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能力胜过学历
3690100000024

第24章 学历代表过去,学习力主导将来(4)

向自己学习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学习方式,这是自我发展中不可缺少的。向自己学习,就是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反思,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为下一步的实践做出策略。其实,我们在工作中常常这样做,只是还没有意识到这个过程就是向自己学习的过程。

做同样的一份工作,有的人从不思考如何做才能做得更好更快,就像驴拉磨一样,所以做了一辈子还是老样子,随着年龄的增长,年老体弱,效率当然会不断降低。而有的人,在工作中善于反思,不断调节自己的工作方式,效率越来越高。这就是学习的作用。

有一个伐木工人,用锯子伐木,开始的时候,速度还可以,后来越来越慢了。

一个朋友劝他:“你该停下来,好好补充营养,好好思考怎样改变一下,比如磨磨锯子,或者换换工具等。”

这个伐木工听了,却说:“我哪有时间去思考这些问题,我伐木的任务还没有完成,而时间很快就要到了。”

向自己的经历学习,首先是要学习敢于承认错误的勇气。这是至关重要的一步,有了这一步,才有下一步。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请教别人,可以看书,可以分析自己失败的原因,然后找出对策,做到对症下药。

有位成功人士说过:“成功从敢于认错开始。”每个人的成功是要从认错开始的,最大的勇气来自于敢于认错,很多人并不惧怕亏损,但一定有很多人惧怕认错。尤其是曾经在其他阶段取得过成功的人。

要承认自己的错误,好好剖析自己,并从中学到最有价值的东西。这样不断地反思自己过去的思路和方法,被实践证明是有效的。

学习的过程,不外乎就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过程。所以,在向自己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向自己的错误学习,还要向自己的经验学习。通过实践,不断地反思,得出经验教训,吸取教训,创新工作方法,总结经验,继续发扬光大,这是很重要的一步。

每个人无论学习什么,都可以有3种方法:一是从书本上学,二是从他人的经验中学,三是从自己的实践中去学。在这里必须强调的是:向自己的经验学习,并不等于不向别人的经验学习,事实上,这3种学习方法是互相渗透的,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如果把它的价值比作铜,那么从他人的经验里得来的知识就是银,而从自己的亲身实践中得来的知识就是金。

善于用自己的头脑思考,善于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来积累知识、增长学问的人,不但知道事物的本身,而且能够根据事物的表面现象做出正确的判断。遇到应该做的事,他能凭借自己的实践经验,毫不犹豫地去做,并且有始有终地完成。这样的人才有真本领,才能独立,才有自尊心,才能克服喧哗、浮躁之人的干扰。

向自己学习,要善于剖析自己。对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优势和劣势、成功和失误来个综合的“诊断”,一五一十地梳理分析,哪些该提高、巩固、发扬,哪些需克服、修正、调整。

向自己学习,要善于总结自己。知识可能是零星的,经验可能是散乱的,成功可能是偶尔的,需要我们提炼、总结,更需要我们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总结的过程就是整理的过程、提升的过程。这是向自己学习的智慧。

向自己学习,要善于扬弃自己。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否定自己的经验,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十足的理由、顽固的惰性、封闭的自大,如果挪不动、搬不走这些绊脚石,就不能适应新的变化、新的环境,就不能更新自我。这是向自己学习的勇气。

向自己学习,要善于鼓励自己。和故步自封同样不可取的是,在知识的权威面前,我们很可能变得自卑。“勿以善小而不为”,点滴知识和零星的经验,都可能成为自己知识成熟和完备的星星之火,我们要珍爱它、培育它,有意识地激活自己的潜能。这是向自己学习的自信。

钻石就在自己家的后院里,聪明的人善于向自己学习。让我们重新认识自己,打开自己尘封已久的知识宝库。

“读书破万卷”

书籍是人们掌握知识、深入思考的主要工具;读书是人们继承知识、创造知识的主要方式。

古人云“开卷有益”,读书给人类带来了无穷的好处。我们提倡“学习、学习、再学习”,其主要的方法之一就是读书。大多数成功者在不断学习中走向成功,其学习的主要渠道就是读书。

书所能规划的并不是职业道路,而是一个人的心态。在书籍面前,我们应当既不夸大,也不忽视它们的益处,读正确的书、正确地读书,能帮助我们获得更加平和、乐观、积极的心态。

杨沫的《青春之歌》是徐华最喜爱的一本书,虽然已经读了无数遍,但这本书还是每天摆在她的床头并被不断翻起。她说:“这本书帮助我找到了人生的发展方向。”

在农村长大的徐华13岁时第一次接触到《青春之歌》,担任班长的她在帮老师整理试卷时看到了这本书,书里林道静和余永泽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她。

