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风水活学妙用心理学
3679000000038

第38章 蝴蝶效应(19)

14.对工作的集中力高、持久性长。

15.往往马上实现大脑的闪念。

16.失败不能影响我的真正价值。

17.对自己的评价不受别人的观点左右。

18.信赖他人,善于合作。

19.一件一件地实现要做的事情。

20.为了实现目标往往全力以赴。

21.相信自己有应付困难的能力。

22.常常盼望良机来临。

23.很少对自己有消极想法。

24.与专心思考相比,更多的是身体力行。

25.目标一旦确定马上实施。

26.一直得到许多人的帮助。

27.尽可能地充分利用自己的才干与能力。

评分标准

每题“是”计1分,“否”计0分。各题得分相加,统计总分。

测试分析

0~5分:说明你达成目标的信心很低。

6~11分:说明你达成目标的信心较低。

12~17分:说明你达成目标的信心一般。

18~23分:说明你达成目标的信心较高。

24~27分:说明你达成目标的信心很高。第二十三章苏东坡效应

我们对优良品质的自我评价常常比别人评估的要高,而对不良品质的自我评价则常常比别人评估的要低。也就是说,我们更容易拔高自己。看来人们对“自我”这个似乎掌握在自己手中的东西,往往难以正确认识,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认识“自我”比认识客观现实更困难。社会心理学家将人们难以正确认识“自我”的心理现象称为“苏东坡效应”。

什么是苏东坡效应

“苏东坡效应”来源于诗人苏东坡的两句诗:“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也就是说,人们对“自我”这个似乎掌握在自己手中的东西往往难以正确认识,从某种意义上讲,认识自我比认识客观现实更困难,因此才会有“人贵有自知之明”之说。社会心理学家将人们难以正确认识自我的心理现象称为“苏东坡效应”。

所谓“当局者迷”,人们常常会忽视自我的存在,或者对自我不能持客观的态度。因此,在遇到牵涉自身利益的事情时,总会表现得目光短浅、有失公正。

“苏东坡效应”揭示了人性中存在的弱点:在面对自我的问题时,人们总会变得既熟悉又困惑。

一位美国心理学家曾经做了一个实验,并以此证明了人们确实会对自我做出错误的评价。

实验是这样的:心理学家找来了25个彼此之间都很熟悉的人,他们比较了解彼此的优点。之后,实验者请他们每个人分别根据9个标准对所有包括自己在内的人进行排名。这9个选项分别是:文雅、幽默、聪明、交际、卫生、美丽、自大、势利、粗鲁。比如,根据文雅的标准,谁会排第一,谁第二……以此类推;以自大为标准,谁会排第一,谁第二……以此类推。也就是说,每个人都要对自己和其他人进行评价。这样,每个人的每个项目里都会有一个评价。

统计分析发现,这25个人身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夸大优点和掩饰缺点的倾向。比如,其中一个人认为自己的文雅程度应该名列前茅,可是把其他24个人对他“文雅”程度评定的名次平均一下,这个人的“文雅”程度仅排在第20名;还有一个人,对自己“卫生”评价的名次比其他人给他的平均名次提前了5位,对“聪明”和“美丽”的评价名次提前了6位,而对自己“势利”、“自大”等负面程度的评价却比别人给出的低,他定的名次比其他人给出的平均名次后退了6位。

从这个心理实验中我们可以看出,“苏东坡效应”具有极大的普遍性,我们对优良品质的自我评价常常比别人评估的高,而对不良品质的自我评价则常常比别人评估的低。也就是说,我们更容易拔高自己。懂得了这一点,我们就能明白为什么需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这实际上都是为了克服我们有意无意地美化自己、拔高自己的倾向,使我们能够更科学、更客观、更公正地评价自己。一个人在自我评价的时候,需要多注意周围人对自己的评价,多站在他人的角度和立场上看待自己。

在军事战争中,因为“苏东坡效应”而导致战争失败的例子并不少见。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的失败就是“苏东坡效应”的体现。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失败的主要原因就是高估了自己的军事实力,过分依赖装甲部队。虽然德国的装甲部队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部队,经常可以打败几倍于自己的苏军和盟军。可是到了“二战”的后期,德国失去了制空权,海军也因为缺乏可靠的盟友造成德国强大的陆军虽有力却无法施展的局面。

