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温劫迁昭宗到洛阳后,于天佑元年(904),派人弑昭宗,立李柷为帝。公元907年,朱温废哀帝灭唐,自立为帝,建国号梁,称后梁太祖,首开五代先河。茂贞蜗据凤翔,仍奉唐天复年号,志图兴复霸业,二十年仍奉唐之正朔。哀帝四年(907),茂贞与王建会兵于太原讨伐朱温,竞无成功。次年,后梁太祖开平二年(908),茂贞遣兵五万与西蜀王建和晋军会兵攻打后梁雍州(今西安),朱温大将刘知俊及佑国节度使王重师大破秦兵于幕谷,“晋、蜀兵皆引归”[4]。开平四年(910),李茂贞与李克用合兵五万攻后梁定难节度使李仁福,在后梁大兵救援下,岐、晋兵皆解去。唐灭后,李茂贞终因地蹙兵羸,元气大伤,翅翼坠落,加之几次志图兴复的战事终因各抱势利,均无成功,不敢称帝,但称岐王,以妻刘氏为皇后。“开府置官属,以妻为皇后,鸣梢羽扇视朝,出入拟天子而己”[5]。开平五年,李茂贞向蜀王王建索要巴、剑二州不果。
后梁末帝贞明六年(920年),前蜀将王宗寿等攻陇州,李茂贞率1.5万人屯千阳。后梁末帝龙德三年(923),晋王李克用子李存勖灭梁建后唐,即为唐庄宗。李茂贞自称季父,“辞礼甚倨,闻帝入洛,内不自安,遣子继曮入贡,始上表称臣。唐庄宗以其前朝耆旧,特加优礼,复封秦王”。同光二年(924),从26岁走上割据称雄之路,戎马一生的秦王李茂贞疾卒,年69岁,谥曰忠敬。从天复六年(901)至后梁龙德二年(922)的20多年间,李茂贞恭敬礼佛,对法门寺进行了旷日持久的修葺,修建阶舍庙宇46间,营造护栏墙舍400余间,塑42尊贤圣菩萨,造八面铜炉,施相轮塔心堂柱方一条,两次赐施梵夹《金刚经》10000卷。其间李茂贞“昼夜精勤,躬亲缮葺”,“不坠祗园之教,普传贝叶之文”,使“会昌法难之后”的法门寺得以恢复,助使释佛香火旺盛。
纵观岐秦政权和秦王李茂贞,翻检新、旧《五代史》、新旧《唐书》和《资治通鉴》等史料,不难看出,岐秦政权偏霸于关中西部并非偶然因素,它有关中西部物产、地势之利,也有晋、汴逐鹿中原之隙。究其根本,能在唐王朝京畿之地存续20余年,又继之在五代各朝赓续近40年,其一说明唐王朝自黄巢起义沉重打击后,已衰弱不堪,连雄据一方的藩镇力量都不及,故而对李茂贞这样的肘腋之患也无可奈何,只能望岐兴叹;其二说明晋、汴、蜀、岐争霸时互相有一定合纵连横的制约作用,其均衡态势也是维持偏霸的要因,而梁后之五代,政治角逐中心已转移至中原地区,关中已不再为天下诸藩所注目,《新五代史》本传记载,“初,茂贞破杨守亮取兴元,而分阝、宁、鄜、坊皆附之,有地二十州,岐、陇、泾、原、渭、武、秦、成、阶、凤、宁、庆、衍、鄜、坊、丹、延、梁、洋也”。
是时李茂贞甲兵雄盛,势力范围以今天关中西部为中心,囊括陕南、渭南、咸阳北部、铜川、宁夏南部、甘肃东部和四川北部广大地域,但无雄才大略的李茂贞,由于政治上的短视和军事上的准备不足,错误频仍,地盘日蹙月损,在政治上急于挟天子以令诸侯,过早暴露政治企图,在时机不成熟之际,匆忙劫持昭宗迁凤翔,更为愚蠢的是每每上疏“词语诟詈,凌辱王室,昭宗不能忍”,从而激起与以昭宗为代表的唐室朝廷的严重对立和战争,尽管屡次犯阙表面上取得胜利,但从根本上输掉了名份,结果不仅没能达到挟天子以令诸侯之目的,反而授人以柄,先后成为晋、汴攻击的对象,导致军事上惨重损失,政权垂翅,直接导致唐王室东迁洛阳,彻底失去依靠与挟持之目标,从而成为五代争雄的孤儿,向隅而悲,在寂寞的五代政治舞台上黯然退场。开平之后,只剩七州的李茂贞和从出兵讨伐兴元杨守亮时即凸现问鼎之志的岐秦政权,与朱温凤翔争战而大伤元气,终因地蹙兵羸、势力弱小而不敢称帝,但称岐王,宫室器具仅能拟于天子而已,也就是无实力僭称皇帝,仅实际过过比拟皇帝的瘾而已。
