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中国为什么没有优衣库:解密中国式连锁经营困局
3674500000004

第4章 零售品牌误区(1)

优秀的企业满足需求;杰出的企业创造市场。

——菲利普·科特勒

零售品牌误区——消灭竞争对手

零售品牌误区——传统零售企业试水电商

零售品牌误区——消灭竞争对手

故事开始于蒙特娄,也结束于蒙特娄。一名在寻找灵感的作家(拉菲·斯波 Rafe Spall 饰)无意间得知派·帕帖尔(伊尔凡·可汗 Irrfan Khan 饰)的传奇故事。派的父亲(阿迪勒·侯赛因Adil Hussain 饰)开了一家动物园。因为这样特殊的生活环境,少年派(苏拉·沙玛 Suraj Sharma 饰 )对信仰与人的本性自有一套看法。在派17岁那一年,他的父母决定举家移民加拿大以追求更好的生活,而他也必须离开他的初恋情人。在前往加拿大的船上,他们遇见一位残忍成性的法国厨师(杰拉尔·德帕迪约 Gérard Depardieu 饰)。当天深夜在茫茫大海中,原本令派感到刺激无比的暴风雨一瞬间就成了吞噬货船的大灾难。派却奇迹般地活了下来,搭着救生船在太平洋上漂流,而且有一名最令人意想不到的同伴——理查德·帕克,一只孟加拉老虎。神奇的冒险旅程就这样意外开始了……

已经过去的2012年里出现了很多令人难忘的电影,其中由李安导演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当属比较有影响力的一部电影,一上映就在各类媒体上引起众多人的关注和探讨。电影中,少年派和老虎一起在海上漂流,形成了一个微妙的“两人”世界。他们需要共同面对漫长旅途中的生存考验。在险恶孤寂的海洋上,他们相互斗争,却又相互依赖,无论是派还是老虎,谁死了,另外一个也难以坚持活下去。

在商业竞争中,两个相互竞争的品牌之间的关系也是很微妙的。我们可以战胜竞争对手,但从不主张消灭竞争对手。很简单,企业的发展过程是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如果你用较强的实力彻底消灭竞争对手的话,那么企业还是有很多问题。如果企业没有竞争者,企业的竞争机能就会逐渐衰退,创新能力也会因为没有竞争对手而跟着衰退。很多大企业自身的毁灭就是从自己内部竞争机能的瓦解开始的。柯达是第一个发明数码相机的企业,结果竟然在众多竞争对手的围攻而遭遇破产。最初他们其实可以华丽转身的,但是为什么没有转变过来,原因在于当初的模式已经很赚钱了,公司没有考虑持续创新,不需要突破,只需要点钞机就行。他们看不到可以与他们匹敌的竞争对手,那为什么还花费力气转身?失去了创新能力的企业,结果只能被消费者淘汰。新的品牌开始演绎一场竞争大战。其实这也应验了一句话——只有自己才是自己最大的竞争对手。现实中,绝大多数企业都面临着众多的竞争对手。在市场开拓前期,如果企业面对大量竞争对手,那么大家可以一起做大整个市场,然后再挖掘细分市场,最后再在细分市场争做老大,这个世界没有永远的老大,但是竞争却时刻都有。我们知道,商战有它的特殊性,传统的战争是消灭竞争对手,而现在竞争理念是“矛盾统一,合作双赢”。

英国首相丘吉尔关于政治学的永恒表述——“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也许很多中小企业对这样的竞争理念会嗤之以鼻。因为中小企业的老板都是实干家,都是凭自己的能力创业致富的。在企业发展过程中面对很多竞争,企业老板也是天天想着怎样消灭竞争对手。所谓的合作,总想着等到做到市场第一的时候再讨论。有经济学家曾举例说明中国式的经营思想。故事的意思这样的——“在中国,如果在一条街上开一家饭店很赚钱,接着就有很多人都来这里开饭店。菜价是一家比一家低,最后大家的饭店都在亏损,然后大家一起倒闭关店,那条街只会一片荒凉。但若是在国外,第一家开饭店,第二家就会开洗车店,服务于那些开车来吃饭的人。接着就有人会开小便利店,然后有人来开汽车旅馆,再然后开加油站……若干年后,那里会成为一个繁华的小镇。”

