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新闻传播伦理与法规教程
3582200000028

第28章 新闻传播伦理内容及实现(6)

在报道中有时记者面对的选题,有非黑即白、非对即错、是非分明的,也有许多非常复杂、难以判断的。加上各方一般都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出示有利于自己的证据,陈述有利于自己的理由,初听起来,都挺在理。如《新闻纵横》记者毛舟接到河南漯河电厂职工的一封信,说是当地政府把一个亿元电厂白白送给了私人老板。记者的第一反应就是:这不是国有资产流失是什么?出发,批它去!到了地方一了解,这事特复杂。政府觉得送得合理,漯河电厂虽然效益不差,但按国家规定,要么进行热电改造,要么跟其他企业合并,否则必须关停,电厂自己没有改造能力,送出去就可避免关停的命运。而职工觉得自己是企业主人,政府凭什么没经过自己把企业白白送人?职工觉得凭借电厂自己的力量可以生存下去,而现在自己的工作朝不保夕,私人老板却叫他们自己唱《国际歌》自己救自己,他们觉得自己成了政府和私营老板交易的牺牲品。民营企业家认为,当初到这里投资,凭的是对政府的信任和具有法律效力的协议,如果政府失信、法律成为一纸空文,人们还能相信什么?最后记者经过调查分析,在报道《一个亿元电厂命运的典型意义》中提出,尽管三方立场全有依据,政府在转变职能的过程中,作为矛盾的集中体,出错、受累也许是必须要付的成本,但对弱者不能不管。这时候,需要记者有很高的判断力、分析力。判断各方都说了什么,谁说的是真话,谁说的是假话,谁说的真中有假、假中有真;分析各方为什么这样说,他的动机是什么;最后对问题的实质作出判断,自己报道的基点和基调也随之确立。

立志

记者通过学习,知道应该如何做才能成为一个合乎职业道德的人,他便会进而树立做一个合乎道德的人的愿望,这就是立志。志是愿望,立是树立,立志是树立愿望,是树立做一个合乎职业道德的职业人的愿望的道德修养方法。

愿望是行为的动力和开端。一个人只有想做一个合乎道德的人,才会自觉地做出合乎道德的行为,从而形成品德。所以,立志是品德形成和修养的开端和动力。

立志是学习的结果。一个人时常反思社会生活、阅读伦理书籍,便会逐渐懂得:人生在世,确实必须遵守道德,便会逐渐懂得其“最大利益在于成为有德行的人”。

李大钊的名言“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曾是无数有志青年树立的投身新闻事业的理想。青年马克思在中学毕业考试时,写了《青年选择职业的考虑》一文,其中写道:“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服务的职业,我们就不会为任何沉重负担所压倒,因为这是为全人类作出的牺牲;那时我们得到的将不是可怜的、有限的和自私自利的欢乐,我们的幸福将属于亿万人,我们的事业虽然并不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发挥作用……”马克思写的这段话虽然不是针对新闻工作这一职业的,但表明了他崇高的职业志向。

再如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报人邵飘萍素有“新闻救国”之志。为了新闻的真实与公正,他秉笔直书,抨击丑恶,最后献出自己的生命。他用鲜血写下了中国新闻史上荡气回肠的一章。1916年,上海《申报》社长史量才聘请邵飘萍为驻京特派记者,使他成为中国新闻史上第一位有“特派”称号的记者。两年后,他自创《京报》,在创刊词《本报因何而出世乎》中,明确提出了这样的办报宗旨:“必使政府听命于正当民意之前,是即本报之所作为也。”邵飘萍返京复办《京报》,并任教于北京大学、北京政法大学,又与蔡元培一起创办了“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并举办讲习会,第一期学习的就有毛泽东、罗章龙等。毛泽东对美国记者斯诺说:特别是邵飘萍,对我帮助很大。他是新闻学会的讲师,是一个自由主义者,一个具有热烈理想和优秀品质的人。

躬行

躬行即实习道德、实行道德,是按照伦理规范做事、从事符合伦理规范的实际活动的道德修养方法。一个人通过立志,有了做一名有理想有道德的职业人的愿望,他便会从事符合伦理规范的实际活动,实现他的愿望。这就是躬行。

