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公务员”还从没有下岗分流之说,而且,还可以通过考核升迁。考核过后,只要无大错便可升迁。另外,他们的工作也很轻松,一般没有什么具体工作。还有,宋王朝为了让他们安心工作,还允许中高级官员的直系、旁系亲属,甚至门人到朝廷工作。不过这种幸福生活没有维持多久,随着女真攻入汴梁,他们的幸福生活也宣布结束。
包拯为何叫“包青天”
在民间,包拯被称为“包青天”。青天就是代表朗朗乾坤,可以明察秋毫,洞察细微。为什么将他称作“包青天”呢?作为官员,能像青天一样执法如山,断案公平,便是老百姓最希望的,他们将这样的好官比为青天。而包拯正是如此的好官,因他姓包,便被百姓誉为“包青天”。
包拯(公元999年-公元1062年),字希仁,庐洲合肥人(安徽合肥)。嘉佑元年(1056年),朝廷任包拯权知开封府。包拯在开封府为官期间,不怕权势,凡是告状的,都可以直接见官,直接陈述案情。当时的贵戚宦官们对他很是害怕。百姓们却对他甚是爱戴,亲切地称他为“包特制”。开封府还广泛流传这样的话“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
“狸猫换太子”确有其事吗
“狸猫换太子”是历史上真事吗?其实是有仁宗认母一事,但和传说却大相径庭。据史料记载,宋仁宗不是皇后所生,也不是皇妃之子,而是侍奉真宗刘德妃的宫女李氏所生。仁宗是由德妃抚养长大,他继位后,德妃便成了皇太后。仁宗继位时年幼,乃由刘太后垂帘听政。
仁宗不知道自己的生母是李氏。朝中大臣畏惧太后之威也不敢说。不过刘太后为人仁慈厚道,她得知李氏病重时,将她晋升为宸妃。后来李氏病故,她以皇后之礼厚葬。若干年后刘太后去世,有人奏明仁宗他是李宸妃所生,并说宸妃死于非命。仁宗便开启宸妃之棺察视。宸妃遗体保存甚好,冠服也确如皇后。仁宗得知母亲确实是病死,感慨地说:“人言哪能相信啊!”
欧阳修为何自称“醉翁”
欧阳修在他的代表作《醉翁亭记》中,自称为“醉翁”:“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欧阳修为什么要自称为“醉翁”呢?
欧阳修(公元1007年-公元1073年),字永叔,吉安永丰人,自称庐陵人。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他在文学上卓有成就,在政治上支持范仲淹的庆历新政,他希望通过新政,能让百姓安康。但也因为他正直、敢于谏言,被贬为楚州太守。他写《醉翁亭记》时39岁。当时“酒”成了他忘却失意的方式,他醉于美好的山水之中,更是借醉来忘却失意的痛苦;而“翁”自嘲的背后,隐藏着他功业未建,而人生蹉跎的感叹。
著名的中式“帕斯卡三角”
贾宪,北宋著名数学家、天文学家楚衍的弟子。约在公元1050年,他完成《黄帝九章算经细草》,原书已佚,但书中主要内容被杨辉著作抄录,所以能传于世。杨辉的《详解九章算法》中载有“开方作法本源”图,并注明“贾宪用此术”。这就是有名的“贾宪三角”,或叫做“杨辉三角”。
贾宪的最大贡献是创造了贾宪三角和增乘开方法。增乘开方法就是求高次幂的正根法。目前我国数学中的综合除法,原理和程序都和它相似。杨辉《详解九章算法》书中的贾宪开方作法图,便是贾宪三角形。贾宪三角在西方文献中被称为“帕斯卡三角”,是法国数学家帕斯卡在1654年重新发现的。
纵横古今的艺术天才:苏轼
苏轼(公元1037年-公元1101年)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画家、诗人、书法家、散文家、词人。与其父洵、弟辙,合称“三苏”。“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中的三位。他幼年受到良好的教育,自己又非常努力,在青年时期就显露出多方面的艺术才华。
在文学方面,他强调文学的独创性、表现力和艺术价值。他认为作文就要达到“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的艺术境界。他的散文便是如此,行文流畅,自然成文。他的诗也是内容广阔,风格多样,主要是以豪放为主,极具浪漫主义色彩。在词上,他不同于婉约派的男女缠绵,而是开创了豪放词派,对词的革新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另外,苏轼还擅长书法、绘画等,他是中国历史上公认的少有的文学和艺术天才。
乌台诗案:苏轼也坐了四个月的牢