二后唐庄宗同光二年(924)四月十一日,秦王李茂贞卒于凤翔府私第,同光三年(925)十二月二十五日,迁葬于宝鸡市陈仓区先考大墓,构成一座埋葬唐末五代称霸关中西部37年的李茂贞及其夫人刘氏的陵寝——大唐秦王陵。
秦王陵位于今八百里秦川西端宝鸡市区北原上的陵原乡陵原村,距市内2.5公里,陵原属黄土高原的西部板块,发脉于吴山,形如屏风,东与蟠龙原隔金陵河川道相望,西与紫原隔长寿沟相邻,南端接宝鸡市城区,渭河自西向东穿市而过,北部绵延至千阳岭。陵原背靠陇山,脚登渭河,三面环沟,站在陵原上,颇有龙盘凤翥之势,巍巍秦岭尽收眼底,与天台山上的炎帝陵遥遥对望。这里是唐代京城长安的西大门,是扼唐末长安-宝鸡-汉中-成都政治流亡线的咽喉,也是李茂贞重兵把守的军事要地,秦岐军队以此为练兵场。由于此地厥土黄壤、田惟上上的土质条件,适宜深挖墓穴和丰殓厚葬。
据史料记载和考古发现,秦王陵在李茂贞生前业已建筑,它符合唐人预造陵寝的习惯。秦王陵陵园是以唐代帝王陵寝的墓葬形制为模式修建的,属于“同墓不同穴”的帝后合葬墓,于公元907年秋正式开工,因战事冲击,建建停停,延至920年夏日完成,封土为陵。建成后的秦王陵,规模宏伟,气势不凡,布局同唐帝王陵相近。陵园中轴线两侧相距42米,建有两个阙台。陵园正中为神道,宽10米,长112米,两侧安放34尊雕像。
神道南端为宫城南门,北端为陵台,占地4亩,封土约2000立方米。墓地植满柏树,四季常青,庄严肃穆。原建的遗址在修飞机场时曾被发现,但由于年代久远,历经战乱破坏和风雨侵蚀,陵园建筑已不复存在,只留有少量遗迹和部分石雕,高大的陵台边,被蚕食得仅存一堆黄土。清乾隆十二年(1747),凤翔府曾奉旨整修并筑墙围护。1982年,由宝鸡县人民政府立碑保护。2001年4月本着“抢救、保护、利用”的原则,进行了保护性发掘,从遗迹测算,原陵园占地200亩,此次挖掘适当缩小了原陵园的规模,重点放在了两个地宫的发掘,恢复了神道,安放了石雕,修建了仿唐式大殿、山门等建筑,围筑了护墙,绿化了陵园。埋葬秦王李茂贞冥宫的一号地宫和埋葬秦国贤德太夫人刘氏冥宫的二号地宫,既带有明显的唐陵葬制的特点,如长斜坡墓道、甬道,特别是夫人墓的墓室有数量很多的小龛,十二生肖阴刻于墓志四周,但也有新的变化,如长斜坡墓道内的天井消失,墓室内砖石混用,仿木作砖雕绘门楼技术成熟,具有明显的承前启后的特点,承前——封土为陵,傍山为陵,斜坡墓道,墓室砖石混用;启后——仿木结构砖砌端门、砖雕与壁画混用,多龛,端门+庭院+前堂+后室的多墓室结构,穹窿顶无壁画,启宋金墓葬之端。
一号地宫位于陵园东北侧,地宫由墓道、墓室、甬道三部分构成,水平总长117.2米,距地表深20米。除前室、中室用石条砌筑外,其余均为砖砌成。大殿东阙台下为墓道入口,分南北两段,南段为平行道,长14.7米,宽2.3米,拱形顶高2.9米。北段为坡道,由南向北递降,长44.6米,宽2.3米,拱形顶高3.7米。两侧均设10个耳室,间距5.6米。东西耳室分别陈列胡人马乐俑、侍乐立俑、乐伎坐俑等陶俑。坡道北端衔接门庭,东西两侧设壁龛2个,进墓道后,门庭向上和左右扩展,两侧各立一圆石柱,前室墓门为唐风双重飞檐歇山式结构。地宫为前、中双室,均为单层石砌墙和上券拱顶,室内面积为12.5平方米,宫内地坪正中安放墓志铭一合。