德国走向衰弱的转折点就是斯大林格勒战役。因为德国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实力,对当时军事力量非常强大的苏联贸然发动了攻击,由此开展的苏德战争牵制了德国的军事力量。为了赢得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希特勒投入了几乎所有的军事力量,却仍然没有击垮顽强的苏联军队。德国元气大伤,导致德国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并最终被打败。

在企业管理中,“苏东坡效应”也让很多管理者认识到沟通的重要性,公司的考核制度为员工提供了自我评价和提升的机会。在考核的过程中,员工的工作表现要经过上级主管的考查和评价,再通过面谈或其他渠道将结果反馈给被考核的员工,然后听取被考核员工的意见。这个考核过程就为上下级的双向沟通提供了条件,有利于双方进一步达成工作上的共识,从而避免了“苏东坡效应”所产生的“自我评估”过高。

苏格拉底说过要“认识你自己”。“苏东坡效应”所揭示的人性的弱点具有普遍性,它不仅存在于个体中,更是一种社会心理效应。由于人的思想不能全面地、精确地反映客观现实,这就常常使人脑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大于客观模糊性;又因为人类还具有自己的伦理、道德、意识、情操等特征,这又使这一人文领域的模糊性变得更复杂。

“苏东坡效应”敲响了人们自我认识的警钟,提醒人们必须认识到一点:人所面对的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只有战胜自己,才能不断提升,不断前进。

审时度势,正确评价自我

有位名人说过一句话:“你应该学着做你自己,面对真实的自己,只要你做到这一点,你就不会害怕任何事情。”人类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正是你自己。这就是“苏东坡效应”在每个人身上的体现,因此只有战胜自我,才能不断超越自我。

商场是一个很讲究谋略的地方,要打赢一场战役就需要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同样,这句话是智者避免“苏东坡效应”时在战术上的运用。

泰国华尔街金融证券有限公司的董事长李光隆,在创业和经营中自觉地认识、克服自己的缺点和短处,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和长处,扬长避短,因此取得了事业上的成功:由一名两手空空的打工者变身成了泰国知名的殷商。

1956年,李光隆只身到泰国谋生,开始了他异国他乡的奋斗史。初到泰国时,李光隆一无资本,二无专业知识,他充分认识到了自我的现状,不能好高骛远。同时,他也认识到自己有一定的文化知识、身强体壮,更有刻苦耐劳的意志,他相信只要认真干下去总会有出人头地的一天。因此,他首先在一间专业知识要求不高的五金厂找了一份工作,从打工开始。

由于他勤奋学习、工作卖力,获得了很多报酬。经过几年的打工生涯,节衣缩食的李光隆积累了一定数额的资本,开始经营自己的小本生意。同样,李光隆认识到自己的资本并不多,不能经营本金投入太大和资金周转缓慢的生意。经过深刻的分析和深入的调查,李光隆选择了本金投放少、资金回笼快的产品经营。他由茶叶零售起步,又逐步经营起小工具、汽车零件,接着他把视线投到房地产及抵押公司业务上,后来又开始经营财务公司及外汇业务。而这些过程的转变都是李光隆对自我形势的优劣分析后做出的正确选择。因为他从实际出发,充分估计了自己的实力,权衡了市场的形势,循序渐进地经营,才获得了意料之中的成功。

智者之所以聪明,就是因为他们能够正确地认识自我,不会自我设限,也不会迷失自我。只有对“自我”做到正确的评价,才能够取得成功。

尹同耀是奇瑞的创业者之一和领军人物,他也是一位能够自我评价和自我超越的人。在面对奇瑞发展到规模2万人、年销售量30万辆车的形势时,尹同耀认识到奇瑞还是一家小公司,同时,他也认识到自己对于奇瑞的管理不能事事插手,一管到底。所以,从25年开始,尹同耀就在企业内部推行SBU,将整个企业划分成各个职能部门。此后,他又授权给企业的其他人,并向他们摊牌,自己将从企业各个业务的细节管理中抽身,放给他们管理,而自己集中力量抓企业层面管理。

分权后,尹同耀认识到分家的风险会导致各自为政的局面,为了使他们形成高度的一致,尹同耀不断对他们进行培训,对理念不合格者,采取淘汰、置换等极端手段。此时的尹同耀非常有危机感,认识到奇瑞在内部管理、赢利水准、资金运作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同时,他也认识到企业自身的优势:奇瑞的产品在市场上没有栽跟头的,做一个成一个,对每个产品的目标用户群或者代表的含义都把握得比较准确。

