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彭子傑 黄 伟
时至今日,互联网金融成为坊间人人传唱的热曲。其实,互联网金融并非完全是一个新鲜事物,早在互联网1.0时代,金融机构就在互联网上推出了某些产品的交易活动。技术的更新、互联网平台的建立和发展,以及金融监管的逐步放开,让参与这个市场的主体越来越多,提供的金融服务功能也日益丰富。而金融服务的三大核心功能,支付结算、融资和投资,近些年来先后与互联网技术和平台相结合,构成时下快速发展的互联网金融。
一、互联网巨头的金融布局
2013年6月,支付宝推出余额宝,引发了“宝”系列互联网企业投资理财产品的纷纷上市,也宣告了互联网企业巨头打通了金融服务价值链。目前,参与到金融服务的互联网企业,无论大小,都在以自己的方式期待能对现有的金融产业格局带来些许改变。虽然市面上的互联网金融模式纷繁复杂,最具有代表性的还是第三方支付、P2P小额借贷、众筹投资、互联网企业机构信贷以及最新发展的投资理财业务等五种模式。
(一)第三方支付趋于成熟,增长趋缓
受益于第三方支付的发展,我们很多日常消费、结算活动不再需要在银行排队等候,便利性和效率都大幅度提高。据统计,2006~2012年间,中国第三方支付年平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11%,2012年底行业规模达到3.66万亿元。其中,支付宝、财付通、快钱、汇付天下四家互联网企业创建的第三方支付公司覆盖了超过了80%的市场份额。但是,第三方支付经过近10年的发展,手段、技术以及运作模式已然趋于成熟。同时,整体支付市场空间也正在逐步缩紧,第三方支付应用比较广泛的网络购物、网络游戏、缴费充值等领域的增速平稳,渗透率也已基本到达顶峰。因此,第三方支付的增速正在逐渐放缓,2012年当年的同比增长率已然下降为60%左右。而整体产业的同质化竞争严重,主要靠规模取胜,市场格局基本确定。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互联网企业通过支付环节,快速聚集了大量的使用户群,为拓展其他金融服务奠定了坚实的客户基础。
(二)P2P借贷快速增长,风险急剧聚集
“野蛮式增长”是用来形容中国P2P借贷快速发展最多的词汇。《中国P2P借贷服务行业白皮书2013》指出,截至2013年第一季度,P2P企业达到132家,其中21家活跃度较高的P2P借贷平台,2008年交易额小于0.1亿元,而2012年的交易额已经超过100亿元,交易数量也翻了两番。而第三方统计平台“网贷之家”的数据显示,全国线上网贷交易额在2012年已经超过200亿元,2013年的规模将达到800亿~1000亿元。P2P的迅速发展,反映了从传统渠道难以获取融资的企业和个人的强烈资金需求,而这种需求又反映在高于银行存款和理财至少10个百分点以上的借贷利率上。在交易过程中,P2P平台/公司具体参与的程度也有所不同,从提供简单的资金需求和供给信息发布服务,到对借贷交易提供担保和赔付责任,再到对资金进行期限错配从而赚取利差。借助于网络的P2P平台的操作模式其实趋同于银行,但是在产品、资金流动性管理、风险管理、贷后管理以及呆坏账处置的专业性和执行能力等方面都无法与银行相提并论;同时,行业统一规范尚未形成,又游离在现有金融监管框架之外。因此,最近“网赢天下”大面积逾期、近亿元资金难以提现的发生也并非偶然事件。在未来,行业集中度也将随着各项机制的逐步完善得以提高。
(三)众筹平台刚刚起步,未来寄寓颇高
众筹 (Crowd Funding),虽然目前在中国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已经被寄予了厚望,未来的微小金融交易所。在众筹平台上,小微企业或个人向公众展示他们的项目创意,用团购+预购的形式向网友募集项目资金,并约定相应的投资回报。2011年7月上线的“点名时间”是最早,也是国内最大、发展相对最为成熟的众筹网络平台。截至2013年8月,“点名时间”总计收到7000多个项目,其中900多个项目上线,而接近50%的项目已经筹资成功并顺利返还投资回报。目前单月筹资额已突破150万元。众筹基于互联网的开放平台,把产业和金融链接起来,被认为是最接近金融本质的创新融资方式。但是,涉及具体项目的操作,包括项目的审核、项目实施和管理、项目的后续发展等都需要具备相当专业金融投资经验的人员来完成,否则很有可能沦为互联网金融众多模式中另一个昙花一现的尝试。
(四)互联网企业机构信贷平台稳扎稳打
