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认为,文字与电影是互动的:“如果看了电影的话,一定会觉得它是一个补充和延伸;如果没有看电影的话就觉得它是很独立的关于中国工人生活的记录。书中是以一个工厂不同时代的工人作为考查对象来讲50年来工人的经历,这是一个记录,记录了他们的现实生活,特别是当中的现状与困境。”他说得直率:“我觉得自己的工作跟作家没有太大的区别。我自身也一直在断断续续地坚持写专栏,另外一方面,当我真的进入文字操作的时候,那是与拍电影完全不同的很严谨的一种文字态度。其实,写作本身我觉得差异性是不大的,但是我的写作自然又会多少跟电影联系在一起。首先是因为拍电影才会接触这些工人,才会出现这本书。作家的话,可能身份比较单一,东南西北都能写。”【注:2009年8月6日《新快报》。】在座谈会上,贾樟柯衷心希望能够守护住香港电影的本土性。
当现代汽车业与新型郊区新城相遇,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11月18日下午,以“汽车与郊区生活:我们理想的现代新城”为主题的“世博论坛暨第四届嘉定汽车论坛”在嘉定新城规划展示馆举行。贾樟柯和著名画家、文化评论家陈丹青,北京大学教授、2010上海世博会世博园主景区景观项目总设计师俞孔坚,当代小说家、著名建筑设计师刘家琨,新生代作家、职业赛车手韩寒等文化名人作为演讲嘉宾,从城市化文化、城市规划、汽车运动等领域进行发言,并与现场听众交流互动。
“嘉定汽车论坛”是建设汽车产业新高地,引领汽车文化生活理念的开放式对话平台,自2004年举办首届论坛以来,已经举办了三届【注:丁烨:《世博论坛探讨汽车与郊区生活》,2009年11月19日《青年报》。】。
在论坛上,陈丹青做了《都市生活与人的品质》的演讲,他以布拉格为例,表明城市的文化积淀需要长时间的积累。而贾樟柯在演讲中则表示,在过去计划经济时代物质紧缺的时候,上海对内陆城市来说,代表着工业化、代表着现代化、代表着洋气。“我觉得再也没有一个城市像上海这样密集聚集了中国的事件,所以我把这个城市叫做《上海传奇》。”贾樟柯坦言,过去对传奇很排斥,因为他希望拍到日常生活。每一次重大的政治事件,每一次战争都给城市的居民带来了悲欢离合,带来了分离,带来了传奇故事。
贾樟柯的演讲在告诉人们,一个城市也好,一个厂区也好,一个建筑也好,都是有感情,这个感情不是人给它们的,是实实在在存在的。同时也使人想起他过去拍摄的《站台》就描写了这样一个场景:当人离开站台的时候,也想起一个城市也应该有一个站台……【注:见东方网“世博论坛暨第四届嘉定汽车论坛”直播回顾。】
08 获颁法国政府军官勋章
12月14日下午,贾樟柯应邀来到法国驻华大使官邸。法国驻华大使苏和代表法国政府,向贾樟柯授予“法国文学艺术骑士勋章”军官级荣誉,表彰他对当代世界电影作出的贡献。
在当天的颁奖仪式上,苏和宣读了法国政府的颁奖辞:“作为当今中国电影文化最重要的代表人物,贾樟柯以他惊人的洞察力,帮助我们理解了人类当下的境遇,他为迅速变化的世界提供了来自中国文化的观点。”随后,苏和将一枚艺术文学荣誉军官勋章别在了贾樟柯的胸前,苏和称,法国政府颁发这枚勋章的目的是为了表彰贾樟柯在电影方面取得的成绩以及他为推动华语电影世界影响力的扩大和对中法文化交流所做出的贡献。
