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自然与生物·译言古登堡计划
3593400000002

第2章 译者序二

潘晨婷

对寺田寅彦的第一印象还是在311地震那会儿。参加译言的项目之前,其实并不知道他在文学方面也有如此成就。一个物理学家的随笔该是什么样子的呢?抱着兴趣,就报名参加了这个项目。

这是自己第一次翻译随笔。随笔是一个相当私人化的东西。随着翻译工作的进行,可能是作者文理兼修的缘故,感性思维与理性思维在行文中自在切换,让人着实有些看不懂。

个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橡子》一文。

文中作者要和妻子一起去植物园,等妻子梳妆等得不耐烦,作者一个人先出了门,之后还是在女佣的劝解之下,夫妻才得以一同出门。出门之后,作者意识到妻子怀孕跟不上自己的步伐,还暗暗地加快了步伐。到了植物园,看妻子不舒服,叫她先行离开温室,而自己则想再看一会儿红花。这些细节无不体现作者是个不懂体贴二字怎么写的人物。

直到看到文末的最后一句话,才总算是有些恍然大悟,原来他们是包办婚姻。同时,更大的疑惑又来了。看着作者对妻子一系列回忆的描写,没有感情又怎么可能写得出来呢?没有感情,也不可能会想起夏威夷没有肺病的说法。没有感情,也不会如此爱与妻子的孩子。没有感情,也就不会为妻子惋惜,记得她的优点、缺点。

那么既然有感情,那么为什么不对妻子温柔一些呢?为什么会存在这么多对妻子不耐烦的行为呢?作者并没有给出解答。

可这情感与行为上的矛盾实在让人不解。经过思考,最后我给自己的答案是:在理性上,他觉得自己与妻子并不是因为爱才结合,所以心存芥蒂。可在感性上,妻子的一颦一笑都已经进入了他的心中,虽然他说这些是淡去的旧日回忆,可从旁观者的角度看,这些回忆新的跟当天发生的事儿似的。可感性终究没有办法去解开理性思维留下的芥蒂,于是这个矛盾就留存在了文章之中。

思考完这么一通之后,自己很是惊讶。在脱离教育系统之后,其实还真没有什么机会,自主对一篇文章进行深入分析。我想这就是寺田文学的魅力吧。

最后感谢作者提供如此优秀的作品,感谢译言提供这个平台,感谢一起翻译此书的志同道合的伙伴,整个翻译过程相当幸福。希望购买此书的读者能够喜欢这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