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品悟南怀瑾:做人与处世
3681800000010

第10章 真正的伟大是付出,而不是据为己有(3)

一次偶然的机会,一个过路人路过鹿特丹,他带来了一种非常特殊的种子,他说会以高价卖给一个富人,因为种子会开出异常艳丽的郁金香,而且花朵会异常透明。这样的种子要卖个好价钱,因为这些种子开出来的花一定会卖个更好的价钱。

约翰听说后,毫不犹豫地买下了路人的种子。时间过得很快,约翰一直细心地守护着他的花园,呵护着郁金香种子,每天都期待着花朵的绽放。有时会有邻居过来问:“约翰,听说你园子里有能开出更美艳的郁金香的种子,能不能给大家分一点儿?”约翰的回答总是“不!”

就这样终于等到了开花的季节,郁金香开满了鹿特丹的每一个角落。约翰家的园子里也开满了郁金香。可令人讶异的是,约翰家园子里的高级郁金香并没有卖种子的人描述得那么好,甚至有的郁金香都比不上邻居们院子里的普通郁金香。结果,邻居们的郁金香都卖了很好的价钱,而约翰的只卖了个平常的价钱。约翰非常愤怒,心想肯定是那个卖种子的人欺骗了自己,下次碰见他的时候一定不要对他客气。

第二年,那个卖种子的人又来到约翰的门前,想向约翰出售自己的种子。见到卖种子的人,约翰说的第一句话就是:“你这个骗子”。

卖种子的人很惊讶地说:“我不是骗子,我也没有骗你……”

还没有等卖种子的人说完,约翰就抢着说:“你没有骗我,那为什么我的郁金香还没有别人家的好呢?”

卖种子的人枉然地问:“你是怎么种植的呢?”于是约翰就把他如何精心呵护郁金香的经过跟他讲了一遍。听完约翰的话,路人笑着说:“呵呵,不是我骗你啊,是你不了解种植的技巧,不懂得分享的缘故。”看着约翰一脸茫然的样子,路人继续说:“只有你种了这种郁金香是不行的,别家的院子都是普通的郁金香,等到花开的季节,微风一吹,别人家普通的郁金香的花粉就飘到了你的院子里,你的郁金香也不可能像我说的那样开得那么好了。只有大家都种这种特殊的郁金香,等到开花的季节,当花粉一传播,就会开出艳丽的花朵了。

约翰的花园里开不出美丽的郁金香因为他不懂得付出,而是一味地占有。纵使他拥有能开出更娇艳美丽的郁金香的种子,但他不懂得布施,所以最后的结果还是很贫穷。这就是贫穷和富有的区别。

南怀瑾说:“愈是想占有的人,愈是最贫穷,愈是布施出来的人,愈是最富有。”可见贫穷与富有的区别不是用金钱可以衡量的,而是一种做人的境界。

懂得与人分享就是布施所有,那样的人是富有的人。而贫穷的人只会一味地占有自己所拥有的。

南怀瑾还说真正的千秋大业是学问思想,例如孔子的儒家思想、老子的无为而治、释迦牟尼的佛学思想等,虽然在当时并没有受到世人的重视,但却是德及万世,名震千古。

只有认清楚自己的人生,敢于牺牲眼前的富贵荣华,那样才能做到真正的付出,才会赢得人生真正的财富。

人生真正的财富不是手里堆积的金银珠宝或者家族拥有的良田百顷,人生富有的是别人对自己的赞誉。如果一个人很富有,但他不懂得与人分享,而是自私地占有自己的财富,那么,他的成功只是一时的成功,而非一世的成功。

这种人就是南怀瑾所说的那种贫穷的人。

孔子的人生价值观

南怀瑾说孔子最让人觉得他了不起的地方不是他的学问、道德和修养,而是他的“素王”思想。所谓的“素王”其实就是没有土地、没有人民,不需要用权力来束缚人民,而是用文化与教育来影响人民。孔子在当时的影响可以推翻任何一个国家的政权取而代之,但是他却没有那样做,所以他被后世儒家誉为“素王”,这才是真正的王。