尹同耀是一个自主意识很强的企业家,他知道奇瑞要实现目标就得不断挑战自我,不断战胜自我。正是因为他这种审时度势,客观评价自我的态度,才使得他带领奇瑞企业的员工一路高歌,突破艰难险阻,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认识世界首先要认识自我,改造世界首先要从改造自我开始。虽然道理很容易明白,但是遇到实际问题,人们通常就认识不到自己的问题了。这正如观察事物一样,如果离得太远如同雾里看花,很难看清其真实面目;如果离得太近,就如同看画一样,原本妙趣横生的一幅画也会变成一团墨点。所以要想正确、客观的评价自我,需要一个“度”,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这就是“苏东坡效应”给我们的启示。

不卑不亢,挖掘性格中的超我

“苏东坡效应”揭示了人性的弱点:人们通常不能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但是,只有对自己有了一个正确的认识后,才能做出客观的分析。同时,还要挖掘人性中的“超我”,不断剔除那些不完美的东西。那些取得事业成功的人,无不是正确地评价自我,不断超越自我,用强者的信念来对待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的。

一个长跑运动员参加一个5人为一组的比赛。赛前,教练对他说:“据我了解,其他4人的实力并不如你,放心跑吧!”于是,这个运动员轻松地获得了第一名。后来,教练又让他参加了一个10人一组的比赛。赛前教练拿过来一张成绩单,是其他9人的平时成绩。这个长跑运动员发现他们的成绩并不如自己,结果又轻松地拿下了第一名。再后来,这个运动员又参加了一个20人一组的比赛。教练对他说,你只要战胜其中的某运动员就可以获得胜利。在比赛中,他紧跟着教练所说的那名运动员,并在最后关头冲刺,结果又得了第一名。

此后,教练带着这名长跑运动员又去参加比赛。赛况同上次一样,但不同的是,赛前教练并没有与这名运动员沟通。在5人小组赛中,他勉强获得了第一名;在10人小组赛中,他滑到了第2名;在20人比赛中,他的成绩就更惨了。但实际情况是,每个小组中参赛运动员的实力与之前那些运动员的水平完全相同。

同样的情况,为什么导致了不同的结局?原因就在于这名长跑运动员没有得到教练的心理暗示,于是他沦落成平庸者。换句话说,他在比赛前就已经给自己设置了界限,所以才会失败。由此我们得知,人只要把自己固定在某个框架里,就会被自己定义的自我所束缚,并且始终摆脱不了这种心理暗示。

人常常不是被敌人吓倒的,而是被自己打败的。那些失败的人大部分都是不能对自我做出正确的认识,在还没有付诸行动时就已经输掉了整场竞争。因此,要想成功首先就得战胜性格中的自我,挖掘出内在的超我。

霍金是当代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一位科学界的巨人,因为他是一位勇于战胜自我、超越自我的勇士。

霍金十三四岁时就已经下定决心要从事物理学和天文学的研究,17岁那年,他获得了自然科学的奖学金,顺利进入牛津大学。学士毕业后,他又转到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研究宇宙学。此时,他发现自己患上了会导致肌肉萎缩的卢伽雷氏病,医生对此无能为力。

起初,霍金打算放弃自己的理想,但后来随着病情恶化的速度减慢,他对自我又有了一个新的评估。他重拾对科学的探索和研究,排除万难,不断超越自我,最终成了当今世界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

霍金患病是不幸的,但他却在科学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一切正是源于他对自我的正确评价,也证明了残疾并非成功的障碍。事实上,许多人失败并不是因为别人限制了他的成功,而是他自己选择了放弃。面对残酷的现实,只有不断地超越自我,提升自我,才能走向成功。

乔·吉拉德说过:“做销售,首先不要自我设限。”面对一件事情,不要说不可能,也不要说做不到,不要给自己找一系列的问题和障碍。否则,就会导致失败。

1995年,法国运动员阿姆斯特朗的队友卡萨特里在完成比利牛斯山一个非常艰苦的爬坡后,在下坡途中与一群对手撞在了一起,脸部和头部严重受伤,最终不治身亡。好友的意外逝世令阿姆斯特朗悲痛欲绝,同时也使他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所从事的运动的潜在危险性,但是这并没有动摇他从事自行车运动的执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