互联网企业建立的机构信贷平台似乎更能够反映互联网企业进军金融服务的决心和实力。如表1所示,这些信贷平台有特定的服务对象,通过交易数据、账期、库存数据等来分析信贷客户的信用情况,自行审核并发放贷款或者选择与银行合作,自己只是进行贷前协助和贷后管理。虽然这些平台的操作模式各有特色,但是不难发现,互联网企业信贷业务的目标客户主要还是中小型企业,贷款利率的高低与其承担的贷款风险成正比。
具体来观察几大电商的信贷平台业务, 从金融创新的角度来考量,阿里巴巴的步伐似乎更大。阿里巴巴自行开发了新型微贷技术,重视客户在其交易平台的数据而非担保和抵押,降低了融资门槛。并借助网络,减少人工参与,简化融资环节,同一时间为大批量的小微企业提供服务。截至2013年上半年,阿里小贷已经累计为超过32万家小微企业、个人创业者提供融资服务,累计投放的信贷额度大于1000亿元,而不良率为0.84%,户均贷款额度为4 万元。而京东则是把其供应商在平台的数据转化为银行认可的信用额度,辅助银行完成贷款审批、发放和回收工作,使得上游企业获得信贷支持。同时,由于京东自建了仓储、物流和配送系统,所承担的实际担保风险相对较低。目前,京东在银行已经拥有110亿元授信,发放的贷款平均额度为200万~300万元。
(五)长尾客户成互联网投资理财突破口
投资理财业务是互联网企业金融布局的最新突破点。之前,一些互联网企业在投资理财业务中主要承担信息中介或基金及保险代销渠道的作用,为金融机构发布贷款、基金产品或保险产品信息,代表企业有“融360”、“数米网”、“铜板街”、“天天基金”等。2013年6月,支付宝推出“余额宝”,瞬间掀起了全民理财的热潮,它打破了传统渠道基金申购的最低金额限制,支持T+0实时赎回,方便、快捷的同时收益可观。因此,上市仅四个月,余额宝开户用户超过1600万,货币基金累计申购超过1300亿元,是中国最大公募基金和货币基金。在证监会日前公开表示支持符合条件的机构参与公募基金行业,促进公募基金向财富管理机构全面升级转型的背景下,其他互联网企业也跃跃欲试,苏宁和百度也分别联合基金公司在8月和10月推出相应的理财产品。
二、金融机构的互联网之旅
如果说第三方支付已然从银行手中抢夺了一部分支付结算业务,那么基于支付技术和庞大用户群的其他互联网金融业务的渗透,更是让传统金融机构一时之间感觉危机重重。其实,互联网金融并不是完全新生事物。互联网技术一出现就已经和金融服务结合起来,国内的证券交易所、证券公司、银行、基金公司等金融机构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就相继采用了互联网技术。那么,是什么让金融机构觉得岌岌可危呢?我们认为更多的是互联网跨境性、组合性的思维以及衍生的产品和渠道创新对传统金融服务的冲击。而中国金融机构在创新领域一直比较保守,但值得欣慰的是,它们目前对局势的判断和反应还算积极。
(一)发展电商业务,丰富非结构化数据
金融机构虽然已经利用互联网技术存储了大量的用户数据,但是以往掌控的信息仅局限于用户与其之间的交易数据,缺乏用户在整体商业领域的交易和信用数据,而这些正是互联网企业的电子商务平台所擅长的,也是很多互联网企业能够发展金融业务的根本所在。因此,我们观察到金融机构积极地开展电子商务业务,试图弥补数据源的缺陷,并通过提供一系列增值服务,提升客户黏性,同时拓展销售渠道。
目前,金融机构开展电商业务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自建形式,另一种是与电商企业合作。目前银行自己开展电商业务的有民生电商、建设银行善融商务、招商银行出行易、浦发银行网上商城、交通银行交博汇、兴业银行兴业商城、中国银行聪明购等。与电商合作的主要代表是民生银行于2013年9月宣布和阿里巴巴合作尝试直销银行。一些保险公司也开始尝试做电子商务业务。 2013 年6 月,新华保险设立公司全资子公司新华电子商务有限公司;2012年8月,中国平安确认将和阿里巴巴、腾讯合资成立在线保险公司;2012年7月,中国太平成立太平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另外,证券公司以及基金公司也不甘落后,开立淘宝店,截至2013年11月4日,第一批17家基金公司137只基金已经正式上线 。
虽然传统金融机构开展电商业务的主要目的不在盈利,但在技术方面、经营方面都存在着很多不足,由于缺少相关具有电子商务经验的人才,对于产业链上下游、行业运作规则也认识有限。另外,金融机构自身的传统制度框架和多方面的规则限制都局限了他们在电子商务的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