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然,这一格局反映了贾樟柯的困境:小投资,小制作,小发行,小票房。但在另一方面,贾樟柯的话锋所戳向的中国电影之丑怪现状则完全属实:《黄金甲》之类商业大片的操作模式里面,具有一种***性,破坏了我们需要遵守的社会基本原则——“如平等的原则,包括它对院线时空的垄断,它跟行政权力的结合,它对公共资源的占用。中央电视台从一套开始,新闻联播都在播出这样的新闻,说某某要上片了。”,破坏了我们内心最神圣的价值。“当全社会都帮这部电影运作的时候,它已经不是一部电影,它已变成一个公共事件,随之而来,它的***细菌就开始弥漫。这并不是耸人听闻,这是从社会学角度而言。”
此外,贾樟柯认为,这些大片所散布的价值观,同样危害极大:“这种价值观包括娱乐至上,包括诋毁电影承载思想的功能等等。”与朱大可先生的相关分析基本一致,这种张艺谋式的团体操美学“被抬升为国家美学,受到保护、褒扬和推广,成为光芒四射的样板。用大片打造的新一代国民教科书,正在轰轰烈烈地诞生。民众掏钱购买这种视觉教科书,从中学习各种反面的道德经验,就此滋养着人性中最危险的部分。可以想象,在教科书毁人不倦的指导下,这些黑暗影像将在未来转化为严峻的现实。这就是大片的历史结局,大片的制造者们,必定要为此而自食其果”。【注:朱大可:《大片的帝国暴力美学》,2007年1月26日《中国新闻周刊》。】
贾樟柯的威尼斯获奖影片《三峡好人》在市场上落了下风。其时贾樟柯对国产大片的一些“怪现状”进行了抨击:“在喧嚣的商业片的包围中,在太多以黄金为名的影片的轰炸下,在娱乐为重的氛围中,中国银幕正在丧失思想力,这是非常可悲的,因为这只会让人们的精神生活更加贫乏,让人们对电影失去判断力。”
几天后,重庆某报在向张伟平询问《黄金甲》全国票房状况时,心直口快的张伟平在电话里频频爆料。对于贾樟柯在国内媒体公开炮轰国产大片,张伟平忍不住说道:“我都懒得搭理他,他那个片子不就是拿一‘金狮’吗,我们又不是没拿过,都是我们拿剩下的。”随后还说道:“我要他把嘴闭上,少他×说话,有本事,就让观众都来看他的电影。”
张伟平还爆料称,贾樟柯和威尼斯电影节主席马可·穆勒玩“猫腻”,因为《三峡好人》就是马可·穆勒的投资。而据新华社刊发消息称,贾樟柯对“猫腻说”非常不满,要告张伟平诽谤。他用“荒谬”来形容张伟平的所谓“内幕消息”。他对记者说:“张伟平明明知道自己接受采访的言语是要被公众阅读到的,还如此不负责任地散播莫须有的事情,我感觉很生气,也觉得其行为很可笑,他已经构成了诽谤。”
而当贾樟柯表示准备用法律手段追究对方责任,而张伟平则回应说“打官司,我奉陪”。
据报道,贾樟柯强调,自己并没有针对张艺谋导演个人的意思,相反,他对于张艺谋为中国电影的付出一直非常尊敬,贾樟柯说:“选择和‘黄金甲’同天上映,实际上这是一个艺术的选择,不是一个商业的选择,也是为了提出一个文化需要的观念。”贾樟柯说,真正让他不满的,是张伟平称“贾樟柯和威尼斯电影节的主席马可·穆勒在玩‘猫腻’”,“《三峡好人》本身就是马可·穆勒投资的”。
“我有没有跟威尼斯电影节主席穆勒玩‘猫腻’?穆勒先生是不是《三峡好人》的投资人?这些很好查,敬请张先生努力调查,拿出证据。”贾樟柯随后以书面形式声明:
12月25日,《重庆晚报》发表题为《张伟平指金狮奖有“猫腻”》一文,现就张先生在该采访中针对本人的言论作以下回应:
(一)
原文:昨日,在聊到与《黄金甲》同期上映的电影《三峡好人》时,张伟平终于忍不住说:“我都懒得搭理他(指贾樟柯),他那个片子不就是拿一‘金狮’吗,我们又不是没拿过,都是我们拿剩下的。”
回应:张先生有发表此感言的自由。
(二)
原文:语气渐渐激动的张伟平继续说:“我要他把嘴闭上,少他×说话,有本事,就让观众都来看他的电影。”
回应:您没有权利,也没有能力勒令我停止表达观点,提醒张先生这是民主的时代,要注意培养您的民主意识!