贾樟柯在接受勋位时表示:“首先感谢法国政府授予我文学艺术骑士勋章军官级荣誉,我还要感谢到场的各位,我过去的每一步都得到了大家的帮助。当我还是电影学院学生的时候,我几乎每周都会来到法国小学,看雷诺阿,戈达尔,路易·马勒的电影,我虽然不懂法文,但我热爱这些影像。就在前几天,在大使先生的邀请下,我和去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法国作家勒克莱齐奥先生再次见面,他从我的《三峡好人》里,看到了变革中人的尊严,我从他的《诉讼笔录》里看到了人对现代文明的怀疑。中法文化交流如此密切,是因为我们那么需要在彼此的凝视中了解自己。一种文化只有参照另一种文化,才能更深刻地了解自身的问题,因而我们应该心态开放,不懈地进行文化交流活动。所谓骑士应该有一种精神,既不屈服于权力,也不献媚大众,因为唯一能够引导我们的应该是自由与公平的精神。或许我们最大的敌人是自己,那么骑士精神意味着在面对我们内心的堕落、黑暗和私欲的时候,我们还有良心和能力做出负责任的选择。”
“法国文学艺术骑士勋章”设立于1957年,是法国四大勋章之一,专门颁发给在文学艺术领域获得卓越成就者,或为传播法国文化和艺术做出突出贡献的各国人士。该勋章由法国文化部授予,每年只有极少数享有很高声誉的艺术家有资格获得。该勋章共分三等,最高等是司令勋位,第二等是军官勋位,第三等是普通骑士。早在2004年,贾樟柯就曾获得法国政府颁发的艺术文学荣誉骑士勋章,在他看来,这些荣誉时刻提醒他,“作为战士来说,要求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既不要惧怕权力和威严,也不要献媚于大众,引导艺术家的应该是自由和公平的精神。”
参加颁奖仪式的有外交及文化界人士、贾樟柯的长期合作者。当晚,贾樟柯的母亲以及好友谭晶、王宏伟、赵涛等也来到现场,一同见证了这个荣耀的时刻。贾樟柯说,以前在国外领奖,亲朋好友只能通过媒体获得消息,这次在家门口领奖,他希望在人生这么重要的时刻,可以跟自己的亲友一同庆贺。
在此之前的12月6日,贾樟柯和法国驻华大使苏和、中国作协主席铁凝、画家陈丹青等人一起,与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首度来华的法国作家勒克莱齐奥共进晚餐,席间,勒克莱齐奥饶有兴致地聊起在法国看过的贾樟柯的影片《三峡好人》。第二天,勒克莱齐奥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还表示:“想去贾樟柯镜头下的三峡去看看。去跟那里的人们聊天。我想为三峡写点东西。”
09 告诫中国电影人:不应在《阿凡达》面前失去自信
美国的詹姆斯·卡梅隆导演的花费5亿美元,耗时14年打造的《阿凡达》于2010年1月4日登陆上海各大院线,随后票房大热,风靡一时。以陆川为代表的一些年轻导演,对“纯净”、“高超”的《阿凡达》的赞美几乎到了膜拜的地步,认为中国电影永远都赶不上好莱坞。然而,贾樟柯等不少中国电影人表示,面对《阿凡达》的巨大成功,中国电影人不应失去自信心。
其时正在为《上海传奇》进行后期制作的贾樟柯认为,国内电影人对《阿凡达》的反应过度了,“电影技术上的差距并不是有了《阿凡达》才知道,想象力和创意的差别是由文化差异决定的,不用一惊一咋。”贾樟柯说:“如果惊诧于技术,承认技术的差距,那可以合作嘛,用自己的创意和好莱坞的技术合作,技术是没有国界的。”
对于陆川强调的中国电影所缺乏的“纯净”情怀,贾樟柯认为这是文化和历史所决定的,“这里面包含着一个民族的历史、政治和民族性格的问题。对于好莱坞来说,他们很容易就创作出《阿凡达》这样的简单纯净的故事,但对于历史悠久、经历过无数动荡变迁的中华民族来说,很难这么简单去表现故事,很自然地会去表现复杂多元的社会状态、思想等。这是由各个民族的局限性决定,并不存在高低之分。实际上世界影坛一直都很尊重中国的艺术电影,王家卫、侯孝贤等导演拍摄的华语电影在国际上的影响不可忽视”。马上就要开拍自己首部武侠片的贾樟柯诚挚地表示,中国电影人不要害怕面对挑战,妄自菲薄,轻易地流露出文化的不自信,这完全没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