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私营企业决胜要懂的200条锦囊
359900000023

第23章 阿拉丁模式:在服务盲区找到生存空间

杭州阿拉丁信息科技公司从2004年11月起率先推出全球首个大规模三维仿真城市——“E都市杭州”,阿拉丁是第一个推出全球三维仿真地图的公司,而且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三维地图制造商。

和仿真城市的巨大构想相比,杭州阿拉丁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下称“阿拉丁公司”)开发的E都市目前看起来更像是一个可以实时查找的三维地图。当用户在E都市的“本地搜索”长框中敲入“徐家汇”时,大到商厦、银行,小到公交车站,地铁出口,徐家汇商圈内的各项地理信息都会详细地罗列出来。不过,这听起来并不稀奇,图行天下、图易网、我要地图网等都能提供类似的服务。

E都市真正吸引眼球的是它提供的三维地图查找功能,当一幢幢熟悉的高楼大厦,以仿真方式呈现出来,给人一种新奇的感受。一名杭州用户在E都市的论坛上留言说:“当我妈妈看到地图上的‘家’时,第二天就将这个网站推荐给了全办公室的同事。”而且,用户可以直接用鼠标拖移和放大地图,周边小餐馆,甚至街头面包店的信息都能一一检索到。

在制作上,和Google Earth采用航拍和卫星地图,然后用激光扫描建筑物的高度和宽度不同,“土枪土炮”的E都市使用的是地理信息系统(GIS)平面地图,然后通过人工采集方式拍照,建模和上网。

为了在地图上清楚地标注出每一栋楼的准确信息,阿拉丁公司的素材部不得不每天奔波在各条道路上。通常,每一个经过专业训练的工作人员,要拍摄到楼宇3个面以上的照片,并尽可能获得楼宇的真实名称,而不是“马马虎虎地将楼顶上的广告牌名等同为楼宇名”。之后,制作部将采集回的数据、表格和照片,还原到一个模型的环境,再利用技术部开发的后台管理软件,将各个孤立的单视角3D模型无缝集成在一起后,移植到IE浏览器里面,用户就可以进行交互式的访问了。

地图搜索只是E都市的基本功能,它真正的特点在于商业模式上具有很大的开放性,几乎任何行业或者领域都可以在它搭建的平台上找到合作机会。但是,要想维持公司的运营,仅靠“地图标注”这项业务显然是不够的。“现在我们已经开发了杭州、上海、温州等网上城市,但是每建一个城市都要提前投入大笔的资金,我们现在最缺的就是钱。”阿拉丁创始人孙海涛苦恼地说。

在资金吃紧的情况下,阿拉丁公司决定采取“你付费,我造城”的方式,向一些暂时无法涉足的二级城市“卖工程”。当合作方付费之后,将得到E都市的软件和做城市模型的技术标准,之后的运营由合作方自行承担。

2005年10月,E都市开放了自己的API(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应用程序接口),鼓励更多的技术专业人士以及合作网站将自己的商业设想与E都市结合起来,创造更加多样化的应用。

对刚起步的创业公司来说,激情固然可贵,不过阿拉丁公司更看重的是你是否能获得大量有“黏性”的用户,以及是否能创新性地满足用户的需求。

易观国际咨询公司高级分析师孙立林认为,地图服务要跨四道槛。

第一,数据采集机构不够。更新数据和维护数据的成本非常高,这对于资金不太雄厚的公司来说,是非常大的瓶颈。第二,实时性不够。在中国,由于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孤岛的存在,影响了数据共享,也影响了用户实时性的体验。第三,广泛化的地图服务。矢量图一定要叠加影像图,才会有价值。因为地图一定要和服务行业的商家合作,提供他们的信息,这就需要有很直观的影像图,而目前这一点在国内很难做到。第四,中国的用户习惯为娱乐服务付费,却不习惯为应用服务付费。

目前不管是E都市,还是其他的地图网站,现在都在演化期间,每一步都充满了变数。关键要在不同的细分市场找到机会,找到生存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