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简明中国史(新知家庭文明读库)
3677300000014

第14章 隋唐——重回统一的时代(2)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封建时代杰出的女政治家。她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把唐王朝推上东方强国的地位。

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14岁的武则天受召入宫。武则天时时在寻找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和政治抱负。一次,唐太宗得到一匹烈马,名号“狮子骢”,没有人能够驯服。当时武则天侍候在侧,她勇敢地提出驯马的请求:“妾能驭之,然需三物,一铁鞭,二铁锤,三匕首。铁鞭击之不服,则以铁锤锤其首;又不服,则以匕首断其喉。马供人骑,若不能驯服要它何用。”唐太宗听了夸奖她的胆略。这也正是日后武则天的一条驭政之道。之后,她逐渐与太子李治志趣相投,关系密切。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唐太宗驾崩,武则天出家为尼。两年的尼姑生活使她的政治思想日趋成熟。

永徽二年(公元651年)八月,武则天再次回到自己生活过的唐朝皇宫。这是她与唐高宗李治的共同要求,同时还有着另一层复杂的背景,这就是王皇后在宫中受到萧淑妃争宠的困扰,迫切希望借武则天回宫来离间皇帝对萧淑妃的宠爱之情。武则天回宫之初,只是宫女身份,出于政治上的要求,她聪明乖巧,卑词曲体。

永徽三年(公元652年),武则天生长子李弘。永徽六年(公元655年)十月十九日,唐高宗下诏立武则天为皇后,她的政治生涯也由此开始了。废立皇后中表现出来的矛盾,归根到底是新君与旧臣之间的矛盾。长孙无忌、褚遂良等顾命大臣总是以长辈身份、先朝旧制管束新皇帝,而新皇帝又总想按自己的想法去处理朝政事务,摆脱旧臣的控制。这也是所谓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武则天与唐高宗的密切配合开始于显庆年间,到显庆四年贬逐长孙无忌之后,史称“政归中宫”,武则天在朝廷的影响已比较重大。

唐高宗主持的8次对外战争的胜利,使大唐帝国发展成东有高句丽,西至波斯,北含西伯利亚,南扩越南的多民族融合的强盛大国。这些政绩都是在武则天参与朝政的情况下取得的。显庆五年后,唐高宗患病、风眩头重、目不能视,百司奏事请武则天裁决。从此武则天被委以政事,高宗患病,权不下移,靠皇后担起内外朝政大事。

上元元年(公元674年),唐高宗追尊高祖李渊为神尧皇帝,追尊太宗李世民为文武圣皇帝,自称天皇,武则天称天后。同年,武则天建言十二事:劝农桑,薄赋徭;给复三辅地;息兵,以道德化天下;南北中尚禁浮巧;省工费力役;广言路;杜谗口;王公以降皆习《老子》;父在,为母服齐衰3年;上元前勋官已给告身者无追复;京官八品以上益禀入;百官任事久,才高位下者得以进阶。武则天在国内外威望更加提高,天下使臣都共称唐高宗、武则天为“二圣”。公元684年,在废掉李显立李旦为皇帝后,武则天开始临朝称制,改元光宅。

武则天在消除政敌,为称帝扫清道路的斗争中,采用过两个特殊手段——酷吏与铜匦。垂拱二年(公元686年),鱼保家设计铜匦,这是一个四面开口的意见箱,中有四隔,以受表疏,可入而不可出。东面口曰延恩,献赋诵求官职者投之;南面口曰招谏,言朝政得失者投之;西面口曰申冤,有冤枉案情者投之;北面口曰通玄,言天象灾变及军事密计者投之。由正谏大夫、拾遗、补阙各一人管理。

天授元年(公元690年),67岁的武则天在6万民众与官员的拥护下登上皇帝宝座,改国号为周,改元天授,仍以李旦为皇嗣。历史上将武则天的周朝叫做武周。

武则天统治时,除了大力打击士族外,还重视和发展农业生产,发展科举制度,加强边防,主张文章取士。武则天本人雄才大略,颇有唐太宗风度,知人善任,她任用的狄仁杰、李昭德、王孝杰、娄师德,都是当时的人才,而她选拔的姚崇、宋璟、张九龄,后来都成为开元名相。武则天也较能兼听纳谏。武则天统治时期,整个国家不仅基本安定,而且继承了唐太宗所开创的政治局面并有所发展。

6.后女皇时代

神龙元年(公元705年),82岁的武则天重病,宰相张柬之等人发动政变,逼迫武则天交出政权,让位唐中宗李显,复唐国号。唐中宗复位后,将政治中心从洛阳迁回长安。不久,武则天去世,唐朝政权陷于动荡之中。

唐代正处于贵族社会向官僚社会的过渡阶段,贵族的势力在唐代特别是在唐前期的政治中还发挥着重要作用。各地域各层次贵族之间的分化重组是唐前期政治的重要内容之一。从唐高祖建立唐朝以后,几代皇帝都对传统的一等大族特别是山东士族采取了又拉又打的政策,主要以抑制为主。唐高宗显庆四年(公元659年)下诏禁止太原王氏、荥阳郑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等“自为婚姻”,以削弱山东士族的势力。皇族也多与当世名臣或关中、代北贵族联姻,而基本不与山东士族通好。

