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私营企业决胜要懂的200条锦囊
359900000188

第188章 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活百岁

戴着硕大眼镜、高高瘦瘦的尹明善原本应该以一个退休书商身份颐养天年,但是,尹明善偏信我命由我不由天,进入摩托车行业。尹明善这个外行用了10年的时间,成为这个行业的翘楚,进入了富豪排行榜。

当时的情况是,在20世纪90年代号称“摩托车之王”的“嘉陵”和全国名列第二“建设”的眼皮底下,“连摩托车轮子怎么转都搞不清”的尹明善却一心要做摩托车。

1992年,尹明善不顾众多亲友的反对,用东拼西凑的20万元资金,带着仅有的9名员工,创办了重庆轰达车辆配件研究所。

依靠技术创新,2001年全年,力帆集团出口创汇(包括间接出口)2.02亿美元,在全国摩托车企业中首家出口创汇突破1亿美元,成为全国当之无愧的摩托车出口老大。2002年又被外贸部评为中国进出口500强、全国自营出口企业第23名。此时,力帆的产品已远销东南亚、西亚、欧洲、非洲、南美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彻底改变了人们对民营企业“内战内行,外战外行”的普遍看法。

力帆在摩托车行业已是第一,但摩托车市场已无发展空间。力帆必须寻找新的产业支点。老尹找到了汽车业作为突破口。

2005年,尹明善的力帆集团宣布进入汽车行业。并拿出了24亿元,砸出了一款力帆520。“不信神州无此时,家家买得香车归。”老尹以诗言志,要拿全部身家进入汽车行业。

此前,向汽车行业大举进军的民营企业奥克斯,黯然退出了这一炙手可热的行业,此前涉足汽车业的波导也低调退出。然而尹明善在民企造车转入低潮的关头,率力帆果敢杀入,既令人钦佩其勇气,又令人担心其前途。对此,尹明善显得很是从容。他表示,其他企业退出汽车行业,有其自身发展策略的考虑,力帆的企业性格、产业资源决定了进入汽车行业会有良好的发展空间。

尹明善称力帆造车之路为第三条造车之路。他说,合资造轿车是第一条路,其成就有目共睹。但合资造车没有给国家和民族留下什么技术、品牌积累。合资之路给国外品牌积累了知名度,淡化了上汽、一汽、长安。此外,合资之路还给外资创造了高额利润。外资用30%的资本,占了50%的股本,获得了70%的利润。当然,以合资为主导的第一条道路也有成绩,比如它解决了众多人口的就业问题,为国家创造了巨额税金,增加了中国的GDP,也使中国有了百分之十几的造车技术。

尹明善称第二条造车之路以吉利为代表:“一切从零开始,初期绝大多数甚至全部国产化,是自主知识产权,做民族品牌。”但是,尹明善同时声称:“这条路无疑将为国家民族积累技术、积累品牌,但方向正确,道路曲折。”

显然,第三条路不同于“合资”之路,也不同于“从零开始”之路。起点在高、低之间,技术在全开放和全封闭之间。第三条造车之路,即核心为坚持自主知识产权,做大民族品牌的“开门造车”之路。他说,力帆将尽一切可能,通过采用世界先进的软硬件技术,采用世界先进零部件,聚集全世界造车人才,来实现自己的目标。

力帆之路和第二条路的吉利、奇瑞等是同盟军,都是着力打造自主知识产权、民族品牌,既着眼于国内市场,又瞄准国外市场。然而这第二、第三条路都是漫长、曲折的,为此尹明善呼吁:民族品牌需要民族市场孵化,中国技术需要中国社会扶持。尹明善对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的汽车新政大加赞赏,认为这给民企造车打开了一扇门。

尹明善,现任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工商联(总商会)会长、重庆力帆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在他看来,自己就是那伺机而动的猫。在外人看来,这只猫有些固执和偏执,而尹明善让我们看到的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创业精神。一个人的成功是不分年龄的,只要找对了,一直坚持走下去,终会到达目的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