乌台诗案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有名莫须有之狱,主犯也就是赫赫有名的文学家苏轼。乌台,也就是御史台,汉朝时御史台外的柏树上有许多乌鸦,因此人称“乌台”,也戏指狱吏们都是乌鸦嘴。
宋神宗时,任用王安石实行变法,苏轼反对新法,并在自己的诗文中流露出对新政的不满。当时苏轼在文坛上是领袖,他的诗词在社会上传播将会对新政有极大的不利。因此,在神宗的默许下,苏轼被抓进乌台,关了四个月。每天都要交代他以前写的诗词的由来以及其中典故的出处。不过宋代有不杀士大夫的惯例,所以苏轼免于一死,但被贬为黄州团练。
名贯一时的“苏门四学士”
在苏轼众多的门生和崇拜者中,他最欣赏的有四人: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和张耒。在苏轼的推誉下,这四人很快名扬天下,被人称为“苏门四学士”。虽然这四人都得到过苏轼的垂青和指导,但他们造诣各异,文学风格也不大相同。
黄庭坚的诗自创流派,诗与苏轼并称“苏黄”;词流宕豪迈,与秦观齐名,但成就却不如秦观,晚年时词风比较接近苏轼风格。秦观的最大艺术成就便是词,他的词不走苏轼路子,多为抒情,同时也有感伤身世之作,风格婉约清丽。晁补之散文成就较高,其文风格温润,流畅俊迈。张耒在诗文创作上有自己的看法,其核心是以理为主,辞情次之。
北宋四大书法家
北宋后期出现了四名最有名的书法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他们打破了晋代“二王”以及唐颜、柳书法的严整之风,建立了展现个性、纵恣疏放的书风,统领南宋书坛并影响后来的各朝各代。
苏轼书法,博取古之众长,擅长行、楷。他的书风绵里藏针,笔形丰腴酣畅,被黄庭坚成为“本朝善书,自当推第一”;黄庭坚书法长于行、草,做书以险为胜,奇崛不平,恣肆纵横,风韵洒脱;蔡襄擅长各体,尤擅草书,书风多变;。米芾则是更具有个性的书法家,他的草书具有二王之韵致,笔态纵横不羁,雄毅高迈。
豪放派和婉约派的由来
婉约派和豪放派是中国宋词的两个流派。北宋诗文革新派作家王安石、欧阳修、苏轼等人都曾用“豪放”一词评论文章。第一个用“豪放”评词的是苏轼。
据南宋俞文豹《吹剑续录》载:“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比柳词何如?’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公为之绝倒。”这个故事,表明了这两种词风的对比,南宋人已明确地把苏轼等作为豪放派的代表。
明确提出词分婉约、豪放者,通常认为是明人张綖。豪放派大体创作比较广阔,气势宏伟,不拘音律,有时甚至设于狂怪叫嚣,代表人物有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侧重儿女风情,有一种清丽柔婉之美,代表人物有李煜、柳永、晏殊、欧阳修、秦观、周邦彦、李清照(宋代最著名的女词人)等。
江西诗派中都是江西人吗
北宋晚期,黄庭坚在诗坛上影响很大,追随和效仿他的诗人众多,逐渐形成以黄庭坚为中心的诗歌流派,因黄庭坚是江西人,所以称为“江西诗派”。江西诗派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有正式名称的诗文派别。
宋徽宗时期,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列出陈师道、高荷等25人,认为这些诗人和黄庭坚是一脉相通的。江西诗派中的人并不都是江西人,后来被归入江西诗派的还有吕本中、曾几、陈与义等。曾纮、曾思等人接着被补入江西诗派。
江西诗派的诗主张“夺胎换骨”“点铁成金”;崇尚瘦硬奇拗的诗风;追求字字有出处。在创作中,他们“以故为新”,重要作家的诗作风格独特,自为一体,是宋朝最有影响的诗歌流派。它影响了整个南宋诗坛,甚至对近代的同光体诗人也有影响。
柳永:慢词的开拓者
在我国词曲史上,有一位开拓慢词,转变词风,使词从狭隘的上层社会回返到市井里巷的优秀词家,他就是柳永。柳永,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为名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北宋词人。景佑进士。他一生在功名上郁郁不得志,惟以词著称于世。