唐中宗昏庸懦弱,大权为皇后韦氏所掌,韦后为效法武则天当女皇,先杀太子李重俊,景龙四年(公元710年)六月,安乐公主欲让韦氏临朝封己为“皇太女”,遂合谋进毒饼于中宗。中宗食饼暴死,震惊朝野。韦氏害怕国人兴师问罪,秘不发丧,召集朋党密谋对策,乃以刑部尚书裴谈、工部尚书张锡管理朝廷政事,留守东都;又命左金吾大将军赵承恩、薛简以兵五百前往均州以防备谯王李重福发动叛乱;还任命子侄统领南北衙禁军,以防不测。做了这些部署之后,乃与其兄韦温商定暂立温王李重茂为太子,然后发丧。少帝即位,尊韦氏为皇太后,临朝摄政,韦温则总领内外兵马,并策划效法武则天临朝称帝。

武则天第四子李旦和女儿太平公主成为韦后称帝专权的障碍。韦后准备排挤以至消灭李旦和太平公主,李旦的第三子李隆基联络羽林军,抢先发动军事行动,攻入皇宫,杀韦后、安乐公主及其党羽。太平公主宣布废黜了李重茂,恢复了唐睿宗李旦的帝位,李隆基因功被立为太子。

太平公主因拥戴唐睿宗有功,又是唐睿宗仅存的一个妹妹,所以深受唐睿宗的信任和尊崇。但她有强烈的权力欲望,乘机树立私人势力,7个宰相中5个出其门。先天元年(公元712年),唐睿宗传位太子,李隆基即位。太平公主阴谋发动政变未遂,唐玄宗先发制人,杀死太平公主党羽数十人,逼太平公主自杀,依附太平公主的官吏被黜逐。动荡的政局稳定下来,一个历史上的盛世要开始了。

7.开元盛世

在武则天统治的晚年和唐中宗、唐睿宗时期,政治昏暗,弊端丛生。唐玄宗在位44年,针对社会弊病,在开元年间任用政治家姚崇、宋璟等人进行改革,取得了显着的效果。

首先重新重视发展农业生产。兴修水利,灭蝗止灾。开元九年(公元721年)派宇文融为劝农使到全国各地检括逃户和隐田,检出80余万客户和不少田地。对客户免6年租调徭役,由各州安插于均田土地上。唐初,规定食实封的贵族,国家按食实封的户数将课户拨给封家,租调由食实封贵族派人征收。抑制食封贵族,封家租调由政府统一征收,增加了国家收入。唐玄宗裁汰冗官,整顿吏治,注重职官的铨选,强调以功、以才授官,尤其重视直接临民的县令的选任。加强对官吏的考核,各道按察使对地方官吏循名责实,进行政绩考核,作为黜陟的根据。唐玄宗接受姚崇建议,压抑佛教,整顿财政,提倡节俭。经过开元年间的改革,唐玄宗统治下的唐王朝进入了全盛的时期,出现了经济繁荣,社会比较安定,文化昌盛,国力强大的局面。

开元年间,从契丹手中收复了辽西21州。日本、朝鲜半岛同唐朝的联系频繁,漠北拔也古、同罗、回纥等都重新归顺唐朝,收复了碎叶城,并打败了吐蕃、小勃律,唐朝的声威远播西亚。

杜甫在《忆昔》诗中描写开元时期繁盛情况道:“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织不相失。”开元年间物价较为低廉平稳,国家仓储盈满,以至“左右藏库,财物山积,不可胜较”。直至天宝末年,物价长期稳定,物价低廉平稳对社会的安定有着积极的作用。在此时期,户口增长明显。

8.安史之乱

“开元盛世”的出现,与唐朝统治者,尤其是与唐玄宗改革的促进作用分不开的,但是“开元盛世”也蕴藏着深刻的社会矛盾,随着唐玄宗统治趋向腐败,各种社会危机也就进一步暴露出来。

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李林甫出任宰相,这是唐朝政治衰败的标志。李林甫笑里藏刀,善于迎合上意,权倾朝野后一手遮天,加之小人得志,诬陷名臣,杀戮忠良。继任的杨国忠本是无赖,为了向玄宗表示能干,一人竟身兼40余职,广受贿赂,打击异己。

安禄山是营州柳城的“杂胡”。早年在幽州节度使处任捉生将,常以奸诈计捕杀契丹人充报军功而被逐渐提升。几次入长安朝见玄宗,表示“愿以身为陛下死”,以骗取信任,被杨贵妃收为养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他被委任为平卢节度使,天宝三年(公元744年),又兼范阳节度使,天宝十年(公元751年),更兼任河东节度使,统领近20万军队,在各个节度使中力量最大。

安禄山因和杨贵妃之兄杨国忠争宠而有矛盾,又看到内地武备废弛,于是经过10年左右的准备,以诛杨国忠为名,率兵15万,从范阳起兵叛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