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每天学点佛学智慧:不生气2
3681000000036

第36章 随缘去,断旧念:睡起有茶饥有饭,行看流水坐看云(1)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可以说是有事必有缘,比如人缘、财缘、善缘、恶缘等。万事随缘,随顺自然,这不仅是禅者的态度,更是我们快乐生活所需要的一种态度。缘来则好好珍惜,缘去则随它而去,只有凡事懂得随缘,才能在人生的各种境遇中处变不惊、收放自如、游刃有余,保持一份平静和恬淡,保持一份坦然和愉快!

万事皆缘,随遇而安

佛说:“随缘自在,随遇而安,随缘生活,随心自在,随喜而作,是为生活的密行。若能一切随他去,便是世间自在人。”

在金庸的武侠小说里有一本非常神奇的内功秘籍——《九阳真经》,其中有这样几句心法:“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冈;他横任他横,明月照大江。”这几句话不仅是练武的心法,更是做人的心法。做人就应该如此,随缘自在,自在随缘,正所谓“任你风吹雨打,我自岿然不动”!

在唐朝的时候,有位得道高僧名叫懒残禅师,由于他在修行上造诣极深,故而远近闻名。

有一天,皇帝派使者去请他,当时他正在山洞中烤芋头吃,使者宣读了皇帝的圣旨,懒残禅师也不理睬。时值隆冬季节,天气很冷,懒残禅师冻得鼻涕直流。使者见状,劝他擦去鼻涕。懒残禅师却说:“我没有工夫给俗人擦鼻涕。”

懒残禅师有首写照自己生活的诗,足见他的潇洒自在:

世事悠悠,不如山丘。

青松蔽日,碧涧长流。

山云当幕,夜月为钩。

卧藤萝下,块石枕头。

不朝天子,岂羡王侯。

生死无虑,更复何忧。

水月无形,我常只宁。

万法皆尔,本自无生。

兀然无事做,春来草自青。

懒残禅师一生隐居在山林之中,面对青山绿水,一瓶一钵,了无牵挂,对他来说,生死都已经不成问题了,还有什么值得他操心的呢?

人生在世,因为执著的东西太多,不能舍弃的东西太多,所以难免烦恼丛生。因此,我们必须学会随缘自在、随遇而安,学会接受现实。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活得自在快乐。

唐高宗时期,有个官员叫卢承庆,为官清廉,而且做事兢兢业业,讲求实际。当时,他任职考工员外郎,主要负责考察官员。考察官员有级别标准,先大致分成上、中、下三等,然后每一级再分成上、中、下,最好的是上上,最差的是下下。

有一次,卢承庆考核一个监督运粮的官员。这个人在运粮的过程中,因为不小心导致翻船,致使很多粮食掉进了河里。因此,卢承庆只给他评了一个中下,“没给你弄个下下就很照顾你的面子了。你把运粮船都弄翻了,致使国家的粮食损失了那么多,所以只能给你个中下的评价。”可是,这个运粮官得到中下的评语之后,一点也没有生气和着急,反而谈笑自若。卢承庆心想:“我给他如此低的评价,他居然不生气,说明他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从这点上来看,这个人还不错,有责任心,那就给他改个中中吧。”改成中中以后,这个运粮的官员也没有因此而高兴。卢承庆心想:“这个人真是叫绝,‘宠辱不惊’啊!”

后来,卢承庆经过调查了解到,那次运粮船翻的事,并不是由于他管理不善造成的,而是因为突遇大风,把粮船给吹翻了。所以错不在人。于是,卢承庆又给他改成了中上。而这个运粮的官员还是没有因此而很高兴。因此,卢承庆对他印象特别好,后来在吏部考核的时候,就特意提拔了他。

据说,卢承庆自己也是一个随缘自在的人。他认为身为国家官员,主要责任是为国尽忠,官职是升是降都不重要。他在当尚书左丞以及兵部侍郎时,由于老说实话得罪了皇帝,被贬为简州司马。尽管有些冤枉,但他一点也没觉得窝火。后来,朝廷又把他调回朝中当刑部尚书,他也没有因此而特别高兴。

晚年病危的时候,卢承庆把儿女们叫到床前嘱咐说:“我死之后,丧事一定要从简。身上这套衣裳就算是我的装裹,棺材外边也不要设什么椁。坟头不要太高,只要能让人看得见就行了。碑文不要吹嘘我这一生有什么功绩,只要老老实实写上我的履历就行了。”

故事中的运粮官和卢承庆都是对虚荣看得很淡的人,他们真正做到了随缘自在、随遇而安。

世事难以预料,人生变幻无常。很多人总是希望顺利地度过人生的每一天。但现实总是残酷的,它常常会猝不及防地给我们一击:当你苦心经营事业时,突如其来的一场灾难就可能将你所有的努力毁于一旦、付诸流水;当你正在精心安排自己的前程,精心设计自己的美好未来时,一场大病就可能彻底改写你的人生……这一切都会让你彻底感觉到人生的无奈。这就要求我们学会自我调节,学会适应环境,随遇而安,化解一切痛苦和不幸。

