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曾经跟随乐队指挥奈弗学习钢琴和作曲。奈弗是一位好老师,他认真地对待贝多芬的优点和缺点,指出他缺少自制力。为了培养他的耐性,奈弗要求他多多演习巴赫等前辈的作品和同时代的音乐家的优秀作品,特别是莫扎特的作品等。后来,13岁的贝多芬代表奈弗出任宫廷乐队羽管键钢琴演奏家。奈弗认为贝多芬是为年轻的天才,并且认为他只要能够坚持不懈地努力,一定会成为莫扎特第二。而贝多芬也是一个懂得感恩的学生,他曾经在给老师的信中写道:“如果有一天我能有所成就,这一定也是你的功劳”。
1787年,为了谋求更好的发展,贝多芬来到维也纳,遇见了莫扎特和海顿等音乐大师,便跟随他们学习作曲。后来母亲病危,贝多芬便急匆匆地赶回家。但是母亲的病情没有好转。鉴于对父亲的失望,贝多芬向皇储申请获取两个弟弟的抚养权,父亲要拿出一半的月薪来供养子女。接下来的5年时间里,贝多芬担负起了养家糊口的责任,在一个歌剧院的乐队里担任乐手。
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爆发,19岁的贝多芬进入波恩大学学习。受到教授欧施内德的影响,使他了解当时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的思想。这种影响,反映在贝多芬后来的许多作品中,尤其是带有解放政治囚徒内容的《费德里奥》里面。1790年2月20日约瑟夫二世逝世,贝多芬在教授施内德的建议下创作了一部《为约瑟夫二世逝世所作的悼念清唱剧》以示悼念。后来,在新皇帝利奥波德二世登基的时候,贝多芬又写了一部《为利奥波德二世登基而作的清唱剧》但是这两部作品都没有得到上演。不久之后,奥地利作曲家海顿在从维也纳到伦敦,旅途当中两次在波恩逗留,遇到了贝多芬,并且对他的作品大加称赞。海顿希望贝多芬能够到维也纳去深造。
于是1792年,贝多芬再次前往维也纳,得到了华德斯坦伯爵的援助。1795年,贝多芬在维也纳举行了第一次音乐会,亲自为自己所作的《第二钢琴协奏曲》指挥,赢得了市民们的欢迎,从此名闻遐迩。同年他出版了3首钢琴三重奏,获得了演奏者和作曲家的双重声誉。此后5年时间里,他又创作了了第一号到第十一号钢琴奏鸣曲和第一号到第三号钢琴协奏曲。1799年,贝多芬完成了《第一交响曲》的创作。
从1796年开始,贝多芬便已感到自己的听觉日渐衰弱,但是直到1801年,当他确信自己的耳疾无法医治时,才把这件事情告诉给朋友。对一个依赖音乐为生的作曲家来说,还有什么比耳朵听不见声音更为可怕的呢?贝多芬迎来了人生当中的重大打击。但是他还是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在1799年创作了《第一交响曲》。1801年,贝多芬爱上了一位贵族女子朱列塔·圭恰迪尔,他创作了《月光奏鸣曲》献给她。但是朱列塔·圭恰迪尔却与伽仑堡伯爵结婚了。贝多芬的耳聋日渐严重,心灵又遭受到失恋的打击,他开始感到寂寞、孤独与绝望,甚至写下了遗书向亲朋交代后事,这份遗书被称为《海利根施塔特遗嘱》。值得庆幸的是,贝多芬重新审视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这份遗书一直保留在他手里没有真正交给任何亲朋好友。贝多芬从灰暗中走出来,写出了明朗乐观的《第二交响曲》。这首乐曲充满着贝多芬对生活重新建立起来的信心,怀有他对未来的深深期待。
对贝多芬来说,拿破仑是摧毁封建专制制度、引领人们走向共和的英雄。1804年,贝多芬创作完成了《第三交响曲》准备呈现给拿破仑,并以拿破仑的名字为它命名,定名为《拿破仑·波拿巴大交响曲》。就在他准备将曲子呈现给心目中的英雄时,拿破仑称帝的消息传来。贝多芬得知这个消息时,气愤不已,并把给拿破仑写的献词撕个粉碎。过了很长时间,贝多芬才让这部作品公之于世。但他还是划掉了词稿上拿破仑的名字。这部交响曲于1804年12月在维也纳罗布科维兹亲王的宫廷里首次演出。1805年4月在维也纳剧院进行第一次公演,贝多芬亲自指挥。1806年10月总谱出版时,标题页上赫然印着这样的字:“英雄交响曲——纪念一位伟人的遗迹”。从此,《第三交响曲》就被称为“英雄交响曲”。
