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劼
最初,我对寺田寅彦的印象完全来自他的《橡子》和《龙舌兰》,参加译言翻译前并没读过他另外的文章。单单看那两篇文章,是完全看不出作者的本职工作的。长久以来,我一心以为寺田就是一位普普通通的日本作家。这次参与《自然与生物》的翻译,读过几篇别的随笔,不禁心生疑虑,那个年代普通的作家是不太会写这种有些科学随笔意味的文章的吧?查阅作者的经历一看,才知道他竟然是一位物理学者,还从事过防灾抗灾的研究,让我大吃一惊。
寺田寅彦在物理研究方面颇为独特,他研究过潮汐和X射线这类相当高深的领域,也研究过金平糖的结晶和开裂这些与大众生活息息相关的现象。他贴近生活的视角亦反映在随笔创作中。寺田随笔的切入点总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有时他的观点朴素得惹人发笑(比方用钢琴线两头拴住重物抛上空中来打落战斗机),却也有不少想法引人思考:原来我们身边的日常中隐藏这么多有待深究的细节,可我们却因对它们太过熟识而视而不见。
在这次的协作翻译中,另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地方在于寺田对人与自然万物地位关系的颇具矛盾的奇特认知。在一篇文章中,他写到自己询问推广普选的朋友为什么牲畜没有选举权,写自然造物如何伟大精妙,让人觉得他似乎将人与自然的关系放得十分平等。而在另一篇文章中,他却写自家饲养的母猫要产子在家踱来踱去找地方,可他无法容忍猫弄脏榻榻米,将临产的母猫放进箱子关入阁楼,最终导致意外发生小猫死去。是他冷待动物吗,不,读过文章就会知道,他对家中的猫可谓是疼爱有加,甚至到了将它们人格化的地步。然而,人格化也无法改变它们是畜生的事实。也许在寺田那个时代的文化人眼中,人的存在太过高贵了吧。这个观念扎根在他们的潜意识深处,就算口头上质疑牲畜为什么没有选举权,可在行为上他依然无法接受一只小兽弄脏自己的房间。这种矛盾对读者而言不失为一次良好的思考机会。阅读《自然与生物》,在感受自然巧夺天工的同时,读者也能体味到近一个世纪前,人们对自己身为人类的骄傲自豪。如何协调伟大的自然与高贵的人类之间的关系,每个读者都能得出他们自己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