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一日看尽长安花
3675000000008

第8章 人生常怀千岁忧(1)

——汉乐府和汉末文学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

愚者爱惜费,但为后世嗤。

仙人王子乔,难可与等期。

——汉《古诗十九首·生年不满百》

今天我们从汉代乐府诗开始讲。从汉武帝开始,大约在公元前100年左右。西汉最繁盛的有五个王朝:文、景、武、昭、宣,即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汉昭帝,汉宣帝,其中最鼎盛的是汉武帝。所以毛主席写《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他提到五个人,五个历史人物,他们是最典型的。汉武时期,非常鼎盛,在朝廷里面设立了一个机构,这个机构叫乐府。它本来的意思,“乐”就是音乐,“府”就是官府,就是管理音乐的机构。为什么要设立这样的机构呢?当时,统治阶级为了了解下边老百姓的心声,派人到全国各地去采诗,采集老百姓的民歌,可以“观风俗,知厚薄”,看底下的风俗是不是淳朴,由此知道下面的民风是淳厚,还是浅薄。今天也一样,老百姓的民歌、民谣也是反映老百姓的心声。老百姓讽刺一些官僚“上午围着轮子转,中午围着盘子转,晚上围着裙子转”,这是老百姓对一些官僚的抨击。任何时代都有民歌,任何时代都有老百姓发泄内心情感的诗歌,中国人的聪明智慧那是无穷无尽的。老百姓用汉字创造了非常丰富灿烂的民间文化,一直到今天,还依然有很多很多的民歌。在汉武帝时期,这个管理音乐的机构把采集的诗歌汇集到一起。当时的目的并不是为了保存这些东西,而是想从中看出民俗风情,但客观上就把这些东西保存下来了。后来“乐府”便从一个机构的名称变成了诗歌体制的名称,也就是诗体的名称,这样的诗歌就称为乐府诗。

两汉的乐府诗保留下来的一共120多首。我上面讲过,《诗经》的《风》《雅》《颂》,共305篇,其中《风》160篇,是最主要的。《风》是什么?《风》是民歌。任何时代的民歌,无非是两方面的内容,一个是反映人外在的客观世界,自然啊,山川啊,压迫啊,兵役啊,干活怎么苦啊等等。一个是反映人内在的情感世界,主要是男女爱情的歌唱。刚才有位先生和我说起《诗经》,说《诗经》是男欢女爱。那可不是嘛!爱情的内容在《诗经》中占绝大多数。在160篇《国风》当中,最精彩的就是男女爱情的歌唱。汉代的乐府诗歌也是民歌,其内容也是两个方面。从反映现实说来,有很多诗歌,譬如说,反映战争的,反映压迫的。反映压迫的有一篇叫《东门行》,它写一个男的,穷得无法活下去了,于是拔剑而起,铤而走险,要起来造反。诗歌说:“出东门,不顾归。”出东门以后就不想着要回来了。然而又“来入门,怅欲悲”,走了以后又回来,说明是犹豫的,矛盾的,因为妻子和孩子都在家里,可是回来以后又感到非常悲伤。悲伤在哪里呢?“盎中无斗米储”,装米的瓦缸里一斗米都没有。“还视架上无悬衣。”在挂衣裳的架子上一件衣服都没有。没的吃,没的穿,于是又“拔剑东门去”,思想反复,说明造反不是一下子就造起来的。这时候“舍中儿母牵衣啼”,他的妻子拉着他,哭着说:“他家但愿富贵,贱妾与君共哺糜。”人家富贵归人家富贵,我愿意跟你同甘共苦。“上用沧浪天故,下当用此黄口儿。”上要看在老天的面上,老天是不许造反的,下要看孩子们,你要是造反有问题,这孩子们靠谁呢?“今非”,你现在的行为是不对的。然后这个男的一下子把妻子推到一边去,“咄,行!吾去为迟,白发时下难久居。”就是说,我已经贫困这么多年了,再也忍受不下去了。这首诗写的就是这样一件事情,典型的为生活所迫,铤而走险的事情。而且还写出了与妻子的对话,这位妻子非常善良,非常柔弱,不愿意造反,愿意默默地忍受压迫,但是男的不愿意这样子下去,要去造反。像这样的诗歌,充满了反抗的激情。像这样的诗歌,朝廷看了以后就知道下面是怎样一种民情。这个诗歌写的是要造反,因此情绪非常激动。这表现在诗歌的形式上,有一个字一句的,有两个字一句的,三个字一句的,四个字一句的,五个字,六个字,七个字一句,它们长短不齐。大家记住,诗歌的形式与抒发的感情是有关联的,要是感情非常激动,句子就长短不齐,它是内心激情的喷泻。如果感情非常轻柔,非常舒缓,句子往往非常整齐,四言,或者五言,或者七言。整齐的句式适合于抒发比较舒缓的情感;而长短不齐的句法适合于抒发激动的昂扬的情感。譬如李白写《蜀道难》,为什么是“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他用的是长短不齐的句子,而杜甫的诗都是五言、七言,比较平缓。

