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父母如何说,孩子才肯听
3682500000028

第28章 不做孩子依赖的大树,习惯的养成来自信任(4)

时刻留意周围有没有可以帮助孩子锻炼自己的机会,这也是我们要学会的。在孩子胆怯时给他们言语和目光的鼓励,他们就能鼓足勇气、勇往直前。

以前有位家长对我说她的孩子小涵给她带来不少困扰。11岁的小涵胆子小、心事重、做事拘谨,在学校里不懂得表现自己,甚至上课举手发言这样普通的动作都没有勇气做。

母亲从老师那里知道了这一情况,有些生气地问女儿:“你会回答干嘛不举手呢?”她反过来问母亲:“为什么一定要说出来啊?会了不就行了?”“你不说,老师怎么知道你会不会啊?”母亲问。小涵一笑:“就让成绩说话呗。”

小涵的成绩不错,她比较文静,在同学中也有人缘,但是每次班级干部选举,小涵都不参加。开家长会的时候,班主任着重跟小涵的妈妈强调了这一点:有些孩子特别在意自己能不能被选上,小涵明明有能力却不报名。回家以后,母亲跟小涵说了这件事,小涵的头摇得像拨浪鼓:“我才不干呢,我就是想做个普通的学生,谁都别逼我。”

“其实她不是不想当班干部,就是害怕上台演讲。”小涵的母亲说,她特别发愁孩子的这种性格,不知道今后该怎么办。

遇到小涵这种情况,家长还是应该以鼓励为主,让孩子明确自己的价值。小涵过于内敛的性格让她不清楚自己的优势,而且孩子的自尊心很强,家长要注意说话的语气,可以鼓励孩子说:“你很优秀,如果再开朗一点儿就更好了。”“你一直都很出色,为什么不喜欢把你的优点让大家学习呢?”类似这样的话比较容易让孩子接受,既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又给了孩子信心。

当孩子通过自我表现获得称赞并体会到被肯定的喜悦时,自信心会随之增强;而自信心的增加,又会促使孩子更加勇于表现自己。只要孩子能学会勇敢地展示自己,就是在把握机会,积极向上。

那么,我们该怎样培养孩子的自信和勇气,给他们展现自己的好机会呢?

首先,要让孩子扩大接触面。这里不仅仅是指和同龄人的接触,而是指和外界的接触。一般来说,胆小内向的孩子并非讨厌掌声和赞美,只是在众人面前觉得难为情,感觉不安。因此,我们要尽量让孩子经常面对有陌生人的环境,逐步减轻他们的不安心理。

我在杂志上看到台湾的一对夫妇很懂得帮助女儿树立自信:

5岁的紫雨是个很文静的小姑娘,她一见到陌生人就会本能地躲到家长身后。父母觉得有必要锻炼孩子的勇气,闲暇时,父母带紫雨出去散步,遇到邻居就交谈几句,并且让紫雨也参与其中,他们还鼓励紫雨去找小伙伴玩耍,建立友谊。比如外出购物,爸爸就会说:“紫雨,爸爸的钱包在这里,我和妈妈有点儿累了,你能去收银台帮我们付钱吗?”紫雨就会很听话地拿着爸爸给的钱去付账。每到假日,紫雨一家还会出去旅游,让紫雨置身于川流不息的人群中。在父母耐心地教导下,紫雨看陌生人的眼光多了一分坦然。

这个例子让我懂得,孩子的视野开阔了,见识也自然开阔了,再遇事时也不会惊慌失措,而是沉着冷静地应对。

其次,要对孩子的特长和优势多加鼓励。孩子怯于表现的原因可能是不自信,担心自己做得不好而得不到表扬,此时,找出孩子的特长并帮他们树立信心就尤为重要了。

我的邻居经常鼓励女儿兰兰,他发现女儿很喜欢唱歌,就说:“兰兰的歌唱得这么好,小朋友们是不是都喜欢听啊?”或者说:“别人都以为我们家有一只小百灵鸟呢,下次唱歌给大家听好不好啊?”就这样,兰兰更喜欢唱歌了,幼儿园里有联欢活动,她总会上台表演。

我们可以通过画画、唱歌、舞蹈、朗诵等一系列形式挖掘出孩子的能力,创造机会让他们在家人面前展示,并加以鼓励,培养孩子的信心。

另外,要给孩子创造条件让他多表现。家长的肯定和外人的认可能让孩子的自信倍增。比如在亲友聚会时,家长可以对孩子说:“今天是奶奶的生日,你要不要表演个节目祝奶奶生日快乐呢?”需要注意的是,说话的声音要小,给孩子留出余地,众人期盼的目光和善意的笑容都可能加重孩子的排斥心理。如果孩子还是拒绝,也不要勉为其难,可以给孩子个“台阶”下:“你是不是没有准备好呀?那下次吧。”这样,孩子就会感受到父母是尊重他们意愿的。

