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中国电影民俗学导论
3583800000047

第47章 方言文化与电影(8)

挂甲台村民藏匿俘虏、以俘虏换粮的出发点是生存,董汉臣学日本话当汉奸的初衷也是生存;那个曾经“百步穿杨”的四表姐夫讹人豆子图的是生存,在城门口唱大鼓书溜须拍马的流浪艺人为的也是生存。在一种人们普遍没有安全感的特殊环境中,生存的本能超过了一切诸如:信仰、理智、道义等精神理念……此外,就是仅存的些许人性(复杂而矛盾)。

如果说主流抗战电影是用普通话演绎了种种官方传奇,那么本片就是以方言刻画了想要苟且偷生而不能的民间惨剧。后者因对方言的使用,而具有了民间的、个体的、野史的氛围,也因此更贴近于被掩埋在历史云烟和主旋律遮蔽下的某些更加深沉、真实的灵魂……

结语

方言不是文字、图画,可以印刷在纸张上给人传阅观看,方言也不同于戏剧、歌曲,可以录制在磁碟上任人随意播放。方言的生命力曾经只存在于民众、乡野之中,其传播只寓于人们你来我往的听、说之间。而电影的出现,却为方言文本的记录与传承充当了媒介,作为一种声画结合的艺术,电影将方言独特的地域魅力展现了出来,方言也为电影带来了一缕清新的空气。将方言运用于电影之中,除增添了影片的真实感、地域感外,还可以起到塑造人物形象、营造影片喜剧感等许多作用。

《秋菊打官司》、《没事偷着乐》、《小武》、《疯狂的石头》等影片在票房或艺术上的成功,已经充分说明了观众对方言电影的认可与赞赏。近年来,方言电影呈持续增长趋势,方言在喜剧片中的运用更是日益广泛、娴熟,那些夸张的方言语调与词汇总是能在逗乐观众时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为制片方赢取不俗的票房,以至于很多人认为,方言电影会成为“挽救”国产电影的一剂良药。对此,我们在肯定方言电影成绩的同时,还是要秉承实事求是的态度。事实上,方言电影在国产电影中仍属少数,观众对方言电影的喜爱也多是基于对异地文化的猎奇,方言之于电影无异于一味独具风格的作料,如果恰到好处当然妙不可言;但是如果随手滥用,势必会弄巧成拙。因此,电影创作可以重视方言,但决不能仰仗方言。说到底,方言只是电影的部分皮毛,它当然可以为电影增光添彩,但是一部影片要想真正打动人心,还是要看它具备怎样的灵魂、骨骼与血肉。

本章主要参考资料:

1.刘晓南著:《汉语历史方言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2.王福堂著:《汉语方言论集》,商务印书馆2010年版。

3.敬文东著:《被委以重任的方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4.曹晔晖、张岳著:《中国方言土话地图》,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8年版。

5.丁邦新主编:《历史层次与方言研究》,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6.王光、王薇编著:《老北京·方言土语》,北京燕山出版社2008年版。

7.吴子慧著:《吴越文化视野中的绍兴方言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8.邓晓华、王士元著:《中国的语言及方言的分类》,中华书局2009年版。

9.来自“百度百科”、“中国方言网”等网站上的部分资料。

[1]出自唐代诗人贺知章《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2]张晨凤:《东北方言中平仄音不分现象的调查分析》,载《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

[3]出自《周礼·秋官·大行人》,《周礼》系西周时期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周公旦所著,内容涉及天文历法、地理民俗、邦国建制、农商医卜等各方面,是珍贵的上古文化宝库。

[4]战国时期客居秦国的政客李斯的作品,文章围绕秦“大一统”的目标,正反论证,强调了客卿强国的重要性。

[5]战国时期秦国丞相吕不韦主编的一部古代百科全书式的巨著,内容驳杂,有儒、道、墨、法等各家思想,是中国文化瑰宝。

[6]何锡章、王中:《方言与中国现代文学初论》,《文学评论》2006年第1期。

[7]老舍于1937年抗战前夕创作的著名中篇小说,描写了一个旧时代巡警的坎坷人生,笔触诙谐幽默,具有浓郁的“京味”。

[8]“走西口”是我国近代史上最著名的三次人口迁徙之一,从明朝中期至民国初年四百余年的时间里,无数山西人背井离乡,打通了中原腹地和蒙古草原的经济、文化通道,带动了北部地区的繁荣发展。

[9]游汝杰:《方言兴衰存废的社会语言学观》,载《语言文字周报》2005年5月25日。

[10]同上。

[11]参见石汝杰:《浅议方言和地域文化》,载《语言文字周报》2005年6月1日。

[12]贾梦雨、徐晨卉:《方言文化焦虑背后的人文沉思》,载《新华日报》2009年2月26日。

[13]参见李如龙:《关于方言与地域文化的研究》,载《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

[14]南北文化线:通州县东-南通市东-长江-靖江市北-长江-镇江市东-丹阳县西-金坛县西-溧阳县西-溧水县南-高淳县北-广德县-郎溪县-宣城市-芜湖县北-繁昌县-南陵县东-铜陵县-铜陵市东-青阳县东南-石台县北-彭泽县-湖口县南-九江市南-瑞昌市-长江-黄石市-武汉市南-长江-临湘县-常德市-沅江-怀化市-靖州县-通道县-永州-郴州-桂林东-贺州-柳州南-河池南-百色。

