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皇太极与布木布泰的婚姻——天赐良缘
努尔哈赤共有后妃16人,生子女24人,其中,子16人。早在哲哲嫁到爱新觉罗家之前14年,即1600年前后,努尔哈赤曾分拨属民给诸子,初建四固山——旗。由努尔哈赤和他的弟弟舒尔哈齐以及元妃佟佳氏所生长子褚英、次子代善,分别专主黄、蓝、白、红四固山。第三个大福晋叶赫那拉氏孟古姐姐所生第八子皇太极刚刚八九岁,因年龄小,所得敕书、国人及牲畜都很少。但皇太极仪表堂堂,威严庄重,才思敏捷,深得汗父钟爱。自七岁以后便被汗父“委以一切家事”,掌管包衣牛录,主持家政。
哲哲嫁到建州的前两年,即万历四十年(1612年)春,努尔哈赤命褚英代他执掌国政。这时,皇太极已经20岁,风华正茂,雄心勃勃。他不甘心居于低微地位,受褚英的压制,便联合五哥莽古尔泰,一再要求重新分拨国人、敕书和财物。褚英是一个极端专权贪利的人,闻言当即大发雷霆,不仅拒绝诸弟的要求,还强迫诸弟及五大臣对星空盟誓。而且宣称:“凡与我不友善的弟弟们,以及对我不好的大臣们,待我坐了汗位之后,均将之处死。”努尔哈赤认为褚英独断专行,胁迫诸弟及众大臣,完全违背本民族原有的共同议政及均分财物的传统,乃于万历四十年(1612年)九月首次征乌拉之前,撤销他的执政之职;当众申明:过去多赐给兄长国人、牧群、银两、敕书,恰恰是为了将来再重新分拨给诸弟。同年秋及翌年春两次征乌拉战役都不让褚英参加。褚英对父汗的决定采取仇恨和对抗态度。努尔哈赤见长子褚英拒不认错,且用心歹毒,便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三月二十六日,将他囚禁于高墙之内,到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经过三年的等待和深思熟虑,考虑到顽固不化长子的存在会败坏国家,不利于诸子及大臣们发挥作用,特别是即将扩编八旗,褚英是这一新制度发展、完善的死对头,于是,于八月二十二日忍痛将其处死。
从褚英被囚禁开始,褚英专主的白固山即由皇太极代管。褚英属下的250名甲兵,也归皇太极统辖。到1615年九十月间,也就是褚英死后不久,努尔哈赤将原有的四固山扩编为八固山,即八旗。当时,八旗各有方位,努尔哈赤专主两黄旗,并列北方;代善专主两红旗,并列南方;皇太极专主正白旗,在西之南;褚英的长子杜度专主镶白旗,在西之北;舒尔哈齐之子阿敏专主镶蓝旗,在东之南;莽古尔泰专主正蓝旗,在东之北。皇太极虽然仅仅被任命为正白旗旗主,但因原来白固山的250名甲兵仍归他掌握,所以在战斗中,杜度担任旗主的镶白旗也由他统一指挥。扩建八旗的第二年,即天命元年正月,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称汗、建立后金政权时,封这些主旗的子侄为和硕贝勒。和硕,是满文,角的意思。和硕贝勒,即专主一个方面军的贝勒。以年龄为序,次子代善为大贝勒,侄阿敏为二贝勒,五子莽古尔泰为三贝勒,八子皇太极为四贝勒。