有一点应值得注意,那就是给孩子展现自己的机会,不等于让孩子过度地表现自己,过度地表现只能使孩子滋生出骄傲自满的情绪,是不利于孩子成长的。

让孩子展现出自己优秀的一面,不畏缩、不胆怯,才有可能在自己的人生舞台上大放光芒。

信任——孩子成长的好老师

希望得到别人的信任,是一种积极的心态,是每个人的普遍心理,也是一个人不断进取、积极向上的内在推动力。我们希望得到别人的信任,孩子更希望得到我们的信任。信任对塑造孩子的良好心理品质有鼓励作用。

家庭教育是家长和孩子在共同生活中,通过彼此情感的沟通交流来完成的。父母和子女的互相信任是好的家庭教育中必备的因素。

一些专家经过调查发现,孩子们对父母有一种特殊的信赖感,他们把父母看成学习上的良师、道德行为的榜样、生活中的参谋,孩子想要和父母平等地交流,也想让父母信任他们。孩子会认为,只有得到父母的信赖才是可靠的。

在家庭生活中,我们的信任能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平等,从而对我们更加尊重和敬爱,更加服从和亲近,这样就增进了我们对孩子内心世界的观察。

反之,如果对孩子不信任或者不够信任,就无法了解孩子真实情感的表达,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也会受到伤害。

我们班有个男生叫李新,他的数学成绩非常优秀。我给同学们成立了互助学习小组,并让李新当小组的组长,辅导数学水平比较差的学生学习。

有一天,李新的妈妈到办公室找我说:“你们班那个学习小组根本行不通,挺浪费时间的。”我耐心地跟她解释:“李新的数学很好,解题的思路也好,在帮助同学的同时也能提高自己的能力。”

李新妈妈急了:“你们这不是给孩子制造恋爱的机会吗?”我一问才知道,原来周五下了晚自习以后,李新很晚都没回家,他妈妈去学校找他,迎面撞见李新和一个女孩有说有笑地走过来了,李新妈妈特别生气,连拉带拽把他带回了家。

我找到李新了解情况,李新直呼“冤枉”:“老师,她是我的组员,那天我们一起讨论数学题,忘了时间,一起走的时候没想到让我妈看见了,真倒霉。”李新的脸都涨红了,我拍拍他的肩膀说:“老师相信你,我会跟你妈妈说明情况的。”

之后我给李新妈妈打去电话,说:“你误会孩子了,他们之间只是正常的同学往来,你应该信任他,事情并不是你想的那样。”

在没有弄明白事情真相时,父母不能以自己的“想当然”来教训孩子,否则只会使误解越积越深,打击孩子的自尊心,让孩子心生埋怨。

孩子从懂事开始,就有了独立的思维,跟我们一样,渴望被理解、被尊重、被信任,我们不能忽略他们的这种渴望,只有足够信任才能让我们和孩子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朋友。

1996年,美国一位身无分文的青年特别看好电子商务这个领域,他下定决心要在这个领域发展自己。可是他没有资金怎么办呢?他想到了父母,当时他父母有30万元养老金。当他向父母说明他的用意后,他的父母只商量了一会儿,就取出支票交给儿子,并且说:“我们不了解互联网,更不知道什么电子商务,但是我们了解、信任你——我们的儿子!”这个青年果真没有辜负父母的信任,在互联网的世界独创出了一片天地。他就是当今个人财富高达105亿、全球知名的亚马逊书店的首席执行官贝索斯。

我们不能说贝索斯的成功完全归功于他的父母,但是他父母的帮助确实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帮他解决了资金问题,又用信任给他带来了无穷的精神力量。

也许家长中的一些人会说:“要是我的孩子创业,我也会给他钱的。”这一点我绝不怀疑,但是除了钱,我们还能给孩子些什么呢?

由贝索斯创业成功的案例我联想到目前孩子们的家庭教育状况,我们给孩子提供了那么多物质奉献的同时,是不是也要问一下自己:我们究竟给了孩子多少信任和鼓励?