[15]参阅网络资料:《中国七大方言基础知识全解析》,http://tieba.baidu.com/f?kz=278157773。

[16]分别是太湖片(江苏的21个县市、上海及其周边县、浙江杭州、嘉兴、湖州三地、浙江东部宁波、绍兴两地,太湖片以上海话和苏州话为代表,是分布面积最广、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片)、台州片(包括天台、三门、临海、仙居、黄岩、椒江市、温岭、玉环、宁海县以南、乐清县以北地区,以临海话为代表)、东瓯片(即温州片,包括温州市、瓯海、永嘉、乐清、瑞安、平阳、文成、洞头、苍南、青田的部分地区,以温州话为代表)、婺州片(包括浙江金华地区的金华市、兰溪、浦江、义乌、东阳、武义、永康、磐安等地,以金华话为代表)、丽衢片(包括缙云、丽水、云和、青田、庆元、松阳、遂昌、江山、常山、开化等地区,以丽水话为代表)。

[17]参见网络资料“吴语”,http://baike.baidu.com/view/144769.htm。

[18]闽方言按语音特点大致分为闽南方言片(闽方言中使用人口最多、通行范围最广的一种,包括以福建厦门、漳州、泉州三市为中心的24个县市以及福建省以外各地通行的闽方言,以厦门话为代表)、闽东方言片(通行于福建省东部,以福州为中心的闽江下游、以福安为中心的山区,以福州话为代表)、闽北方言片(通行于福建北部建瓯、建阳、南平等县市,以建瓯话为代表)、闽中方言片(通行于福建中部永安、三明等县市,以永安话为代表)、莆仙方言片(通行于福建省东部沿海的莆田、仙游,以莆田话为代表)。

[19]粤海片,主要分布在广东珠江三角洲、粤中、粤西南和部分粤北地区,以广州话为代表;四邑片主要分布在台山、开平、恩平、新会、斗门等县,以台山话为代表;高阳片主要分布在湛江市、茂名市、茂名市所属各县和江门市所属的阳江县和阳春县,以阳江话为代表;桂南片,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邕江、郁江、浔江沿岸的南宁市、横县、贵县、桂平县、平南县、藤县、梧州市,玉林地区的玉林县、北流县、容县、博白县、陆川县,钦州地区的钦州县、合浦县、浦北县、灵山县和北海市,梧州地区的苍梧县、岑溪县、昭平县、蒙山县、贺县、钟山县,一般以南宁话为代表。

[20]从地理上看,老湘语通行于湖南南部,又称南片湘语,包括湖南中部,沅水东南、湘水以西和资水流域,如湘乡、双峰、邵阳、武冈等地,老湘语比较保守,语音上贴近古音;新湘语通行于湖南北部,又称北片湘语,通行于湘北、湘中一代,如长沙、株洲、益阳等地,新湘语在语音上相对简单,更贴近于官话。

[21]影片《抓壮丁》改编自同名三幕话剧,原作是四川旅外剧人抗敌演剧队于1938年创作演出的四川方言幕表戏,电影也因此采用了四川话为对白。影片主要表现了国民党基层组织在乡间“抓壮丁”的种种丑态,影片生动诙谐,很受观众喜爱。

[22]影片《小小得月楼》讲述的是改革开放初期,苏州吸引了大批游客,餐饮方面供不应求,得月楼饭店的一群青年人在旅游点开办了“小小得月楼”,他们经过一番曲折、努力,不仅解决了旅客吃饭难的问题,还在此过程中获得了成长。该片喜剧风格浓郁,在各地都很受欢迎。

[23]特指以方言作为全部或部分对白的剧情电影(故事片)。

[24]这里指以常规制片方式拍摄,在主流院线上映,以方言为主要对白,在票房或艺术性上引起一定反响的影片。

[25]数据来源:本书作者应邀参加了这次会议,并做了关于“方言电影”的发言。

[26]马可:《方言电影:文化意识的苏醒与深化》,新华网浙江频道。

[27]刘婷婷、寿鹏寰:《第六代导演催生方言电影》,《市场报》2006年12月8日。

[28]来源:本文作者和哈斯朝鲁的谈话。

[29]来源:星岛环球网,www.singtaonet.com。

[30]刘婷婷、寿鹏寰:《第六代导演催生方言电影》,《市场报》2006年12月8日。

[31]刘婷婷、寿鹏寰:《第六代导演催生方言电影》,《市场报》2006年12月8日。

[32]本次问卷调查由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2006级的王菲非同学负责设计和实施,经其本人书面授权同意,本书选用部分内容以飨读者。其中的数据具有较大随机性,仅供参考。

[33]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