对于反映现实的,我就讲这一首《东门行》。另一方面,对于男女爱情的歌唱,讲一首古代民歌中最好的一首,就是《上邪》:

上邪!我愿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这首诗是一个少女抒发自己的爱情,山盟海誓,永不变心。这个“上”就是天,“邪”就是语尾音“啊”。因此,“上邪”就是“天啊”,“老天啊”,是一位少女对苍天作出爱情的盟誓。她说,“上邪!我欲与君相知”,天啊!我要与他好,相知相爱。“长命无绝衰”,这个长命不是寿命很长,而是时间很长、永远的意思,永远不会衰败,也不会断绝。这诗歌把少女对爱情的激情表现得一泻无遗,一开始就把这种感情全部倾吐出来。但是如果诗歌只写到这里就不会是千古好诗。因为这只是感情直接的呼喊,像标语口号似的:“我爱你,我永远爱你!”这没有艺术的感染力。这首诗歌最精彩的地方在下边,它一连举了大自然中永远不可能发生的五种事情,来说明我跟你的感情永远永远好下去,永远不会完。她说“山无陵”,陵是山峰,除非山没有山峰。“江水为竭”,江水都干了;“冬雷震震”,冬季打雷一阵阵地响;“夏雨雪”,这个“雨”是名词作动词讲,夏天下雪;“天地合”,天和地合到一起;“乃敢与君绝!”除了这五种绝对不可能发生的现象发生了,我才敢跟你断绝关系。而这五种现象是绝对不可能发生的,所以我绝对不会与你断绝关系。最后的“乃敢与君绝”与开始的“长命无绝衰”看似不同,实质一样,表达感情的强烈是完全一样的。这首诗歌对后代很有影响,因此被誉为“短章中的神品”。古人评价书画艺术有“三品”:一般还可以就是“能品”;比“能品”好一点的就是“妙品”;最高的是“神品”,遗其形而得其神。《上邪》这首诗就是“短章中的神品”。我在学校讲课中讲这首诗的时候,给同学们讲了这样一种体会,即任何诗歌都是社会的反映,都是社会情感的反映。生活中我们都有这样一种体会:越是想要得到的东西,就越是怕失去;而越是怕失去的,越是赌咒发誓要保住,这是一层意思。回过头来想,越是赌咒发誓要保住的东西,就越是存在失去的可能性;如果不存在这种可能性,也就不用赌咒发誓了。所以,我们从这首诗可以看到,在封建社会中,女子最存在失去爱情的可能性。在封建社会中男子无所谓失去爱情,我们打开中国古代诗歌,很少看到男子对爱情赌咒发誓,都是女子在赌咒发誓。在封建社会,女子存在失去爱情的土壤,男子不高兴就可以“休”掉女子。这不是离婚。因为离婚是平等意义下的双方分手,而“休掉”是不平等地将妻子去掉,那是很不一样的。对于这样的诗歌,一方面可以看到这位少女非常可爱;另一方面,也感受到当时社会中的男女婚姻的不平等。这首诗歌的表现手法对后来有很大影响。譬如在唐代有一首词,叫做《菩萨蛮》,开始这样说“枕前发尽千般愿”,枕前发愿就不是少女,而是少妇了;“要休且待青山烂”,要想咱们的感情完了的话,这要等到青山都烂了;“水面上秤锤浮,直待黄河彻底枯。”这还没算完。“白日参辰见”,白天里天上出现星星;“北斗回南面”,北斗星回到南天上去了;“休即未能休,且待三更见日头”。“青山烂”,“黄河枯”,“秤锤浮”,“日星见”,“北斗回南面”及“三更见日头”这六种事情都发生以后,我才跟你完。这首诗明显地受到汉乐府《上邪》的影响。后来明代有首民歌说,“要分离除非是天作了地,要分离除非是官作了吏”,也反映出这类影响。