初建四固山及扩建八固山,对满族的兴起至关重要。它是满族创造的全新的社会制度和军政合一的社会组织。用固山——旗,将“国人”统一编组,旗之下有甲喇与牛录两级建制。每固山设五甲喇,每甲喇设五牛录,八固山共有200牛录。以牛录代替原有的屯寨,原有屯长、寨主等中小奴隶主,抗拒者消灭,归降者授为牛录额真等官职,成为后金政权下属官员。这本身就是女真从奴隶制进入封建制的巨大社会变革。而且,从军事上说,按旗色定方位,行军作战,井然有序,将原来极为分散的女真人有效地组织起来,能极大地提高战斗力。努尔哈赤自起兵后,从小到大,由弱变强,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其奥妙就在这里。
1616年建立独立的后金政权,标志这个新兴的民族,已具备与明朝公开抗衡的实力,即将公开举起反明大旗。天命三年(1618年)四月,努尔哈赤以“七大恨”誓师抗明,攻取抚顺、东州、马根单等城。翌年三月,又大败明朝四路围剿之师十余万众,获萨尔浒(今抚顺东,大伙房水库一带)大捷。在这些惊心动魄的重大战役中,皇太极贝勒总是奉命亲率两白旗兵英勇出击,屡立战功。
大贝勒代善,在现有皇子中,年龄居长,且军功卓著。因而褚英被杀后,努尔哈赤便指定代善为汗位继承人,有时命其代表汗父主持政务及指挥作战。后因被指控与大妃关系暧昧,以及听信后妻谗言,而虐待前妻所生的次子硕托,并一再请示汗父,要杀死这个亲生儿子。以致引起汗父勃然大怒,于天命五年(1620年)被革除汗位继承人及大贝勒的爵位,并被夺去部众,贬为庶民。代善知错必改,向汗父请罪,得到宽宥,归还部众,并恢复大贝勒爵位,但不再是汗位继承人。翌年(1621年)二月,攻占辽沈前,曾实行四大贝勒按月分值制度,即国中一切机务,都令值月的大贝勒掌理,对汗负责。
从此,年仅29岁的皇太极,不仅有专主一旗、实际指挥两旗的实力,更重要的是已跻身于后金政权的最高领导阶层,成为后金最高统治集团的核心成员。英明汗努尔哈赤是八旗的共主、后金最高领导者。四大和硕贝勒辅佐英明汗执掌国政,构成八旗的最高决策集团和统治核心。而且,代善受挫,阿敏非汗亲子,莽古尔泰因生母得罪汗被赐死,遇事不敢争,皇太极最有希望成为未来汗位继承人。
皇太极荣升,哲哲作为和硕贝勒福晋,地位也随之提高。当时旗主对属下的隶属关系极强,旗主的福晋也被下属奉为女主子。外出游玩,都有包衣牛录下人左右相随,前呼后拥。但哲哲的处境有喜也有忧。哲哲与皇太极结婚已经七八年,虽然两人亲密无间,但始终未能生育,不能不成为哲哲的一块心病。后金实行的是封建领主承袭制,如果哲哲不能生子,其正福晋的地位将很难长期保持;将来皇太极归天之日,其旗主及大贝勒爵位或许还要包括汗位,必将由原妻所生之子豪格继承。届时,寄人篱下,悲惨命运可想而知。不仅哲哲,她的娘家科尔沁部的亲人为了本部的利益,也会极关心皇太极的继承人问题。哲哲既然不生,必然考虑皇太极续娶之事,如果续娶人选出自博尔济吉特家族,可让皇太极的后代有博尔济吉特氏的血统;自家姐妹、姑侄共事同一夫君,矛盾总会少些。刚刚10岁的布木布泰,身体健壮,发育良好,体态丰满,一副子孙娘娘的“福相”;年龄小,好调教,容易安于侧室地位,尊重姑母大福晋;而且容貌俊美,皇太极一定喜爱。所以哲哲和科尔沁部娘家人,积极促成布木布泰与皇太极成婚是情理中事。
