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神秘的孝庄皇后
3571600000004

第4章 出生在蒙古贵族世家(2)

三 与满洲贵族门当户对

我国东北,是满族发祥地,又是多民族聚居地区。到明代,人口较多的有汉族、满族先世女真族、蒙古族以及朝鲜族。

满族先世女真族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商代的肃慎。唐代称靺鞨,世居今黑龙江和松花江流域以及长白山麓。辽代女真逐渐强盛。1115年,以女真完颜部为核心,建立金国,并于1125年、1127年相继灭辽和北宋,统治中国北部。留在东北的女真人,到明中期,分为建州女真(包括长白山等部)、海西女真、东海女真等三部。明初至明中叶,女真族曾逐步南迁:建州女真原居牡丹江入松花江口东西两侧,后南迁至东起长白山东麓和北麓,南至鸭绿江边,西抵辽宁省抚顺,北界松花江上游,以浑河、苏子河流域为中心的广大地区;海西女真主体部分原居于以今呼兰河为中心的松花江中游地区,后逐渐南移,形成叶赫、哈达、辉发、乌拉四大部,分布在开原、铁岭边外,东北临东海女真和朝鲜,东南与建州女真接壤,西与科尔沁、郭尔罗斯蒙古部落为邻;东海女真个别也有南迁和内附的,但大多数仍留居在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和松花江下游地区。后来其中一部分被建州统一,另一部分则成为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赫哲等民族。

蒙古族是成吉思汗势力强盛时大量进入东北地区的。1368年元朝灭亡后,其在东北的主力败退,残部归降明朝,朱元璋在蒙古族较为集中的嫩江下游、洮儿河流域设立朵颜、泰宁、福余等兀良哈(意为森林居民)三卫,进行管理。“三卫”于明正统、宣德年间陆续南迁至喜峰口等长城边外及靠近锦州、北镇、铁岭、开原等地区。后逐渐被东迁的喀喇沁、内喀尔喀及科尔沁等蒙古各部融合。

蒙古与女真相邻而居,交往频繁,关系密切。明朝初年,就有一部分蒙古人进入并附属于女真部落而居。女真人也有因生活困苦,到蒙古人家中充当庸工的。清太祖努尔哈赤本人,就曾在蒙古部劳作。至于彼此通婚,更是常事。海西女真四部中,至少叶赫、乌拉、哈达等三部,都是与蒙古相互融合、通婚而形成的女真部落。他们的始祖明文记载自己是“蒙古人”或“蒙古苗裔”。建州大首领李满住的三个妻子中,蒙古妇女居其二。

建州女真与科尔沁部首领之间的联姻,从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559—1626年)时起逐渐频繁。它对满蒙联盟起了积极作用,并留下深远的政治影响。

爱新觉罗是建州女真一个新兴的姓氏,居住在今辽宁省新宾县一带。努尔哈赤是建州女真一位有韬略、有能力的杰出人物,在女真社会必须走向统一的时代呼唤中脱颖而出,统一各部女真,使新兴的满族发展为当时中国社会的重要政治力量。努尔哈赤先世受明朝册封,六世祖猛哥帖木儿为建州左卫右都督(正一品),祖父觉常刚,曾任建州左卫都指挥使,后晋升建州左卫都督,父塔克世,为建州左卫指挥。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二月,明兵围剿反明的建州女真古勒(今辽宁省新宾县上夹河乡古楼村)寨主阿台时,觉常刚、塔克世父子被明兵误杀。明朝进行抚恤,任命塔克世的长子、时年24岁的努尔哈赤为建州左卫都指挥使,继承其父遗地及父祖事业。努尔哈赤誓死报仇雪恨,但深知尚无力与明军抗衡,便采取韬晦之计,表面顺从明朝。同时,迂回而动,于同年五月,用父祖13副遗甲起兵,以征讨仇敌图伦城主尼堪外兰为名,开始了统一建州女真的大业。