贝多芬的创作灵感一发不可收拾。1804年,贝多芬完成第二十一号钢琴奏鸣曲《华德斯坦》。1805又完成第二十三号钢琴奏鸣曲《热情》。同年,他唯一的一部歌剧创作《费德里奥》也在维也纳的国家歌剧院举行了首演。
1806年他又作出《第四号钢琴协奏曲》和《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1808年,贝多芬的《c小调交响曲》创作完成,作品刚开始的4个音符,沉重游历,仿佛命运叩门的声音,因此又被称作《命运交响曲》。贝多芬在1808年11月给朋友的信中说道:“我要卡住命运的咽喉,它绝不能把我完全压倒!”同年又诞生了第六交响曲《田园》。1809年,完成第五钢琴协奏曲《皇帝》。1812年,贝多芬在维也纳首演《第七交响曲》和《第八交响曲》,取得了轰动效果。1813年,他为朋友的美尔策尔发明的万能琴创作了一部交响曲,题为《威灵顿的胜利》或《维多利亚之战》,描写威灵顿大败拿破仑的场景。
1823年,贝多芬在耳朵全聋、重病缠身、贫困潦倒的境地,坚持完成了最后一部巨作《第九交响曲》(合唱)。这部作品创造了他理想中的世界,成为他一生之中最大的荣耀。1826年12月贝多芬患重感冒,导致肺水肿。生命的最后,他还留下了五首弦乐四重奏曲。1827年3月26日,突然下了一场大风雪,伴着隆隆的春雷,贝多芬在维也纳逝世。贝多芬的葬礼非常隆重,形成了群众性的浪潮,2万多人自动跟随灵柩出殡,学校也为他停课。他的遗体葬于圣麦斯公墓。1年之后,音乐家舒伯特去世,葬于贝多芬墓旁。
主要成就:
贝多芬只在人世间停留了57年,却饱尝艰辛,一生坎坷,26岁就双耳失聪。但却凭着惊人的毅力,完成了100多部作品。其中有9部交响乐,5首钢琴协奏曲,1首小提琴协奏曲,32首钢琴鸣奏曲,90首室内乐,1部歌剧以及神剧、弥撒曲等等。他的作品受18世纪启蒙运动和德国狂飙突进运动的影响,个性鲜明,反映了积极向上的革命热情,号召人们为自由和幸福而斗争。
“我要扼住命运的喉咙”,是贝多芬向命运抗争的宣言。失聪之后,他只能依靠在牙齿和钢琴间安放一根小棍以听见琴声。虽然他的人生充满不幸,但是却为他提供了灵感源泉。他顽强地度过了31年没有声音的世界,但是他的许多佳作却是在他耳聋之后创作的。凭借着对艺术的执着和热爱,他战胜了痛苦和绝望,他的作品里。弥漫著生命的欢愉与热情,彰显了正义与自由的意境。
贝多芬30岁时才开始写第一部交响曲,却被认为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交响曲作家,他的9部交响曲全部在维也纳公演。他使交响曲成为反映社会变革的直接表现方式,是一种能够展现最深刻思想的语言。通过斗志战胜命运,贝多芬坚持的创作思想。《命运》交响曲,一开始就展现了“命运敲门的声音”。其实,这种命运的敲门声从1798年开始就在贝多芬的作品当中多次出现,富有强烈的感染力。他有意将自己丰富的情感投入到曲子中,他的《英雄交响曲》充满了激情;他的《第九部交响曲》取材于德国诗人席勒的《欢乐颂》;《田园交响曲》展现了对大自然的描绘;原名《升C小调钢琴奏鸣曲》的《月光曲》令人联想到柔美的月光;《第七交响曲》被成为“舞蹈的极致”。
《C大调第一交响曲》是贝多芬的第一部交响曲体裁的作品,问世的时候,贝多芬已经三十岁了。《第一交响曲》整体风格沿袭了前辈莫扎特、海顿的很多音乐元素,该曲幽默通俗又带有舞蹈性。某些部分的旋律激昂,某些部分充满了欢乐的喜剧性,轻松诙谐,展现了舞蹈性的主题。
和其他作品比起来,《D大调第二交响曲》似乎比较暗淡一些,没有出名的乐章,名气也够大,但是它巧妙地将思想和旋律的冲突融到一体,前两个乐章表现了光明与黑暗的斗争,并且似乎黑暗暂时占据了上风,但到了三、四乐章则体现出欢乐、胜利的旋律。有人将它称为两个极端,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第二交响曲》在思想上更为深刻,也更加具有贝多芬的个性风格和大胆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