如前所述,品德是一个人长期遵守或违背道德的行为所形成和表现出来的心理自我。立志不过是品德形成的开端,学习不过是品德形成的指导。只有通过躬行,品德才能形成。躬行是品德形成的惟一途径、过程,只有躬行,进行符合伦理规范的实际行动,一个人才可能形成高尚品德,才可能成为一个合乎道德的人。此外,人类的一切行为技能都只有通过躬行实践,才能真正掌握。正如亚里士多德说:“我们由于实行公正而变为公正的人,由于实行节制和勇敢,而变为节制、勇敢的人。”

记者要通过采访写作,以实现自己的道德目标。如对记者来说,只有深入现场,才能抓到第一手材料,才能在第一时间发回报道。时效性永远是新闻的第一生命。特别是在传播手段高度发达的今天,媒体对新闻时效性的争夺已经到了白热化的程度。即便是面对电子传媒的快捷直观,要想形成“第二落点”的后发优势,在深度上取胜,也必须是第一时间的深度、第一时间的观点、第一时间的事件真相。正由于此,美国记者为了抢夺电话抢先报道肯尼迪总统遇刺,才不惜打破了头;正为了能在第一时间现场报道伊拉克战争实况,才有那么多记者前仆后继冲在战争的最前线,不惜以牺牲自己的生命为代价。

只有深入现场采访,才能深入挖掘事实真相及事件背后的深刻意义,形成高人一筹的见地,找到让人茅塞顿开的解决办法。为什么大兴安岭火灾过程中记者云集,但《中国青年报》记者却能写出《红色的警告》、《黑色的咏叹》、《绿色的悲哀》三篇开中国新闻界深度报道先河的佳作?就是因为四位记者在面临人身攻击的情况下,深入林区和火灾现场连续数日深入采访,从司空见惯的失火、救火报道模式背后,看到了“火与社会”、“火与人”、“火与自然”的深层次关系,揭示了火光映照下的官僚主义嘴脸、人类认识自己和认识自然的艰难。为什么新华社等媒体记者能把“南丹矿难”这一举国震惊的特大事故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就是因为记者冲破了重重阻力,冒着生命危险深入现场,了解到了事故真相。这样振聋发聩的丰富素材,这种关注问题的深邃目光,是任何现成资料所无法提供的。

只有深入现场采访,才能捕捉到意想不到的感人细节。没有现场感,就没有感染力、穿透力和震撼力。美联社特写新闻部主任德希瓦尔认为,报道不能再现关键地点的场景,就好像没有场景就没法拍电影一样。不要直接告诉读者发生了什么,要用你的描写让读者产生亲眼看到的感觉,用你的每一种感觉将你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触摸到的全都描写出来,这样才能更好地让读者感受这个世界。而要做到这一点,惟一的办法就是深入现场。在美国报界,记者深入现场的功夫到了无所不用其极的程度,如2003年获普利策新闻奖的《恩克里的旅程》的特稿。《洛杉矶时报》女记者纳扎里奥历时5个月,沿着偷渡客的路线穿越了洪都拉斯、危地马拉全境和墨西哥的13个省,趴在火车顶上和偷渡客一起躲避沿途的检查站、警察和专门袭击偷渡客的匪帮,终于掌握了第一手鲜活素材。三万多字的报道,充满了鲜活细节,读来既惊心动魄又扣人心弦。