后金对明朝及蒙古察哈尔部的斗争连续取得巨大胜利,科尔沁与后金关系进一步发展,成为布木布泰与皇太极成婚的天赐良机。
早在后金建立之前,明朝就对后金的壮大、蒙古部落倾向后金一事十分关注,极力拉拢蒙古察哈尔林丹汗(1592—1634年),共同扼制新兴的后金国。林丹汗欲借与明朝关系缓和之机,统一蒙古各部,重建统一的蒙古政权。但他对蒙古各部实行武力征服和残暴统治,导致蒙古各部不但不支持他的所谓统一,而且更向往后金。努尔哈赤于天命六年(1621年)二月,取沈阳、克辽阳,击败十余万之众的明兵,翌年正月下广宁,再败明兵十余万。之后立即迁都辽阳。此后,蒙古各部又有陆续投向后金者。天命六年十一月,内喀尔喀部台吉古尔布什及莽果尔兄弟二人,率部民645户来归。天命七年(1622年)二月十六日,蒙古科尔沁的兀鲁特部贝勒明安等以及内喀尔喀部贝勒石尔胡那克等17贝勒,率所属3000余户及万头牲畜来归。此举标志他们与察哈尔林丹汗原来的隶属关系彻底破裂。努尔哈赤热情接待,妥善安置。天命八年(1623年)四月,后金出兵征讨继续追随察哈尔林丹汗的内喀尔喀扎鲁特部,斩贝勒昂安父子,为仍居驻原地的科尔沁部解除威胁,之后与其缔结盟约。
这是满蒙联合关系的新发展,伴随而来的,是一桩接一桩的联姻。努尔哈赤以第八女聪古图和硕公主下嫁蒙古内喀尔喀古尔布什,并封他为额驸。另以族弟济白里之女嫁给莽果尔。努尔哈赤第十二子阿济格,娶科尔沁部孔果尔贝勒之女为妻。还商定于天命九年(1624年)第十四子多尔衮娶科尔沁部台吉桑阿尔寨的女儿为妻,以及翌年二月第八子皇太极娶科尔沁部宰桑贝勒的女儿布木布泰为妻这两件大事。努尔哈赤先派特使到科尔沁部,向部长奥巴贝勒及女方家长求婚,征得对方同意之后,又派使者送去弓箭、鞍马、甲胄等订婚礼物,并通过萨满教的萨满,选定完婚吉日。
二 十三岁出嫁做新娘
天命十年(1625年)二月,后金国的四贝勒皇太极,与蒙古科尔沁部宰桑贝勒之女布木布泰,在双方事先商定的日期,按照满族先世女真族原始社会末期父家长制的古朴习俗完婚。
为表示防止出嫁姑娘被抢,送亲队伍由布木布泰长兄乌克善亲自率领。几十名送亲者都身穿鲜艳的蒙古族服装,骑着肥壮的骏马,簇拥着新娘乘坐的、用彩缎装饰的彩车,浩浩荡荡顺着大路向南进发。
与此同时,满洲四贝勒皇太极奉汗父之命,率16名护军及其他执事人员组成的迎亲队伍从辽阳新城——东京城出发,北行迎接。此举也有保护新娘、防其被抢之意。双方相会于沈阳北冈,以礼相见之后,皇太极设宴为大舅哥一行接风洗尘。
皇太极时年34岁,正当中年,身材魁梧,英俊潇洒。布木布泰年仅13岁,在今天看来,当然不够法定结婚年龄。但当时,北方女真、蒙古等少数民族有早婚的习俗,有的年及10岁即嫁。努尔哈赤最后一位大妃乌拉纳喇氏阿巴亥,12岁做新娘。后来皇太极即位称汗后,改革早婚习俗,也只是规定女孩12岁以前不许出嫁。布木布泰身材高挑、健美,又经蓄发,梳成当时风行的满族妇女两把头,脚穿鞋底嵌有三寸多厚四方木块的马蹄底鞋,更显得亭亭玉立,看上去像个大姑娘。