室内为前、中室,中室陈列各种生活用陪葬品,中室北端连接甬道,长16米,宽1.8米。廊内每边设14个耳室,甬道墙体为青砖砌筑,每边墙体各有两组浮雕,南端为“十二生肖”雕像,北端组雕为乐伎图,姿态各异。前甬道北端接后甬道,两端分设4个耳室,青砖砌墙贯穿整个甬道和拱券顶,灰膏上面绘壁画,体现唐代建筑风格。后甬道北端接地宫后室,后室呈八棱柱形,上为穹窿顶,高5.2米。后宫正北、正东、正西三面设耳室,后室八面墙壁宽1.75-2.64米,高2.8米,正北置李茂贞石雕座像,后室中心偏西安放石椁,为唐硬山式宫殿式样。石椁四周线刻侍女图、门楣窗棂,内置衬棺,置李茂贞骨骸,陪葬铜剑鞘饰件等器物。
二号地宫位于陵园西北侧,地宫为平阶深梯式双墓室结构,由斜坡墓道、端门、庭院、前甬道、前室、后甬道、后室组成,平均水平总长60米,距地表深13米,除前室、中室用石条砌筑并石拱券顶外,其余均为青砖砌成。墓道开口距当时地表1.8米,墓道自南而北斜坡向下延伸,长26米。墓道最北端即为端门,仿木结构砖砌而成,自下而上三层结构,即门柱及门洞,亭台楼阁、大殿及厢房,端门北侧即为庭院,以木材封顶。步入石门,为墓葬的前甬道,前甬道及前室为石条砌券,甬道与庭院间有重达一吨的石门封堵。甬道内搁置有长方形盝顶青石质石函1个,青石墓志1合。前室与后室之间有一条长长的过洞,是为后甬道,东西两壁上各有2个小龛,两两对称,二龛间甬道东西两壁镶砌有高浮雕象彩伎乐砖雕,每壁共有9幅,姿态优美传神。走过后甬道莲花纹方砖铺成的斜坡,即进入后室,后室由八面体的穹窿顶高室和东西北耳室及耳室内的小龛共同构成,墓室地面采用条砖铺就,墓内墙壁均用石灰粉刷,上绘朱红色壁画,大部分脱落,残余也漫渍不清。
秦王陵神道有15组34尊石雕,按照帝王生前出行的宫廷仪式次序排列,整齐划一,两两相对。神道有猪、狗、羊、牛、虎雕像和文武官员雕像。神道东侧有华表1件,八棱体,高320厘米,棱面均线刻交枝宝相花,底部为覆盆方形柱础石座。既有人臣墓的石羊、石虎、石人,也有帝王陵前的石马、华表,可见秦王陵既非人臣墓,也非帝王墓,反映了秦王李茂贞既有问鼎之志又只称能岐王、宫廷却又要拟于天子的矛盾的境地和心理,从奉唐二十年正朔不改的秦王身份而言显然具有僭越之征。秦王陵出土两合墓志铭,李茂贞墓出土墓志一合,青石质,墓志盖方形盝顶无铭文,墓志石正方形,志文行楷,实有1116字,首行题“大唐秦王谥曰忠敬墓志铭并序”,撰文“凤翔节度推官朝议大夫前守尚书礼部郎中柱国赐金鱼袋薛光序撰”,具有一定史料补证价值和书法价值。李茂贞夫人墓出土石函为长方形,盝顶盖,青灰色石材。李夫人墓志铭盖上阴刻“晋故秦国贤德夫人墓志铭”12个篆字,有文字1690字。秦王陵二号地宫出土的端门和一、二号地宫中形态各异、形象逼真的诸如鸳鸯牡丹图、驾鹤西游图、妇人启门图、两人抬轿图、八抬大轿图、胡人牵驼图、汉人牵马图和乐伎砖雕图等均具有较高的考古价值和艺术价值。
注释:
[1]刘昫:《旧唐书》卷178《郑畋传》,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4637页。
[2]薛居正:《旧五代史》卷132《世袭列传·李茂贞》,中华书局标点本,第1737页。
[3]司马光:《资治通鉴》卷260,昭宗乾宁三年,中华书局标点本,第8491页。
[4]《资治通鉴》卷266,后梁太祖开平二年,第8701页。
[5]欧阳修:《新五代史》卷40《李茂贞传》,中华书局点标本,第432页。
[作者:吴毅,宝鸡文理学院教授、科技处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