讲话不要爆粗口,提醒张先生这是文明的世界,要注意培养您的文明习惯!
(三)
原文:随后,他(张伟平)向记者爆料:贾樟柯和威尼斯电影节的主席马可·穆勒在玩“猫腻”,《三峡好人》本身就是马可·穆勒投资的。
回应:我有没有跟威尼斯电影节主席马可·穆勒玩“猫腻”,马可·穆勒是不是《三峡好人》的投资人,敬请张先生努力调查,拿出证据。本人没有义务向您澄清,但本人郑重声明,您的言论已侵犯到本人的名誉权,本人正在考虑通过法律手段解决。您的相关言论我已通告另外的当事人马可·穆勒先生以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提醒张先生,我们生活在一个法制社会,一定要强化您的法制观念!
(四)
观看您近期发表在其他媒体的其他言论,比如谈到《伤城》时,您说“《伤城》会死得很惨”,在谈到《三峡好人》时,您说“让它自生自灭”。在此提醒您,慎用“死”和“灭”这样的字眼。
(五)
多余的话:尊您为先生,是相信您通过培养自己的民主意识、文明习惯、法律观念,还能成为一个具有现代精神的制片人,希望您们的作品,也能获得这种现代精神。
此致
敬礼!
贾樟柯
一向在公众印象中是炒作高手的张伟平针对贾樟柯近期一连串的动作,表示“傍着《黄金甲》炒作的片子和人多的是,我们不在意多一个贾导演和他的片子”。对于打官司,他直接亮了底牌,“贾导演要打官司,我奉陪,闲着也是闲着”。不过,他并未透露有无证据证明“猫腻门”确实成立。他发表了对于此事的5点回应:“①我们懒得装斯文去搭理一个已装不下去斯文的人。②再重复一遍(张)艺谋的话:他的失败不是因为我们的存在。③傍着《黄金甲》炒作的片子和人多的是,我们不在意多一个贾导演和他的片子。④我们更不在乎贾导演向老外汇报什么。⑤贾导演要打官司,我奉陪,闲着也是闲着。”
贾樟柯与张伟平在媒体的不懈鼓动和撺掇之下,终于不负众望地打起了口水仗。对此,不同的媒体和受众,有不同的解读与诠释,网上的声音,也纷繁复杂,向灯向火,各有说辞。
综合各种意见,大致可以看出公众对“贾张之争”大致有以下几种声音:
第一种声音来自挺贾派。这派观点认为,张艺谋及其为代表的第五代导演已完全被商业电影俘获和腐化,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而放弃当年曾经高举过的为生命和艺术而拍电影的理想主义大旗,从而沦落成为电影贩子。为了迎合票房,不惜以低俗艳丽的噱头来刺激观众的低级趣味以获取利润,并利用已经拥有的话语和市场霸权,对非商业片进行打压。持这种观点的,有许多人曾经就是张艺谋的拥趸,他们因对昨日之张爱之深,而对今日之张恨之切。
第二种声音来自挺张派。这一派观点认为,贾樟柯拍不出卖座的电影,而将对观众的失望和怨气撒在张艺谋身上,有点像是拉不出屎怪马桶,找错了对象。他们认为贾樟柯选择让《三峡好人》以鸡蛋碰石头的方式自杀性地与《满城尽带黄金甲》同日上映本身,便是一次动机不纯的炒作。因此,贾应该反思自己,冷静下来思考一下观众为什么不买票进电影院看自己电影的原因。
第三种声音则认为,张艺谋与贾樟柯的争吵本身,便有些像“张飞杀岳飞,关公战秦琼”。他们完全是在做两种不同类型而且本不该有什么冲突的电影。如果硬要把这两类电影拉到一块对垒,相当于让流行歌手唱意大利歌剧,让游泳选手和短跑选手比速度。问题的关键在于,艺术电影与商业电影本应该各有渠道,但当下浮躁的电影市场,只给商业电影留了路,而让艺术电影无路可走。这个责任不应该由任何一位导演来负。他也负不起!最重要的,还是建立健全多渠道兼容的电影发行和管理机制。
严格地讲,以上各方,其实都看到了问题的一个方面。这些对于解决中国当前包括电影在内的文化产业制度的健全,都有很大的益处。它至少反映出,在当下的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我们必须正视包括票房与艺术价值、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大众欣赏口味与小众欣赏习惯等等差异甚至冲突,从而能让文化产品尽可能大地创造精神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