南怀瑾说“素王”不需要人民和权利,而他的声望和权威与宇宙并存。孔子是这样的人,他的千秋大业就是他的学问思想,是集中国文化、思想、精神为一体的事业。尽管他的思想在当时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认可,但是在后世却被世人顶礼膜拜。

世间的人大都追求成功,追求人生一世的成功,把那作为一种人生的事业。人生的成功不应该只是眼前的成功,人生的事业也不应该只是今生的拥有。人生应该立足远景,为了社会大众谋求幸福,而懂得付出和牺牲自我,那样纵使过了千秋万代,但精神依旧会保存。

北宋的一代儒学大师张横渠曾经说过:“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简单的4句话道出了儒者的襟怀,也彰显了儒者的学识与宏愿,也是人类教育最高的向往,成为继宋代以后,中国知识分子的共同目标。

宋真宗赵恒是比张横渠早一个时期的皇帝,对于读书他也有一番自己的言论。他说:“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锺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后来这段话就被世人简化为“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意思是只要用心读书去考取功名,那么什么都会有的,大致与西方“牛奶会有的,面包也会有的”思想是一致的。

一个是宋代的儒学大师,一个是宋朝的皇帝,可是他们让后人铭记的不是他们的官职和皇位,而是他们对读书的一种思想。后人又把那种励学的思想加以深化,在今天依旧是读书人的一种求学上进的思想。

这也是南怀瑾所说的“素王”,他们不是以权利和地位影响着一辈又一辈的人,他们被后世所铭记的是他们的学识和思想。他们的这种思想就如孟子所说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不会因为时间和环境的改变而有所变化。

世间有太多的人,他们留给后人的不是万贯家财,也不是良田万顷,而是一种精神,一种足以影响后世百年,甚至千年的精神。他们就像释迦牟尼、孔子等圣人一样,虽然没有身前显赫富足的生活,但他们的思想对后世的影响却是千秋万代的,他们的事业也是千秋万世的成功。

说起董仲舒,知道的人可能很少,但说起汉武帝或者“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知道的人就很多了。汉武帝作为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帝王,在思想文化界首次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而这个政策的提出者就是董仲舒。

董仲舒提出的儒家思想在中国封建社会的思想文化长河里历经岁月的洗涤,依然绽放耀眼的光芒,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主导思想。它有利地革除了“百家争鸣”的局面,统一思想,有利于对国家的管理,成为后世帝王们学习的典范。

从汉朝到清末,中国的文化历经了几千年的更迭,帝王也是更迭不断,但是唯独儒家的思想没有变更,不管王朝是兴盛还是动荡,董仲舒的思想一直占据着主导的地位。他是封建王朝思想界的领袖,也因此,他的思想才耀眼生辉。由此可见,董仲舒也是一个“素王”,一个思想界的“素王”。

真正的“素王”在他成功的时候可能并没有意识到这个事情或者这个思想可以影响后世多久,他们想到的或许只是眼前的成功,更有可能不被人看重。就如南怀瑾说的那样:“千秋大业就是学问思想,千秋事业在当时是很寂寞的。”真正的“素王”不需要权势、地位、金钱,因为他们的声望和权威是与宇宙并存的。

南怀瑾对孔子的思想是很推崇的,他认为孔子及其儒家思想能够在中国被推崇那么多年,放在那么高的位置上是有原因的。几千年以来,这个思想都在社会上处于主导地位,世人能够看见的是思想的真实性和合乎科学逻辑性,要不然也不会那么经久不衰。孔子自己的行动言传身教地教育一代又一代人们,儒家的思想对人们有好处,所以才会被世人推崇和学习。

南怀瑾说孔子用其一生去践诺自己对儒家思想的理解和追随。在漫长的岁月里,孔子的治国安邦思想并没有得到他人的肯定和赞扬,但是孔子并没有泄气,而是坚持自己的理想去宣传自己的思想,孔子的思想被人采纳了,但是他也没有骄傲,而是依旧过着自己“素王”的生活,与世无争。南怀瑾说这才是让人敬佩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