《菜根谭》上说:“万事皆缘,随遇而安。”人生如海,潮起潮落,既有春风得意、高潮迭起的快乐,也有万念俱灰、惆怅落寞的凄苦。生活需要你面对自己的不幸与失意,需要你在人生低谷时勇于奋起,需要你在痛苦时寻找欢乐,在愤怒时选择冷静,在执迷时敢于放弃,在失意时学会忘记。因此,我们要学会随缘,随缘一世,一世随缘,这样我们才能活得自在快乐!

随缘而动,尽人事听天命

佛语有云:“随缘不是得过且过、因循苟且,而是尽人事听天命。”

随缘是积极地运用智慧和经验,尽量在可控制的范围内,安排一组最理想的因缘组合,而不是随随便便地任由因缘发展。随缘是一种胸怀,也是一种觉悟,是对自我内心的一种自信和把握。因此,随缘不是得过且过,而是尽人事听天命。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随缘常常被人误解为随便、不努力或者麻木不仁。在某些人的观念里,所谓随缘,只不过是无能、逃避或懈怠的借口罢了,这是不正确的。随缘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是积极地面对,虽然不能强求,但是在运用智慧与经验分析判断之后,对一切人、事、物、境内在因缘的不可抗逆性(人机、时机、处机、法机等,一时无力扭转)有了清楚的认识,从而避免了无谓的抗衡和勉强。既然已经了解了事件内在的因缘性,当然也就无需再做不必要的扭转,这是识时务地放下,而不是无能或懈怠。正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由于已经大致明白了事件有因缘组合,同时也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所以对于成败得失也就不再执著。这是坦然地面对,而不是逃避或麻木不仁。

生活中有很多东西,不是凭借人力就可以得到,就可以改变的,比如容貌、机遇、感情等。因此,我们既不能得过且过,也要尽人事听天命。然而,很多人往往执著于付出与回报的因果关系,付出就要有所回报,如果没有回报,那就不值得付出。这种态度正是强求心态的思想基础。这种态度很容易使人们变得急功近利,从而扰乱了心灵的平静。

一个小和尚跟着一个老和尚修行。一天,小和尚看到寺院的草地上一片枯黄,于是对老和尚说:“师父,要不要撒点草籽啊?这草地实在太难看了。”

老和尚说:“不急,等什么时候有空了,我去买一些草籽。什么时候撒都可以,急什么呢?随时!”

不久,老和尚把草籽买回来了,递给小和尚说:“去吧,把草籽撒在地上。”小和尚兴奋地说:“草籽撒上了,地上就能长出绿油油的青草了!”

忽然狂风骤起,小和尚撒的草籽被吹得到处乱飞。“不好了,很多草籽都被吹跑了!”小和尚着急地冲老和尚喊道。

老和尚说:“没关系,吹走的多半是空的,就是撒下去也发不了芽,担心什么呢?随性!”

草籽很快撒完了,引来了很多麻雀,在地上专挑饱满的草籽吃。小和尚见了,着急地说:“不好了,草籽都被麻雀吃了,这下可完了,明年这片地上就没有小草了!”

老和尚说:“没关系,草籽多,麻雀是吃不完的!你就把心放在肚子里吧!明年这里一定还会有小草的。随意!”

夜里下了整宿的雨,雨很大,小和尚一直没睡着,他担心草籽被雨水冲走了。第二天,他早早地跑出了禅房,果然发现地上的草籽都不见了。他急忙跑进老和尚的禅房说:“师父,昨夜一场大雨把地上的草籽都冲走了,怎么办啊?”

老和尚不慌不忙地说:“不用着急,草籽被冲到哪里,它就会在哪里发芽!随缘!”

不久,很多青翠的草苗破土而出,原来没有撒到的一些角落里居然也长出了很多青翠的草苗。

小和尚高兴地对老和尚说:“师父,太好了,我种的草长出来了!”

老和尚点点头说:“随喜!”

在生命的旅途中,凡事都不必刻意强求,只要尽力而为,顺其自然,就能有所回报,而且还不影响快乐的心情。实际上,那种非黑即白的判断标准本身就是错误的。因为能否得到回报不仅是由是否付出决定的,还有很多非人力所能左右的因素。所以,付出不一定会获得回报,但不付出就一定不会得到回报。只有明白了这个道理,才能真正体会随缘的真谛。

一天,佛祖释迦牟尼在恒河南岸宣扬佛法。一个信徒听到这个消息,急忙从恒河北岸赶往恒河南岸去听法。但是到了恒河之后,他发现根本无法过河,如果绕路而行,走到对岸时法会可能已经结束了。该何去何从呢?