他从万历十一至十六年(1583—1588年),联合不满尼堪外兰的势力,击斩尼堪外兰,先后统一建州女真苏克素护等部。万历十五年(1587年)筑费阿拉城(今辽宁新宾永陵镇二道河子村东南的山坡上),定国政,立法制,并组建以私家武装为核心的常备军。不久,称淑勒贝勒,汉译聪睿王。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九月,海西女真叶赫部贝勒因仇视努尔哈赤统一建州女真的事业,纠合海西女真的哈达、乌拉、辉发三部,还有长白山的朱舍里、讷殷二部,蒙古的科尔沁、锡伯、卦尔察三部,共九部联军三万人,分三路向建州女真奔袭而来。努尔哈赤总兵力万人左右,仅及联军的三分之一,但组织严密、指挥得力,部下拼死效命,并利用古勒山(今辽宁省新宾县上夹河乡胜利村)有利地形,布阵应战,一举大败九部联军,阵斩叶赫贝勒布斋,生擒乌拉贝勒布占泰,毙敌4000人,得战马3000匹、盔甲1000副。并乘胜收复长白山的朱舍里部、讷殷部和鸭绿部。努尔哈赤威名大振。之后,相继灭海西的哈达、辉发、乌拉三部,并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灭海西女真叶赫部。与此同时,多次出兵,征服黑龙江下游及沿海的东海女真,基本完成女真各部的统一。此前,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今辽宁省新宾)称抚育列国英明汗,建大金国(史称后金),改元天命。

常言道:不打不成交。科尔沁部参加九部联军的有布木布泰的亲祖父莽古斯贝勒及两位叔伯祖父翁阿岱贝勒和明安贝勒。此次战败,使一向以勇武著称的科尔沁,初步体验到新兴满洲铁骑的厉害。努尔哈赤本着“远交近攻”的策略,趁科尔沁兵败逃回,心有余悸之机,从所俘的科尔沁人中选出20人,令其披锦衣,骑战马,回科尔沁部,宣扬建州国淑勒贝勒(聪睿王)的威德。此举得到科尔沁贝勒的好感。翌年(1594年)明安遣使与努尔哈赤通好,献战马百匹、骆驼10峰。从此,两部信使往来不绝。

万历四十年(1612年),也就是布木布泰出生前一年的春天,努尔哈赤因听说科尔沁贝勒明安的女儿博尔济吉特氏美貌出众,便遣使说媒。明安贝勒受宠若惊,立即解除了女儿的既订婚约,于同年四月亲自送女儿博尔济吉特氏去建州女真,给努尔哈赤为妃。明安贝勒是科尔沁博尔济吉特家族第一个与建州联姻者,起了带头作用。

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六月,即布木布泰出生第二年,她的祖父莽古斯贝勒,亲自送16岁的女儿哲哲,即布木布泰的亲姑姑,与努尔哈赤第八子皇太极贝勒成亲。

皇太极与哲哲结婚之前,已有原配福晋乌拉纳喇氏,并生有长子豪格,时已六岁。但哲哲被视为科尔沁蒙古的使者,地位高于原配乌拉纳喇氏,进门便当上大福晋(正福晋)。皇太极登上汗位后,哲哲被封为中宫大福晋,主持后宫,掌握大权。后来涉及布木布泰和她的儿子福临命运的大事,都得益于哲哲的大力支持和襄助。

哲哲与皇太极成亲刚过半年,即万历四十三年(1515年)正月,科尔沁部贝勒孔果尔(布木布泰的叔祖父),又亲自送女儿嫁给努尔哈赤为妻。

当时,科尔沁部正受到漠南蒙古(即内蒙古)最强大的察哈尔部的威胁,为了寻求援助,所以积极与后金联姻,并遣使进贡。努尔哈赤隆重接待,回赐厚礼,将侄孙女嫁给布木布泰的伯父、科尔沁部长奥巴,并与之盟誓,共同抗击察哈尔部的进攻。

爱新觉罗氏也是满族的“黄金家族”,与蒙古族博尔济吉特氏可谓旗鼓相当,门当户对。也可以说,布木布泰与皇太极的婚姻有先天的缘分和后天的造化。

【注释】

[1]留金锁:《科尔沁部及其东迁小议》,载《黑龙江民族丛刊》1988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