柳永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死时靠歌妓捐钱安葬。他的词多描写城市生活的繁华,歌妓悲欢、愿望及儿女之情,尤其擅长羁旅行役之情。柳永的词凄约婉转,细腻独到,虽写儿女情长,却不靡靡。构词意境脱俗,豪放不羁。以至于“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词,始行于世”。柳永的词在当时流传很广,甚至有西夏人说:“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
晏殊:宋朝词家的初祖
词是宋代文学的标志性体裁。北宋的晏殊被认为宋代词家初祖。晏殊(公元991年-公元1055年),字同叔,北宋前期婉约派词人之一,抚州临川文港乡人。晏殊自幼聪慧,五岁能诗,有“神童”之称呼。十四岁时就因才华横溢而被朝廷赐为进士。
晏殊以词著称于文坛,尤其是小令,写得甚为出色。他有《珠玉词》等一百三十多首词,他的词和婉明丽,多表现诗酒生活以及闲情逸致。他的代表作有《浣溪沙》、《蝶恋花》、《踏莎行》等,其中《浣溪沙》中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已是千古传颂的名句。
什么是“杨辉三角”
杨辉,字谦光,南宋数学家,杭州人。杨辉三角,也叫贾宪三角、帕斯卡三角,是二项式系数在三角形中的一种几何排列。约1050年,北宋人贾宪首先使用“贾宪三角”进行高次开方运算。13世纪,杨辉在他的《详解九章算术》里讨论这种形式的数表。
“金石学”这一行业的出现
“金石学”也就是我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一类考古学,它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前期的铜器和碑石,尤其是上面的文字铭刻和拓片;广义上还包括竹简、甲骨、玉器、砖瓦、封泥、兵符、明器等一般文物。金石学形成于北宋,到清代才正式有“金石之学”的命名。
北宋时,统治者比较看重经学,提倡恢复礼制,从而出现了对古物的收集、整理和研究的热潮,并且墨拓术及印刷术的发展,为金石文字流传提供了条件。当时也出现了一批对后世影响深远的金石学家以及著作,最有名的要数名儒赵明诚(李清照丈夫)。他历经20年,搜集收藏两千卷金石碑刻,整理成集,并撰成《金石录》,一共30卷。
第一个绘画学校:图画院
北宋建国初期(公元960年-公元997年)创立图画院。北宋翰林图画院虽是为皇帝服务的机构,但它不同于皇帝顾问性质的翰林院,而是隶属于内侍处,由宦官负责管理事务。
画院的画家有待诏、艺学、祗候、画学生等职。宋代初期,一些南唐、西蜀等亡国的画院成员也都集中到北宋画院。画院的画家不同于工匠,他们享受良好的待遇。同时他们还有考核制度,有一定的考试标准。
画院的画家的创作主要是为皇帝服务,他们的工作主要是:绘制宫廷壁画;表彰“贤臣”,也就是为他们画肖像等;搜访鉴别名画;为皇上代笔等。
《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是北宋风俗画作品,也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作者是宋代画家张择端。张择端是山东人,早年在汴京学画,后来在北宋画院任画师。有关他的记载很少,但这幅了不起的作品,让后人永远记住了他。
《清明上河图》是一幅绢本设色长卷,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图中描绘的是北宋都城汴京清明时节的繁华景象。清明上河是当时的风俗习惯,就好像今天的节日集会。全图规模宏大,结构严谨,大概分为三个段落:一是郊区,二是汴河,三是城内街市。
画中有550多人,60多匹不同的牲畜,20多只木船,30多栋房屋楼阁,推车乘轿也有20多件。内容不但丰富多彩,而且画中的每个人物、景象、细节都安排得十分合理,整幅画繁而不杂,多而不乱,充分展现了画家对社会生活的深刻洞察力以及高度的艺术修养。《清明上河图》不但是一件伟大的现实主义绘画艺术珍品,而且展示了北宋大都市生活的丰富的形象资料。
是谁创造了“寒林”形象
北宋的山水画家中,以李成和范宽为代表,他们的画都是以表现北方雄浑壮阔的自然山水为主。而李成是以山水画创造“寒林”形象的画家。
李成,字咸熙,其先人为唐宗室。出身贵族,极有文才,因为世变而不得志,寄情于饮酒和山水,擅长画山水自娱。他的山水画,在继承先人成就的基础上,拓展了内容,更进一步增加了技巧。有记载说,他的山水画不仅展现山川形象的变化,还特别强调季节气候的特点,尤其突出的成就就是创造了“寒林”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