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一日看尽长安花
3675000000017

第17章 独念天地之悠悠(3)

格律诗当然还有不少具体要求,例如像平仄的要求怎样拗救,怎样补救等等,我就不说了。但是格律诗撮其要者不过这五个方面的要求。这在中国诗歌史上是有划时代意义的。李白是不愿意受到束缚的,因此他的格律诗写得最少。他一张嘴就是“噫吁,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一张嘴就是“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而杜甫的格律诗写得最好,最严谨。大约在公元666年前后,格律诗就定型了。

下面讲初唐后期,那时开始批判、扫除齐梁余风,改变了诗歌只写宫廷生活的风气,开始把诗歌写到广大社会生活中去。譬如王勃,他在初唐时代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少年,他27岁就死了。真是“千古文章未尽才”。他写《滕王阁序》,他少年气盛,跑上去就写出来了,写得非常好。在诗歌方面,他有一首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他和杜少府是好朋友,在长安送好朋友到四川去。在唐代是重内任而轻外任,就是说一个人受重视就在首都做官,一个人要是不受重视,犯错误了,就到外地去。四川是什么地方?四川当时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样的地方,因此,这是很糟糕的事情,他写诗安慰朋友。至于杜少府是谁?我们不知道。正是由于王勃这首诗有名,杜少府也跟着流传下来了。这首诗这样说: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第一句说的是送别朋友的地方。第二句的“津”就是渡口(有个灯谜叫“银河渡口”,打一地名,是天津),长江流过四川有五个渡口,因此,“五津”代表四川,是朋友要去的地方,朋友要去风烟弥漫遥远的四川。这两句虽然还没有写到依依送别的感情,但是从这样客观的描写中,我们已经可以体味到这种依依难舍的感情。“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是说,我送别你时的心情和你是一样的,“宦游”就是离开家乡到外面做官。我王勃是山西人,同样是离开家乡到长安来做官;你离开长安到四川做官,因此我们“同是宦游人”。大家知道,如果我们的好朋友心情不好,安慰他最好的办法是什么呢?就是把你的遭遇拉到跟他相同的地步。譬如说,你考试得了65分,不高兴,我就对你说:不要难过嘛,我不过只考67分而已,咱们俩都差不多。下面讲应该怎么样,就是千古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以前我讲过,这两句是点化谁的诗句?就是曹植的诗句:“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这句诗写得很好,但未能在民间广为流传。王勃这首诗是抒情之作,广为流传。最后两句“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是说我们不应怎么样。在送别诗中,这是非常明朗和乐观的一首,一般送别诗都是缠绵的、哀伤的、感叹的。因此这首诗更显得非同一般:化悲叹为乐观,变消极为进取。

初唐四杰第二人杨炯有一首《从军行》: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最后两句很有名。从这里,开始看出唐人的精神,到前方去打仗,投笔从戎,宁可在部队里做管理一百人的小头头,也胜过做一个书生,皓首穷经,空老于书斋之内。

初唐四杰第三人卢照邻有一首诗《长安古意》。这首诗歌比较长,就不全说了。但其中有两句:“得成比目何辞死,愿做鸳鸯不羡仙。”是说,两个人能结为夫妻,则万死不辞,即使神仙我也不羡慕。

初唐四杰的骆宾王,我们就不多说了,他的《在狱咏蝉》写得很好。原诗为: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我们讲初唐时期最后一个诗人陈子昂。他在诗歌史中的地位是非常突出的,如果没有陈子昂,就没有盛唐诗歌的广阔大道,他为盛唐诗歌扫清了道路。陈子昂是四川人,四川是中国出才子的地方,是出浪漫主义诗人的地方。李白是四川的,苏东坡是四川的,郭沫若也是四川的。很多人“在川是条虫,出川才是龙(“蜀”字中一个“虫”字)”,出川以后才得以大展抱负。陈子昂这个人非常有才华和抱负,他向武则天上书两次,得不到重用,反而被下到牢里去。他一腔悲愤之情,无处倾泻。他登上幽州台,写下了名传千古的《登幽州台歌》,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请缨无路、怀才不遇的一腔悲愤。他这样写: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就是说,像古时燕赵王求士那样重用有才能的人如今没有了,后面重用有才能的人又还没有出现。前两句是从时间轴,从纵的方面来描写;而“念天地之悠悠”则是从空间方面来叙述。在如此悠远的时间,如此广阔的空间里,我一个人怀才不遇,一腔悲愤之情没有人识。因此,有两个“不见”,才有一个“独”,“独怆然而涕下”。这首诗让人感到不知从何而起,不知从何而结,一刹那间情感的抒发,写就了千古好诗。这是从齐梁到陈子昂200多年来,没有听到过的洪钟巨响。

陈子昂的另一个功劳,是从理论上批判齐梁余风。他认为齐梁余风是“风雅不作”、“兴寄都绝”,和初唐四杰批评为“骨气都尽,刚健不闻”的看法相同,这也是非常突出的。因此,杜甫说他“公生扬马后,名与日月悬”,这里“扬马”不是奔腾的骏马,“扬”是扬雄,“马”是司马相如,是说陈子昂生在扬马二位之后,但你的名声跟太阳和月亮一样,常悬于天地之间。韩愈说,我们唐朝诗歌鼎盛:“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说陈子昂是第一个登上唐朝诗歌高坛的人。你们看,杜甫和韩愈都非常推崇陈子昂。而且一直到金人元好问,还不遗余力地称赞陈子昂。元好问有一首《论诗绝句》:

沈宋横驰翰墨场,风流初不废齐梁。

论功若准平吴例,合著黄金铸子昂。

当中的“沈”就是沈佺期,“宋”就是宋之问。第一句是说,他二人在初唐时期,对诗坛的影响很大。第二句“风流”本是个好词,但在流传过程中发生了变异,现今如果说“你挺风流的”,你会不高兴的。其实风流好呀,“水流一条线,风流一大片”,风流者,影响很大也。第二句是说,尽管沈宋影响很大,但没有废除齐梁余风,并没有扫清唐代诗坛上的齐梁余风。三、四句是说,如果按照平吴的这个例子来做标准评价陈子昂的功劳的话,就应该用黄金为陈子昂塑像。“平吴例”是什么呢?我简单地说一下。越王勾践败了,被吴王夫差抓去,他就卧薪尝胆。被放回来之后,重用一个叫范蠡的人,他很有谋略,给越王出主意,他说怎么样才能打败吴国呢?第一,我们自己要富国强兵,励精图治。第二,要让吴国不行。吴王很喜欢美女,就给他送个美女去,让他整天荒淫享乐,不理朝政。送谁去呢?范蠡有个女朋友叫西施。西施是浣纱女,长得很漂亮。后来把西施叫来,教她歌舞。送给吴王后,果然吴王非常喜欢,整日喜欢西施,不理朝政。越国越来越强,突然一下打到吴国去,平掉了吴国。这就是“平吴”。平吴之后,越王说范蠡的功劳太大了,给他高官厚禄,黄金万两,但范蠡一概不要,只要一件,就是给我西施。他就带着西施,泛舟太湖,不知所终,也有人说他做生意去了。越王勾践认为范蠡的功劳太大了,就用黄金为范蠡铸了个塑像,放在他办公桌旁边,每天都看一看。元好问意思是说如果按照平吴的这个例子,我们也应该用黄金为陈子昂铸造一尊像。虽然在中国的历史上,并没有真正用物质的黄金为陈子昂塑造一尊像,但中华民族已用精神的黄金铸造了一尊陈子昂的塑像,高高地伫立在唐代的诗坛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