再如1996年12月,新华社发了一则《15亿件衬衫谁来穿》的新闻统稿,各大媒体纷纷刊播。当时《文汇报》的记者万润龙算了一笔账:如果中国有15亿件衬衫积压,那么,全国的所有生产衬衫的厂家即使全部停产五年,中国人也不会没衬衫穿。于是,他开始打电话到“雅戈尔”等衬衫生产厂家,求证这“15亿件衬衫”之说的准确性。在得到这“15亿”的数字可能有假的初步答案之后,他又向中国服装协会、中国衬衫专业协会等权威部门的负责人求证,最终证实那“15亿件衬衫”之说纯属虚构,并已给中国的衬衫业带来了灭顶之灾。因为此稿发表后,国外衬衫经销商竞相压价,认为中国衬衫既然严重积压,除了降价销售别无出路。1997年1月10日,他采写的《“15亿件衬衫积压”竟是空穴来风》一稿在《文汇报》一版显著位置刊出。稿件以权威部门提供的事实和数据,驳斥了“15亿件衬衫积压”之说:衬衫业是中国服装业中发展最健康的行业,已经形成优质品牌,并逐步代替了洋品牌。全国仅有2亿件左右的季节性积压,而非15亿件。此稿刊出后,各地媒体纷纷转载,“15亿件衬衫积压”的报道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也因此逐渐得以消除。中国衬衫协会负责人表示,《文汇报》的这则报道救了中国的衬衫业。

稍有失误,记者个人的声誉和报社的声誉都将受到影响,“但是,我坚信一条,只要采访工作做得细,所举证据具有权威性,采写的新闻有理有据,就不会有后顾之忧。何况逆向思维的对象是‘事’而不是作者,是对新闻事实的是非之争,而非对作者的人格攻击,是为了对新闻事业负责。”

躬行有两种形式。一是在不但自己知道,而且他人也知道的情况下,即自己与他人共处、有人监督的情况下,按照伦理规范做事;一是在他人不知而自己独知的情况下,即在自己独处、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仍旧按照伦理规范行事。后者便叫做慎独,是在个人独处的情况下仍旧按照伦理规范做事的修养方法。如一个道德品质优良的记者不会因为在其他人不知道的情况下收受好处。

偶尔的、时有时无的、时断时续的躬行和慎独,所形成和表现的是偶尔的、多变的心理,只有恒久的、经常的、习惯的躬行、慎独,所形成和表现的才是稳固的心理。品德是稳定的心理特征,所以偶尔的躬行、慎独还不能形成品德,只有经常的、长期的、一系列的从而成为习惯的躬行、慎独,才能形成品德。

自省

通过学习、立志、躬行,一个人虽可能实际成为合乎道德的人,却不可能知道自己实际上是不是一个合乎道德的人。这样,他的修养便没有依据,便是无的放矢。修养必须依据于自己的品德实际,必须依据于自省。自省即内省、反省,是一个人对自己的品行是否合乎道德的自我检查的道德修养方法,也就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行为及其所表现的品德是否合乎道德的自我检查,也就是个人对自己的行为动机与行为效果及其所表现的道德认识、道德感情、道德意志的道德价值之自我检查。所以,自省即自己与自己打官司:原告是自己所理解的社会伦理规范,被告是自己的品行即自己的行为动机与行为效果及其所表现的道德认识、道德感情、道德意志,法官是自己的良心。这样,自省便可以使自己知道自己的道德认识、道德感情、道德意志之实际情况,知道自己实际上是不是合乎道德的人,知道自己有哪些不道德的恶的品行。于是,修养便有了依据,便可有的放矢地去恶从善、改过迁善,从而自觉地实际成为一个合乎道德的人。所谓培养德性,做到“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

所以,自省是品德形成和修养的依据,是涉及道德认识、道德感情、道德意志的综合修养方法。不过,一个人的自省与躬行一样,既可能心血来潮、偶尔为之,也可能经常进行、持之以恒。能够形成品德的是后者而非前者。所以,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王阳明也说:“省查克治之功则无时而可间。”

纵观道德修养方法:学习——立志——躬行——自省,如此循环往复,成为习惯,美德遂成。

思考题:

1、记者对新闻工作道德内容的认识包括哪些?

2、社会主义新闻工作者品德的基本要素是什么?简要叙述其内容。

3、社会主义新闻传播伦理的实事求是品德要求的内容有哪些?

4、新闻工作者的道德情感与品德有何关系?

5、何谓新闻传播伦理意志?

6、新闻传播伦理认识、情感、意志间的相互关系如何,并举例说明之。

7、影响新闻传播伦理品德的外部因素有哪些,简要说明。

8、为什么强调“学习”是新闻工作者重要的道德修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