于是,他问旁边的船夫:“请问这条河深不深,能不能过去?”

船夫说:“河很浅,连膝盖都不到。”

信徒听了很开心,说:“那我就可以走过去了!”结果他就从河面上走到了南岸。

在恒河南岸听法的人,看到一个人从河面上走了过来,都吓坏了,因为河水有四五丈深。于是他们不解地问释迦牟尼:“这个人是不是菩萨的化身?要不然他怎么能从河面上走过来呢?”

释迦牟尼说:“他并不是菩萨的化身,他跟你们一样,只不过他对我所说的办法有绝对的信心,所以能从河面上走过来。”

随缘并不是消极地等待或放弃追求,而是要用一颗平常心看待周围的人和事。千万不要被表象的东西所蒙蔽,如果你真的去做了,就会发现,事情其实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难,难的是你如何突破自己的心。

人生在世,我们要“随缘”而不是“攀缘”,凡事不要强求,而要尽人事听天命。随缘是人生拼搏的另一种境界,它不是消极地承受,更不是放弃人生应有的追求,它是无为而有为,是无欲而有欲,是成功者的一种素养,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能够随缘的人,总能在风云变幻中审时度势、把握局势,在艰难坎坷中收放自如、游刃有余;总能在逆境中找到前进的方向,保持坦然愉快的心情。

“恬淡至上,胜而不美”

佛说:“人生的真理,只藏于平淡无味之中。”

无可否认,绝大多数现代人都向往功名利禄,注重物质生活享受,同时又追求自然恬淡的精神生活。然而在当今社会中,到处都充斥着你争我夺的激烈竞争,处处弥漫着你争我赶的超快节奏,这让人们感到空前的疲倦和压抑,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向往清净安逸的环境。可是,在一个充斥着浮躁和喧嚣的物质时代,到哪里去寻找自然恬淡的心灵栖息之所呢?

佛说:“色声香味触五样东西染污了我们的清净心及本性。清净心就是真性,清净心就是佛性,就是自性。”弘一大师说:“恬淡是养心第一法。”老子也说:“恬淡至上,胜而不美。”恬淡虽然不能给人以外在的辉煌,却可以使人产生内在的超越,让人平平淡淡、坦坦荡荡、从从容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看淡得失,看轻成败,看透人生!

佛陀在世的时候,有一个跋提王子,在山林里参禅打坐,突然,跋提王子大喊一声:“快乐啊!快乐啊!”佛陀听到以后觉得很好奇,于是就问他:“究竟是什么事情让你这么快乐呢?”跋提王子回答说:“回想当初我在王宫的时候,不但要日夜为政事操劳,而且要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时常又要担心自己的性命安全,虽然每天穿的是绫罗绸缎,吃的是山珍海味,多少侍卫一刻不离地保护着我,但我依然感到恐惧不安,吃不好睡不香。如今出家参禅悟道了,所有的心理负担都没有了,每天都在法喜中度过,无论走到哪里都觉得自由自在。”

平淡是一种独到的意境和智慧,是成熟人生的表现,是生命境界的升华。平淡使人变得空灵而美好,在生命中的每一天,即使平平淡淡,也依然吐露着幸福的芬芳。

人生一世,并非草木一秋。如何活得平淡与从容,是很多人超世脱俗的一种向往和追求。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整天说自己不快乐、不幸福,却从不去探寻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甚至到死的那一天也没弄明白。其实,很多时候,人之所以不快乐,缺少幸福感,并不是因为快乐和幸福的条件不具备,而是因为活得还不够简单、不够平淡、不够洒脱。

吴清源先生是世界著名的围棋高手,号称“昭和棋圣”。他曾经在日本棋坛上“横扫千军如卷席”,建立了长达15年“天下无敌”的辉煌业绩。

然而,尽管成绩斐然,吴先生的生活却非常朴素平淡,素来烟酒不沾,既不玩牌、打麻将,也不玩高尔夫球,更不去追求灯红酒绿的奢华。尽管名满天下,但他既没有积蓄起万贯家财,也没有自己的房产、轿车,而是平淡地与夫人寄居在日本东京闹市区的一座普通公寓内。除了读书之外,围棋是吴先生一生唯一的爱好。

吴先生一生淡泊名利,在精神世界方面可谓富足无比,但在物质生活方面,却像一位得道高僧一样,出淤泥而不染,乐于平淡,甘于淡泊。

快乐其实很简单,只要懂得放下繁华,回归平淡,快乐自然就会源源而来。正所谓“平安是福,平淡是真”。当一切功名利禄都已经看淡,一切就会变得无比的从容,生命也会因此得到一次本质的飞跃和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