现在我们讲汉代文学的第四个方面,即汉代的文人诗。从屈原到曹操大约500年,这期间是文人创作的低潮,整个汉代留下诗人姓名的诗歌很少。汉代的文人诗歌主要是东汉时期,留下的文人诗歌一共19首,从南北朝开始人们把这19首诗歌放在一起,给它加上一个名字,叫《古诗十九首》。因此这并不是著作的名称,也不知道是谁写的,其中个别有考证,但大多不可信。

我们就讲一下《古诗十九首》。它的内容比较丰富,但主旋律是“及时行乐”的思想。东汉后期,天下动乱,人们朝不保夕,人的命运变化倏忽之间,动乱一爆发,人们的命运就很惨了。因此,很多文人抒发“朝不保夕,及时行乐”这样一种思想。譬如:“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一辈子很少活到100岁,我们现在可以做到,但古人不然。杜甫说“人生七十古来稀”,欧阳修称自己为“醉翁”,40多岁就称自己“翁”了,所以古人寿命很短。“常怀千岁忧”总想很远很远的事情。“昼短苦夜长”白天太短了,尽情地玩,时间不够,“何不秉烛游”,晚上还要点着蜡烛继续玩,来一阵子卡拉OK。“为乐当及时”,应当及时行乐。“何能待来兹”,怎么能等未来呢。又譬如“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人在天地间诞生,一辈子很快很快呀,就像是出一趟远门似的。“斗酒相娱乐,聊厚不为薄”,人生这么短暂,在一起喝酒,而且要喝醇厚的酒,不喝那些差劲的薄酒。人生像出趟差一样,但出去了就不能再回来了。人生短暂,这是人类没办法逃避的一个悲哀。人生从诞生,到成长,他一步步走向哪里呢?走向死亡。人生的长河是单向性的,不可逆转的。有位老师,我后来也很同意他的观点。他说,认识到人生苦短后,有两种态度,一种是及时行乐,第二种是抓紧时间,刻苦努力,奋发有为。我们以前对后一种人生态度非常肯定,而对前一种人生态度进行批判。我自己的观点是,对前一种人生态度不能彻底批判,还应该有所保留。保留在哪里呢?你努力奋斗了,抓紧时间玩一玩,这不能完全否定,因为生命是宝贵的,珍惜生命,提高生命的质量,这不是完全坏的事情。享乐并不全是物质上的,人生的快乐不是物质上决定的。有的人吃鲍鱼不一定快乐,但吃萝卜干,抿上两口小酒,他感到特别快乐,他的快乐质量一点不低于吃鲍鱼那些人。另外,他又说“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人生不是金石,像说“毛主席万寿无疆”那是神话,是一种愿望,谁也不能万寿无疆。有一个观点认为人生短暂,是人生的一个悲哀;同时,人生短暂也是人生的一个机遇。正因为人生短暂,十七八岁就应该好好学习,努力工作,有所成就,才能感到时光紧迫。试想一想,如果每个人都活八千岁,那么现在干嘛努力学习,就玩吧,早着呢;玩到六千九百九十九岁才开始学习也不迟。现在不行,几十年的光阴,就得抓紧。“奄忽随物化,荣名以为宝”:人的肉体生命很快就会与万物同化,“物化”就是化为万物,人死了以后,就和万物合在一起;人的美好的名声——“荣名”会永远保持下去。

从中国的诗歌发展而言,《古诗十九首》主要是在形式上为中国五言诗的定型打下了基础。中国的诗歌在形式方面由短到长,由散到整齐。最早的有两言,到《诗经》主要是四言:“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到屈原则是杂言:“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从“短”到“杂”,再到基本整齐,《古诗十九首》打下了这样的基础。从此以后,经过曹操的儿子曹植和后来东晋诗人陶渊明,五言诗歌成为了固定的形式。在中国诗歌中,五言诗是最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