭宗以彰义节度使张琏为凤翔西北行营招讨使,以讨李茂贞,削夺新西川节度使李茂贞官爵,恢复原姓名宋文通。志大才疏、心浮气躁的唐昭宗因唐室衰弱,此次讨伐如同其他“讨逆”一样,徒有声名,终以草草收场,并颁罪己诏。光化元年(898)正月,命休战息兵,复李茂贞姓名,复以李茂贞为凤翔节度使,次年,兼彰义节度使。此时,“南衙北司”斗争愈演愈烈,宦官玩皇帝于股掌之上。

光化三年(900),左右军中尉刘季述、王仲先废昭宗,幽闭于东内问安宫,请皇太子裕监国。天复元年正月,神策军将领孙德昭拨乱反正,杀死刘季述等,匡扶昭宗重登皇位。不久,茂贞往长安亲见昭宗,昭宗加封李茂贞为尚书令、兼任侍中,升爵岐王。此时,以宰相崔胤为代表的南衙朝官引朱温为外援,以宦官韩全诲为代表的北司阉党与李茂贞“深与相结”。朱温、李茂贞都有挟天子以令诸侯之企图,朱温意欲劫昭宗播迁洛阳,茂贞欲劫昭宗至凤翔,崔胤与昭宗合谋尽除宦官,密泄,双方斗争白热化。天复元年(901)十月,蓄谋已久的朱温率大军抵达河中(今山西永济浦州镇),上表请昭宗幸洛阳,“京师闻之大恐,豪民皆亡窜山谷”,茂贞侄子李继筠留守京师,与神策军中尉韩全诲等闻全忠将至,大惊,于是先发制人,十一月,李继筠、韩全诲等劫持昭宗逃往凤翔。12月27日昭宗到达凤翔,茂贞与韩全诲给昭宗配备了以庸俗之徒韦贻范为宰相的一套百官班子,茂贞垂帘听政,昭宗李晔实为傀儡皇帝。尾随而至的朱温直逼凤翔,包围了李茂贞和唐昭宗,朱温率军北上击退晋军后,又再围凤翔。

天复二年六月,朱温破横水(今凤翔县东)、石鼻寨(今陈仓区魏家崖)。元月,朱温分兵从南攻克凤州(今陕西凤县),占领成州(在今甘肃)、秦州(今甘肃天水)、陇州(今陕西陇县),剪除了外围,形成合围李茂贞之势。七月,李茂贞亲率主力与朱温战于虢县之北,败绩,死者万余,几次战场均失利的李茂贞只好困守凤翔,由于粮草不给,冻饿交加,造成父子相食,死者相藉。天复三年(903)正月,已无力回天的李茂贞与朱温和解,诛杀了韩全诲等宦官70余人,并交出昭宗,由朱温带入长安,彻底放弃了对中央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