当晚,科尔沁送亲队伍,在迎亲者事先准备好的下榻处歇宿,称为“打下处”。次日晨出发时,新娘布木布泰改乘迎亲喜车,由亲兄乌克善抱上喜车,俗称行“插车礼”。插车,表示女方已亲手把姑娘安全送交男家。然后,在迎亲者的引导与陪同下,继续南行。即将到达辽阳东京新城时,后金英明汗努尔哈赤亲率诸贝勒及诸福晋等出迎10里,旌旗招展,鼓乐齐鸣,盛况空前,表明英明汗对这次联姻的高度重视。乌克善、布木布泰、皇太极分别拜见英明汗及其大福晋阿巴亥,并与诸王及他们的福晋以礼相见。从四贝勒皇太极的妻妾论,哲哲和布木布泰是平辈,但哲哲是布木布泰的亲姑姑,所以乌克善、布木布泰对哲哲行晚辈见长辈之礼。礼毕,后金汗设大宴表示欢迎和庆贺。当晚,英明汗、诸贝勒及诸福晋返回城内。女方将嫁妆送到四贝勒府中,由儿女双全的长辈人摆放在新房内。新娘及娘家客人仍由迎亲人员陪同,在城外安歇,准备明晨进城举行婚礼。
翌日晨,四贝勒皇太极率四贝勒府总管大臣及包衣牛录官员20名、护军40名,并彩车及执事人等,至城外迎娶新娘和送亲的乌克善台吉等蒙古贵宾。
婚礼在四贝勒府举行,古朴简单,不像后世那样烦琐,但却隆重热闹。新娘彩车停在大门口,新郎持弓矢向车下三射,叫做“驱煞神”,包含击退追兵的意思。新娘由女官搀扶下车走进大门后,在新郎陪同下,先进大院内临时搭起的帐篷中静坐,是谓“坐帐”。这是对祖先帐居生活的追怀。满族先世女真人,曾以帐篷为屋居住。儿子长大必须从父母的帐篷搬出,迁入自己新搭起的帐篷里。新婚夫妇坐帐,表示他俩新的个体家庭生活的开始。
坐帐完毕,皇太极和布木布泰在执事女官陪同下进入洞房。合卺吉时到,行合卺礼,请儿女双全的大臣妻子斟满两杯酒,皇太极和布木布泰各饮一口,然后互换酒杯,再各饮一口,为合卺礼成。合卺礼不是女真人原有的风俗,是从汉族古老风俗中借鉴而来的,又稍作修改。汉族合卺礼有夫妻交拜一项,满族则无。
为庆贺合卺礼成,当即设宴招待娘家贵宾及前来贺喜、帮忙的官员和亲友。设宴地点在院中新搭设的、“坐帐”用的帐篷之内。因为皇太极在贝勒府院内搭的帐篷比较大,里边张灯结彩,除用来“坐帐”之外,还可以摆设宴席,招待亲友。这是皇太极对坐帐习俗的改进,使大家共同追怀祖先的帐居生活。从此,搭设帐篷招待亲友的做法,在清入关之后长期沿袭。历朝皇子结婚,都在皇子所居宫室附近,张幕结彩设宴,招待女方父母、亲族及二品以上大臣、命妇等人。
次日晨,新娘布木布泰随同丈夫皇太极叩拜天地及祖宗牌位,然后在包衣管领夫妻的陪同下,到汗宫大政殿(俗称大衙门、八角殿),向汗父及大福晋阿巴亥行朝见礼,并拜见齐集殿内的族中尊长及各位兄嫂。与诸弟卑幼,也分别以礼相见。这在民间叫“分大小”。也就是说,从这一天起,新娘开始确立了在大家庭中的地位。汗父非常高兴,当即在大殿之内,设宴并演出戏曲、歌舞,以示庆贺。
婚礼圆满告成,科尔沁台吉乌克善等向英明汗辞行。努尔哈赤为感谢他们前来送亲,特加优待,赐以人口、金银、蟒缎、布帛、盔甲、银器等物,并派人送行,乌克善等顺利返回科尔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