这些年来中国企业为了竞争不择手段甚至欲置人于死地,皆受“狼性文化”的影响。“狼性文化”式的竞争已经存在于中国市场很多年。在市场竞争中,非良性商业竞争让很多企业充当了炮灰,生存下来的企业也是伤痕累累,无法恢复元气,最后反被国外企业和外来资本钻了空子,导致整个市场都受制于外人。这样的案例在中国不胜枚举。如果企业能以这些事件为戒,严格恪守商业法规,伤害竞争对手和消费者的竞争模式才会告别中国市场。

企业的发展靠的不是消灭竞争对手,而是合作共赢。

深证腾讯公司在前期的发展中,看到有什么创新企业,或者是具有很大市场价值的企业,就会马上模仿抄袭别人的产品,靠着用户众多的优势,一个个消灭掉挑战者。结果就麻烦了,把这个市场的原有生态破坏了,腾讯自身也陷入了无创新的境地。后来,马化腾想通了,并成立了产业共赢基金,宣布腾讯要打造一个规模最大、最成功的开放平台,扶持所有合作伙伴再造一个腾讯。因为有了充分的竞争,整个市场和企业才可以发展壮大。

跳出纯粹的商业竞争,我们还可以从更广的方面来理解竞争。

竞争是社会活力的源泉

竞争具有激励作用。竞争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手段,它通过优胜劣汰,把资源配置给强者。正因如此,竞争能把竞争参与者内在的和外在的诸要素,即与竞争活动有关的人和物的要素激活起来,变为改造现存事物的巨大力量。竞争在相当广阔的范围内培植进取心、毅力和大胆首创精神。因为竞争一旦展开,与此有关的社会成员、组织和集团就会受到振荡和刺激,而不能无动于衷、安之若素。因为谁若安于现状,谁就会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甚至失败,从而失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精神条件。在这样的情况下,每一个社会成员、组织和集团都会滋生或诱发强烈的内在冲动,而投入到竞争中。这样,参与竞争的每一个成员、组织和集团都会发挥最大的能动性,从而使整个社会充满生机和活力。

竞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竞争具有选择作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自然界的规律,也是社会发展的规律。通过选择,使先进的得以保存,而使落后的最终被淘汰。所以,竞争促使竞争参与者不断改革、不断创新,从而推动社会的发展。竞争通过促使创新促进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艾哈德指出:“凡没有竞争的地方,就没有进步,久而久之就会陷入呆滞状态。”可以说,没有竞争,人类社会发展就不可能达到今天的程度和水平。

竞争是社会变革的杠杆

竞争具有革命作用,不仅推动社会的稳步发展,而且,竞争还以其“革命的批判性”,强有力地摧毁一切阻碍社会发展的腐朽力量,实现社会的革命性变化。在资本主义上升,竞争表现为资本的本性,不可遏制地追求自身的普遍性, 凭借竞争的作用,“资本破坏这一切并使之不断革命化,摧毁一切阻碍生产力、扩大需要、使生产多样化、利用和交换自然力量和精神力量的限制。”

当一个市场发展从初级到成熟的时候,品牌类别有很多层阶梯。逐渐,品类阶梯只剩两层。最后只剩下两个领导品牌以及剩下的小企业。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蒙牛与伊利,麦当劳与肯德基,耐克和阿迪。从整体和长远的角度来看,你会发现市场往往演化成两个大品牌竞争的局面——通常一个是值得信赖的老品牌,另一个则是后起之秀。老品牌拥有先天的优势,新品牌有独特的理念。

没有企业不想成为第一哪怕第二,问题是往往竞争品牌成百上千,你怎样突破。

前面说过现代商战的竞争理念是合作共赢,或者说现在世界不缺资源,缺少的是整合资源的能力,就是重组能力。世界上所谓的新发明,大部分是旧事物新组合。话说中国著名画家张大千,经常靠临摹以前大师的画作为生,有一天他突然发现,既然自己都这么厉害了,为什么还要临摹别人的作品呢。于是他就在众大师的风格中,取其长处并结合自己熟练的技法进行新的结合去作画,最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画风。重组就是一种横向营销的思维,市场上有果汁饮料和牛奶饮料,一家公司把两种混在一起,起了个新名字果汁牛奶饮料,也能很快席卷整个市场。在汽车市场,有轿车和跑车,而名爵出了轿跑,也能做到满足很多消费者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