在书中,徐华知道了大学的美好,开始憧憬去大城市上大学,开始不想像妈妈和姥姥那样一辈子种地。她不再想报考镇上的中专,而是决心考大学,以后当教师,虽然当时她所在的村子里没出过一个大学生。

凭着不屈不挠的韧劲,徐华考上了县重点高中,后来又考上了省会城市的师范大学。毕业后,她和同学到北京闯荡,终于当了初中语文教师。她说,每当工作或生活中遇到挫折,她都会想想《青春之歌》。

工作以后,徐华也开始收藏图书,从《资治通鉴》到《杜拉拉升职记》,从《希腊神话》到《平凡的世界》,她坚信书可以建立一生的职业规划,爱读书可以让人一路走得无比充实。

一本书,既可以告诉你历史,也可以将别人的故事告诉你,但终归还需要人对书所传达的信息做出判断。在选择职业方面,书里的经验可以提供一定的参考,但还必须综合个人能力、时代背景、职业素质等因素。

爱读书,读好书,可以使我们更好地知荣辱、分真假、明善恶、辨美丑;爱读书,读好书,使我们能够更好地吸收借鉴、发扬光大前人的优秀文化成果。

现代社会竞争异常激烈,要想获得发展或在职位上获得提升,必须要有核心竞争力。这种竞争力除了在工作岗位上磨炼以外,更需要读书,依靠读书提高专业性、权威性以及不可替代性。同时,长期的阅读可以完善知识结构、形成气质、修炼秉性、提升魅力以及塑造人格,从而提高在职场中的影响力。

读书对不同职场人有着不同的意义。它或许可以帮你考个资格证、写篇好文章,或许可以帮助你突破职场瓶颈、调整心态,抑或可以给你带来改变一生的影响。

29岁的吴航是一家证券公司的助理分析师。吴航有很多藏书,在他的办公桌上堆着厚厚的金融管理类图书,比如《货币战争》《索罗斯带你走出金融危机》《做最有价值的经理人》等。他说:“这还只是‘冰山一角’,在我家里有几百本各式各样的金融类书籍。”

由于毕业于国内不太知名的大学的理工专业,吴航决定自学进入金融领域工作。他报名参加了证券从业人员资格证考试,按前辈指点购买了十多本“必读教材”,开始了金融类书海生涯。

吴航直言:“我不是爱读书的人,但现在金融企业职场压力太大,职场人时刻担心被裁员。不多研究点专业领域的书,总担心自己会被淘汰。”

金融危机爆发后,吴航戒掉了原本每天玩几个小时网络游戏的瘾,像学生般挑灯夜读。渐渐地,他发现,书里读到的很多前沿知识在工作中得到了验证,他很惊喜,这也让他相信,读书可以助他笑傲职场。

现在,吴航成了办公室里有名的“买书狂人”,图书市场上新出版的金融、管理、投资类书籍他都不会放过。老板好几次在开会时表扬他这一优点,还打算让他在公司的内部论坛里开一个专门给同事们介绍新书的专栏。

不要总是抱怨时间不够,为不读书找出很多理由。只要想阅读,心能够静下来就不会没有时间。

读书是一种优雅的生活习惯,值得提倡。但是,不应把它当做和饭碗直接挂钩的工作任务。如果一心想着靠读书来锻造职场竞争力,可能会使业余时间读书的雅兴失去了美感,加重心理负担,反而有可能影响职场表现。

专业书籍是必须阅读的,因为它可以提升专业性,可是仅仅阅读专业书籍是不够的。现代社会,需要的是T字型人才。竖杠代表专业性,那是安身立命的根本,专业性越强,不可替代性就越强,价值就越大;横杠代表知识的广度,如果两个人才专业性差不多,这时候就看谁具有更广的知识。因此多领域、多个专业的阅读能够增强职场竞争力。

为了减少时间的浪费与提高阅读的效率,读书的时候要快。拿到一本书,要先看目录,熟悉一下目录,看看哪些章节是自己不明白的,只看不明白的章节,明白的章节就不用看了。

读书要做读书笔记,每一本书读完以后都要结合自己的经验写总结。看明白了与写出来是两码事,很多人不屑于写所以很快会忘记。只有写出来才能加深你对这本书的理解;也只有写出来,才能形成自己独特的看法。

书并不一定要买,可以借也可以与朋友互换。每个月都买几本书对很多人来说不现实,因此借书是个不错的阅读方式,可以向朋友借、可以向图书馆借,成本非常低。

读书要坚持下去,要形成一种习惯,要形成一种生活方式,要有不读书浑身就不舒服的境界。