父母对孩子缺乏信心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现象,即使嘴上经常说信任孩子,能用实际行动证明的却寥寥无几。

我在网上看到一个孩子的博客,他叫徐亮,从前是个比较贪玩的孩子,经常跟朋友一起打球或者出去玩,很晚才回家,功课也是门门“亮红灯”,他的状态让父母很担心。父母双双下岗以后,徐亮一下子懂事了,他自觉对不起父母,就开始认真学习起来,下课就缠住老师问不懂的问题,连回家的路上都在默记单词。一天下了晚自习,徐亮感觉身后有人跟着自己,他故意走到一家灯火通明的小店门口,通过玻璃窗看见跟着他的人竟然是父亲。徐亮什么都没说,回到家他不经意地问:“爸、妈,你们是不是不相信我?”母亲马上说:“怎么会呢,你是我们的好孩子,我们怎么可能不相信你。”

话虽这样说,父亲还是每天都“监视”他,这让徐亮的心里很不舒服,他终于忍不住了,父亲再次跟踪他时,他转身叫了父亲一声,父亲很尴尬地说:“我就是看看你到底是不是上自习了。”徐亮非常伤心,父母的做法就像泼了一盆冷水,浇灭了他刚刚燃起来的学习热情。

“我很难过,难道这就是爸爸妈妈给我的信任吗?就因为我以前比较贪玩,在他们心目中就一辈子都是贪玩的孩子吗?”徐亮的心声让我也为之叹息。

只在嘴上说对孩子有信心,却没有在行动中体现出来,这就是徐亮父母的错误,像徐亮这样的孩子,成绩上不去,自信心屡屡受到打击,心里会很烦躁,这时需要父母不断给他加油打气,鼓舞他的信心。当孩子意识到自己该好好学习时,家长更应该拿出十足的信任来支持孩子,而不是用那些疑问和否定伤害孩子的心。

回忆我的成长之路,对父母充满了感激。他们也盼望我能有好成绩,考上重点大学,可是他们从没在学习的问题上过多地要求我,给我任何压力。不是他们不关心我,也不是那时考试简单,就是因为他们充分相信我。我成绩好的时候,他们不会让我受宠若惊;成绩差时,他们也不会让我无地自容。我就是在他们营造出的轻松氛围里,以平和的心态应对学习中的重重困难,最终考上理想的学校,成了一名人民教师。

正是我父母的教育方式给我上了生动的一课,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面对那些性格有些怯懦的孩子,我充分地让他们感受到了我的信任。

记得一次上课,我想找同学朗读课文,我们班有个平时不爱说话的孩子叫梁晓旭,我刚点到他的名字就有学生偷偷地笑,还有个别同学干脆对我说:“老师,别叫他了,他不行。”梁晓旭更是胆怯地看着我,可是我相信他能行,也能和其他孩子一样表现自己。我用赏识的目光注视着他,并对他说:“你带着同学读课文,老师和你一起念。”梁晓旭犹豫地站上讲台,小声地念了两句,而且还没念完就跑回座位上,把头深深地埋下去,引来同学们的一片哄笑。这时,我对学生们说:“梁晓旭刚才有勇气站到讲台上,让我们为他鼓掌!”同学们都很配合地鼓起掌。

到了第二节课,我发现梁晓旭的手想举又不敢举,就面带微笑看着他。过了一会儿,他的手终于举起来了,我马上用鼓励的眼神示意他,他小声说:“老师,我想再朗读一遍课文。”听到他的话,我带头鼓掌,梁晓旭在热烈的掌声中又一次站上了讲台,虽然还是很羞涩,但是我相信,他已经从自卑的心理障碍中解脱出来了。从此以后,梁晓旭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班级里,也不再那么害羞了。

信任就是一种尊重,居高临下的教育是苍白的,是不被孩子认可的。如果给了孩子足够的信任,即使孩子遇到困难和挑战,他们也不会退缩,反而会迎难而上,把困难转化为动力。

朋友把她的小女儿希希视为掌上明珠,希希10岁了,朋友还是不肯放手让她独行,连离家只有百步之遥的地方都不让她去。朋友有自己的想法:十字路口车多人多,万一有危险怎么办?万一出现突发状况孩子没办法应付怎么办?过马路时,希希几次想挣脱朋友的手,都被她硬拉回来了。

一次,希希提出要去中央书店看书,朋友没有答应,孩子很正式地说:“妈妈,相信我一次吧,不会有问题的。”朋友面对希希祈求的语气,决定给孩子一次机会。3个小时以后,希希高兴地回来了,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我朋友意识到,希希长大了,力所能及的事情就让她自己去处理,有时,朋友还会把一些重要的事情交给希希办,她完成得都不错。希希充分体会到了妈妈对她的信任,变得懂事多了,愿意跟妈妈说知心话,两个人成了好朋友。

对孩子信任,把他们当成朋友,能够激发孩子心中的内在动力,他们会在父母充满信任与尊重的目光中独自面对挑战,并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向成功,实现他们心中的理想。

我相信,信任能产生奇迹,爱孩子,请从信任他们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